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品質城市」讓消費者吃得放心

「品質城市」讓消費者吃得放心

「品質城市」讓消費者吃得放心
「品質城市」讓消費者吃得放心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近年來,為把食品安全工作做細做實,嚴防嚴管嚴控食品安全風險,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我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堅持“陽光監管”的理念,創新食品行業監管方式,大力推進食品安全溯源體系和明廚亮灶建設工作,打造“陽光廚房”工程,把曾經“閒人免入”的餐廳廚房公之於眾,讓消費者實時監督後廚,吃得安心又放心。

根據我市2018年政府重點工作任務,今年,我市將在2017年已建成100家陽光廚房的基礎上,再新建“陽光廚房”100家。截至目前,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已完成學校食堂、大中型餐飲單位等175家“可視”陽光廚房建設任務,可監控視頻位點達到1106個。

“透明”後廚

在漢博中央廣場的小龍坎火鍋店裡,餐廳後廚的實況通過大廳內懸掛的顯示屏向消費者全面公開,消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後堂洗菜、配菜、炒料、洗餐具等全部環節。衛生是否乾淨、員工是否按規操作、功能區劃分是否合理等大家關心的問題都能通過大屏清晰查看。

「品质城市」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在就餐的過程中,我們所點菜品的加工過程都可以通過大屏看到,感覺吃得很放心,食品安全在消費者的監督下變得很‘陽光’。”在小龍坎火鍋店就餐的華先生說。

同一時間裡,在市第一中學食堂,高三學生葉仙彬也通過大廳裡的大屏幕看到了食堂後廚的情況:“自從有了‘陽光廚房’,我們每個人都成了監督者,食堂衛生也越來越好,吃飯更放心了。”

拆掉傳統後廚的一堵牆,建立科學、嚴格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制度,這就是創建“陽光廚房”的初衷。

簡單來說,“陽光廚房”工程就是在餐飲服務單位後廚安裝視頻監控設備,並通過網絡對廚房內食品原料的清洗切配、烹調製作、餐飲具的清洗消毒等關鍵環節進行遠程實時監控。同時,監控信息也輸送到餐飲服務單位大廳的電子屏幕上,讓消費者實時看到菜品製作的全過程,參與到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的監督中,讓消費者放心就餐。

“三可”監管

曾經,因為“廚房重地,閒人免進”,消費者難以監督餐館廚房,不少餐飲企業普遍存在“小散亂差”現象,操作不規範、衛生不過關等問題屢見不鮮,危害了消費者的就餐安全。

「品质城市」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為保證廣大人民群眾吃得放心安心,我市從2015年開始啟動食品安全溯源體系建設工作,依託市食品安全監管平臺,推進“陽光廚房”工程。“陽光廚房”依託市食品安全監管平臺,對餐飲服務單位進行實時動態監管和歷史數據查詢,實現“三可”。

一是可視。依託視頻設備和網絡條件,實現餐飲食品加工過程可視化監管。

二是可溯。通過“克拉瑪依區域食品安全溯源平臺”,建立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原料採購電子臺賬,實現主要食材可追溯。

三是可查。通過網站和移動客戶端、微信、就餐現場顯示屏等多種方式,查詢餐飲服務單位內部管理和食品加工製作全過程以及監管信息(食品經營許可、日常巡查、量化分級、產品抽檢信息、行政處罰信息、視頻信息),實現線上線下糾正。

“我們將購買食品情況和工作場景全都拍攝下來,上傳到溯源平臺,還會公開後廚的實時情況,這樣不僅方便食堂的管理,就餐人員也可以隨時查看監督。”克拉瑪依區外婆灣第一中學高中部校園餐廳店長沈愛民說。

“倒逼”責任

“陽光廚房”的出現,不僅提升了市民對食品安全監管的信心,也倒逼了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形成了“部門監管、企業自律、社會參與”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新格局。總的來說,陽光廚房”是政府落實陽光監管、透明監管的重要體現,也是嚴防嚴管嚴控食品安全風險的有力手段。

「品质城市」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博達銀都酒店行政總廚吳衛東說:“自從有了‘陽光廚房’,廚房工作人員的一舉一動都在監控之下,客人在用餐過程中能看到我們的加工過程,廚房工作人員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廚房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