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漢獻帝劉協有後代嗎?如果有,後代子女最終有什麼樣的結局?

來不及說再見


漢獻帝是有後代的,漢獻帝的後代不僅得到了曹魏善待,也得到了晉的善待。

公元220年,漢獻帝劉協禪位給曹丕,漢獻帝被封為山陽公。在封地可以: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

公元234年,漢獻帝劉協壽終正寢,年54歲,在東漢時除了光武帝以外最長壽的皇帝了。魏明帝曹叡率群臣親自哭祭。以天子禮安葬了漢獻帝劉協。

說一下漢獻帝的後代吧。漢獻帝有七個兒子(多產,這個也是僅次於光武帝的,其他東漢皇帝很多都是單傳,甚至是沒有子嗣)。其中前兩個兒子為伏皇后所生,因伏皇后聯合其父親要誅殺曹操,結果被曹操發現,曹操誅殺了伏皇后,這兩個兒子也被誅殺。

其餘五個兒子,漢獻帝為帝時都被封王,劉馮封南陽王。劉熙封濟陰王。劉懿封山陽王。劉貌封濟北王。劉敦封東海王。漢獻帝禪位之後,除了在公元200年去世的劉馮

(當時漢獻帝還沒禪位)以外,其他幾個王都被降級,降為侯爵(他們的老子才是公爵)。劉馮的兒子,也就是漢獻帝劉協的孫子在劉協去世之後繼承了劉協山陽公的封號。

劉協山陽公的封號,並沒有隨著曹魏的結束而結束,一直保留到了西晉。在永嘉之亂時期,山陽公被殺。從此,北方的漢獻帝血脈結束。


說一下,劉協的一部分後代跟著東晉王室“衣冠南渡”,到了江南。東晉王室繼續給了他們封號。這個封號一直到東晉結束。

至於有文章說,漢獻帝的後代一部分東渡日本,這個在《後漢書》、《三國志》、《晉書》等正史中均無記載。


東東歷史


公元221年曹丕篡漢,降漢獻帝劉協為山陽公,當了數十年的皇帝劉協從此退出歷史舞臺,並於公元234年(即諸葛亮病逝同一年)壽終正寢,享年54歲。


總的來說漢獻帝的一生是悲催的,畢竟打小就被當做是政治工具,任人玩弄,說是君主,實為傀儡。不過漢獻帝的後代還是不少的,並沒有因為自己的退位而受很大影響。

首先他與先皇后伏壽有兩個兒子,但沒有詳細的名字記載。當時伏壽與父親伏完暗中計劃誅殺曹操,被發現後伏壽被廢囚禁至死,伏完被殺,為絕後患,伏壽的兩兒子也被牽連,最終被曹操殺害。

漢獻帝在位時期也有五個有記載的兒子,分別是南陽王劉馮、濟陰王劉熙、山陽王劉懿、濟北王劉貌、東海王劉敦。不過其中長子南陽王劉馮在受封南陽王的那一年,即公元200年就病逝了。其他四個兒子劉熙、劉懿、劉貌、劉敦,在漢獻帝退位後,從王被降為列侯,安享晚年。

漢獻帝還有三個女兒,其中兩個被曹丕收入後宮,成為曹丕的妃子。還有一個叫做劉曼,被曹丕封為長樂公主,並沒被納入後宮,可能由於劉曼為曹節三姐妹其中一個所生吧!

漢獻帝還有一孫子,為長子劉馮所生,叫做劉康,他在漢獻帝死後,繼承了山陽公的爵位。曾孫劉瑾,也按例襲爵山陽公位置。傳到了玄孫劉秋手頭,五胡亂華,山陽國滅,劉秋死於戰亂。


值得一提的是,據日本史料記載,當時由於中國戰亂,同為獻帝玄孫的劉阿知恐遭胡人殺害。於是率部分家族東渡,前往日本,並被倭奴國王賜東漢使主封號,深得其重用。在這之後劉阿知並沒有回國,而是在日本開枝散葉,繁衍後代,他是如今日本原田、高橋、大藏、江上等姓氏的共同祖先。所以在如今還有日本人前來漢獻帝劉協的禪陵祭祖。


夏目歷史君


劉協當然有後代啊,而且後代還過得很不錯,劉協要是知道,應該要含笑九泉了。其他的不論,劉協後代中,最能讓人論道的就是流亡日本的劉阿知那一脈,經過上千年的發展,劉阿知一脈已經繁衍成了日本三大家族,聲明顯赫,其後人還回中國認祖歸宗。

漢獻帝劉協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就是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那位天子),漢獻帝劉協雖然貴為皇帝,但是由於三國時期天下混戰,劉協又沒有什麼特殊的本事,所以便被曹操所挾持。曹操死後,獻帝將皇位“禪讓”給了曹操的兒子曹丕,曹丕對待這個漢朝末代皇帝也還算不錯,劉協退位之後,曹丕封她為山陽公,封地在兗州山陽郡。雖然做不成皇帝了,但被封為一個公爵,有自己的封地,能夠安享晚年,也還是不錯的。

不過曹魏存在的時間也不長,短短几十年間,曹魏政權就像當初曹操控制大漢政權那樣被司馬家族所控制,不久之後,曹魏滅亡。在劉協的玄孫輩中,有一個叫劉阿知的人,他自己雖為漢朝後裔,但是已經歷經兩朝,晉朝統治者對待自己的待遇肯定比不上曹魏,所以他就一直謀劃著尋求出路。

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一個機緣巧合之下,劉阿知聽說了倭國(也就是今天的日本)比較安定,沒有什麼爾虞我詐,於是他便起了心思前往倭國。但是前往倭國的路途遙遠,中間又隔了茫茫大海。但是這些困難都沒有難倒他,經過幾年的充足準備,在公元289年,劉阿知帶著全部家眷,還有府上的一些僕人、工匠一共2000餘人,分別乘坐三艘大船東渡日本。

劉阿知也算是有先見之明,就在他東渡日本之後的不到20年,不但山陽公國被胡人所滅,皇室後裔無一倖免,就連西晉也沒能保住自己。從此,五胡亂華,中原又進入了戰亂紛爭的時代。

再回過頭來說劉阿知等一行人,雖然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日本,當時日本的天皇應神天皇聽說劉阿知等一行人的到來,對他們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因為在漢朝時期,日本生產力低下,那時候的日本人非常崇尚中原文化,在得知劉阿知等人來自中原,應神天皇對劉阿知更是萬分的尊敬。

在劉阿知到達日本之前,日本當地居民的生活非常落後,正是因為有了劉阿知的到來,為他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文明,也是在這個時期開始,日本人的生產水平開始快速提高,而且劉阿知的到來,也為中原文化在日本的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應神天皇為了感謝劉阿知對日本所做出的貢獻,稱他為“阿知王”,並封他為“東漢使主”,從此,劉阿知的後人便入鄉隨俗,以“東漢”為姓。

由於劉阿知來自漢朝,所以他的後人都與日本皇室保持著密切聯繫,而且備受日本人尊敬,劉阿知的玄孫更是與日本皇室通婚,生下了坂上、大藏和內藏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也非常有本事、有能力,他們逐漸形成了三個大家族,分別控制了日本的軍事政治和財政大權。

公元940年,日本發生了天慶之亂,大藏家族的大藏春實率兵平定了天慶之亂,便愈發的受日本天皇重視,水漲船高,大藏家族也因此地位更加的尊崇。在大藏春實之後,他們家族中又出現過數人在日本朝中擔任重要官員,由於家族龐大,大藏家族便遷居到了九州的原田城,後世子孫,便都以“原田”為姓氏,直至今日發展成為日本的一個大姓。

雖然距離劉阿知東渡已經過去千年,但是劉阿知的後代們仍然記得自己來自中國,並以自己是劉邦後人為榮。從劉邦到現在的原田家族已經快接近90代了,但他們仍舊保存著族譜並詳細記載著每一代人。除此之外,許多劉阿知後代都在聚居區修建了帶有宗祠性質的“漢太公廟”和“阿知宮”,定期舉行家族聯誼和祭祀先祖的典禮。

在十年前,高橋通泰等人陸續來到中國尋根問祖,正式與中原劉氏結為宗親。其實,不僅僅是劉邦的後代東渡日本,日本很多人的祖先全都是從中原大陸漂洋過海過去的,所以有很多日本人的祖先其實是中國人,日本和中國在一定程度上是同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