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雷峰塔》在这个古董游戏里许仙之子弃修道推妖塔

游戏:雷峰塔

发行:智冠/龙卷风工作室/大黄蜂工作室/蓝海豚工作室

时间:1999年

《雷峰塔》在这个古董游戏里许仙之子弃修道推妖塔

记得当初在玩仙剑1的时候,遇到锁妖塔那段剧情时就不由遐想:锁妖塔这设定实在棒棒的,要是在游戏里有一个无尽模式,可以不断在塔中探险,遭遇神魔,破解谜题,一层一层地往上打,岂不有趣?

当时我没想起来,在我们民间传说里就有一座现成的“锁妖塔”,就是镇压白蛇的雷锋塔。

锁妖塔是仙剑原创的设定,在《蜀山剑侠传》时还没有这个塔,女娲后人赵灵儿被困锁妖塔的情节与白蛇传颇有几分相似之处,甚至仙剑游戏里还有戏台表演“水漫金山”的桥段。如此种种都可以看到白蛇传对仙剑的影响。

从游戏改编的角度讲,白蛇传,包括全部四大民间传说的改编游戏都很少。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类女强男弱的民间传说难以改成游戏。相比之下,西游三国和金庸古龙才更适合游戏。所以我们的单机游戏历史里,三国游戏一大把,但白蛇传这类题材则屈指可数。最终还是万金油的智冠找到了突破口,搞了《雷峰塔》这个游戏。

说到智冠不由多说两句,相比大宇的精耕细作,智冠走的是雅达利的量大取胜策略:用低成本大量出货快速回本。当时大量的金庸古龙版权都是智冠拿去改编,故事编一半就赶紧出游戏,结果做了一堆烂尾游戏,三国封神榜这种不要钱的题材更是智冠不会放过。这种策略确让智冠一度风光无两。然而十几年后再看,当大宇为自己留下了仙剑大富翁等数个经典IP可以靠IP挣钱的,智冠却竟无一个单机品牌能留待20年后再升值,可叹可叹。

说回1999年,彼时的智冠还在风华正茂之时,游戏也是一年好几个地推出来。《雷峰塔》的主要制作班底应该是一年前的《封神演义》。该作通过北京的子公司引进了简体中文版,得益于此,这个游戏比《封神演义》传播更多一点。惭愧的是我当年依然是在一张盗版盘上玩到这款游戏的。

《雷峰塔》在这个古董游戏里许仙之子弃修道推妖塔

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些工作室?

《雷峰塔》在这个古董游戏里许仙之子弃修道推妖塔

感受一下开场动画中的群魔乱舞

《雷峰塔》在这个古董游戏里许仙之子弃修道推妖塔

感受一下开场动画中的群魔乱舞

《雷峰塔》在这个古董游戏里许仙之子弃修道推妖塔

感受一下开场动画中的群魔乱舞

由于盗版光盘砍掉了动画,我当时打开游戏就是懵逼的,一人一伞刷新在塔里。这个游戏的第一印象就是诡异。诡异的音乐,诡异的敌人。周围是由重复元素拼成的地下城,敌人是一群群的鬼兵魔怪。地上机关重重,墙上暗道涌动,不是莫名其妙死掉,就是怎么也打不开某个暗门,连开个宝箱都会直接爆炸把主角秒杀。

我们的主角名叫许梦蛟,穿成书生模样,一手剑一手伞,单身一人闯魔塔。整个游戏惜字如金,对剧情没有过多解释(可不像现在RPG动辄20分钟对话)。要不是《新白娘子传奇》电视剧的剧情基础,我们甚至想不到主角进塔是来救母的。电视剧里满是缠绵悱恻的情节到游戏里荡然无存。游戏变成了一个硬核的地下城世界,初期玩家连个队友都没有,只身一人推塔。

《雷峰塔》在这个古董游戏里许仙之子弃修道推妖塔

书生许梦蛟同学

《雷峰塔》在这个古董游戏里许仙之子弃修道推妖塔

为防止大家不知道,游戏中特别说明主角是许仙的儿子

就像我小学生的时候第一次仙剑去十里坡都会被吓到一样,整体气氛极其诡异的《雷峰塔》对新手玩家来说是很不友好的。游戏里的解谜元素虽然很“朴素”,但对新手玩家来说还是有难度。咒符系统和道具也一样,繁琐难用,游戏里也没个新手教程(指望盗版玩家去看游戏说明书是不现实的),只能靠玩家自己琢磨。很多人没能坚持打到游戏“主村”就已经被各种找不到钥匙打不开门给劝退了。即使坚持下来,面对后面的各种BUG,能通关者也寥寥无几。

《雷峰塔》在这个古董游戏里许仙之子弃修道推妖塔

这是二层的一个简单的谜题,“面壁思过”的意思就是要玩家靠着墙壁走才能通过,真乃朴素的设计感

《雷峰塔》在这个古董游戏里许仙之子弃修道推妖塔

游戏战斗画面是45度ARPG模式,可惜手感很糟糕

《雷峰塔》在这个古董游戏里许仙之子弃修道推妖塔

光是开启这个“主城”的流程就劝退很多玩家了

《雷峰塔》在这个古董游戏里许仙之子弃修道推妖塔

猜猜这个青色石像是谁?

无论我们是否通关,只要在小时候玩过这个游戏的,绝对不会忘记它。电视剧里救母只要磕几个头就行了,游戏里怎么还要经历如此恐怖的战斗?说好的许仕林是文曲星呢?怎么游戏里换一个名字就成了道法高手。这和电视剧里演的不一样啊!

怕归怕,游戏对少年的我们又有一种别样的吸引力。就像在录像室里看徐克的《蜀山》袁和平的《奇门遁甲》一样,这神魔片打开了我们幻想之门。相比之下,电视剧的新白娘子实在太过和风细雨,柔化处理的全年龄剧本更适合奶奶辈看,对于想冒险的少年来说,诡异的《雷峰塔》这样的游戏才带感。

就像那时许多台湾电脑游戏一样,《雷峰塔》的血脉不是日本任天堂而是欧美CRPG ,制作人率性而为,游戏里透着一点儿狂气,设计上不太考虑对玩家是否友好。大宇虽然老给自己的工作室起名“狂徒”“多魔(DOMO)”等等,但也只是名字取得狂点,做出来的游戏还是越来越工整;相比之下智冠的工作室一个个都叫“狂风”“巨浪”,做起游戏也更加奔放甚至胡来。智冠发行最成功的《金庸群侠传》,一半功劳还是得益于金庸的小说精彩。玩家早对人物性格和遭遇了如指掌,等于是在玩游戏前看过了十六本攻略秘籍,再去打游戏自然是熟门熟路,对游戏里那些设计不合理的地方也就忽略过去了。然而别的游戏哪个能有金庸十六本著书这样的“神级攻略本”,背景故事写到游戏说明书里都是要被骂的。所以《金庸群侠传》的成功是无法复制的,这份成功也不属于智冠,智冠的大多数游戏就这样在十几年后泯然众人。

以现在的眼光去批判过往未免事后诸葛亮。无论如何,《雷峰塔》的题材放到现在依然有劲。雷峰塔作为一座镇压众妖的神塔,可以引申出很多设计。结合现在一些流行的独立游戏系统做个Roguelike游戏,想想也是挺带劲的。

中国文化的历史漫长,能够挖出来做游戏的题材有很多。只能说现在过度商业化限制了许多开发者的想象力,天天盯着运营报表和数据库,很难想这些人还能从数值模型里迸发出想象力和好奇心。多年前的制作人往往拍脑袋做游戏,虽然常常会翻车,但至少会留下一些有点意思的东西让后来者摩挲一番。如今的游戏开发确实效率高了,然而量产出千篇一律的数值产品赚钱,再难看到任性与狂气的制作人了。

《雷峰塔》在这个古董游戏里许仙之子弃修道推妖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