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真正击落美国隐形战机F-117战机的人,所有隐形战机的克星

1999年3月27日,美国一架F-117隐形飞机被击毁在贝尔格莱德以西40公里的布贾诺伏契村,引起世界轩然大波。创造这一奇迹正是由弗·佩赫发明出来的“塔马拉”被动雷达。他所发明的被动雷达,是一切隐身战机的克星。

真正击落美国隐形战机F-117战机的人,所有隐形战机的克星

“塔马拉”被动雷达

1919年,弗·佩赫出生在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工程师家庭,其父是当地斯科达兵工厂的枪械制造专家,曾远赴中国广东指导兵工厂运作。少年时期的弗·佩赫受家庭环境熏陶,不仅对机械工艺十分着迷,还喜欢上父亲带回来的中国书籍和艺术品。当进入布尔诺理工学院深造时,由于实在不是搞枪械制造的料,弗·佩赫便选择了相对冷门的无线电专业。后来的历史证明,他在这方面就是天才。

1938年,纳粹德军侵占捷克。希特勒迫切希望刚刚据为己有的捷克军工业能尽快加大产能,以便发动世界大战。弗·佩赫则是积极参与地下组织的抵抗运动,为捷克共产党提供情报。在战争末期、苏联即将反攻之时,为了确保布拉格的抵抗组织发动武装起义时的无线电联络,并对抗纳粹先进的无线电探测技术,弗·佩赫和其他同事改造出十几辆装有无线发射器的伪装卡车,分散全市,在武装起义时干扰纳粹组织的探测,从而顺利的保证了起义时抵抗组织的无线天通讯的畅通,直到四天之后苏军解放了布拉格。

真正击落美国隐形战机F-117战机的人,所有隐形战机的克星

捷克斯洛伐克解放后,弗·佩赫留在泰斯拉兵工厂,继续从事雷达无线电方面的研究。随着冷战的兴起,为了应对美国强势的早期核导弹威胁(当时这些核导弹需要地面雷达制导),身为华约组织一员、同时具有强大军工实力的捷克斯洛伐克,不可能不对此做出行动。于是,由弗·佩赫领导一个小组,研究如何应对美国的空中威胁。同时,苏联也大力支持弗·佩赫的研究,并不断地提供美国导弹方面的技术资料。最终,弗·佩赫给美国人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真正击落美国隐形战机F-117战机的人,所有隐形战机的克星

传统的主动有源雷达靠发出电磁波来探测目标,依赖本身定向辐射电磁波去照射和搜索空中目标,同时进行定位和跟踪。弗·佩赫带领研究小组反其道而行之,大胆放弃传统雷达探测模式,转而采用被动原理,即设计本身不发射任何电磁信号的雷达,只接收目标信号然后锁定并逆向跟踪目标。经过3年多的攻关,弗·佩赫终于在1960年拿出世界上第一部被动监视雷达——PRP-1,代号是波希米亚语“被动探测”的缩写,一般称之为“科帕奇”。赫鲁晓夫与华约六国元首一同在北捷克州观摩了“科帕奇”雷达的工作测试。测试工作是在3个山丘上进行的,“科帕奇”雷达准确地探测到方圆数十公里内活动的两部机动雷达,并准确报出这两部雷达的运行轨迹。对测试十分满意的赫鲁晓夫特意将手上的“欧米茄”手表赠给弗·佩赫。

真正击落美国隐形战机F-117战机的人,所有隐形战机的克星

苏军进入布拉格

好景不长,当弗·佩赫积极工作、发起技术攻关之际。1968年,为阻止捷共领导杜布切克进行的改革,苏联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这就是著名的“布拉格之春”事件。面对强大的苏联,捷共中央不得不在在广播中呼吁民众采取“非暴力运动”,避免发生流血事件。在普列瓦茨电台做试验的弗·佩赫从广播里听到了这一消息,曾经从事过地下工作的弗·佩赫决心用自己的方式来惩罚侵略者。他启动电台里的被动探测仪器,搜索到从民主德国和波兰飞往布拉格的苏联第24航空集团军机群,然后通过电台向世界通报苏军的运兵情况。本打算“沉默行动,不事声张”的侵捷苏军统帅帕夫洛夫斯基大将突然发现自己的行动居然被神秘曝光。震怒之余,他命令无线电侦察部队立即查找。但是弗·佩赫的被动探测系统不发出电磁信号,而且播放频率经常更换,苏军无线电侦察部队直到23日晨才发现是普列瓦茨电台“作怪”。一个苏军步兵营随后赶到现场,逮捕了正在抄写苏联飞机轨迹的弗·佩赫和他的同事。

事后,苏联为了挽回人心,很快就释放了包括弗·佩赫在内的大批捷克斯洛伐克知识分子,希望他们重新为国家和华约工作。但弗·佩赫不能释怀,在被动雷达的研究方面采取了消极怠工的态度,直到1979年,他才推出第二代产品——KRTP-81“拉莫娜”(Ramona)战略电子情报系统,比“科帕奇”先进一些。80年代以后,弗·佩赫此时已经60多岁,感到逐渐衰落的他愈发觉得必须在被动雷达领域有新的建树。在他的学生的帮助下,在1984年弗·佩赫创立了一套复杂的“电磁信号抵达时间差定位算式”,有效解决了被动雷达对空中目标位置实施逆向精确测定和跟踪的老大难问题。这种定位技术不要求目标信号源和接收站之间的同步,因此在误差环境下性能优越,同时这种技术也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精度高,容易实现。有了这条“法宝”算式,泰斯拉兵工厂在1987年开发出第三代KRTP-86“塔马拉”,电子情报/电子战对抗被动雷达。“塔马拉”雷达增加了高效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可在250公里范围内探测和跟踪23部雷达和48个空中电子辐射源,包括隐形飞机。但是由于造价昂贵,直到1991年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时,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保加利亚军队才装备了5套“塔马拉”雷达,另外8套被苏联买去。由于这种雷达实在太有价值了,以至于苏军在撤离保加利亚时,以赠送一个坦克师全套装备为代价,换走了保加利亚唯一一部“塔马拉”雷达。

真正击落美国隐形战机F-117战机的人,所有隐形战机的克星

维拉雷达

1989年东欧巨变,经济困难的捷克斯洛伐克将仅有的两部“塔马拉”雷达之一送给了南斯拉夫(今塞尔维亚),以换取400万美元的现汇。这部雷达后来成为南斯拉夫军队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威胁美军隐形飞机的撒手锏。1999年3月27日,美国一架F-117隐形飞机被“塔马拉”雷达抓到,并被击毁在贝尔格莱德以西40公里的布贾诺伏契村。

真正击落美国隐形战机F-117战机的人,所有隐形战机的克星

科索沃战争结束后,“塔马拉”雷达在实战中的成功让泰斯拉兵工厂声名雀起。泰斯拉兵工厂专门负责研制被动监视雷达的子公司在弗·佩赫的领导下,于2000年再次发展出第四代“维拉”被动雷达,并在国际防务展上一鸣惊人。美军B-2隐形轰炸机在250公里外就能被“维拉”雷达擒获。为了避免“维拉”雷达技术流入中国,美国迫使捷克同意美国公司收购泰斯拉兵工厂。而弗·佩赫拒绝美国抛来的橄榄枝,不愿离开自己的祖国,继续生活在自己乡下的别墅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