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口服药被肌注给患儿!这错误匪夷所思得连厂家都感叹

9月14日腾讯新闻报道,湖南郴州一社区服务中心,一名5个月大的宝宝到该社区进行预防接种,一名医务人员错将带有活病毒的脊髓灰质炎口服疫苗,肌肉注射到一名小儿体内,并且超过口服剂量的10倍。由于口服疫苗内含有活病毒,本来是为预防小儿麻痹症,孩子现在免疫不成,反而病毒感染的风险大大增高。令人担忧的是,经咨询疫苗厂家后,厂家表示由于此种疫苗注射失误案例极为罕见,目前无特异性对抗药物;会诊专家也束手无策,只能先给出密切观察,先度过35天观察期的建议。这样操作上的低级错误连疫苗厂家都感叹,是绝无仅有,全国罕见。值的医护人员深思!


口服药被肌注给患儿!这错误匪夷所思得连厂家都感叹


口服药被肌注给患儿!这错误匪夷所思得连厂家都感叹


口服药被肌注给患儿!这错误匪夷所思得连厂家都感叹


口服药被肌注给患儿!这错误匪夷所思得连厂家都感叹


网友评论


网友1:为什么千千万万孩子生命受到威胁?难道是疫苗标注不清,把口服写成肌肉注射了?难道这个小孩现在成了高风险传染源了?

网友2:其实就是当事医生的责任,打的时候要仔细看清楚,因为你是干这个的。你就有义务把它做好,不要以失误为借口。

网友3:前几天身边的朋友也是遇见这样的情况,她带女儿去打百白破疫苗针,那人给她开了狂犬疫苗,还好那个朋友细心,这些工作人员,完全是瞎搞不负责任!这都能这么粗心大意!哎,不知道说什么好。

网友4:这个妈妈还是比较细心的,及时发现了问题,万一这个妈妈没什么文化怎么办,这样粗心的人真是不能做医生。

………

网友的评论很多,情绪也很激动,不难看出通过此案例,部分医院及医务人员在患者的心目中又被鄙视了一次。造成的社会不良影响难以估量,造成的患者及家属的身心伤害难以估量。那么这样的案例仅仅是因为粗心吗?到底怎么防范这类事件的发生呢?

案例点评


很明显这是一起由于医务人员违反查对制度、简化工作流程造成的事故。那么作为医务人员看家本领的“三查七对”怎么就老是学不会呢?三查即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查对;七对即查对床号、查对姓名、查对药名、查对剂量、查对时间、查对浓度、查对方法。现在又增加了一项查对,即是查看有效期。不难看出,这名医务人员未仔细查对用法,把本该口服的药物给成了肌注;未查看用量,把使用剂量超过了10倍的药物用错误的途径用到了患者的身。

如何避免给药差错?


1、 严格查对制度,规范核对行为

发生给药差错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未认真落实查对制度是主要原因。虽然各家医疗机构都制定了一系列严密的规章制度,但如果护士在执行时不认真、不严谨,随意性强,有些护士在潜意识里认为对医疗行为熟悉,自以为是、想当然、凭印象干工作等,稍有疏忽最终必将导致给药差错的发生。

鉴于此,医务人员操作时,除了强化遵守“三查八对”的操作规程外,还应给药前采用反问式认真核对患者身份,对用法、剂量、浓度、使用时间、有效期等仔细核对,避免查对流于形式。

2、加强有效沟通,强调患者及家属参与

美国医院评审联合委员会通过总结 2014—2015年警讯事件后发现,其中 22%源于尊重患者权利不足。医务人员担负着为患者安全保驾护航的神圣使命,而患者作为安全管理一大主体,是影响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在识别医疗风险、减少医疗差错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2017年患者安全十大目标“目标八”中明确提到,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试想,如果此案例在用药前同孩子母亲共同核对用法及剂量,这起事故是否能避免?

3、加强责任心

医疗行业是个特殊行业,在工作时,一定要全身心投入,走心才能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时刻牢记责任重于泰山。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走心!走心!走心!慎独!慎独!慎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