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關於機動戰士高達中的一些技術術語的解釋

機動戰士 MS

全名是Mobile Space Utilty Instruments Tactical 「戰術泛用宇宙機器」,也可稱為「泛用人型機動兵器」。

機動堡壘 MA

MIP公司提出的 MIP-1X,即是最初MA概念的產品,該公司稱為宇宙高機動機。MA雖是Mobile Armour的縮寫,但還可展開成Mobile All Range Maneuverability Offence Utility,因此MA的正式名稱是「機動全領域泛用支持武器」。不限人形,也不必要有手有腳不可。戰鬥需求中高速、重裝甲、強大火力與高機動性四者中至少有兩項要達高水平。

新人類(NT)

全名為「New Type」,也即是“新人類”。這個名詞最早是吉翁.祖.戴肯所提出,本指在宇宙中生存,將有新的生活、新的思想的宇宙移居者。直到吉翁.祖.戴肯被薩比家所暗殺,獨攬大權的基連.薩比為了煽動人民發動戰爭,扭曲為吉翁公國的人民,以和其它「無能人種」區別。以後多指為長期在宇宙空間生活,而進化的一種感知能力敏銳,精神力量較強的人類。

強化人

以人工方法制造/改造而成的「新類型人(New Type)」,用以駕駛新類型人專用兵器,以作戰爭之用。可說是戰爭裡的犧牲品的悲劇人種。與出於自然的新類型人不同的地方,是其精神狀態極不穩定。

關於機動戰士高達中的一些技術術語的解釋

太空殖民地

為了使過度膨脹的人口能生活於宇宙空間,而造出的第二個大地,就是太空殖民地「殖民衛星(Colony) 」,這是人類所能建造之最大建築物。將可羅尼以一百二十秒自轉一週的速度運動,利用離心力造出約1G的人工重力於其內壁之上,用以營造出與地表相約之生存環境。

全領域攻擊(All Range Attack)

意即在同一時間,駕駛員以腦波傳動兵器,對目標由不同方位、角度作出攻擊。Bit、浮游炮,以及Psycomu系統控制的有線式武器如Incom、反射式Incom都屬於全領域攻擊。

BIT、浮游炮(Funnel)

一種新類型人專用的無線無人遙距攻擊兵器,是吉翁軍的愛美號(MAN-08)所採用的主要武器。Bits本身裝有獨立的推進引擎、Mono Eye光學攝影系統、光束炮(Beam Gun)和控制系統。由於腦波傳動系統(Psycomu)透過精神感應波作出遙控,故完全不受米諾夫斯基粒子的干擾,可作超遠距離複數攻擊。

關於機動戰士高達中的一些技術術語的解釋

有線感應模擬系統(Incomsystem)

是一種類似Psycomu的、以人腦精神力來操控的導向兵器。早在“一年戰爭”時期便存在,只是當時提供給NT使用。由於科技發展,才能變為常人也能運用的武器系統。

反射式攻擊機系統(ReflectorIncom)

與Incom同屬一類,都是Psycomu型兵器,不過其本身不具攻擊力,只會產生強大力場,將敵人或自己的光束武器發射的光束加以折射,改變行進角度從敵人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動攻擊,是種類似反射鏡的輔助裝備。Ex-S Gundam配備了這種武器。

可變MS(TMS)

全名“Transformable Mobile Suit”,意即可變MS。源於第二代MS所使用「可動骨骼 Movable Frame」技術的柔軟性,所發展成第三代MS的可變型架構的簡稱。

可動骨骼(Moveable Frame)

Movable frame是將MS視為生物體般先造整體骨架再將肉(裝甲)附上,並且部份裝甲與骨骼保持可動的狀態,甚至將原本大面積的裝甲分為數區可動來提升關節的自由度。這樣的設計也得歸功於材料工學的進步,分割成小塊的裝甲才能保有其強度。而除了主要骨架之外亦有采用在活動式推進器、武器掛架或甚至是增裝燃料槽的基部(將燃料槽當作AMBAC組件)。

關於機動戰士高達中的一些技術術語的解釋

學習型電腦系統/推理型導航控制(ICN)

學習型電腦系統,正式名稱為“推理型導航控制”(簡稱ICN)的操控系統,並約從稱為剛彈的試作MS開發計劃的最後階段導入。引入ICN的操控計算機,能配合駕駛員之思考模式或心理狀態,以適切的形式提供其操作方法 ,使即使是初次駕馭MS的人,也可發揮與一般士兵駕駛的薩克抗衡程度之充足性能。此實際例證,可在試作MS剛彈的初次實戰中,由幾乎未經駕駛員訓練的阿姆羅˙雷所創下的戰果而得。曰後觀察阿姆羅˙雷的能力,其成果也是令人驚異的,而此結果也使吉翁方面對ICN的效用留下深刻的印象。

發展型邏輯/非邏輯辨識裝置(A.L.I.C.E)

全稱是Anvanced Logistic & Inconsequence Cogniaing Equipment,“發展型邏輯/非邏輯辨識裝置”。聯邦軍為彌補“一年戰爭”後人力資源的不足,研發MPC的MS自動化系統延伸發展案,這個系統再與構成MS核心的學習型電腦連接,便能自立執行戰況判斷及從事戰鬥,從而代替駕駛員,最終目標則是建立編組無人操作的全自動MS部隊。與MD是毫無人性的機器不同的是,這個計劃要讓ALICE成長為“人”,開發一套能理解MS駕駛員,進而提供建議的“女性人工智能”,最終“嫁給”戰技成熟的駕駛員,吸收它們的戰技,最後演化為“王爾古雷”。

關於機動戰士高達中的一些技術術語的解釋

EWAC

Early Warning And Control的縮寫,早期警戒管制。

腦波傳動(Psycomu)系統

在吉翁軍內部感興趣的MS操控系統,應該莫過於對被稱為「賽可謬」(psycomupsychological communication之簡稱)之思考控制系統.此係統除了由弗拉那甘博士的研究組織所研發,透過接口(interface)直接運用駕駛員的腦波外,其它部分則非常酷似於ICN系統.賽可謬系統能直接仿真具新人類能力駕駛員的思考。

腦波傳動骨骼 (Psyco Frame)

把精神感應框體(Psyco Chip),縮小成金屬粒子,植入MS的骨骼結構之中。如此一來駕駛員的意志可以透過腦波傳動系統直接傳入驅動系統,機體的機動性可以大幅提高,而機體內裝置腦波傳動系統的空間也可以因此節省。本由新.吉翁的阿那海姆公司的格拉那達工廠所研發。在一次遭遇戰中,夏亞故意將一架損壞的乍德.德卡(MSN-03) 留下讓阿姆羅拾回,而得到此項技術。

MC(Magnet Coating)技術

藉著米諾夫斯基物理學,讓驅動系統提升的技術。原理是在關節可動部分覆蓋電磁氣,而達到零摩擦係數,使移動時間縮短達27%。而RX-78 Gundam是第一部採用的機種。後來,更大量應用於TMS之中,用以縮短變型時間。

Mono Eye

是一種用以追蹤高速移動物體的光學感應攝影系統,吉翁系的MS均使用之。一週戰爭期間,更為自護MS取得「獨眼巨人(cyclopes)」這個稱號。

N.B.C.兵器

是 「Nuclear Weapon核子武器」、「Biological Weapon生物武器」、「Chemical Weapon化學武器」的合稱。“南極條約”中明令禁止使用。

如果喜歡蝸牛的文章請關注 點贊 收藏!大家的支持就是蝸牛最大的動力!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