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 拼多多:打在中国社会身上的一剂假疫苗?

拼多多,三亿人都在拼的购物网站。随着拼多多的上市,这个在我国排名前三的新型社交购物网站映入了更多人的眼帘。

但是拼多多的上市却没给他带来太多正面的资本附加值,却带来了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先是央视曝光了拼多多的“山寨商品”,后有各大媒体纷纷爆出拼多多的假货、高仿货,也瞬间成了网友们争相调侃的对象。“趈能”、“小米新品”、“绿水鬼”一系列的“高仿货”让网购消费者们哭笑不得,忍俊不禁。更是有自媒体喊出:拼夕夕的上市让历史倒退了二十年!黄峥连忙喊冤:看标题像是在扣帽子,好像那些山寨货是因为拼多多才存在似的!

拼多多:打在中国社会身上的一剂假疫苗?

随之而来的暴风雨是社会舆论、媒体、同行业者、政府机构的联合围剿,拼多多的市值瞬间蒸发了400亿元,同时遭到了工商局的约谈调查。

这个夏天温度很高,也有太多的躁动。先是美国挑起贸易战一巴掌扇的中兴死去活来,中国股市也变得捉摸不定;又有《我不是药神》电影上映,揭开了中国社会进口药、救命药药品市场的伤疤;后有“问题疫苗”一案,20万疫苗打在孩子身上,把国内的诚信和社会良知击的粉碎!现在拼多多的上市,假货再次蔓延,舆论瞬间又对拼多多展开了猛攻,纷纷劝拼多多早倒闭!

拼多多:打在中国社会身上的一剂假疫苗?

这一堆的问题,让国内的舆论惶惶不可终日,有一部分“吃瓜群众”,也有“心怀异心者”蛰伏蠢蠢欲动。面对这些问题,如果以“头疼治头、脚痛治脚”的方法来治,那么只能问题积疴成病。

抽丝剥茧,这些社会问题指向的是科技创新、消费者购买力、社会良知这一些问题上,追根溯源,不得不聊一下中国的房地产业。

拼多多:打在中国社会身上的一剂假疫苗?

环球网的一篇报道,根据经济学家任泽平发布的房地产分析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中国房地产总市值占GDP的比例为411%,而2017年中国GDP是13万亿美元,美国是19万亿美元,这么算的话,卖了中国所有的房子可以买两个美国。房地产占国家的GDP总量,中国是411%,而全球平均是260%。中国已超出150%。根据这项数据,中国的房价打6折可以接近全球的平均房价水平。

  • 房地产业的不断膨胀,第一伤到就是科技创新,当所有的钱都拿来盖房建房卖房炒房,科技创新的资金都被慢慢挤压了,全社会的氛围都是房地产业的买卖。所有的大公司无不受到地产业的影响,华为最近因为房价过高直接从深圳撤到了东莞。当成本上升,利润受到挤压,几乎所有的公司都通过开发更大的销售渠道而不是科技研发来提高销售额,这也是某些制药公司铤而走险的外部原因。
  • 房产价格的上涨,第二伤到的就是全社会的购买力。买一套房子,就能让一个小康家庭变成贫困家庭,一个家庭的消费结构瞬间削成了畸形,社会的购买力也瞬间下滑,很多家庭变成了“房奴”,成天省吃俭用还房贷。为什么拼多多能够火起来?不过是发现了这个群体,而且这个群体很庞大,就算3亿用户实际只有一半,也差不多占中国网民的五分之一,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
  • 房地产业的发展,第三破坏的就是社会的良知。虽然看起来没有太大联系,但是其实世风日下只是其问题恶化的并发症。为了“住”这个半硬性需求,多少人为了钱不顾一切,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慢慢变得粉碎,当然这个问题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地产业的问题。最近碧桂园火了,碧桂园的房子出了大问题了,各地盖得房子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社会舆论纷纷发问:这个社会还有什么信得过的东西?
拼多多:打在中国社会身上的一剂假疫苗?

有些病,轻时不治,等到病情恶化,再治疗就晚了。拼多多,一个购物网站,在我看来,不过是打在中国社会身上的一剂假疫苗,这剂假疫苗不仅没起作用,而且产生了副作用,让中国的社会发热、头痛、狂躁不安,是不是应该看一看这剂假疫苗根源出自何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