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山西朔州崇福寺有哪些文化?

眷恋清晨


山西朔州嵩福寺,位于山西朔州市朔城区旧城内东街北侧,创建于唐麟德二年(665),金天德二年(1150)海陵王完额亮题写的匾额“嵩福禅伟”保存至今。现存的有山门及观音、弥陀、地藏、文殊诸佛殿,并有藏经阁、钟鼓楼等。布局严谨,凌次分明,雄伟壮观,俨然佛国。而且藏经阁位殿殿前,为别处所罕见,是中国现存的辽金时代的三大佛殿之一,殿内金代塑像壁画保存完整,展现了千年前的艺术之美。

相传嵩福寺由唐朝大将军,开国元勋,朔州人鄂国公尉迟恭(敬德)奉旨修建。到了辽代,寺被改成林太师府衙,后又改成寺庙,取名林衙寺直到金海陵王完额亮题额“嵩福禅伟”,这才一直沿用至今。

寺院坐北朝南,规模宏大,五进院落,十座殿宇,布局合理,构造壮观殿内塑像,壁画,琉璃脊饰,雕花门窗,古色古香。



绮阁书生


我在山西看过300多处珍贵古建筑,前后撰文百万字来解读古建筑,可以解答。

朔州崇福寺(金代),应该说是朔州最重要的文物古迹之一,仅次于应县木塔(辽代),除了不如应县木塔壮观和年代早外,综合来看却比它更精彩。

它前后五进院落,十座殿堂,古建筑、彩塑、壁画、小木作汇聚一堂,金代海陵王完颜亮的“崇福禅伟”大匾至今犹存。正殿弥陀殿建于金熙宗年间,距今850年历史,是山西北部最精彩宏大的金代殿堂之一,殿内保存有完整的金代彩塑9尊,还有340平米的金代壁画,殿前檐下金代隔扇门窗共有18种变化,堪称金代门窗小木作巅峰之作。后殿观音殿,同样为金代,梁架是罕见的“双叉手”实例,独步国内,殿内存有明代彩塑群。

其他,诸如寺内的早期琉璃遗存、明清钟鼓楼,和被盗走台湾的北魏曹天度石塔,我就不一一说了,东西太多,还是自己去看看吧,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有古建筑营造和山西看庙问题欢迎问我

亦文亦物,一分钟讲古建,希望文化遗产对所有普通人平等开放


亦文亦物


崇福寺,国内现存三大辽代建筑之一,在朔州城城内的东北角,从朔州火车站出发,步行15分钟就到了。建筑风格比较独特,喜欢古建遗迹的朋友们千万别错过了。

这座古寺庙是五进的院子,有十座殿宇,布局整齐,有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千佛阁、文殊堂、地藏殿、三宝殿、弥陀殿、观音阁等等。在幽静的寺庙中,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在这里感受佛教的文化。

弥陀殿是崇福寺的主殿,是寺内最大的殿堂,保存了初建时的建筑与壁画,非常富有历史、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弥陀殿的匾额、塑像、壁画、雕花门窗、脊饰琉璃被誉为“金代五绝”。

“弥陀殿”的竖匾是金代的原物,至今已经800多年了。大殿内的9尊塑像,高低大小,错落有致,塑法古朴、精美,而且造型不一、衣饰保留着金代的传统,是难得的金代塑像精品。

大殿内的四个墙壁上都绘有壁画,都是与佛有关的故事。壁画中,艺术价值最高的是南壁的《千手千眼十八面观音说法图》。每每看到,便会感慨古人的智慧与技艺之高。大殿的雕花门窗制作十分精美,细节也很考究,样式繁多,即使放到现在,也非常不俗,是难得的珍品。稍稍离开大殿,就能看见脊饰琉璃。除了这五绝。崇福寺内还有一座珍贵的宝塔,便是千佛塔。塔身现在在台北历史博物馆,塔顶在崇福寺,可以说是镇寺之宝了。


山西新闻网


2019年3月份崇福寺对外开放了,免门票了。欢迎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