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他曾是风靡一时的歌手 如今卖辣酱杀入400亿隐秘金矿!

他曾是风靡一时的歌手 如今卖辣酱杀入400亿隐秘金矿!

在北京近郊,淡出歌手舞台多年的林依轮,正在深度介入一场创业实验。

出席商界酒会与一群大佬们对酒当歌,林依轮在中间并没有什么违和感,他“混”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朋友圈,身家不断增厚成为隐形富豪的同时,头上标签也逐渐丰富起来。

歌手,演员,厨师,主持人,中华环保基金会“绿色使者”,中国“无偿献血爱心使者”,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协理事,中国调味品行业协会担任常任理事,中国烹饪协会中国火锅美食文化传播大使及首席火锅品鉴官,携程美食林理事,意大利美食文化推广大使,朝阳区文联副主席、崔各庄文联主席……这些头衔都印在名片上面的话,恐怕一张A4纸都装不下。

用其好友毛宁的话来评价:“他从小就聪明,脑子比谁都快,也愿意结交生意场上的朋友。”

游走在创业圈和娱乐圈的林依轮,把辣酱送上许晴、冯绍峰、李湘等人的餐桌,并将这些明星朋友们的影响力转换成品牌关注度。

从歌手向美食节目主持人转型之后,林依轮的名字频繁地与食物关联在一起。走上创业之路的林依轮,将自己的主攻方向聚焦在“辣酱”这个品类上。

2012年,林依轮去台湾时见识到了当地辣椒大王培育的90多万度的辣椒,那时便在内心深处埋下了对辣椒的好奇。“咬下去之后,人家不行了。鼻涕、眼泪、口水全都留下来,嘴和眼都肿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林依轮仍然手舞足蹈。

注意力经济时代,明星利用自身影响力跨界商业的案例并不少见。仅在酱料领域就包括岳云鹏和黄磊。前者推出的嗨嗨皮皮辣酱,在包装上主打小岳岳的贱萌表情包,收割了一波关注度;后者旗下的黄小厨,则选择与餐饮品牌呷浦呷浦联合推出辣酱。

林依轮是一个特例。大多数明星在跨界时,只授权自身的形象IP,很少参与具体环节,但是林依轮则参与了工厂选址、产品研发、营销在内的全部产业环节。由此,我们或许可以重新定义林依轮的身份:那个在舞台上唱着《爱情鸟》的男歌手是他的过去式,而掘金中国人餐桌生意的创业者才是他的现在进行时。

他曾是风靡一时的歌手 如今卖辣酱杀入400亿隐秘金矿!

400亿!辣酱业的隐秘金矿

林依轮是北方人,大约十七八岁的时候第一次到四川,吃完川菜辣得上窜下跳。如今,再聊起“辣”来,林依轮滔滔不绝,各种史料也是信手拈来:“其实早在明末的云南和西南地区,就有人开始吃辣了。但是辣真正开始盛行起来还是在清中期,尤其是大家都爱吃的豆豉辣酱。”

林依轮曾认真研究过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变化:过去交通闭塞,人员流通程度低,川菜只能局限在川蜀地区。随着贸易流通,交通发展,川菜开始作为主流菜系走进各地。

能最大程度刺激人味蕾的“辣”,正在成为中国人饮食消费的新金矿。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16年中国调味品和发酵制品实现销售3063亿元,具体到调味酱则有400亿元的规模。芝麻酱、豆瓣酱、海鲜酱、甜面酱、辣椒酱……在品类繁复的调味酱中,辣椒酱是绝对的王者,占整体规模的80%。

有权威机构预测到2019年,中国辣酱市场规模可以达到387亿元,突破400亿元只是时间问题。

“无肉不欢是一种生理需求,无辣不欢也是一种生理需求。”林依轮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辣”这个市场背后的消费需求。

他曾是风靡一时的歌手 如今卖辣酱杀入400亿隐秘金矿!

“通常我没法正常下班。”林依轮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与近年来常见的把创业当成副业和新谈资的明星不同,林依轮确是实打实地一头扎进了创业这一门新事业中,过去两年中他频繁而持续地出席各种各样的创业分享会,把自己20岁时在玻利维亚当厨师的故事一遍一遍地分享,并且明白自己的身为娱乐明星的眼球价值,“往台上一站,我知道观众想要什么样的效果。”他要通过这种方式在大众视野中建立与“饭爷”品牌之间更深的联系。

在那天上午的聊天中,他保持了旺盛的精力、一贯受人称赞的得体与令人舒适的热情,丝毫看不出来这是一个才经历过超过十小时飞行、正在倒时差的人。

创业的工作强度需要他保有这样的精力。“我经常笑自己是‘朝九晚不五,卖身又卖艺。”大到“饭爷”几乎所有的品牌宣传活动,小到为员工挑选工作餐具——他认为这是一家食品创业公司的重要事项——林依轮都亲力亲为。甚至在与我们见面的前一天晚上,他和同事们还在为确认接下来的一次演讲工作到深夜,这是他作为企业形象代表的职责。

人们容易记得的是光鲜的场景,比如去年五月那场制造了爆款的直播。在这场林依轮手持锅铲的直播中,备货三万瓶的辣椒酱迅速脱销,一“瓶”难求,以致被怀疑为一场精心策划的饥饿营销。

但实情只是“供应链掉链子了”,产能跟不上。产品推出前,林依轮和他的团队从研发、寻找代工厂到品控、供应链管理以及整体传播策略的制定,已经在幕后工作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而像供应链这样初创期企业会遇到的问题,“饭爷”也一个都逃不过。

但林依轮不是只出现在宣传片里、作为企业形象背书的“人形立板”,而是实际的参与人乃至主控。与故宫博物院合作,他拿出自己在美食领域的积累的专业去跟故宫的宫廷养生专家聊,最后出了一套“奉旨解馋”的礼盒,将更多内容和创意元素注入“饭爷”品牌;与网易合作进行严选上几乎难以见到的“双标”合作(严选几乎要求所有合作厂商都只能使用严选品牌),以自有品牌在严选上销售,并且效果不错。

甚至对于更细节的部分他也如数家珍,“曾经有电商平台上来就要求我们4折,但我们的毛利率是做不到这样的。”这些不需要林依轮亲自去谈的事情的细节,恰恰反映了他对整个项目的参与程度。“如果我只是个花瓶摆在这儿,饭爷没有今天。”

与其他创业者一样,所有这些事情几乎占据了全部的时间。在“饭爷”产品正式推出、走上正轨之后,林依轮的妻子曾经与他认真地谈过一次,希望他抽身出来,回到原来的节奏,把更多精力放在家庭上。

她的疑问与我们所有人的类似,“明明可以选择投资等更轻松的方式,为什么一定要自己亲自做这件事情?”林依轮当时回应妻子说“创业是条不归路”,到今天他依旧这么认为,“一旦你投身进来,那种成就感,是你做其他事情都没办法比的。”

他曾是风靡一时的歌手 如今卖辣酱杀入400亿隐秘金矿!

绕不过去的巨头

自从做起辣酱生意,林依轮喜欢往朋友的冰箱里塞自家的辣酱。在一档综艺节目中,李湘的冰箱被曝光,林依轮的辣酱赫然在列。李湘顺势“安利”起老友家的产品:“林依轮喜欢做辣酱,我们都说他是要挑战老干妈的男人——老干爹。”李湘这句玩笑话透露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辣酱这个垂直品类领域,老干妈是一个无法绕过去巨头。据公开数据,2016年全国辣椒酱产量约550万吨,其中老干妈一家独大,占据了43%的份额。其它品牌如阿香婆、湘妹子,李锦记,老干爹、花桥、南国、美乐、吉香居,茂德公等约占30%。

1970年,林依轮出生于北京,自15岁起,就参加了河北文化艺术团,经常到基层去演出。在团里,他身兼多职,弹吉他,唱歌,跳霹雳舞,装台卸台。

1988年,成员跟林依轮差不多年龄的小虎队组合正式出道,是当时最令人瞩目的歌坛新人了。第一年就创下20场演唱会爆满的记录,仅前两张专辑销量就近1500万张,第三张专辑推出十天已在全亚洲突破200万张,所有专辑销量年度第一并遥遥领先。

当时18岁的林依轮已经开始进驻歌厅唱歌,少年心中也藏了一个明星梦。但在歌厅唱了一年多后,林依轮进入了人生低谷期,竞争压力令不到20岁的他意志消沉、迷茫、不知所措,“太苦了,竞争太大了”。

后来在朋友建议下,林依轮选择出国,到玻利维亚做了厨师。至今回想这段经历,林依轮都表示难言美好。一年后,又有亲朋好友劝他,厨师可以做一辈子,但歌手是吃青春饭的,应该再拼一拼。

这句话点醒林依轮,难以割舍下唱歌的他决定回国,并暗下决心,再拼5年,唱不出名堂就回去做厨师。

回国后,林依轮又继续在歌厅唱了两年,一天最多时唱过七场,一场演出15块。“那时候不迷茫了,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唱歌都把自己唱麻木了。”

终于在熬到1993年时,林依轮发行了第一张个人专辑《爱情鸟》,火遍大江南北。

大抵是冥冥中注定与美食有切不断的渊源。几年后,林依轮涉足了主持界。2005年,他开始担纲《天天饮食》的主持人,从此对食物的认知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他们对食物的态度非常严谨,我在那做菜,下边坐着两个营养师、两个厨师,他们不断指导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最后我急了,我说太学术了吧,我只是想做老百姓爱吃的家常菜!”林依轮向《中国企业家》回忆。

2010年,林依轮成为华娱卫视美食节目《林家食铺》的主持人,两年后为了做节目他在台湾待了3个月,吃遍了岛内美食。他印象深刻的是,当地一位菜农的大葱用乳酸菌培养、山泉水灌溉,自信这是全世界最好的,出产时小心翼翼地挖出,扎成小捆用水冲干净,整齐码在车上,就像侍弄一件艺术品。此前林依轮对食物由职业、喜爱到钻研,还写过两本有关美食的书,他突然意识到原来这也是一种文化。

此后,对美食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

林依轮用“一个二十多年的德艺双馨老艺术家”形容自己,没有绯闻,出过100多首歌,有十几张专辑,上过十几次春晚。如今的林依轮已经开始潜心经营自己的公司,成功转型为商界人士,但每当听到这类话,他还是常常推辞,“没有没有,我就是一个卖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