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七五普法」如何為全面依法治國作出新貢獻?他們這樣說→

「七五普法」如何為全面依法治國作出新貢獻?他們這樣說→

為全面依法治國作出新貢獻

核心閱讀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

只有進行科學的規劃,才能夠紮實地、穩步地推進法治建設事業

「七五普法」如何为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新贡献?他们这样说→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在法學法律界引起了熱烈反響。日前,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召開法學法律界專家座談會,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繼續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

“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提供長期穩定的法治保障,是帶有根本性、原則性的重大問題。”在座談會上,西南政法大學教授付子堂表示,“黨和法治的關係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黨的領導和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是實現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根本保障。”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文顯認為,黨領導法治,具體體現為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

“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治文明的基本經驗和本質特徵。這一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國家與法的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重大發展,是對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理論體系的獨創性貢獻,續寫了馬克思主義國家與法的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新篇章。”張文顯表示。

談及如何在深化全面依法治國的實踐中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付子堂表示:“既有堅持的問題,也有加強、改善、完善的問題。‘堅持’必須毫不含糊、毫不動搖,‘加強、改善、完善’必須不斷探索、不斷創新。要努力形成黨領導立法與立法機關科學立法、黨保證執法與行政機關嚴格執法、黨支持司法與司法機關公正司法、黨帶頭守法與全民守法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的法治建設新格局。”

推進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舉措

與會專家一致表示,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定,是推進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舉措,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我們黨從中央層面成立專門領導機構,全面統一加強對全國法治工作的領導,這無論自建黨以來,還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都是第一次。”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胡建淼表示,這充分表明和體現了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高度重視。

“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是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戰略舉措,有利於統籌協調各方力量資源集中攻堅全面依法治國薄弱環節,在法治領域改革進入深水區的情況下,形成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合力。”武漢大學教授周葉中說,要充分釋放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效能,加強其在全面依法治國的頂層設計、總體佈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的功能。

“隨著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的成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總體思路和重點任務必將更加明晰,各方面落實全面依法治國的責任也必將更加明確。”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馬懷德建議,下一步要對各地方各部門推進法治建設加大督察考核的力度、開展評估評價、加大激勵和問責力度。

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根本遵循

針對如何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與會專家談理解、談認識。

“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正式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命題,這對於統一法治思想認識,強化法治理論武裝,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創新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張文顯說,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根本遵循,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核心內容,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指導思想。”

西北政法大學教授楊宗科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其內容主要體現為“十個堅持”,這些內容把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觀點、基本方法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實際緊密結合,經過長期的實踐檢驗,具有系統性、針對性、時代性、科學性、實踐性、人民性,是指導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法學教育、法學研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一個科學整體,必須全面學習深刻把握。”張文顯表示:“中國法學會和全國法學界將深入開展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學習、研究和傳播,同時要深入到法治建設和政法工作的實踐之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總結新經驗,提煉新概念,為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做出新的貢獻。”

把握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

作為法學法律工作者,如何為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要堅持以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指導,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和法治人才培養,更好發揮法學教育基礎性、先導性作用。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黃進說:“強化德法兼修、明法篤行,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政法大學時提出的重要命題,是專門針對法學教育、法治人才培養提出來的。法治人才不僅要懂法學專業知識、理論、技能,還必須要有高尚的品德。法學教育,不僅要加強專業教育,而且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首先學會做人,然後成為一個高素質的法治人才。”

“高素質的法治人才不僅需要廣博的通識知識,更需要從事法律行業所需的專業知識,還必須具有較強的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的能力,即將‘紙面的法變成生活的法’的能力。”圍繞法學教育如何增強實踐性,華東政法大學教授葉青表示,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過程中,應重點打破高校和社會之間的體制壁壘,讓法學專業學生在實踐中提升法律素養,做到知行合一。

研究制定法治中國建設規劃,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的核心工作和關鍵任務。“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戰略任務,是一場深刻而重大的社會變革。只有進行科學的規劃,才能夠紮實地、穩步地推進法治建設事業,早日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利明圍繞研究制定法治中國建設規劃,談了認識看法。

“制定法治建設規劃要反映不同階段的特點,反映人民群眾的現實需求。”王利明表示,例如當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體現為從實現外在物質文化需要向同步追求精神心靈需求的轉變,不僅要求充分保障財產權,而且期待人格尊嚴能夠獲得尊重,名譽、榮譽、隱私、個人信息等人格權能夠得到有效保護,因此,我國民法典的編纂,就應突出對人格權的保障,以適應現階段法治建設的需求。

在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中作出新貢獻

——法學法律界專家學者暢談

推動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

「七五普法」如何为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新贡献?他们这样说→

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日前召開法學法律界專家座談會,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與會法學法律界專家學者紛紛發言,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暢談體會。大家表示要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踐行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發展者、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的推動者、高素質法治人才的培養者,在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中創造新業績、作出新貢獻。

「七五普法」如何为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新贡献?他们这样说→

黨的領導:法治中國的根本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深刻指出了成立委員會的戰略考量,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新的重大部署,明確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卞建林表示,這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重要經驗的全面總結和理論昇華,既有頂層設計,又體現具體舉措,是一個有機統一的完整體系。

“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的成立,有利於加強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有利於統籌推進各方力量資源,解決當前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西北政法大學教授楊宗科說。

“法律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要在法治的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文顯表示,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是實現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根本保障;黨領導法治,具體體現為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馬懷德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短短六年時間,在黨的領導下,大家齊心合力啃硬骨頭、涉險灘、闖難關,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而沒有做成的事情,法治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

中國共產黨引領著中國朝著既定的方向篤定前行。“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上,我們還要繼續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付子堂說。

全面依法治國:要“良法善治”

“世界上有各種模式的法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鮮明地提出‘良法善治’的法治模式。”張文顯說。

為了實現良法善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利明提出,在法治建設中要強調規劃先行,做好法治建設規劃,就是做好頂層設計,舉旗幟、定方向、設目標。制定好法治建設規劃,可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指明前進的方向。

有“良法”,便要“奉法”。張文顯建議,全黨和全國人民要堅定不移走奉法強國之路,更好發揮法治對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國泰民安的引領和規範作用。

法治能有效控制公權力的濫用。中央黨校教授胡建淼表示,將公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公民合法的人身權和財產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有“良法”更要“善治”。武漢大學教授周葉中認為,要健全完善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的約束機制,緊緊抓住黨員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教育引導基層黨員增強法治觀念、法治為民意識,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中央黨校教授卓澤淵提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到立法工作之中,使法律成為良法,使法律實施成為體現核心價值觀的實際行動,使法治成為善治。

立德樹人:提高法治人才培養水平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黃進認為,培養造就一批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卓越法治人才,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保障。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葉青分析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法治人才隊伍高度重視,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再次提出,“要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和法治人才培養”,重申“更好發揮法學教育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明確目標是實現立法、執法、司法工作者“五個過硬”。

“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的堅定決心,對全國法治工作隊伍的熱切厚望和對法學院校的殷切期待。”葉青認為,“高素質的法治人才不僅需要廣博的通識知識,更加需要從事法律行業所需要的專業知識,還必須具有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的能力,即將‘紙面的法變成生活的法’的能力。”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軼也認為,“我們應當在廣泛吸收借鑑域外有益經驗的基礎上,推動形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清華大學教授申衛星表示,作為法學院的管理者和教師,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和法治人才培養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全面依法治國離不開德才兼備的法治工作隊伍,全國各法律院校都有擔負起培養優秀的法治人才的重任,除了確保基礎課程之外,還要強調學生實踐能力。”北京大學教授潘劍鋒這樣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