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天价杯子背后的传奇故事

天价杯子背后的传奇故事

2014年4月8日,玫茵堂珍藏成化斗彩鸡缸杯在香港苏富比2014春拍现场正式举槌。这件欧洲最重要的御瓷收藏──玫茵堂珍藏鸡缸杯,现场以1.6亿港元起拍,经过近6分钟的争夺,最终以2.5亿港元落槌,加佣金2.81亿港元成交。


天价杯子背后的传奇故事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一件口径不过8.5厘米的杯子,

却能够身价过亿,

它到底经历了什么,

一跃成为非凡之品。

这要从一位“善良的皇帝”说起。

天价杯子背后的传奇故事

明宪宗朱见深肖像


正统十二年(1447年),

一个“含着金汤匙”的婴儿在紫禁城里出生了。

在之后的十几年中,

命运跌宕起伏,两为太子,

终于在十七岁的年纪,

子承父业,坐上了皇位。

他就是明朝成化帝——朱见深

天价杯子背后的传奇故事


相较于他的祖辈,

朱见深并不是一位称职的皇帝,

但却是一位热衷书画的艺术家。

他既能创作精致工笔人物画,

也能作阔笔写意花鸟画,

是少有的技法全面的画家。

天价杯子背后的传奇故事

一团和气


天价杯子背后的传奇故事

岁朝佳兆图

天价杯子背后的传奇故事

松鹰图


由于传世作品较少,

所以其艺术造诣鲜有人提及,

直到斗彩鸡缸杯的问世。

一次,朱见深在欣赏宋画《子母鸡图》时,

看到母鸡与小鸡觅食的场景,

受到触动,便做成斗彩鸡缸杯,

送给万贵妃赏玩。

天价杯子背后的传奇故事

子母鸡图


说来奇怪,

为什么看到子母鸡,

会想到自己的媳妇呢?

因为在幼时的坎坷岁月里,

一直是这位大他17岁的媳妇

默默关心、呵护着他。

天价杯子背后的传奇故事

万贵妃肖像


万贵妃原名万贞儿,

朱见深小的时候,

那时还是宫女的万贞儿就侍奉在他身旁,

这时的万贞儿其实就是奶妈的角色。

这份真情一直记在朱见深的心中。

所以在他登基之后,

将万贞儿一手提拔至贵妃之位,

(要不是周太后拼死拦着,差点就是皇后了)

虽比皇后低一级,但可谓宠冠六宫,

正式这种亦妻亦母的“畸形”恋,

引起了朱见深对“子母鸡”的思考。

而万贵妃特别喜欢精致小巧的器物,

所以上到皇帝,下至百官,

都热衷于小型瓷器。

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成化间,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

成化时期,朝廷不断增加官瓷费用的投入,为烧成一件器物,不惜制作数十、数百,把其中最好的拿出来上供朝廷,次品全都打碎。甚至有人评价: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成窑”来。


斗彩鸡缸杯也就此诞生了,

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杯子呢?

天价杯子背后的传奇故事


1、什么是鸡缸杯

鸡缸杯底部平底邸足,造型同杯,故而被称为"缸杯"。纹饰的题材主体为鸡,有人认为取谐音"大吉大利"之意。这些图样,由宫廷画家设计,经皇帝御览批准,再交由工人绘制、烧造。

天价杯子背后的传奇故事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2、什么是斗彩

“斗彩”瓷器虽出现在明代,但这一词出现于清雍正年间的《南窑笔记》中:“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齐全体,明曰斗彩。”

由此可见所谓“斗彩”是指瓷器彩绘的一种工艺,先用青花描绘图案轮廓,施透明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以各种彩料填绘,经低温彩炉烘烤最后成型。由于彩绘方式分釉上、釉下两部分,有拼斗之意,故称为“斗彩”。

天价杯子背后的传奇故事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它既不同于单一色调的釉下青花,

也不同于色彩缤纷的釉上五彩,

它是结合釉下青花釉上五彩描绘而成,

此种工艺在当时可谓创新之举。



天价杯子背后的传奇故事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成化年间,斗彩瓷器都产自官窑,

而且在当时就有很高的评价,

鸡缸杯则是其中之最。

万历《野获编》中记载:“成窑酒桮,每对至博银百金。”

郭子章《豫章陶志》中则有:“成窑有鸡缸盃,为酒器之最。”

清朱琰撰《陶说》中有:“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神宗时尚食御前,成杯一双,值钱十万。”

乾隆在丙午御题仿古鸡缸杯诗中写到:“……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


所以说,

鸡缸杯不只是现在贵,

从它出生那天起,就很贵。

彩绘鸡之缸杯,

不似秦汉之尚大,

不较隋唐之华贵,

不比宋元之素静,

而独领明之传奇。

天价杯子背后的传奇故事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面对庞大繁复的祖业,

面对朝臣皇室勾心斗角,

艺术家朱见深选择了逃避,

善良而又胆小的他,

将美好的心愿寄托了在艺术创作上,

不论是《一团和气》《岁朝佳兆图》

还是鸡缸杯,都是这样。

天价杯子背后的传奇故事

明宪宗与万贵妃肖像


他守候着内心的这片净土,

同时也体会到了

万贞儿至死不渝守候自己的真情,

所以朱见深看到子母鸡,

联想到万贵妃,也就不奇怪了。

就像当其生母周太后问成化帝:

“彼(万贵妃)有何美而承恩多?”时

成化帝答道:

“彼抚摸吾安之,不在貌也。”

有她在,我就很安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