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輿情分析師是現代版“師爺”嗎?

輿情分析師是現代版“師爺”嗎?

戴瓜皮帽,架老花鏡,蓄山羊鬍,手握摺扇踱方步,一襲青衫走天涯。這是影視劇中常見的“師爺”形象。師爺也叫幕僚,是明清時代地方官署中的主管官吏(主官)聘請的幫助自己處理刑名、錢穀、文牘等事務的無官職的佐理人員。他們雖不是朝廷認可的官僚,但是所辦的都是重要的官府公事,在官場和社會中的作用極為重要。

網絡輿情分析師,是現代社會一種嶄新的職業,他們活躍在許多黨政機關、企業以及專業學術機構中。在輿情分析師這個新職業群體中,不乏搜索引擎專家、網絡調查專家、統計高手、圖表專家等“高技術”人才。他們每天瀏覽成百上千個網頁,對突發公共事件和熱門話題如數家珍,熟知網絡流行語和熱門段子,迅速把握熱點,準確分析輿情,預測輿情走勢,有效化解危機。

此前,網上興起一個活動,各行各業穿越到古代適合做什麼。網友們代入思考,紛紛曬出自己職業的“前身”,一時間成為輿論場爭相討論的熱點議題。那麼,輿情分析師如果穿越回去,哪個職業庶幾近之呢?我在故紙堆裡尋章摘句一番考證,又結合輿情分析師的職業屬性細心揣摩,最終得出輿情分析師與師爺兩個職業具有高度的共通性。

正所謂:人世古今牌一局,胡謅也要論高低。輿情分析師就是現代版“師爺”嗎?我特別整理了兩者的“四同四不同”,供有識之士參考。

先來看四個主要的共同點:

1、佐治——共同職責

就佐治而言,輔佐地方主管官員治理一方,是師爺總的職責,助力社會治理是輿情工作價值所在,也是輿情分析師責之所屬,兩者都需要在專業領域深耕細作,有一技之長。比如:地方事務很繁瑣,主管官員一般都負有多方面的責任,師爺只有靠自己具有的刑名律例(法律)、錢糧會計(財會)、文書案牘等方面的專門知識和才能輔佐主官,相當於現在的顧問或者是律師。反過來,輿情分析師需要依靠專業技能在喧囂嘈雜的輿論場挖掘提煉出最有價值的信息,幫助社會管理者精準梳理“民意”,還需要將獨立客觀的分析報告遞到決策層手裡“襄助決策”,在社會生活特別是公共事件中發揮出顯著作用。

2

、非官——共同身份

翻閱典史,師爺從來沒有職稱級別,不是朝廷的正式編制人員,說起來更像“臨時工”,合則留不合則去。目前,大多數輿情分析師也不吃財政飯,不屬於事業單位的財政編制,更不是官,沒有司局級、縣處級這樣的官階區別。而且,作為新興行業,目前並沒有權威公認的職稱評級制度。師爺也好,輿情分析師也罷,兩者雖然是政府部門的佐治人員,但一般並無官銜職稱,也不在政府體制之內,“非官”是兩者的共同身份。不過,師爺雖無品極,級別高一點的官會有奏章師爺,在眾師爺裡地位超然,輿情分析師稍微資深一些,經歷過一些大陣仗,也有首席輿情分析師的稱呼,大可斜睨同儕。

3、師友——共同關係

師爺幫助軍政大員辦理各類事務,他們是幕主的親信、智囊、私人助理,幕主將他們倚為左右手,委以重任,不可或離。故此,師爺又稱幕友、幕賓、幕客等,幕主和幕賓之間是一種亦師亦友的關係。成熟的輿情分析師也是如此,隨著網絡逐漸成為黨和政府瞭解社情民意的主渠道,公眾參與政治生活的熱情不斷提高,輿情分析師要對諸如網絡媒介環境、社會結構壓力、網民心理等要素進行很有見地的研究,在洞悉網絡輿情特性的基礎上,協助社會管理者總攬全局、聚合資源,共同推動輿論由混雜無序、多元對立的混沌狀態逐步轉向結構有序、共識度高的主流輿論結構。處置輿情的過程,其實也是建立友誼的過程,這與官員和師爺之間的賓主相得之意類似。

4、轉型——共同規劃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歷朝歷代,很多“師爺”是有志於科舉的,只是暫時還不得志,只能先做點“營生”。還有,明清皆有“選官”制度,這些“師爺”有為政的經驗,在各種“選官”中更容易脫穎而出。與之相類,輿情分析師當職業做,只要勤勉紮實,哪怕下笨功夫,也能在行業立足,餓不死。從轉型的角度來看,考公務員仍是主流,相比其他人,輿情分析師的日常工作與黨政職能部門、企業公關崗位更貼近,在面試中可能更有優勢。一言以蔽之,在幕僚制下,入幕就是入仕,未能從科舉之途發達的士子,可以通過做“師爺”為稻粱謀,獲進身之階。同樣,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有志青年也可以通過輿情分析師這個崗位暫泊身心,為將來轉型考公務員做好準備。

接下來,我們來看四個主要的不同點:

1、合作形式不同

坊間有諺雲:無幕不成衙。有清一代,師爺非常活躍,上自督撫,下自州縣,都聘請師爺佐理政府事務。比如,一個州縣長官既要管理全縣的行政事務,又要審理民刑案件,徵收錢糧賦稅,還要處理和擬寫公私函件,做官場的應酬。這就需要有協助幹這些不同事情的師爺,即刑名師爺、錢穀師爺、掛號師爺、徵比師爺、書啟師爺、帳房師爺、知客師爺等,師爺是全面參與了政府機構運作的。而輿情服務並非全面參與客戶單位日常運作,從常規服務的角度看,輿情工作主要是為黨政機關、銀行等金融機構及其他大型企業決策者提供輿情信息的監測及數據整理,側重於信息增值、危機管控等服務。

2、工作形態不同

師爺一般住在主官的府衙之中,“一對一”或者“多對一”提供貼身服務,主官對師爺的依賴程度非常高。正因為有了師爺這樣訓練有素的專業行政隊伍,主官即便文化素質和行政能力低下亦不影響政府機構的正常運作。相比師爺們“單打獨鬥”,一個人就是一臺戲,輿情分析師更需要團隊作戰和系統支持,輿情業務形態的全環節、多流程、群協作閉環服務,也決定了單人模式難以長久,需要第三方平臺進行資源整合。與此同時,輿情分析師依託第三方平臺進行客戶資源整合,能夠提供“一對多”集約化服務,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實現更大的勞動價值。輿情分析師為多家單位提供服務,不僅豐富了從業經歷,積累了多行業經驗值,還有利於熟悉官民生態,能夠打通不同經驗之間的共享與對話,實現官民立場的自由切換。

3、收入來源不同

師爺既不是官也不是吏,而是官員聘請的私人顧問,其報酬由聘用他的主官從自己的收入中拿出。每一類師爺對應專門的職責,比如刑名、錢穀、書啟等基本工作,並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口碑好的師爺酬勞甚高。而輿情分析師目前還沒有“私人定製”這樣的服務,更多依靠高校、媒體、企業平臺提供個性化服務,其收入由供職平臺支付,優秀的輿情分析師已經成為政府和大型企業爭相引進、培養的“香餑餑”。收入來源的不同,還決定了與服務主體的關係親疏,師爺由幕主私人聘請,與幕主實屬僱傭關係,因之師爺與官員多存在人身依附關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謀劃多為官員之私出發;而輿情服務主要針對客戶單位,輿情分析師由己方單位指派,與對方官員不存在人身依附關係,提供輿情服務相對超脫。

4、社會影響不同

從工作職責來看,師爺本身不是官,但他們手中掌握了相當一部分官府的實際權力,雖說是佐官以治,實際卻在很大程度上是代官出治,師爺對社會治理的影響是今天的輿情分析師們難以企及的。輿情分析師最多具有建議權,往大處說,是推動政府治理和企業管理邁上新臺階,實現從被動應對到主動研究和管理,從感性決策到理性決策;往小處說,是幫助客戶單位在輿情事件波雲詭譎的時候,精確研判網絡輿論的發生、發酵和消解的拐點,更好的發現輿情背後的本質問題,從而為合作單位提出更多的合理化建議。套句廣告詞,影響有影響的人,師爺可謂真正的幹在了實處,走在了前列。

隨著中西交流的日益頻繁和加深,傳統的師爺體制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最終湮滅在時間的長河中。從歷史角度看,清末幕友制度的終止,並沒有從根本上杜絕師爺職業,這從今天大行其道的各種“顧問”、“公關”、“資政”可見一斑。從專業角度來看,輿情分析師通過深入研究網絡新業態和文化現象,掌握網絡輿論背景和新媒體傳播規律,分析社會矛盾產生的深層次原因,對當前存在的淺表問題或輿情的演繹態勢提出合理化建議,在某種程度上,也相當於“師爺”這個角色。所謂“術業有專攻”,這既是輿情服務提檔升級、創新社會治理的客觀要求,也是歷史本身具有的往復力量。

各位朋友,如果我再說輿情分析師是現代版“師爺”,你同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