09.02 肿瘤是怎么"炼成”的?如何远离“消化道肿瘤”

肿瘤能否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消化道肿瘤中的胃癌,早期如果做了内镜,能够诊断出来,之后可以做内镜切除,住院时间短,花钱少,五年生存率能超过90%;晚期的胃癌,五年生存率不足20%,而且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的钱可能需要10万、20万甚至更多。

食管癌也一样,早期食管癌五年生存率同样也在90%以上。

肝癌,如果能早期发现一厘米以下的肝癌,五年生存率在50%以上,但临床很多的病人确诊时,肿瘤已经有馒头大小了,八厘米、十厘米,或者更大的,这就根本谈不到五年生存率,平均生存期只有3到6个月。

所以,早期发现肿瘤非常关键,无论是改善生活质量,还是提高生存率都至关重要。如果能真的早期确诊肿瘤,甚至能达到治愈的效果。

肿瘤早期发现的关键----筛查

肿瘤筛查更多的关注高发地区、高危人群。

肝癌

肿瘤是怎么

肝癌的高危人群包括:大于40岁的男性或者大于50岁的女性,感染乙肝或丙肝或者嗜酒,同时合并糖尿病;有肝癌的家族史。这些肝癌高危人群就应该至少每六个月做一次筛查,或者一年做三次筛查。

肝癌的筛查项目包括:甲胎蛋白测定、肝脏的B超或者强化CT或者强化核磁,后两种检查方法能发现1厘米以下的小肝癌。

之所以要求高危人群至少半年做一次筛查是因为肝癌很多是在慢性的肝炎基础上发生的,很多是静悄悄地进展,没有任何的症状,如果病人以有无症状作为检查的标准的话是非常大的误区。

胃癌

胃癌的高危人群包括:40岁以上人群不限男女同时符合一下五条中的一条者即为胃癌高危人群。

1、胃癌高发区人群2、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3、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的残胃患者或者肥厚性的胃炎患者、恶性贫血病人,4、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指父母或兄弟姐妹有胃癌者;5、高盐、酗酒、吸烟都属于胃癌的高危因素。其中每天每人食用超过20克食盐称为高盐,腌制食品、熏肉等属于高盐食品,吸烟每年超过200支就是高危人群。每天每人摄入酒精超过50克,也算高危人群。

胃癌的筛查项目中最重要是胃镜,同时还要做幽门螺杆菌检测、胃蛋白酶原测定。如果是40岁以上、50岁以下的高危人群,需要每三年做一次胃镜,如果是5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应该每年做一次胃镜,起到胃癌筛查的目的。

食管癌

肿瘤是怎么

食管癌的高危人群包括:食管癌高发区在河北太行山区,包括磁县、涉县、武安等县,也就是说所邯郸、邢台等地的山区是高发区,这些地区的居民都属于高危人群;第二是年龄40岁以上的人群;第三是有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人;第四是有发现有食管癌癌前病变的人,癌前病变就是指比食管癌的低级别流变、高级别流变,过去叫不典型增生;还有一些高危人群,比方说特别爱吃腌制食品、剩菜、常吃霉变食物、喝霉菌污染的水,比如一些山区的大水窖,由于长时间不能清洗,水窖周围会有厚厚的绿苔,这个就是霉菌,容易造成食管癌。还有一些人爱吃烫饭、喜欢蹲着吃饭、喜欢吃硬东西,这些人都是高危人群。另外特别提示反流性食管炎引起来的巴瑞特食管患者也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食管癌的主要筛查方法就是胃镜检查,点染性胃镜针对性更强。

肠癌

这些年,肝癌、胃癌、食管癌的发病是逐年下降的,但大肠癌发病率却在逐年上升,主要因为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的饮食增多,纤维性食物减少。

肠癌的高危人群包括:高脂饮食者,一级亲属有大肠癌史,有家族性的腺瘤样息肉病的人,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溃疡病患者。一位患者,确诊是已经是结肠癌肝转移,他曾经有几十年的溃疡性结肠炎病史。所以提示大家不要小看拉肚子,总是这样反反复复,炎性病变会成为癌症的基础病,而且长期服用止泻药或者促排便要,也是容易引起肠道癌变的。

肠癌的筛查项目主要是肠镜。

过氧化与癌症的关系、

所有的肿瘤都是从慢性炎症发生的。在慢性炎症的过程中会发生过氧化,细胞会发生变化,基因会突变,这个过程可能非常漫长,可能10年、20年,期间细胞在逐渐地变化。尤其是脂质过氧化对细胞的损伤非常大,当基因突变后,癌变就发生了。

所以,减轻过氧化也是癌症的预防方法,也就是要预防各种炎症的发生。比如预防肝癌,要预防乙肝、丙肝、酒精肝、脂肪肝等等;预防胃癌,要预防各类慢性胃炎或者息肉、溃疡,而一旦发现慢性炎症要积极的治疗。

肿瘤是怎么

很多病人认为只有手术才能治愈肿瘤,一旦不让患者手术,就说明没法治了,其实不同时期的肿瘤治疗方法不同。很多肿瘤,尤其是早期肿瘤,基本是在内镜下进行治疗或者微创治疗。比如消化道早癌,做胃镜、肠镜就可以直接切掉了,简单、痛苦小。

而且评估病情以后,有的病人要先做辅助化疗或放疗,再做手术。比如化疗能让淋巴结缩小,使肿瘤缩小,能减小手术创伤。

现在还特别强调精准治疗,就是哪个基因突变了,有针对的用药物来控制这个基因。还有生物治疗,调节人体免疫,调动免疫来杀死肿瘤细胞,还有中医中药的治疗等等。

患者适合哪种治疗不要自己选择,要请专业医生制定科学的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