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 安徽合肥:工業“從內到外”的背後之大蜀山下演繹“創新神話”

如果說合肥經開區在城南上演了一場合肥工業“加速度”

(延伸閱讀: )的話,那麼位於城西大蜀山腳下的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則是合肥工業經濟中創新產業的集中代表。園區內2萬多家企業中大部分為科技型企業,形成了智能家電、智能語音、智能製造、生物醫藥等高新產業集群,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全區工業總產值70%以上。

安徽合肥:工業“從內到外”的背後之大蜀山下演繹“創新神話”

1990年10月17日,合肥高新區“前身”合肥科技工業園奠基(圖片來源:合肥市檔案館)

最早開發區創造了“合肥模式”

合肥城西,有山——大蜀山,有水——董鋪水庫,一直被認為是合肥的“寶地”。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就坐落於此。

從時間上來說,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算是合肥幾大開發區中的“老大”——早在1990年10月17日,高新區的“前身”合肥科技工業園奠基儀式就舉行了。1992年7月,合肥科技工業園易名為“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為什麼要建科技工業園?時任市長鍾詠三曾有一段精彩的論述,“搞高科技工業園,我們合肥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作為全國重要的科教基地,我們有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30多所大專院校,有中國科學院合肥分院等190多個科研院所,有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超導託卡馬克實驗室等好幾十個國家級實驗室。這些,近在咫尺卻又那麼遙遠,因為它們的成果並沒有直接惠澤合肥,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但它們又是重要的依託和亮點,是可資利用的‘潛力股’。”因此,高新園區在建設之初就充分利用合肥的科教優勢,建立全新的體制和機制,以期建成合肥人自己的一個經濟新區。

經過三年多的建設發展,合肥高新區一躍成為全國一流開發區。特別是1994年春在國家科委蘇州會議上,合肥高新區所闡述的“合肥模式”引起轟動,好評如潮。入區企業483家,項目555個,總投資逾65億元……這是截止到1998年的統計數據。其中,來自美國、德國、瑞士、意大利、日本、韓國的外商投資企業就達120多家,日本豐田、三菱重工、瑞士ABB、韓國現代等這些國外知名企業,遍佈園區。

安徽合肥:工業“從內到外”的背後之大蜀山下演繹“創新神話”

連做夢也想不到的創新

世界上第一臺VCD、填補我國基因工程生物醫藥產業空白的a2b干擾素新藥、全國最大的模糊控制洗衣機生產線、國內最大的BOPP雙向拉伸塑料薄膜生產線……這些“高新產品”都是從合肥高新區走出去的。誠如開發區的定位一樣,從成立伊始,高新區就在演繹著一個個“創新神話”。

你可能是個跑步愛好者,但你知道世界上第一款採用人工智能技術並支持生物特徵識別的智能手環——米動手環7就產自這裡麼?當你在使用電腦時,你知道全球第一款無線智能語音鼠標產自這裡麼?當你在銀行裡和機器人互動時,你知道全球首臺全程語音交互的銀行服務機器人產自這裡麼?當你在進行口腔保健時,你可知道中國首臺高端三維口腔CT也產在這裡麼……

當然,高新區還是世界首臺光量子計算機的誕生地,十個超導量子比特糾纏在這裡首次成功實現。檔案資料顯示,由科大國盾量子通信公司支撐的“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發射,入選了2016年度國際“十大科學事件”;而世界首條長距離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及“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合肥總控中心全面建成並投入使用,則構建了中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

近些年來,“中國芯”一直是國人關注的問題,如何掌握一些核心技術成為一些科學家努力的方向。在這方面,高新區也有著驕人的成績:中國電科38所研發的“魂芯一號”填補了我國高性能芯片國產化空白,打破國外高端數字信號處理芯片對我國高性能計算領域的壟斷;在我國首艘國產航母上,有產自高新區的邊界層風廓線雷達;合肥離子醫學中心自主研發的超導質子迴旋加速器治療系統中的射頻腔系統、降能器系統和超導磁體三大核心部件實現國產一體化全覆蓋;區內生產的微電子LDI設備打破高端集成電路裝備國外壟斷;生產的可穿戴超低功耗鋰電池保護芯片BX100填補了國內空白……

看到這些,是不是讓您“大長志氣”。當然,更多的還是驚喜和自豪吧。

如果說,讓傳統鋼琴教學成為一種享受,構建“智能硬件+線下體驗館+音樂教育大數據”為一體的音樂教育生態,你不一定相信吧?這裡研製出的全球首臺軟硬件一體化互聯網智能鋼琴,就能實現這一“夢想”;而讓人們更“異想天開”的是,由這裡的陽光電源開發並供應逆變器的淮南潘集40MW漂浮式光伏發電,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水面漂浮光伏電站,讓昔日的採煤沉降區變成了水上發電站。

這些創新是不是都像做夢一樣?不,有的連做夢也想不到。但這些都實實在在地實現了。這,就是高新開發區,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奇蹟。

安徽合肥:工業“從內到外”的背後之大蜀山下演繹“創新神話”

合肥市關於“合肥高新區建設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的若干意見”(圖片來源:合肥市檔案館)

位列前十求發展

如果說,近30年前剛成立的高新區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孩童”的話,那麼,今天的高新區已然成長為一個健康向上、充滿朝氣的“壯小夥”了。當然,成長還在繼續,以“產城融合戰略”、“創新驅動戰略”、“新興產業戰略”、“統籌發展戰略”為代表的“四大戰略”和以“高新技術產業體系”、“戰略新興產業體系”、“現代服務產業體系”為代表的“三大產業體系”藍圖已然繪就。

來自合肥市檔案館的數據顯示,經過近30年的發展,高新區培育了以科大訊飛、科大國盾、四創電子、華米科技、陽光電源、安科生物等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內外領先的高科技企業,形成了智能語音、電子信息、智能製造、公共安全、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高端產業集群,建有集成電路(芯之城)、智能語音(中國聲谷)、生物醫藥3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區內企業2萬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603家,自主培育上市公司18家。至2017年7月,在全國147家高新區中綜合排名位居第六,居於全國高新區第一方陣。

數字代表著成績,更彰顯著自信。特別是去年2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暨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的建設,標誌著合肥在全國創新大格局中又佔據了重要地位。我們有理由相信,合肥高新區將為合肥工業經濟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安徽合肥:工業“從內到外”的背後之大蜀山下演繹“創新神話”

量子衛星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訊


  • 來源:檔案觀止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