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改革开放40周年|务川农业从单一传统作业向多元化产业转变之路

改革开放40周年|务川农业从单一传统作业向多元化产业转变之路

改革开放40周年|务川农业从单一传统作业向多元化产业转变之路

从单一畜力耕种到现代化机械作业,从粗犷放牧到集约化养殖,从家庭小作坊到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改革开放40年来,务川自治县不断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农业产业不断向集约化、现代化发展迈进。

改革开放40周年|务川农业从单一传统作业向多元化产业转变之路

如今,全县已建成蔬菜30万亩、茶叶16万亩、烤烟8.87万亩、中药材7.7万亩、核桃7.4万亩、香榧2.1万亩等农业产业,以及构树4.5万亩、肉羊45万只、牛12.5万头等生态畜牧业。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65%以上来源于农业产业化收益,产业致富战略初显成效。

包产到户让群众吃饱饭

“那时我们是集体经济,以生产队为单位,人们主要以杂粮为食,人头按70%的基本口粮+30%公分制分配粮食,全县基本上80%的人都吃不饱饭。”回忆改革开放40年前,都濡街道退休干部徐成轩感慨地说。

改革开放40周年|务川农业从单一传统作业向多元化产业转变之路

改革开放初期,全县以人民公社分区,主要产业仅有粮食、烤烟和蚕桑,一个生产队从70人至200人不等,收入最多的烤烟一年下来一个队最多也就两三千元,人们所谓的幸福就是吃饱饭。

1984年,“大包干”分田到户后,农民温饱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1987年自治县成立之初,全县农业总产值仅7403万元,几乎没有工业,商业也薄弱,全县贫困农户5.90万户,占全县农户的83%,人均吃粮25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76元。

如何让群众摆脱贫困,让广大农民腰包鼓起来,一直是历届自治县委政府关注的重点。自治县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重点扶持县”机遇,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粮食生产,重点抓“五突破”推广和温饱工程建设,着力粮油作物高产创建、粮食增产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粮油作物绿色增产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涉农项目实施,全面推进科教兴农战略实现,种植业生产技术水平一年上一个台阶、单位面积产量逐年递增。

改革开放40周年|务川农业从单一传统作业向多元化产业转变之路

1994年至2010年,自治县委政府又紧紧抓住“八七”扶贫攻坚、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机遇,围绕改善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群众基本素质和拓宽贫困农户基本增收门路“三个基本问题”,以实施整村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为重点,继续抓好良种良法的推广和运用。提出“产业致富”战略,着力产业结构调整,探索畜牧、茶叶、蔬菜、干果、中药材、烤烟“六个一”产业发展模式,努力提升农民脱贫致富能力,到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196元的贫困人口降至6.28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5.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30元。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基建激活产业发展一池春水

基础设施是农业发展的瓶颈。“十二五”以来,县委政府“对症下药”,投入100多亿元,实施“交通三年大会战”、“水利三年大会战”,全力实施高速路、国道、省道、县道和入村路、入组路、连户路、产业路建设,以及中小型水库、干渠等建设。一条条银白色的水泥路四通八达,一股股清泉流进田间地头,一个个移动基站让手机信号无处不在……随着发展,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模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务正高速通车后,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务川申吉美羊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7月14日,从澳大利亚引进杜泊羊1520只落户柏村镇后坝村,至此务川畜牧向品牌化、高端化升级,更成为贵州畜牧业发展的一次大飞跃。

改革开放40周年|务川农业从单一传统作业向多元化产业转变之路

如今,杜泊羊已先后产仔共1800多只。标准化圈舍、全自动化精准饲喂系统让杜泊羊和务川白山羊长得膘肥体壮,肥而不腻、鲜而不腥的肉羊品质备受大众青睐,一年来,带来经济收入1000多万元。

不仅如此,后坝村的村民也共享到了这份红利。

该村积极探索脱贫路子,依托申吉美羊羊公司养殖肉羊需要大量青饲料机遇,积极推进“构树+羊”产业扶贫项目,采取“公司+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鼓励贫困群众将土地流转出来,公司免费提供1000只幼羊给147户贫困户养殖,并免费负责技术指导,待肉羊长大后,按市场价回收制成肉羊成品,由公司、合作社统一销售。

改革开放40周年|务川农业从单一传统作业向多元化产业转变之路

同时,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商场”销售模式,在重庆、上海等地设立特色农产品超市,集展示、销售和品牌宣传为一体,作为推介后坝村肉羊产品的窗口,实现肉羊直营直销;同步对接本地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家禽批发市场,签订肉羊订单销售协议,产销对接铺就了群众致富路。

今年来,该村贫困户土地流转累计收入31.85万元,构树基地累计用工6600人次,兑现务工工资59.4万元,构树产值达112.5万元,村集体实现纯收入18万元;构树产业和肉羊产业带动当地农户户均增收3300元以上。

改革开放40周年|务川农业从单一传统作业向多元化产业转变之路

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激活了农业产业发展一池春水。仅5年时间,全县主导产业、山地高效现代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订单农业、生态农业风起云涌快速发展,形成了绿色蔬菜、茶叶、烤烟、中药材、核桃、香榧、构树及生态畜牧的产业新格局。

多元化产业扶贫惠泽千家万户

产业基建不断完善,产业布局逐步优化,趁着这股劲儿,务川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全力实施产业扶贫战略,按照“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要求,根据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和成熟产业现状,科学规划布局“一长两短”扶贫产业,推动产业全覆盖,努力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40周年|务川农业从单一传统作业向多元化产业转变之路

今年,砚山镇石朝村采取“三变”改革专项扶贫资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自筹资金的方式,投入资金326.25万元,建立林下“放养+饲养”乌骨鸡养殖地,建鸡舍100个,年出栏达90000只规模,与全村2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连接机制,保障贫困户增收。目前,已养殖的乌骨鸡即将出栏,能为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户均增收1200余元。

近年来,务川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全利益链联接,建立完善产销对接机制。截止上半年,全县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08家,带动农户19420户67460人,其中贫困户7240户21884人,基本做到100%的贫困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0%的贫困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100%的合作社有技术服务团队,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实现全覆盖,实现了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增收门路。

改革开放40周年|务川农业从单一传统作业向多元化产业转变之路

同时,积极探索“产村相融、农旅结合”的“大农业”发展思路,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示范区,建设新农村综合体和聚居点,产业发展与新村建设走向融合,集农业观光、果蔬采摘、农事体验、度假养生、民俗娱乐等于一体的近郊乡村旅游目的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出:龙潭景区、黄都镇农旅一体化园区、柏村镇长脚橘子基地、石朝乡浪水村车厘子果园、栗园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农旅一体化带来的乡村旅游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希望的田野上阔步前行

2011年举办全省100万只肉羊项目建设现场会;2014年举办第十一届全国羊业发展大会,并荣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羊业分会授予“中国白山羊之乡”称号;2015年举办全国构树产业发展大会,2015年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务川白山羊”地理标志性保护。

改革开放40周年|务川农业从单一传统作业向多元化产业转变之路

如今,务川实现了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基地稳步提升、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品牌化得到长足发展、科技推广成效显著、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特色养殖实现新突破,农业产业已由单一的传统农业迈向多元化、组织化、产业化发展格局。 逐步建立起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6000元以上的产业体系,产业致富战略初显成效。

近年来,务川通过集成新品种、新技术综合农艺措施运用,大力培育产业经营主体,一大批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原料,通过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了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扶持培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51家、专业合作社389个、家庭农场115户、专业大户134户;建成省级示范园区3个、市级园区2个、县级农旅一体化园区23个,建成年产1000万株中国南方杂交构树组培中心和桃符构树产业孵化园。

改革开放40周年|务川农业从单一传统作业向多元化产业转变之路

同时,加强农产品投入和产品市场监管,加快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认定,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8.8万亩,品种95个;绿色农产品基地5个,品种2个;“七柱山、黑珍珠、务川白山羊” 等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冰糖大蒜”、“草食蚕”获得贵州省著名商标,农产品由“量”的满足向“质”的需求转变。

还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化种植养殖和农业产业经营初步形成。全县发展3000只种羊场3个;巩固和发展养牛小区9个、生猪养殖小区8个;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发展养禽1000羽以上21户、7000羽以上5户,养兔100只以上1户。建成标准化养殖示范场43个,创省级标准化示范场2个。全县巩固发展500亩以上烟叶种植基地18个,1000亩以上基地5个;种植茶园万亩以上乡(镇)4个;200亩以上蔬菜基地36个,300亩以上金银花基地12个,300亩以上核桃基地18个。

改革开放40周年|务川农业从单一传统作业向多元化产业转变之路

此外,实施农业机械推广工程,推广各类使用先进的农具,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土地机耕可达80%以上。农村信息化建设得到重视,成立了县农业信息中心,开通了农技服务“1236”网络平台。

改革开放40周年|务川农业从单一传统作业向多元化产业转变之路

如今的务川,产业革命风风火火,设施建设如火如荼,青山沃野间,清泉石上流,乡村变美了,公路畅通了,农民既能守土生财,也能离土挣钱,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申遇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