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宗道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概说(七)

宗道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概说(七)

宗道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概说(七)

第三十六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其实这些愿都是为了摄受有这样愿望的,比如说第三十五愿,其实是在摄受很多女众。有想要转男身的,她不喜欢这个女生的性别,想要做个大丈夫,有这样的愿望,所以就特别针对这部分人发的这个愿。第三十六愿呢,是针对这种想修梵行的人,对有这样愿望的人发的。

记得林则徐那个时候,他认识福建的一个女的,没结婚,写了一首诗赞叹她修持梵行。梵行就是清净行,就是没有男女淫欲的生活。过去女的不结婚可不容易啊,往往敌不过舆论,压力比现在大多了。

真正的修梵行,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为什么叫梵行呢,大家知道吗?“梵”是梵天,是色界天的某一天。为人的时候,一生哪怕只有一次性接触,就不可能生到梵天上,所以这个是不容易的。

在经上说,有一个仙女叫甄迦罗女,她在雪山边上唱歌,歌声特别好听,佛的弟子听到这个歌就不能自持,完全自己做不了主。这个非梵行,其实有很多扰乱的因素,如声音、表相,包括对眼睛的、对耳朵的、对触觉的等等。

过去还有一个公案,说一个仙人,他修了神通之后,每天去王宫里边应供。因为他有神通嘛,飞来飞去,到吃饭时就飞过来,吃完饭应供完就飞回去。这国王也很尊敬这个仙人,每次飞来之后先手捧双足,以示恭敬。每次飞过来,捧一下,开始吃,每天都是这样。有一天国王出门了,他就请他的公主来代替他迎接这个仙人。这个仙人飞过来之后,公主当然也是像他父王一样手捧双足。因为触受,他动了一个妄念,马上神通就没有了。再飞,飞不回去了,最后好不容易才恢复神通。这就是因为触觉而顿失神通。

宗道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概说(七)

第三十七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条愿叫作“人天致敬愿”。这其实是增加念佛人的信心的。我们想想看,作为一个念佛人,一想到“哎呀,我这样的卑微,肯定没天人高贵,居然会得到天人的致敬”,就会生起这种珍重心,增加很多的信心。

“五体投地”,这是最高的礼节。“五体”就是两手、两足、头。“稽首”,是中国传统九拜里面最高最大的那个,就是把两手摊开,然后头碰到手,稽首。

我在老家就听过一件事情,我刚念佛时,放假回老家,见过一个农民,他喜欢念佛,没读过什么经典。他跟我说,有一天念佛的时候,突然看见窗外空中有个人穿着古代的衣服,特别漂亮,金光闪闪的。这个人朝他合掌、鞠躬,显得特别恭敬。当时我一听马上就想起这条愿来,“诸天世人,莫不致敬”。

宗道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概说(七)

第三十八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八“衣服随愿愿”,就是衣来伸手,甚至手都不用伸。

“如佛所赞应法妙服”,“应法”就是跟佛法相应。比如说一件袈裟,它的形状、颜色、大小,也就是形、色、量都符合于佛制,这叫“应法妙服”。“裁缝、捣染、浣濯”,“捣染”就是做好之后去染色,现在一般人可能没这个经验;“浣濯”就是捞洗,这个到目前估计还有。所以这四十八愿里面也不都是那种高大上的教理,也有一些生活方面的,连洗衣服这样的事佛都给我们想到了,“你到我的世界还要洗衣服,我就不成佛”,简单说就是这样。换句话说,“衣服我给你洗”。佛多贴心啊。

一衣一食,再加一个繁衍,几乎占用了我们常人一辈子的时间。世间人忙来忙去,不就这几件事吗?穿得好点,吃得好点,还要买房,得有个窝。

所以,在极乐世界完全就是把这些都省掉了,有大把的时间做你想做的事。

人对衣服是有执著的,昨天我跟大家说有一个海南的莲友,他想出家,第二天就准备剃了,晚上睡觉的时候,突然想起来曾经买了一件阿迪达斯的衣服,一次都没穿过,“不行,我得回去穿一穿”,第二天就没剃度就回家了。可见,就有人对衣服是有执著的。

宗道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概说(七)

第三十九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漏”,就是烦恼的别名。其实真正的快乐是要心往内才有的,但凡是往外的,心就会随着人的眼根、耳根、鼻根等在动,就是六根对六尘,六尘招引六根,就把这个心全部都给往外吸引过去了。结果内在的这种本性就不断地外漏,漏出来就是烦恼。阿罗汉就得了漏尽通,就是他不会再像我们凡夫这样。

所以,这里所说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我们在娑婆世界所感受的这种快乐,从本质而言,不是真乐,是虚假的,带有欺骗性的。我们世间人是虚伪相,是一种虚伪的假相。

你说吃好东西,吃一个很好吃的、特别爱吃的东西,很快乐是吧。让你吃饱的情况下再吃一次,再吃一顿就开始撑了;吃完之后再让你吃一次,估计就要打120了。所以你不能说这个东西快乐,或这件事快乐。这事本身没有快乐与不快乐的,但是极乐世界这种快乐就不会这样。所以一般我们说苦能启觉,就是我们认为苦是不好的,但是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苦是能够启发我们的觉悟的;而“乐多废道”,就是快乐能够让我们这个道心没那么坚固。

但是极乐世界是反过来的,乐在先,“乐多无废道”,这是善导大师的一句话。就是那里是很快乐的,闻着也很香,听着音乐也很好听,但是这样的快乐不妨碍我们修道,反而是增进我们的修道,所以不可思议。

宗道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概说(七)

第四十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跟刚才的第三十一愿其实有点接近,就是照见诸土。想要见十方佛土就见,想去就去。这个我们就略说了。

宗道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概说(七)

第四十一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这是“具足诸根愿”。我们这个世界,其实各个世界都是这样,就是有六根不具足的这种情况,眼根不具足就是盲人,耳根不具足是聋子。有些人闻不到味儿,鼻子没法用;有些人舌头不好使,还有的人精神不健全,精神病其实也算是一种。总之,我们这个世界有种种的缺漏。

阿弥陀佛说,在他的国土就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在佛门里面有八难这种说法。八难是相对于想要修持佛法、听闻佛法的人来说的。修持佛法有八种情况是很困难的,对他们来说这是灾难。哪八种呢?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你看那畜生,佛黄(注:编辑部的一只猫)是挺可爱的,但是你跟它讲佛法,它听不懂啊。可能也有那种视频,跟一个小狗念佛,点头张嘴也跟着念,但是毕竟少,不多啊。因为畜生的特点就是愚痴、笨、不开窍。这是八难的前三难,还有其他的,如北俱芦洲是没有佛法流布的。还有长寿天,长寿天是天道的,在色界天中。经上说,这层天的众生就跟冻住的鱼一样,就是他的心意识不怎么动,他认为很快乐,也不想动那个脑子。很多修禅定的外道,生到这层天,佛法对他来说没意义,这也是八难之一。下来就是盲聋喑哑,其实这就是诸根不具足,这部分人比较困难,像这种情况都没法出家。“世智聪辩”也是一种,这种人脑子很聪明,辩才无碍,世间的智慧非常高,但是佛说这也是修持佛法的灾难之一。太聪明了,有所知障,就是以他所知所学的东西为准,比较高傲。最后一种是“佛前佛后”,就是生在佛法流布之前,流布之后,听闻不到佛法。我们还比较幸运,没在佛前,没在佛后。

宗道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概说(七)

第四十二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条愿叫作“住定供佛愿”,就是他虽然到十方世界供养诸佛,但是他不失定意,在禅定之中。

什么叫三昧?《大智度论》说“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宗道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概说(七)

第四十三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宗道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概说(七)

第四十四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就是其他国土的菩萨,他没那么想往生,他只是想好好地修菩萨行,但是佛说:“你只要闻到我的名字,也能够具足德本”,就是帮助他修行。

其实这些愿,反映出佛的心里边“恒顺众生”的一种状态。佛真的很有耐心,并不着急,“你在哪个点上,你有什么愿望,我来帮你完成”。

“恒顺众生”,恒就是永恒、永远,永远顺着众生。其实这也提醒我们在所谓的弘法中,帮助众生的过程中,也不要太急,对方在哪个点上,你就顺着他。他可能还没想往生呢,你不要着急给他讲往生。他可能想找个好对象,你说念佛也可以;他可能想学业、事业好一点,念佛也可以,不着急一步到位,见机行事,佛都见机行事。人的善根是慢慢催熟的,不是一下子就能怎么样的,要特别有耐心,要等待。

宗道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概说(七)

第四十五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条愿叫作“住定见佛愿”,这跟第四十二愿内容有点接近。佛教特别强调能见到佛,很多的说法,比如有一个偈子说:“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就是佛在世的时候我还沉沦着呢,我现在出生了,佛又不在了;我忏悔啊,“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还有一个故事,佛出生的时候,他父王请了一个占相师给他看相。看完之后,这个占相师就哭了,为什么哭了?因为他一看这小孩不简单,将来如果不出家就是转轮圣王;如果出家,那就是佛,天上天下无与伦比的佛。但是,“我老了,我等不到小孩成佛那一天了”,就哭了。所以说见佛是很难得的机缘,能见到佛,是很大的、无上的福报。

不光是见佛,在经上说,假如你在后边走路,前边有一个人他真正地发了菩提心,在你前边走过去,你碰到了前边那个人走过去引来的那个风,撞到你的身体了,都可以灭无量的罪。或者说,你在地上走路,踏到了前边那个发了菩提心的人的脚印,都能灭无量的罪。这只是人,如果见了真的佛呢?就更不可思议了。所以经上经常会有各种说法,见到佛之后,当下证初果、二果、三果,发菩提心什么的,经常有这种说法。

宗道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概说(七)

第四十六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条愿叫“随意闻法愿”。就是想要闻到佛法就闻到,想要闻什么样的佛法就闻到什么样的佛法。佛发这个愿,其实也是看到众生在求法的过程中,有些不是那么的顺利。

像释迦牟尼佛过去还没成佛的时候,有很多求法的经历。比如说,有一次有一个天人为了考验他,就化现成一个罗刹,在空中念了半首偈子给他,“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他一听这八个字,马上就觉得特别相应,他觉得这是很高深的法,很想知道这后半偈子是什么。结果那人不说了,怎么求都不说。他拍拍肚皮说:“我是罗刹,现在很饿呀,我要喝生人的血,吃生人的肉啊。”其实就是故意的。释迦牟尼佛就说:“可以呀,你把我吃了吧,但是吃之前,你得告诉我后半偈子是什么!”他就念了后八个字,“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释迦牟尼佛太高兴了,马上就要请客吃饭。但是这个罗刹是天人变的,马上就变回天人了,赞叹释迦牟尼佛。类似的这种求法的故事特别多,说明是不容易求法的。

《无量寿经》后面有一句话,叫“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哪怕整个世界都着了火了,也要听闻净土法。阿弥陀佛的心意就是让想闻法的人没有那么困难,没有那么多的障碍。

宗道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概说(七)

第四十七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得不退转,我们学《易行品》知道,菩萨得阿惟越致很难。这一条就是佛保证他方国土的菩萨,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字,这倒不是说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只要听到他的名字,就能即刻得不退转。

宗道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概说(七)

第四十八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第一、第二、第三法忍就是三忍。第一忍是音响忍,第二是柔顺忍,第三是无生法忍。

音响忍的意思就是听闻佛教的教法能够心安。这个大家觉得很容易,其实不容易。在《金刚经》里有种说法,就是闻到第一义谛的时候,不惊不怖,不心惊肉跳,佛说这样的人,在诸佛面前种过多大多大的善根,因为这个真理实相跟我们世俗凡夫的思维差距太大了,有人听到之后完全不能接受。我们有时候跟世俗的人讲佛法也是一样的。

柔顺忍,柔顺忍就是随顺真理,“谓于诸法思惟观察平等无违随顺了知,令心清净,正住修习趣入成就”。

音响忍是一地到三地的菩萨来修学,柔顺忍是四地到七的菩萨来修学,无生法忍是八地以上的菩萨来修学。但这些都是一些境界,说不上来,我们先往生了再说吧。

朗读:佛安

宗道法师2018年5月讲于善导书屋

(全文完)

宗道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概说(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