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為什麼沒有索俄圖、明珠這兩個人物?

小二不懂球


網友們能有這樣的疑問,大概是因為清朝大帝系列電視劇1.0康熙王朝之中,索額圖和明珠兩人的戲份真的很多,而且在整部劇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幾乎朝堂之上就看兩個人在鬥了。

百姓之中有歌謠稱:天要平,殺老明;天要安,殺索三。即使康熙再三懲處兩人,都留著命在,甚至還會再次重用。特別是貪汙受賄、賣官鬻爵的明珠,康熙恨得牙癢癢但是不得不留下他來喝索額圖相互牽制。

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都是歷史正劇,雖然多有疏漏,比如康熙王朝之中,孝莊太后一直喊著自己的諡號,一口一個“我孝莊”。不同於康熙王朝的恢宏,襯托康熙個人的帝王英雄色彩,雍正王朝從康熙晚年九子奪魁開始,仔細刻畫了雍正即位和推行改革兩件事情,雖然氣勢恢宏不及康熙王朝,卻以邏輯嚴謹的權謀權術深得觀眾的喜愛。康熙王朝有個時間上的錯誤,在康熙60歲大壽之時,竟然還能看到索額圖和明珠的身影,這個肯定是不符合歷史的,因為當時索額圖和明珠都已經死去多年,已經從康熙的重臣變成康熙的記憶了,而且還是非常不好的記憶。

雍正王朝的開篇是在康熙46年,早在康熙42年的時候,索額圖因為參與皇太子之爭被調查,隨後被圈禁在宗人府。索額圖被處死的方式也很殘忍,乃是被活活餓死的,可見晚年的康熙大帝依舊對皇儲之爭相當憎惡。索額圖被康熙稱為當朝罪孽最深的大臣,想到當年他輔佐年輕的康熙大帝擒拿鰲拜是多麼地風光無限,深得康熙信任,也不知該說是伴君如伴虎,還是說索額圖此人太過貪得無厭了。索額圖的黨羽都沒有好結果不是被殺了就是被流放、拘禁。所以雍正王朝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出現一個已經死了四年的老臣的。

而明珠呢?明珠雖然還活著,但是因為賣官鬻爵被康熙厭惡,已經被政治邊緣化多時,早已失勢了。對於奪嫡的皇子們來說,拉攏一個已經失勢的老臣一點好處都沒有,說不定還會惹得皇上震怒,所以乾脆就沒有將這人提出來。在雍正王朝開篇的第二年,明珠無聲無息地病死了,康熙只是差遣了一個皇子去安撫了一下他的家人。在二月河的原著之中,也沒有提到這兩個官員,倒是有一個在康熙王朝之中被提到的重臣張廷玉。當時張廷玉的角色就等於是明珠和索額圖的接班人了,是康熙晚年重用的大臣。作為康熙王朝前期和中期的重臣,索額圖和明珠就算活著也老得很了,對於雍正帝來說沒有什麼價值可言,況且兩人皆戴罪在身,提了也沒什麼意義。

最後影視作品畢竟是藝術,不肯能將雍正身邊所有瑣碎的人和事情全部都提到。為了讓劇情緊湊圍繞主題,必然要過濾掉一些沒有多大關係的人物。所以,無論兩位大臣在當年多麼風光無限,一朝君主一朝臣,他們已經帶著一身的罪過從歷史舞臺上退下。

以上


木劍溫不勝


《雍正王朝》是歷史劇裡面最好看最精彩的電視劇。這出戏幾乎沒有女演員都是老戲骨男演員在飆戲,但仍然很受歡迎。這表明這出戏確實很獨特。


然而,細心的朋友們會發現,該劇從頭到尾講述了幾個阿哥的故事,似乎少了索額圖和明珠這兩位中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康熙王朝》索額圖和明珠)


這件事要從《康熙王朝》說起,陳道明老師飾演康熙大帝,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看過並驚歎於陳道明的演技。劇中還有兩個關鍵人物——索額圖和明珠。他們非常受到康熙的信任,他倆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在劇中,他倆商討國家大事的時候,總是以牙還牙,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相信很多人對這兩位權貴的瞭解都來自於該劇。(《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的開端是康熙46年(1707年)恰逢黃河氾濫。索額圖於康熙41年(1702年)開始調查,並於康熙42年(1703年)索額圖被皇帝處死。


此時,明珠已被邊緣化多年,而且病得很重。康熙47年(1708年)去世。因此,在《雍正王朝》,沒有索額圖和明珠鏡頭是正常的。


然而,仍然有很多朋友會說,在《康熙王朝》最後一集中,時間是康熙52年(1713年),這時候索額圖和明珠都已經死了。那麼索額圖和明珠又是如何出現在康熙皇帝的千叟宴的?

這是因為故事情節需要反映康熙皇帝歷朝歷代的思想和膽識。

然而,《雍正王朝》中的許多情節並不符合歷史。

而張庭玉是漢朝唯一一位配得上宗祠的大臣,也是歷經三朝的重要大臣,所以他的角色一直提前延伸到康熙時期。此外,李光地的內容也被附加到張廷玉的戲份裡。


《雍正王朝》開端裡,張廷玉是中堂,也為情節的需要。而歷史上張廷玉是在雍正6年(1728年)才升為保和殿大學士,才成了中堂。正因為張廷玉在清廷地位很重要,所以他在《雍正王朝》裡面升官非常快!




搞史人


《雍正王朝》第一集中旁白詳細說明了時間點:

這個時候明珠索額圖已經去世。索額圖在康熙42年被處死。

畢竟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都是根據小說改編的,並非真實歷史。

只不過雍正王朝的編劇劉和平功力深厚,在加上胡玫和張黎的全局掌握,才留下了這部驚世之作。

原著中《雍正皇帝》有李光地的戲份,但是在改編的過程中,把李光地的戲份加到了張廷玉的身上,電視劇中張廷玉的戲份被大大的增加了!


史味人生


這個問題在當時我看《雍正王朝》的時候也曾經有過疑問,因為我當時是《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連著看的,這兩部劇中魏東亭為啥結局不一樣?為啥都是康熙年間的事情,裡面的人物尤其是大臣為啥都不一樣、李光地、索額圖、明珠啥的咋都沒出現?帶著這個疑問我曾經探尋過答案,以下是我的意見:

1、如果你看《雍正王朝》仔細的話,會發現開頭就提到康熙四十六年,黃河氾濫,康熙召群臣皇子答對。康熙四十六年,是1707年,而查看索額圖的履歷,在1703年圈禁於宗人府,並在此年餓死。而明珠在1688年就已經被排擠出權力中樞,之後官復原職但不再受重用,於1708年去世。這兩個人物在康熙晚年已經死的死,失勢的失勢。

2、《雍正王朝》的主角是雍正,所選取的康熙年的歷史也是主要表現雍正是如何一步一步上位的,這個背景是黨爭趨烈,九子奪嫡白熱化,主要矛盾在太子和老八,老四和老八,索額圖和明珠一個屬於太子,一個屬於大阿哥。而電視劇刻畫的太子就是兩次廢立,太子第一次被廢是在1708年,此時索額圖早已死去,和電視劇的重點中心沒有關係。生活不會放過一個角度,但是電視劇需要專注一個角度,對主線沒有幫助的則忽略。

個人意見,歡迎大家批評交流指正!


長久緘默如雲漂泊


先說索額圖,他的官場沉浮離不開太子胤礽,康熙在四十七年第一次廢太子,這個念頭不是一朝一夕才有的,早在康熙二十九年皇帝親征噶爾丹時半道患病,胤礽冷漠的表現使康熙開始對太子感到了厭惡。後來近二十年間太子的種種劣跡使康熙逐漸喪失了對太子的信心,廢太子的想法與日俱增。


為了減少廢太子對朝局的影響,首先得剪除太子的羽翼,賣力為太子奔走效命,善於結黨營私的太子黨領袖索額圖就成了康熙鎖定的目標。康熙四十二年五月,康熙連發上諭,先監視索額圖的整個赫舍里氏家族,後又監禁了索額圖。曾經輔佐過康熙親政的大學士索額圖成了階下囚,並餓死在幽禁之所,他只是廢除太子之前康熙掃清的一個障礙。

再說納蘭明珠,這位權力新貴在康熙王朝輾轉騰挪盡顯官場老道是在康熙二十年到二十七年,這七年被人稱作是“明珠時代”,整個內閣都是明珠的人,包括六部都有明珠安插的關係人。


不過到頭來機關算盡,沒算準自己,康熙在背後冷靜地看著一切,他不允許權臣的出現,消滅朋黨是歷代成年君王的日常功課,何況康熙這位強勢皇帝。康熙二十七年二月納蘭明珠被革去內閣大學士,凡是內閣和六部中和他結黨的全部革職。

後來康熙給他過一次機會,康熙二十九年徵噶爾丹時,明珠在裕親王福全麾下幫忙軍務,最後噶爾丹在福全眼皮子底下逃脫,康熙將明珠連降四級,從此明珠做起了富家翁,在康熙四十七年去世,不管怎樣他算全身而退死在家裡,結局比索額圖好。


電視劇《雍正王朝》前半段的劇情是以兩廢太子為主線展開的,那就是康熙四十七年左右的事。按上述講的內容,納蘭明珠在康熙二十九年後已經淡出了權力圈,正好在廢太子那年去世,而索額圖早在康熙四十二年被幽禁而死。倆人在《雍正王朝》康熙帝的戲份裡已經沒啥要緊的事兒,當然就沒有必要出場了。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有水平!!

作為《康熙王朝》後半部分奪嫡爭鬥兩大派系的代表人物,索額圖和明珠的戲份十分龐大,“三眼索相”VS“萬花筒”也十分精彩,但到了《雍正王朝》開篇,這一對老冤家就消失不見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1)時間設定

《雍正王朝》第一集起始時間為康熙四十六年黃河決口,而我們的索大人因為牽涉太子謀反案,康熙四十一年(1702)就被調查,康熙四十二年(1703)索額圖被圈禁宗人府,康熙說他是“誠本朝第一罪人也”,當年9月21日索額圖因飢餓而死,黨羽多半被殺,同祖子孫都被革職,其二子格爾芬、阿爾吉善被處死。

所以,真不是導演不讓他出場,而是他已經被滅門了,出不來!

(2)明珠

作為索相的大對頭,明珠早年因為支持平三藩一戰成名,恩寵長達十餘年,但康熙二十六年冬(1687年),直隸巡撫于成龍(小於成龍)向康熙密奏:“官已被明珠和餘國柱賣完”。震驚之餘康熙下定決心整頓吏治,明珠職位由此被免,但沒過多久明珠隨康熙西征葛爾丹,隨後官復原職,就在大家以為明珠要東山再起的時候,卻再度沉淪,二十年沒有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納蘭明珠病故。

《雍正王朝》開篇的時候,明珠還在,但已經無足輕重,不出現也合情合理。

至於《康熙王朝》最後出現在的千叟宴中的索額圖和明珠更多是為了電視效果的一種藝術加工,康熙第一次舉辦千叟宴是在康熙五十二年,也就是1713年,而此時明珠與索額圖二人實際上已經去世多年了。



日慕鄉關


因為《雍正王朝》的時代,他們倆的故事已經謝幕了。索額圖已死,而明珠勢力也早沒有那麼輝煌,基本處於有職無權的狀態,養老中。下面會把康熙晚年的幾個著名的重臣列一下。

說到索額圖和明珠,可能不少人看了電視劇《康熙王朝》,覺得他們就是伴隨康熙一生,在朝中互相爭鬥的兩股勢力。其實不然,這兩人倒臺的時間和下場都是完全不同的。


索額圖,康熙年間權臣,早年四大顧命大臣之首索尼第三子,康熙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叔父(並非電視劇中說的父親)。早期因顯赫身世以及幫助康熙擒鰲拜立下大功,而備受榮寵。在平三藩、簽訂《尼布楚條約》、征討準噶爾中表現突出。世襲一等公,官至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學士、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等,官高爵顯。康熙四十年,索額圖奏請退休,但對於他的各種檢舉不斷出現。康熙四十二年,因結黨謀逆,被康熙下旨圈禁,不久死於禁所。


明珠,歷任太子太師、武英殿大學士、內務府總管、吏部、兵部、刑部尚書等職,是女真貴族葉赫那拉氏,明珠還娶了英親王阿濟格之女,論輩分屬於康熙的堂姑父(電視劇中說他是惠妃之兄其實是繆誤,他與惠妃僅為同族,並沒有很親近的關係)。他因建議裁撤三藩而受到康熙器重,在平臺灣、抵抗沙俄的過程中表現出色。但是明珠失勢遠早於索額圖。他在康熙二十七年就因為結黨營私、貪汙賣官等罪名受到御史郭琇彈劾(並非電視劇中的李光地),被罷黜官職,不久隨康熙征討準噶爾,調度軍餉。回京後官復原品級,但是已經沒有了當初的勢力,此後擔任內大臣二十年,再也沒有掌握實權。至康熙四十七年去世。

所以說,《康熙王朝》中,索額圖明珠在康熙四十幾年仍然大規模黨爭的情況並不存在。他們兩人的黨爭最晚也就在康熙二十七年。此後明珠即再也沒有當時的權勢。由於明珠也並非大阿哥的舅舅,所以並沒有參與大阿哥與太子的奪嫡鬥爭。至於《康熙王朝》最後索額圖明珠都被圈禁也不符合史實,索額圖圈禁之後幾個月就死了,而明珠並沒有被圈禁。

而《雍正王朝》的故事開始的時候已經康熙四十六年,那時索額圖已於四年前死於禁所,明珠也將於一年後病死,並且當時有職無權,不會對朝局起到多大影響。


康熙晚年,真正能權傾朝野的大臣幾乎不存在了,只能說有一些重臣。《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電視劇中出現過的幾位,大概就是佟國維、李光地、馬齊等。佟國維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弟弟,也是康熙第二任皇后孝懿仁皇后的父親,封一等公、領侍衛內大臣,不過也於康熙四十三年就退休了,正如電視劇所拍的那樣,他因為在康熙四十七年一廢太子時舉薦八阿哥胤禩捲入奪嫡鬥爭而被康熙訓斥。不過由於其家族尊貴,其女孝懿仁皇后更是雍正養母,其子隆科多(並非電視劇中的侄子)更是在雍正奪嫡中扮演重要角色,所以死後還被雍正尊為太傅。



李光地,早年曾在平定三藩過程中立功,也曾參與治理黃河。但主要的功績還是治學方面,著有不少儒學經典著作。康熙四十四年任文淵閣大學士,當然並不是電視劇中那麼陰狠(彈劾明珠的是郭琇,也沒有被貶臺澎知縣這種事)。康熙五十五年去世。

馬齊,富察氏,貴族出身,早年因清正廉明被康熙賞識,康熙二十七年升左都御史,康熙二十八年任議政大臣,康熙三十八年任武英殿大學士,康熙四十七年因保舉胤禩為新太子被康熙斥責罷官,四十九年重新啟用,為首席滿洲大學士兼戶部尚書,統領內閣,雍正年間成為總理事務大臣,歷相三朝,直到乾隆四年去世,獲得極高評價。


至於在兩部電視劇中都有很耀眼表現的張廷玉,其實在康熙年間最高官職也僅僅是吏部左侍郎,完全沒有進入核心。他受重用是在雍正年間。不過其父張英卻是很受康熙器重,做到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可惜康熙四十年就退休了,康熙四十七年去世。


伊耆角木


對歷史的一種好方法就是畫時空軸,先看時間,再看空間,不同人物之間有沒有交集。接下來再分析其中的關係。

索額圖和明珠是康熙朝中前期的重要大臣,但都因為“犯錯誤”被拿下了。

索額圖 1636年-1703年

康熙四十年(1700年)九月以年老申請退休,四十二年(1702年)以罪被圈禁,次年死。


納蘭明珠 1635年—1708年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黨之罪被罷黜,後雖復職但已是靠邊站的閒散人員。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電視劇《雍正王朝》的第一集劇情:康熙四十六年,黃河暴漲,十幾道河堤缺口,上百萬災民流離失所。

所以當電視劇情節展開的時候,索額圖和明珠已經不在人世了。


但補充一句,《雍正王朝》中很多情節都是不符合歷史的,比如張廷璐一直活到乾隆朝,並沒有科舉舞弊被腰斬。


幾葦渡


既然是《雍正王朝》,其中的人物肯定是要和雍正有關係,索額圖和明珠是康熙朝的重臣,被稱為“索相”和“明相”,但是到了康熙朝後期,這兩位曾經權侵朝野的權臣已經被康熙一個一個的收拾了,其中索額圖在康熙四十二年就死了,明珠也是在康熙四十七年病死。

而根據二月河的小說《雍正王朝》改編的同名電視劇的劇情,是從康熙四十六年開始的,那個時候,索額圖已經無從說起,而明珠已經無足輕重說不說也無所謂了。

但是,索額圖和明珠並不是無足輕重,在二月河的另一部小說《康熙大帝》和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康熙王朝》裡,索額圖和明珠可是名副其實的重要角色。

在《康熙王朝》裡,索額圖和明珠是權侵朝野的兩大權臣,這二位也是鬥了一輩子,而康熙看著他們鬥了一輩子,也充分利用兩個人的爭鬥來牢牢把握者朝局,讓兩個人通過競爭來坐收二人的政績,通過二人的相互傾軋來達到兩個集團內耗來從中漁利,可以說,康熙是把這兩個大臣玩得團團轉。

康熙朝大體上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康熙建功立業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索額圖和明珠都有功勞。

索額圖最大的功勞有兩件:第一件就是協助康熙擒鰲拜,去除了康熙親政的一大阻礙。第二件就是代表大清朝與俄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的簽訂,穩定了中俄邊界的局面,也是大清簽訂的為數不多的“平等條約”。

而明珠的最大功勞也有兩件:第一件就是堅決支持康熙“平三藩”。第二件就是堅決支持康熙收復臺灣。

在康熙建功立業的時期,索額圖和明珠都立下了功勞,也正是因為如此,索額圖明珠也成為了康熙的重臣,權侵朝野。也是康熙朝的兩位“宰輔”級的人物。

康熙朝的第二個階段,就是康熙調停和利用兩位宰輔黨爭的過程。

在這個時候,太子位之爭也開啟了明爭暗鬥的模式,只不過這個時候的太子之爭是在太子胤礽和皇長子大阿哥胤褆之間的爭鬥,而兩位的背後,就是索額圖和明珠。

索額圖是支持太子的,因為太子算是他的外孫(史書上是“侄外孫”)。所以,索額圖一心輔佐太子。

而明珠是大阿哥的堅定支持者,因為明珠是大阿哥的“舅舅”。

最終,索額圖就是因為暗中支持太子趁康熙親征葛爾丹患重病的時候試圖提前登基,事發之後,索額圖的前途也就開始暗淡。

索額圖是被活活餓死的。也算是康熙處死索額圖的一種“仁慈的辦法”。

而明珠則是康熙根據大臣的彈劾,治罪明珠“結黨營私”,“貪汙腐敗”的大罪,但是康熙並未將明珠處死,僅僅是將明珠革職查辦。一年之後,明珠也死了。

這個時候,康熙朝的第三個階段開始了,就是慘烈的“九子奪嫡”。

這個階段,索額圖和明珠都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在大清的朝堂之上已經是佟國維,馬齊,張廷玉以及各位皇子們表演的舞臺了。

雍正王朝的故事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步武堂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雍正王朝是由二月河先生的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劇,二月河先生另外還寫了康熙大帝,乾隆皇帝兩部長篇小說。

如果沒有寫康熙大帝的話,以雍正為主角的小說或許還會往前寫幾十年,從雍正出生一直寫到雍正去世,那樣的話明珠和索額圖或許還會有出場。關鍵二月河先生這三本書是連著寫的。雍正王朝就是從雍正登基之後開始寫的。

索額圖和明珠無疑都是康熙朝的重要人物,當之無愧的權臣。其中索額圖的父親索尼,索尼的孫女就是康熙的原配妻子孝誠仁皇后,生下了太子胤礽。索額圖算是胤礽的舅公,他自然是太子黨。

而明珠的妹妹是康熙的惠妃納拉氏,生下了皇長子胤褆,明珠就是胤褆的舅舅,明珠自然是大阿哥黨。

在康熙朝,這兩人還是明爭暗鬥不休的,結果康熙為了維護太子的地位,在康熙二十七年的時候罷斥了明珠,雖然很快就官復原職,但是畢竟不再受到重用了。最後明珠於康熙四十七年去世。

索額圖失勢雖然比明珠要晚,但是去世卻在更早,在康熙四十二年的時候,他就去向閻王爺報到了。

所以,在雍正王朝這部以雍正即位開始的小說改編成的電視劇,是不會出現兩個死了十幾年的人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