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畫說孔子(31):七月七,談談孔子見南子

畫說孔子(31):七月七,談談孔子見南子

孔子聖蹟圖:禮見南子

畫說孔子(31):七月七,談談孔子見南子

【故事解說】

孔子離開匡邑返回衛城,

【匡邑被圍】孔子被匡地的人們所圍困(匡人曾受到魯國陽虎的掠奪和殘殺。孔子的相貌與陽虎相像,匡人誤以孔子就是陽虎,所以將他圍困),他說:“周文王死了以後,周代的禮樂文化不都體現在我的身上嗎?上天如果想要消滅這種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這種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滅這種文化,那麼匡人又能把我怎麼樣呢?”

衛靈公夫人南子派人來見孔子說: “四方君子凡來衛國拜會國君的,一定要拜謁夫人。夫人今天希望見到你。”

【剖析】衛夫人想見孔子,於是就派人傳話,還顯得比較委婉。或許是,當初的南子,是非常想見見名揚四方的孔子長的是什麼樣吧。但畢竟孤男寡女相見,還是要有一定緣由的,所以,南子派人與孔子通報了這一番話語。

孔子表示感謝,便去拜會南子。

【剖析】此時的孔子,流落它方,處處碰壁,國君的夫人想召見,豈有不見之理?但面子上的話,還是要說的,自然是少不了感激的說辭了。

會見時,南子夫人在細葛帷帳之中。孔子進門,面朝北行稽首之禮。夫人在帷帳中回拜禮兩次,身上的佩玉叮噹作響,孔子與南子談了好一會兒才出來。

【剖析】自古以來,男女授受不親,南子見孔子也不能例外。孔子與南子的相見之禮,表明當初他們的見面,是相當守規矩的。至於他們之間說了些什麼,因為書中無其他記載,所以我們也不好妄自猜測。

此舉引起子路的疑問和不快,他責怪孔子,孔子說: “我本不想見她,既然見了便要以禮相答。如果我不是所說的那樣,就讓上天處罰我!”

【剖析】

子路的表現,則是相當有意思了。老師見誰,和誰談什麼,按說作為學生的他不該說些什麼,但子路卻把老師責怪了。想那孔子,自然是正人君子,受到徒弟的責怪,也無法洗白自己,所以氣得只有對天發誓了。

【總結】

做為衛國實際的掌權者,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嬌豔妖媚,在外的名聲並不多好(這只是當時書中的表述),不過她仰慕孔子的能力和品德,知道孔子來了,便很恭敬地請孔子去與她會見,於是才有了"子見南子"這一段。

我們現在查查衛國的歷史,其實南子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錯,只不過是長得漂亮,衛靈公非常迷戀她而已。在當時的政壇上,與其它諸侯國比較起來,衛國還是算好的。而且孔子周遊列國,流落他方的時候,在衛國住得時間最長,衛君衛護他,南子也在衛護他,衛國的大臣,蘧伯玉這班人也在衛護他。所以,孔子見南子後,對子路(們)說:你們不要聽到別人胡說八道就去相信了。

"謠言止於智者",清者自清,濁者自濁。聖人如是,我們也如此。七夕之日,談及子見南子,本意也是如此。

畫說孔子(31):七月七,談談孔子見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