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安慶作為一個有200年的歷史省會,有很多歷史文化,該出資金修復嗎?

展廳SI設計師


安慶古蹟還是挺多的。

明朝古寺:迎江寺

四百年曆史的振風塔

趙樸初故居,原是明朝萬曆刑部給事中劉尚志私宅,是極有特色的明清古建築群。民國初建的安徽大學紅樓

還有陳獨秀墓

太平天國王府

清朝時建的天主堂

可見,安慶這個城市還是很有歷史的,尤其是明清期間,地位很高。但很多老東西也是沒有了。

像那個太平天國的王府,就敗爛得看不出來曾經是王府駐地。

至於要不要修復,一要看能不能修復,像那個王府沒剩什麼東西了,修復出來,也是假的。

另外,就要看有沒有資金了,但要指望安慶得到國家級的文物修復資金比較難,畢竟安慶的地位已經下降了許多。

曾經的安慶不僅是安徽省會駐地,還是長江五虎之一。

大家都知道,長江流域現在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從重慶到上海,這是一條黃金水帶,中國的重中之重。沿路的經濟重鎮非常之多,隨便數一下就有重慶、武漢、南京、上海四大城市,其實在上個世紀初,長江有五個一線城市,只是後面一個變成了四線城市。

這個沒落的城市就安慶。

安慶在歷史上可是很牛的存在,跟武漢一樣,也是洋務運動的發起地,有中國最早的造船廠跟機械廠,中國第一臺蒸氣汽機和第一臺機動船就是在這裡生產的,還有頂級的安慶軍械所。

當然,最重要的是航運,安慶是當時最重要的港口之一,江西安徽兩省的物資在這裡彙集,然後運向中國各地。

那這也是安慶能夠跟上海武漢等並稱長江五虎的原因之一。

那為什麼沒落了呢?

這有很多原因累積。首先一條,這裡是四戰之地,歷來的戰場,尤其是太平天國跟湘軍的交戰,此地就是核心,這裡也是最晚被湘軍攻克的地方之一。

這導致了另一個問題,到了太平天國亡了的時候,安慶沒有及時開埠。所謂開埠,就是打開口岸跟外國人做生意。這在當時的清政府看來,是一個屈辱,但對商人來說,這就是機會,對當地的百姓來說,就是一個發展的機會。

很多城市都是因為開埠而發展起來的,最明顯的當然就是上海。

但是,做為長江五大口岸之一的安慶,卻遲遲沒有開埠。

為什麼呢?

這不得不說到湘軍繫了。因為當時的安慶是湘軍淮軍重要的收入來源,你要是開了埠,那就是由海關來收費。海關收費就是直接送到清政府。那湘軍不是喝西北風?所以,從曾國藩到李鴻章都是極為阻止安慶開埠。

當然,也有軍事上的原因,因為這裡是長江軍事重鎮,也不想讓外國人進去。

所以外國人的商船到了這裡,是不能上岸的,曾經有西方人的筆記,說安慶這裡極為繁華,但是外國的船不能靠岸。

不能靠岸,就不能做外貿,自然讓漢口這些開了埠的城市得到了機會。安慶就此開始落後。

到了1902年,安慶終於開埠了,但也是半開性質的。清政府考慮安慶的軍事地位,還是不允許外國船靠岸,不允許外國人在這裡搞租界,設領事館。

這個事情直到民國才解決。但這個時候,安慶就已經落後半個世紀,物資交流量大為減少,而且不但航運地位失去了,就是鐵路修建高潮期,石家莊鄭州這些城市冒了出來。因為安慶的物資量不多,大的鐵路幹線也沒有走安慶,試想,如果安慶還是長江五虎,那肯定有大鐵路動脈走安慶的。

安慶可以說在這時已經失去了長江五虎的地位。

那到了後面,又有一件事情讓安慶再次落後,就是省府地位的失去。抗日戰爭時期,安慶淪陷,省府搬到了合肥、蕪湖等地,新中國後,考慮到合肥居安徽之中,就把省會定在了合肥。

那安慶不是省會,發展就自然落後了,在改革開放後,原本跟浙江江蘇差不多的安徽因為不靠海,經濟特區也沒有,安徽的發展被江浙甩開,安慶跟著省一起,發展不如隔壁的江蘇省的城市。

有的人還說,安慶當年曾經有一個好機會,中科大要落戶安慶。

這個我們前面聊過,當時中科大要遷出北京,原本想遷到河南南陽,但河南這個地主最多的省竟然沒有餘糧供給師生,江西也沒餘糧,最後選在了安徽。原本也是考慮安慶的,安慶也是很高興,舉全市之力來迎接中科大,但安慶已經不是省會,最後還是到了合肥。合肥靠著中科大,也成為了一個科技之城。

那安慶未來的發展之路在哪呢?

其實安慶真的是一塊寶地,可挖掘的東西很多。

要風景有天柱山

要喊麥有黃梅戲,安慶是黃梅戲發源地,還有徽劇。

要名人就更多了,陳獨秀、鄧稼先、朱光潛、大小喬、張恨水等等。

要吃的有安慶餛飩等等,早餐要排隊的,怎麼排隊法,看下圖。

要文化,有桐城派。

人不多,景點一級。安徽三大名山,九華山、天柱山、黃山。黃山是好,但人太多了。去天柱山絕對比去黃山的體驗要好。


腦洞歷史觀


安慶,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前省會,僅城區而言,就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這些有價值的古建築真的應該好好維修保護起來,因為它們凝聚著祖宗的心血與智慧,承載著先輩的希望與夢想,它們是城市歷史的見證,是文化底蘊的縮影,它們證明這裡曾經的文明,古建築是一個城市的修養,它體現了這個城市對祖先對文化的態度,體現著規劃者的眼光與素質。可喜的是,部分歷史建築已得到很好的維修保護,當然依然有著更多的歷史建築沒有得到有效保護。

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1.迎江寺、振風塔

迎江禪寺,簡稱“迎江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七年(974年),原名“古萬佛寺”,由北宋名僧涵萬募化而建;明萬曆四十七年已未(1619年),邑紳阮自華在此基礎上重新募建“萬佛寺”;明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朱常洛御書敕名“護國永昌禪寺”。清順治七年(1650年)敕改“迎江禪寺”;清乾隆皇帝御賜“善獅子吼”額。光緒年間,慈禧太后賜給迎江寺“妙明圓鏡”匾額。清光緒八年(1882年),光緒皇帝御賜題匾“迎江寺”。


振風塔,明穆宗隆慶二年興建,隆慶四年建成,塔成後取名‘振風’,“以振文風”之意。“《懷寧縣誌》:‘塔在寺內,皖城諸山雄自西北,東南濱江平衍……,須鎮浮屠,青龍昂首,為人文蔚起之兆。”

2.敬敷書院及省(國)立安徽大學紅樓

(1)敬敷書院,清順治九年(1652年)由操江巡撫李曰芃捐資創建,初名培原書院,培原者李曰芃之號也,地在府學之東,魁星樓之舊址。乾隆初改名敬敷,敬敷語出《尚書·舜典》“敬敷五教,在寬。”咸豐三年兵毀,同治初兩江總督曾國藩移建近聖街後岡,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巡撫鄧華熙奏辦求是學堂,改此為藏書樓,是年藩司于蔭霖、臬司趙爾巽移建於菱湖旁今址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因有改書院為學堂之詔,改為安徽武備學堂,三十二年(1906年)改為陸軍小學堂,民國六年(1917年),改為女子蠶桑講習所,十年(1921年)改為安徽公立法政專門學校,二十二年(1933年)改建安徽大學。




(2) 安徽大學紅樓,為民國時期省(國)立安徽大學教學樓。設計為上海大德工程設計社劉灝芳,南京繆順興營造公司承建。1935年8月竣工,10月7日舉行落成典禮。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教育部議改省立安徽大學為國立安徽大學,陶因任國立安徽大學第一任校長。1949年,人民解放軍取得全國勝利,國立安徽大學遷往蕪湖,即今之安徽師範大學前身。劉文典、程天放、王星拱、楊亮功、何魯、程演生、姚永樸、李範之、陳慎登、郁達夫、蘇雪林、朱湘、汪靜之、梅光迪、呂思勉、劉英士、張慰慈、查良鑑等先後在該校任教。


3.安慶天主堂

安慶天主堂,建於清同治年間,緣於安慶教案,1869年“安慶教案”發生後,法方獲得清政府出資購買後轉贈的“安慶東門內黃家獅子地方民基650方土地”修建教堂,1872年建成。安慶天主堂是長江流域天主教堂中唯一的中西合璧宮殿式建築,外為馬頭牆的大門古宅,內正立面高大的教堂採用了牌樓式造型牆面,居中書有 “萬有真原”四字。


4.世太史第(趙樸初故居)

世太史第,位於安慶天台裡,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4年前後),初為明刑科給事中劉尚志私宅。劉尚志,字士行,懷寧人,隆慶辛未進士,1584年,在安慶府宅前街建“黃門司諫、青鎖納言”牌坊,其子劉若宰,崇禎元年戊辰科狀元。該宅後為趙家購得,始為趙氏府第,因趙氏族中自趙文楷始,趙畇、趙繼元、趙曾重四代翰林,故名世太史第,亦稱四代翰林宅。清光緒三十三年,趙樸初先生誕生於此,故亦稱趙樸初故居。



5.南關清真寺

1469年(明成化五年),馬義在安慶鎮海門(南門)內忠孝街興建了安慶南關清真寺,正門面向城牆,同時在清真寺旁邊修建了馬氏清真敦悅堂作為宅府。1853年(咸豐三年)南關清真寺毀於太平天國戰爭。1876年(清光緒二年)重建。




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中共安徽地委舊址

中共安徽地委舊址,原為孔廟大成門,先後劃歸安徽師範學堂,安徽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現為安慶一中校史館。1926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中共安慶特別支部擴大為中共安徽地方執行委員會(簡稱安徽地委),安徽地委直屬於中共中央領導,地委機關設立在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內。安徽地委是當時全國直屬中央領導的8個區委、6個地委之一,先後由郭士傑、柯慶施等主持工作,在安徽革命鬥爭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安慶同仁醫院,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開工建設,1906年竣工,1907年10月24日隆重開業,時任安徽巡撫馮煦及安徽各司、道、府署官員參加了開業慶典。醫院現存住院大樓、戴世璜住宅樓、高級護士學校樓。戴世璜,1882年生於美國弗吉尼亞諾福克的一個小鎮上,1898年入弗吉尼亞大學,1902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905年,受美國聖公會派遣,來到安慶。1908年,接替華禮門擔任安慶同仁醫院院長,1951年回國。安徽巡撫恩銘遇刺,為恩銘救治的就是戴世璜,“我縫好傷口,止住血,關上腹腔,但就在此時,他死了。”



3.聖救主座堂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始建,1903年竣工,外型呈十字架狀,哥特式建築,教堂有著高聳的尖頂、修長的立柱、明亮的長窗,東北角建有鐘樓,據說當年鐘聲響起時,遠在長江對岸都清晰可聞。清末,美國聖公會在長江中下游傳教,分湘鄂教區、皖贛教區、江蘇教區,三個教區主教座堂:漢口聖保羅座堂、安慶聖救主座堂、上海聖約翰座堂,如今僅安慶聖救主座堂保存完好。


4、安慶譙樓

據 史料記載,早在元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安慶就建有譙樓,後在朱元璋與陳友諒兩軍交戰時被毀;明朝洪武元年重建,並將其作為知府衙署的望樓;清乾隆二十五年,原駐南京(江寧)的安徽布政使司,移至安慶,以安慶府署為司署並加以擴充。清咸豐三年,安徽布政使司毀於兵焚,而譙樓獨存。清同治六年,時任安徽布政使的吳坤修重修譙樓,借用清雍正五年安慶府知府徐士林五十八字長聯“供長生位,刊德政碑,莫非世俗虛文,試問那件事轟轟烈烈,堪配龍山皖水;貼盟誓聯,掛回避牌,都是官場假象,只要這點心乾乾淨淨,無慚白日青天”為譙樓題書“白日青天”,現“白日青天”刻石仍存於譙樓門額之上。

5.熊範二烈士專祠

熊範二烈士專祠前身為慈雲閣,始建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光緒二十七年(1901)改建為英果敏公(英翰)祠,民國元年(1912),安徽省都督府將英翰祠改建為熊成基、範傳甲二烈士專祠,這是目前國內惟一的辛亥革命紀念專祠。


6.安徽郵務管理局舊址

建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歷時兩年於民國十七年(1928年)竣工,原為二層青磚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築,1985年改造成三層大樓。巴洛克風格近代西洋建築,大樓結構嚴謹,佈局新穎,二層各室可互為相通。





7.中國國民黨安徽省黨部舊址

中國國民黨安徽省黨部舊址,位於安慶市孝肅路,始建於1919年,磚木結構3層樓房,中西合璧式,弧形門窗,前簷和左右兩側均置有寬闊的內走廊,整個建築莊嚴典雅。曾是安徽省教育會會址。







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安徽巡警學堂舊址

光緒三十二年七月,安徽巡警學堂創辦,巡警學堂開辦週年之際,因該校會辦徐錫麟刺殺安徽巡撫恩銘事件發生,學員有的被捕,有的被遣散,學堂遂告停辦。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安徽提學使沈曾植具文詳陳請示開辦安徽官立中等工業學堂,遂藉助現有安徽巡警學堂校舍。安徽光復,安徽官立中等工業學堂被迫停辦。民國元年秋,徐方漢奉委籌備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校址系前清巡警學堂舊址,徐烈士錫麟刺殺恩銘地也。繼改為安徽官立中等工業學堂,旋停辦。”民國十七年一月,“省令依中等學校改造方案為省立第一女子中學校,委程勉為校長。設高中初中兩部”。



2.聖保羅中學舊址

聖保羅中學,1894年 (光緒二十年),美國基督教聖公會派傳教士到安慶傳教並籌建教堂,同時創辦醫院和學校。大約19世紀末或20世紀初年,美國基督教聖公會在安慶大二郎巷創辦了崇實英文男子學堂、初等女子學堂,在小二郎巷創辦詩歌學堂。執掌崇實英文男子學堂校務的是美籍牧師李遹聲,1910年移入百花亭,改名聖保羅中學。詩歌學堂是當時安徽第一家英文學堂,1909年改為座堂中學。1928年併入聖保羅中學。安慶聖保羅中學具有廣闊的運動場地,其體育教學在當時的安慶首屈一指,足球更是素負盛名,有“上打漢口,下打上海”的口號,在第一至第四屆的華中運動會上均獲得冠軍。聖保羅中學各科課程依上海聖約翰大學和武昌文華大學預科折中編制,該校畢業生可直接升入前兩所大學正科學習,而不需另參加入學考試。1928年4月,省立安徽大學租用聖保羅中學校舍誕生,直至1935年10月省立安大退租遷入城外新落成的大樓(今安慶師大菱湖校區)。



3.錢牌樓石牌坊

錢牌樓石牌坊,為四柱三門牌樓式漢白玉石坊,額枋上的雕刻運用浮雕和透雕等多種技法,雕有瑞獸、花草、祥雲、蓮瓣等紋飾,整座牌坊雕刻精美,佈局緊湊、疏密有致、工藝精湛,是明代雕刻藝術的精品。牌坊上書“古柱史”、“明雲南道監察御史錢鸞”字樣。此坊建於明正德、嘉靖年間,為明代刑部尚書錢如京所建,舊名“大司徒坊”。錢如京,桐城人,字公溥,弘治十五年進士。錢鸞系錢如京的父親,字應祥,明成化年間歲貢,官至九江府經歷、雲南道監察御史,任期內剛正不阿,直言敢諫。



4.安慶古城牆

安慶北段古城牆建在城西北高崗之上,古城牆內,是“在北門內,三塘相接,為官圉浴馬之所”的飲馬塘。清末時,此處設立罪犯習藝所,後為監獄,民間稱飲馬塘監獄。史料雲:“監區門前有一水塘,面積800平方米,水深1.5-2米,即為‘飲馬塘’。塘上架石板橋,是本監出進通道。”監獄北圍牆借北段古城牆以替代,該段古城牆遂得以倖存。





5.明倫堂

安慶明倫堂為懷寧縣學宮古建築群中僅存的一進。始建於明代,後經重修。據《安慶舊影》載“督學臨試,先謁聖,然後至明倫堂讀臥碑,碑之所載,亦順治帝訓敕士人之條規也。”


6.安徽省立圖書館舊址

安徽省立圖書館,民國二年創設於安徽省城安慶小南門內文昌宮舊址,之後幾經停辦、遷址,民國十年,省長聶憲藩以“圖書館為全省文化樞紐,非適中地點不足以壯觀瞻,遂令以舊藩署正中新蓋樓房及天柱閣花園等處”劃為安徽省立圖書館館址。館舍正屋前後共四進,第一進中間為圖書館正門,門內有一石碑當庭而立,碑書“圖書館”三個篆字,為方丹石先生所書;第二進為紫薇堂,乃是安徽布政使司內原有大堂;第三進原為布政使司舊屋五大間,20世紀30年代初,依其材料改建為樓房;第四進是藏書樓,上下各有五大間,此樓建成於民國十年,前省長聶憲藩擬建為省長公署之用,建成後未用而撥予省立圖書館使用,即今之安慶一中文樓。安徽省立圖書館的藏書,最初是以接收清末敬敷書院、高等學堂以及前清各衙署移存書籍為主,之後通過添購、接受捐贈和交換等各種方式增加了大批圖書。1930年2月陳東原繼任館長,他非常重視圖書館的社會教育功能,他認為“圖書館的真正效用,並不是要養成幾個書呆子,也不是要有人能利用他做一些紙上談兵的研究,而是要使人感覺到生活的實質,在行為上發生變化,養成一種向上進取的良好風氣”。1930年10月,安徽省立圖書館創辦了自己的館刊,取名為“學風”。後因抗日戰爭爆發而停刊。《學風》的辦刊宗旨,陳東原先生《談“學風”》這樣說:“她的宗旨,則在整理中國文化,闡發安徽文獻,培養民族意識,倡導良好學風。”



7·崇文中學崇文樓

崇文中學,天主教安慶教區開辦,初名聖心公學,後改崇文中學,女校命名崇實,後又改組稱聖心師範學校。現存教學樓一棟,今之崇文樓。


8.探花第

探花第始建於明,原名“清真敦悅堂”,始建者為馬義。馬義,初為安慶衛軍,正統間,徵孟卷。景泰間,徵福建、湖廣。天順間,破兩廣大藤峽,封指揮僉事。後義之八代裔孫馬大用高中武探花,清雍正帝欽賜“探花及第”四字懸於“清真敦悅堂”門楣,於是“清真敦悅堂”就成了“探花第”。馬大用,雍正五年武探花,相繼任陝西火器營參將、湖北宜昌鎮總兵、福建漳州鎮都督僉事、總兵,臺灣鎮總兵、福建水師提督,乾隆二十四年以病乞休。 馬大用任臺灣鎮總兵與福建水師提督期間,當時粵閩海氛不靖,自抵轅後,奮力清剿海寇,遂臻平定,時人謳歌,謂之為東南半壁福星。



9.安徽第一甲種工業學校舊址

安徽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又稱“安徽省立安慶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民國四年(1915年)安徽巡按使韓國鈞因舊安慶府署創建。民國十六年,校名刪去甲種,易為高級,抗戰時停,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覆校。現存教學樓一棟,兩層磚木結構文藝復興風格西洋建築,青磚扁砌,白泥勾縫,人字架四面坡屋頂,北窗大,南窗小,北有內走廊,大門設在一樓最西側。



10.安徽勸業場(民國安慶市政大樓)

清光緒三十四年五月(1908年6月)根據大清農工商部要求,安徽巡撫馮煦設安徽勸業道,擬於御碑亭隙地籌設安徽勸業場。民國元年(1912年)安徽都督府秘書長陳獨秀,為振興商業、建設省垣,再次籌議“安徽勸業場”,因財政困難,僅“省城菜市”在御碑亭隙地落成。民國四年(1915年)段氏家族商人段兆龍稟請安徽巡按使李兆珍,申請在御碑亭菜市創設商場,以便暢銷國貨。經安徽都督倪嗣沖、巡按使李兆珍同意批准,在原方案基礎上,擴建“安徽勸業場”,主旨“建築房屋、租賃商家、開設支店、辦理分銷”,促進民族國貨銷售,提倡興辦會展經濟等,吸引全國各地商戶入場經商。9月22日段氏家族請安徽省商務總會總理、榮泰和號老闆蔡靜堂與安徽財政廳長鄭鴻瑞出面,邀請全省商會各商業董事入股,齊力續建浩大的“安徽勸業場”工程。 民國四年(1915年)12月6日“安徽勸業場”工程正式落成完工,《申報》當日記載了安徽勸業場落成盛況:“現在工程告竣,四面樓房均已金碧交輝,所有各類商店、各茶樓、酒肆、綢緞、洋貨、書籍等店,亦均維列其中。其門首之味純園,於昨日開張,賓朋滿座,而歌妓亦紛至沓來,甚為熱鬧。現該場已訂於本月八號開幕。”民國五年(1916年)安徽都督倪嗣沖將安徽勸業場沒收充公,歸屬安徽都督府,變為軍署機關辦公樓。後安徽勸業場再次被作為勸業場所,更名為“安徽省立第一商品陳列所”。民國七年(1918年)6月3日安徽首次舉辦“安徽商品展覽會”。 民國十五年(1926年),市政管理機構“安慶市政處”在安徽勸業場成立,安徽勸業場大樓更名為“市政大樓”。民國十六年(1927年)5月16日,安慶市政處在安徽勸業場籌建“安慶市政廳”;11月10日安徽省政府主席管鵬委任安徽省政府委員韓安,兼安慶市首任市長。11月15日安徽省政府及南京國民政府代表一致通過安慶設“市”,16日安徽省政府正式成立“安慶市政廳”,直屬安徽省政府管理。12月18日安慶市政廳更名為“安慶市政府”,安慶市市長韓安;次年韓安轉任安徽省教育廳長,安慶市市長由寧坤接任。安慶市政府最高管理機構是行政委員會,由市長和各局局長組成,辦公地址市政大樓。民國初安徽勸業場,1927年民國安慶市政大樓,今之前言後記勸業場店。



11.江西會館

清代,外籍人來安慶任官者甚多,因“旅賈於皖垣,恐鄉人越數千裡來,無以聯之”,為“感鄉誼,篤鄉情”,一些商家大戶則在官方的支持下,紛紛建造會館,於是山陝會館、江西會館、湖南會館、湖北會館、河南會館、廣東會館、福建會館、徽州會館等相繼落成。江西會館系安慶市區唯一保存至今的會館,會館現存《碑記》載“皖省江西會館咸豐年間毀於兵燹”,“經吳竹莊中丞於同治五年(1866年)倡舉擴充規模”而重修。會館“兩路三進,中為主殿。前殿兩側有樓房,後殿兩側為偏殿”。



其它的如鄧石如碑館、嚴鳳英紀念館(黃梅閣)、太平天國英王府及壁畫、聖誕堂、葉氏宗祠、安徽銀元局辦公樓、天恩堂等等,當然以上只是列舉了很少的一部分,一個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的城市,目前尚存的歷史街區有倒扒獅歷史文化街區,大觀亭大王廟歷史文化街區等,這些歷史文化街區亟待維修保護!


潁安客


按照這個理解,安慶的歷史文物古蹟,省裡該不該出資修復的問題就好回答了。

從問題來看,安慶的眾多歷史文物都是省裡該不該出資修繕的問題,這個提問就不講理了,把地方行政部門的責任都推到省裡了,那地方行政部門幹什麼?

歷史文物是分級別的,一般把一個具體的文物名稱稱為單位,文物保護的級別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級、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安慶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應該會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樣的文物修復、修繕,省裡相關部門會出資的,省裡是責任主體,省裡也有相應的文保經費。但文物在地方,地方行政部門有時也會分擔部分經費。

作為市級的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和修繕的責任主體是市裡,承擔修繕費用是責無旁貸的。當然,根據市裡的經濟情況,經費不足時也可以向省裡提出經費申請。

縣級的文物保護和修繕與市裡的一樣,各自責任分明。

文物保護是繼承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使歷史文物更好地服務於現實。文物保護的很多具體內容在文物保護法中都有明確的規定,回答有不到位的地方,還要以文物保護法為準。


鄭國柱


安微省應該出資金修復很多有關的歷史文化文物。安慶市有“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會、戲劇之鄉”的美語。同時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素有“黃梅戲之鄉”的稱號,也是國粹京劇的起源地。著名景點有天柱山、迎江寺、振風塔、凌胡公園等旅遊景點從多。

安慶市曾經是安微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尤其是歷史文化而聞名於世。特別有名康熙皇帝御筆賜安徽撫臣喻成龍的“督撫箴”牌坊


和對聯八個字,讓人民難以理解意思,所以在這裡應該改成讓人民易懂、易理解的意思。



還有很多要修復的,如拆除清障,助力歷史文化修復,這些工程有利於安慶人民和中國人民重新看到以前安慶市是歷史文化名城是值得獎勵的、驕傲的,有利於開發旅遊景點,利大於弊。


所以安微省應該出資金修復安慶市的歷史文化。這是我的觀點,多謝!!!


南粵文化


180來年的省會歷史在歷史長河中只是一滴水而已。一些被破壞的文物是無法修復的,該留下的都留下了。現在化錢修復等於打水漂。學會揚棄才不會背上歷史包袱而裹足不前。有修復的錢不如拿來發展實業或搬遷石化。個人見解,僅供參考。不妥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龍山謎壇


好人,別修了,都過去了,沒有太大意義,往前看好不好!!!搞現代化建設,引進新科技,招新人才。不然不發達,鬼去看呀,落後就被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