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河南省住建廳 大河報聯合檢查,哪些優秀哪些不規範?

河南省住建廳 大河報聯合檢查,哪些優秀哪些不規範?

“不僅在鄭州,全省各地住建系統都行動起來,經過近一個月的檢查,鄭州有些樓盤在綠色建築方面確實做得很好,獲得了三星評價,但有些樓盤雖然設計時按照綠色建築申請了,但在具體施工時,並沒有達到綠色建築的要求,對這些樓盤,住建部門會進行查處!”

自7月31日,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專項宣傳報道月暨大河報報慶月活動啟動以來,省住建廳聯合大河報對全省綠色建築、工地揚塵治理、建築節能、裝配式建築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檢查,“綠啟鄭州喚醒中原”行動初見效果。

1、住建、媒體強強聯手“綠啟鄭州喚醒中原”

7月31日,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專項宣傳報道月暨大河報報慶月活動啟動儀式舉行。省住建廳、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相關領導出席活動。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新懷在致辭中表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省住建廳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立足實際,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斷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李新懷錶示,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宣傳離不開媒體的大力支持,省住建廳和河南日報報業集團聯合舉辦的“全省生態文明宣傳報道月”活動,目的就是深入發掘我省住建行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先進典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發展,宣傳全省住建系統在環境綜合整治、工地揚塵治理、建築節能、綠色建築等工作,推動房地產市場綠色建築更好地發展。

活動啟動後,全省住建系統積極行動,對鄭州、許昌、南陽、漯河等地的綠色建築、工地揚塵治理、建築節能、綠色建築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梳理。鄭州:大力發展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

“今年前8個月以來,鄭州共有22個樓盤獲得綠色建築評價標識!”鄭州市建委節能科技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稱,這些樓盤確實在綠色建築上做得不錯。

如鄭州東區某項目,在建築過程中,大量採用高科技技術,在改善小區室內環境質量、節能、節水等方面得分較高,最終以80分的成績獲得三星評價。

而還有不少樓盤,雖然審批時按照了綠色建築設計,但施工過程中,未能嚴把綠色建築關,對此,我們在檢查過程中提出來整改意見,以待進一步檢查。

按照《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的通知》要求,自2017年12月20日起,鄭州市城市規劃區(包括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東新區、鄭州高新區、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各縣市區)範圍內新建民用建築(個人自建房除外)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

截至目前,鄭州市已有80個項目獲得綠色建築評價標識,總建築面積已達1424.66萬平方米。

為了積極推進綠色建築發展,2018年以來,鄭州市對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東新區、經開區、高新區、中原區、二七區、金水區、管城區、惠濟區範圍內的項目,除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築外,將對獲得二星級綠色建築設計標識的項目給予7.5元/平方米(建築面積)的獎勵;將對獲得三星級綠色建築設計標識的項目給予12.5元/平方米的獎勵。

“像搭積木一樣蓋房子,更節能、更環保、更省力!”除了綠色建築外,鄭州還大力支持發展裝配式建築,並於2017年底成功獲批全國首批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

目前鄭州市已建、在建和擬建的裝配式建築儲備項目30多個,建築面積達200多萬平方米,其中2017年開工建設裝配式建築71.6萬平方米。

按照計劃,今年鄭州市擬規劃建設3-4個千畝級裝配式建築產業園區,為了保障配式建築的持續發展,目前鄭州已有7家預製構件廠,其中包括兩個國家級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設計年生產能力90萬m3混凝土預製構件,可以滿足約600萬m2裝配式建築建設需求。

記者從鄭州市建委裝配辦瞭解到,組建裝配式建築項目儲備庫,出臺裝配式建築工作流程,從土地收儲及供應、規劃許可、設計文件審查、施工許可和竣工驗收等相關環節對入庫項目實施過程監管;組織開展裝配式建築項目專項評價和驗收,確保項目實施效果。

在工地揚塵治理方面,一個月來,大河報四路記者分別跟隨控塵辦進行暗訪,很多工地都能按規定操作,但也有部門工地,在違規施工。而在中牟一大型樓盤施工工地現場,由於遮蓋不嚴,土地裸露,加上車輛進出沖洗不規範,檢查人員當場對其下發了整改通知書。

2、汝州:新建建築全部使用合格新牆材

除了省會鄭州外,全省生態文明建設都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在汝州市,裝配式建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今年上半年,汝州市政府出臺《關於加快推進裝配式建築發展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倡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取得明顯成效。

汝州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稱,汝州利用區域和資源優勢,政策引導上馬並建成投產裝配式建築部品、部件生產企業兩家。其中,設計安裝9條自動化生產線、總投資101000萬元的一家建築工業科技公司年產50萬立方米的PC構件項目,成功獲批國家綠色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

截至目前,汝州市啟動裝配式建築6項,實施裝配式建築總面積達到30.08萬平方米,質量技術狀況良好。

汝州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說,到2020年,全市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面積比例達到20%以上,其中保障性住房、政府和政府融資平臺投資項目佔比達到60%以上。新建裝配式建築達到一星級以上綠色建築標準。

在補貼機制方面,2020年底前,汝州對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以上的裝配式住宅和2萬平方米以上的裝配式公共建築項目給予30元/平方米的市財政資金的補助,單個項目補貼不超過300萬元(同時享受其他優惠政策)。

此外,為了進一步推進綠色環保建築,去年以來,汝州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多舉措強化新型牆材產品質量和市場應用監管,汝州市城市規劃區域內新建建築全部使用了合格新型牆材。

值得一提的是,汝州還積極加強建築市場日常巡查,促進合格新型牆材建築應用。全年巡查建築工地148次,下發整改通知書36份,驗收主體工程26項,建築面積38.6萬平方米,發放監督意見書19份。

河南省住建廳 大河報聯合檢查,哪些優秀哪些不規範?

3、鞏義:多措並舉夯實揚塵汙染防控工作

鞏義市控塵辦成立以來,在省、市控塵辦和鞏義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緊緊圍繞大氣汙染防治攻堅目標,克難攻堅,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揚塵治理工作相關要求,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組織構架方面,按照省、市攻堅辦要求,鞏義市4月27日成立揚塵汙染防控辦公室,辦公室設在住建局,從住建局、城管局、交通局、國土局、水利局、園林中心抽調人員,組成了內業組、外業組和執法組,全面負責控塵辦各項工作任務。

控塵辦成立以來,共下發督辦函104份(其中:中央環保巡視組轉辦電話舉報2份,省轉辦7份,鄭州市轉辦33份,控塵辦下發62份),已全部整改到位並由外業組現場核實;立案查處6起,5起已經執行到位,罰款18.2萬元,1起正在執行中。

“此外,我們還啟動了揚塵汙染治理專項行動。”鞏義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稱,本次行動採取企業自查、各鎮辦及相關委局排查、市控塵辦督查等方式,在統籌做好各項汙染防治攻堅工作的基礎上,突出建築工地、拆遷工地、線性工程、道路清掃保潔、城鄉接合部等各類揚塵汙染源頭治理,遏制和扭轉PM10濃度惡化趨勢。

通過排查摸底,鞏義市共有在建房屋建築工地59個,非煤礦山22個,市政道路8條,交通道路2條,水利工地2個,拆遷工地2個,園林工地2個;機械清掃66條主次幹道,面積499.50萬平方米;縣鄉道路44條,面積387.54萬平方米。

揚塵治理專項排查開展三個月來,共排查工地180餘家,發現問題117條,下發限期整改通知書40餘份,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另外,鞏義還加強了對夜間揚塵汙染管控,各鎮辦、各相關委局累計夜查共213次,累計檢查工地654個,查處夜間違法施工80起,督促整改80起,有力打擊了夜間揚塵汙染行為。

4、濟源: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然而在一些地方,垃圾治理似乎成為不易解決的問題。垃圾處理設施能力不足、建設運行經費缺口大,是我國農村垃圾治理存在的最大問題。然而,在種種困難中,我省濟源市卻在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取得突出成績。

記者瞭解到,近年來,濟源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把濟源建成又富又美的區域性中心城市為目標,不斷加大新農村建設力度,以農村垃圾、汙水治理和農村“廁所革命”為切入點,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先後被納入全國100個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示範縣(市)、全國首批100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工作示範縣(市、區)。

濟源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稱,目前,全市已建成農村垃圾中轉站195座,在全市農村配備有1600餘名保潔人員,並且逐年加大對農村保潔員工資、環衛設施建設及人居環境改善工作、農村垃圾治理工作的資金投入。2017年,市級財政投入790萬元,鎮級投入2553萬餘元,帶動社會資金投入1321萬餘元。

而在農村汙水治理方面,濟源也頗有成效。“自2018年3月市住建局接手項目以來,濟源農村汙水治理一期建設項目進展速度很快。截至目前,全市已開工25個村,鋪設管網110餘里,佔年度計劃任務的45%,完成投資3800餘萬元。”濟源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將不斷加大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力度,使城鄉更美麗、更宜居,讓廣大群眾獲得更多幸福感。

5、漯河:嚴監管、嚴督查打好汙染治理攻堅戰

城市管理除了要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外,還離不開有效的監管。漯河市城市管理局本著抓開局、抓關鍵、抓執行、嚴執法、嚴監管、嚴督查的思路,緊盯目標,綜合施策,履職盡責,強力攻堅,促進了城市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

談到漯河監管經驗,漯河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稱,首先是堅持道路清潔作業高標準。每天出動環衛車輛150臺,機掃作業4~5次,白天灑水6~8次,晚上灑水2次。實行“四級”精細管理,一級路面“雙五”管理,即每平方米地面浮塵不超過5克、地面垃圾滯留時間不超過5分鐘,超過省定標準;每週評比通報,以克論淨達標率達到97%以上。對主幹道路綠化帶、行道樹、重點區域進行清洗降塵,每天不少於3次。

另外,每年春天,楊絮滿天飛,除了有火災隱患外,還嚴重影響著居民的身體健康和居住生活幸福指數。對此,從今年4月1日起,漯河全面打響楊柳絮防治攻堅戰,對市區13萬株楊樹、1.37萬株柳樹全面排查,繪製分佈圖,設立6個絮情監測站。堅持日督查、日報告、日通報,每天召開督導碰頭會,掌握工作動態,協調解決問題,印發督查快報47期。採取撫育修剪、抹頭等物理方式,噴灑、注射抑制劑等化學方式,累計修剪樹木6500餘株,噴灑水霧和抑制劑4524臺次,出動機掃車輛8177臺次,完成赤黴酸注射18424株,楊柳飛絮顯著減少,社會各界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在治理工地方面,漯河也出了重拳。”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稱,漯河堅持重心下移,落實“721”工作法,全天不間斷巡查,節假日不休息,共巡查在建工地89個、700餘次,立案66件,結案11件,處罰22件,整改14件;行政約談“八個百分之百”不達標工地25個,下達整改通知書12次,立案18件,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9份,結案8件,處罰到位8件,督促整改11件。

6、許昌:改造護城河水生態文明立新功

在水汙染防治攻堅方面,全省水環境質量穩中趨好,而許昌護城河的改造堪稱典範。

許昌護城河位於許昌市中心城區,全長5.3公里,分東、西、南、北四條河流將老城區環抱其中。許昌護城河起源於1800年前的曹魏時期,形成於600多年前的明洪武年間,歷史悠久。

改造升級以前,許昌護城河兩岸設施陳舊,景觀單調,尤其是粗放式發展時期,護城河環水不環遊,原來東西南北四條河流是地下涵洞連接,管線密佈、暗溝湧動,且汙水橫流,遍佈生活垃圾,一度被當地百姓稱為“龍鬚溝”,影響著群眾生活,制約著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的提升,也直接影響著城市形象。

許昌市委市政府按照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總體部署,啟動了護城河環通工程建設,護城河環通工程是許昌市三大水利項目重要組成部分,是“五湖四海畔三川、兩環一水潤蓮城”水生態體系中的“內環”,總投資3億元。於2015年3月動工,當年12月蓄水環通。護城河環通工程的建設,更是樹立了許昌城建史上一個新的標杆。

建成後的護城河清水繞城,水域面積約18.47萬平方米,蓄水量23萬立方米,全線綠地面積約3.4萬平方米,水生種植面積約24.3畝。沿岸一橋一景,十步一園,呈現出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水體水質由原來的劣V類變為III類。

自2016年3月15日護城河“水上巴士”全線通航以來,至今已有56萬人次乘船遊賞護城河,成為城市新亮點。“泛舟河上、環遊許昌”成為現實,被網民推選為全省“最美城市”。在採訪中,不少市民自豪地說,“我們四季都生活在清水流淌的風景裡”。

7、南陽:數字化城管“最強大腦”練就“繡花功夫”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類似背街小巷垃圾、牛皮癬廣告、積水橫流……這樣的情況,就如同“新陳代謝”一樣每天都會發生。城市管理如何實現“新故相推,日生不滯”?南陽探索實踐“大城管”城市管理新模式——以數字化城管開啟城市管理的“智慧模式”,由此掀開了城市管理的深刻變革。

記者瞭解到,南陽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2016年3月7日組建並正式開展工作。截至2018年6月30日,共受理各類城市管理問題77.12萬件,立案75.26萬件,結案67.26萬件,結案率90.81%,達到了數字化城管“覆蓋廣泛、高效快捷、科學公平、常態長效”良好的運行效果。

據悉,數字化城管系統採取“人工巡查監督+視頻監控和高空鳥瞰瞭望系統+12319城管服務熱線”“三位一體”工作方式,每天1000多條數字化城管案件通過這些神奇的“千里眼”“順風耳”“飛毛腿”源源不斷傳回數字化城管中心指揮大廳。“千里眼”是遍佈全城的76路高空鳥瞰瞭望系統和1025路平安建設視頻監控系統,通過指揮中心大屏幕可隨時切換每個網格的即時畫面;“順風耳”是12319城管服務熱線,隨時接聽市民投訴;“飛毛腿”則是175名信息採集員,他們手持“城管通”每天巡迴在自己的責任網格中,及時拍照上傳各類事件問題信息。所有信息待指揮中心受理員甄別立案後,由派遣員根據問題歸屬,派遣到相關責任單位限時解決。

南陽市城市管理局局長高賢信說,自數字化城管正式運行以來,通過巡查發現問題和監督考評問題整改情況,促進市容市貌有了明顯改觀。城區主要道路清掃保潔繼續保持高質量,背街小巷的保潔得到了較大提高;燈光字號、霓虹夜景基本保持完好;亂貼小廣告、道路汙水外溢、街道破損大坑、井蓋長時間缺失等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河南省住建廳 大河報聯合檢查,哪些優秀哪些不規範?

省住建廳聯合大河報社將繼續對全省特別是鄭州施工樓盤項目進行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