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劉協從繼位開始,有沒有機會翻盤掌權?

朕-很帥啊


我認為是有的

但是劉協很清楚,曹操首先是對自己有恩的,不然劉協要陷入長期的流亡生涯了!在曹操接漢獻帝到達許都之前,漢獻帝可以說是受盡了屈辱!受盡了折磨!董卓就不用說了,根本就不把漢獻帝當回事,後來的李榷和郭汜更是噁心,直接的把整個朝廷攪亂的是底朝天!

這個時候曹操接來了漢獻帝,這個時候曹操的實力是不強的,是一個實力相對較弱的割據勢力,他的勢力和袁紹,公孫瓚,劉表,孫策相比其實都不佔優勢!曹操的優勢就是有了漢獻帝,是有政治優勢的!

如果這個時候漢獻帝不支持曹操的話,在內部搗鬼的話,曹操很有可能就被袁紹幹掉了!所以說漢獻帝是很識大體的,是很支持曹操的,他知道只有曹操才是一個愛才的人,一個胸有大志的人,一個真正支持自己的的人,而袁紹和劉表都是不支持自己的,所以他也必須給予曹操極大的支持!他們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一旦曹操失敗,漢獻帝的末日也就到了!他們其實是一個政治聯盟!曹操需要漢獻帝的支持,漢獻帝需要曹操的支撐!

在曹操剿滅四方割據政權的時候,漢獻帝是比較感激曹操的,只是後來曹操的慾望越來越強的時候,漢獻帝就比較忌憚曹操了,但是他知道,他不能幹掉曹操,幹掉了曹操,天下就又陷入了新的混亂,他是需要曹操來維穩的!來維持統一的!而且孫權和劉備也都是承認漢獻帝的,也都接受漢獻帝的封賜的管制的!在曹丕稱帝之前,名義上整個天下還是東漢的!


鵬程日誌


有,而且還不少。我認為漢獻帝自繼位後,重新翻盤掌權的機會至少有三次,三次都和曹操有關。曹節曾對劉協說過:“我父親(指曹操)本來有三次都想殺掉你的,可最後也沒下手。”

這就是劉協有希望翻盤的三次機會,也是他最接近死亡的三次危機。


第一次:衣帶詔事件

劉協遷都之後,迫於曹操的壓力,和外戚董承密謀除掉曹操,以血寫了衣帶詔,讓董承見機行事,結果陰謀敗露,董承等人被誅殺,夷三族,劉備出逃徐州。

這是第一次皇室和權臣的爭鋒,以曹操勝利,劉協失去了外戚和宗室的保護而宣告失敗結束。


第二次:伏皇后事件

衣帶詔事件發生後,作為皇后的伏氏害怕自己也會成為第二個董貴人,於是寫了封書信給他的父親,同為三公的伏完,要他秘密解決曹操,可伏完不敢動手。十年後,當年的書信密函被告發,曹操大怒,下令誅殺伏皇后等伏氏宗親一百餘人,毒殺伏皇后所生兩子,廢掉劉協所立四王,嫁曹節等三女給劉協,掌控後宮。

這事看起來雖然和劉協沒啥關係,但一聯繫到此事之前,曹操入宮覲見劉協,被皇帝的威嚴和周圍的衛士嚇得汗流浹背,以及此事之後,“王佐”荀彧自殺,曹操晉升魏公,從此居住在鄴城,留於丞相長史王必鎮守許昌等一系列事情來看。伏皇后事件很可能就是一場極大的政治陰謀,迫使曹操不惜以犧牲“王佐”荀彧的代價,也要奪取政治大權。

這是劉協的第二次機會,以劉協完全失去外戚支持,曹操失去“王佐”荀彧而結束。


第三次:帝黨夜襲許昌,殺丞相長史王必

曹操遷居鄴城,留心腹王必鎮守許昌,劉協和曹操之間暫時相安無事。可四年後曹操再升魏王,“魏代漢立”的局勢已經逐漸明顯了,劉協不得不盡快奪權。

公元218年,曹操西征劉備於漢中,此時許昌城內的太醫令吉本,少府耿紀,丞相司直韋晃發兵攻取王必大營,射傷王必肩膀。後面叛亂雖被平定,但王必也傷重去世了。王必是曹操披荊斬棘,一直相隨的重臣。為此事,曹操開殺戒,誅殺耿紀,韋晃等數百人,夷耿,韋三族。

吉本等人都是劉協的手下,劉協在禪讓後可是做了郎中的,那他的醫術毫無疑問,就是繼承於太醫令吉本。所以吉本之亂,劉協是絕對脫不了干係的。

這是劉協的第三次機會,以帝黨勢力的失敗而告終。


吉本之亂後,劉協失去了外戚和帝黨等力量的援助,就剩下一個還在益州活躍著的宗室劉備,可那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劉協已經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了。

兩年後,曹丕代漢,劉協為了延續這個破敗不堪,搖搖欲墜的大漢王朝所做的努力,全部付之東流了。


狐史首丘


漢獻帝從被立為皇帝開始,便沒有翻盤的機會。

為什麼說一直就沒有機會呢?

因為一個最重要的東西,他一直沒有機會得到。

那就是兵權。

在那個時代,軍閥割據,沒有任何道理可講。誰的實力大,誰就說了算!

什麼法統、什麼漢室都是一點用也沒有。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沒有起到什麼作用!所有臣服於他的,都是曹操打下來來的。

袁紹這個號稱“四世三公”忠於漢室的,也是曹操打下來的,不是漢室召喚的。

對於劉備和孫權,曹操沒有能力打下來。所以形成三國分立的局面。

漢獻帝在曹操手中,沒有任何實權。能做的就是什麼衣帶詔之類的。

但是,無論是孫權還是劉備,都沒有實力能打敗曹操。漢獻帝還是在曹操手中。

就算劉備或孫權能打敗曹操,漢獻帝還是和在曹操手中一樣的局面。

換言之,劉備打敗曹操,真心擁護漢獻帝。劉備的屬下,劉備的兒子們也不會同意。

最終也是和禪讓給曹丕一樣。

沒有機會抓住軍權,什麼都是白瞎。

即使派人刺殺了曹操,也是沒用。因為曹操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集團。曹操死了,自有人替代曹操。


騎牛看書本


如果說誰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傀儡皇帝,那麼漢獻帝劉協算是一個,從他繼位開始,先是受制於董卓之後又受制於曹操,最後又不得不禪位於曹丕,可以說他的一生過得是極為無奈和鬱悶的。


那麼從漢獻帝劉協繼位開始,他就沒有機會再翻盤當家作主,重建大漢王朝嗎?縱觀他的一生經歷,這樣的機會真的不多。

其實劉協為人聰明伶俐,很懂得審時度勢擇善而從,但是他雖然坐在皇帝的位置上,手裡卻沒有一點兵權,因此就是再有想法也無法實施,當他的董卓和曹操手下苟且偷生的時候,可以說完全是沒有機會奪權正位的,也許他可以聯合身邊信得過的人在召見董卓和曹操的時候殺了他們,然而殺了他們又如何呢?很可能漢獻帝會為此白白賠上性命,因為若董卓和曹操被殺之後,董卓和曹操的手下會血洗皇宮,漢獻帝很可能會被殺掉,因此貿然除掉董卓和曹操並非明智的表現。


漢獻帝劉協翻盤的最好的機會,是在董卓死後,曹操也還沒有挾持漢獻帝的時候,這個時候董卓被司徒王允設計除掉,如果這個時候漢獻帝能夠重振朝綱,整合天下的各路勢力,讓他們互相牽制,使得他們不得不聽命於朝廷,漢獻帝也可以建立或者收編一些部隊,將其作為國家軍事力量,以討伐不臣,那麼漢獻帝重整大漢王朝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這個時候的漢獻帝,其實還只是個十二三歲的孩子,還不具有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戰略眼光,而扳倒了董卓的師徒王允並非社稷之臣,正是他的一個錯誤舉動,導致了漢獻帝一生中最好的翻身做主的機會白白的浪費了。


王允因為除掉董卓有功,在朝廷“錄尚書事,總朝政”。作為誅殺國賊的首要功臣,王允自然少不了朝廷的嘉賞和廣大人民的稱讚,有些飄飄然起來,這也可能是他認為“連董卓這樣不可一世的大奸賊都死於我的手下,我還有什麼可懼怕的呢?”所以王允“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但是最糟糕的是王允沒有處理好董卓死後留下來的一些問題,最關鍵的就是王允在如何安排和處理董卓的舊部和他的涼州兵時反覆無常,做出了錯誤的做法,史料記載王允先是想全部赦免董卓的部下,呂布也多次相勸,但是王允後來又想先懲罰他們後再赦免他們,結果讓他們都心下惶惶然。


後來王允又想解除涼州兵將領的軍權,這些人本來就成了驚弓之鳥,得到消息後更是驚慌。認為反正是一死,還不如拼死一搏。於是涼州軍中最有影響力的將領李傕和郭汜將所有涼州兵集合起來攻陷長安,呂布慌忙領兵出逃,王允則慷慨赴死,但是這件事卻導致漢獻帝劉協重新被軍閥控制,失去了東漢王朝重新振興的最好機會。這次事件的創造機會者是司徒王允,然而也是他把大好的機會浪費掉了。

後來李傕和郭汜帶領各自的涼州兵相互攻擊,漢獻帝劉協在他們手下朝不保夕,好不容易逃出來之後,卻又落入了奸賊曹操的手中,在無比奸詐的曹操的眼皮子底下,無兵無權甚至連個幫手都沒有的的漢獻帝劉協又能怎麼樣呢?所以他能保得住自己的性命就很不錯了,不過他也做過幾次努力,比如“衣帶詔”事件,然而他也太勢單力薄了,以他所擁有的資源,成功翻盤的可能性太小了。



科普大世界


這個問題,我認為獻帝劉協從九歲登基到到三十歲退位,他做皇帝的這二十一年當中,可以說是個地地道道的傀儡皇帝,沒有翻盤掌權的機會的,因為獻帝在位期間,一直是不斷的在不同的人的控制之下的。獻帝劉協也不能說他一生都是悲慘的,只能說他在位的這二十一年是悲慘的,也有很多人提出他是有翻盤的機會,但是從獻帝登基到退位這段時間的所有經歷來看,獻帝確實是沒有翻盤的機會,從以下四點給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獻帝登基的時候才九歲,完全不知道國家大事是如何處理的,董卓自封為相國,獻帝就是名副其實的傀儡,談不上有任何的翻盤的機會。

東漢末年漢靈帝駕崩以後,傳位於少帝劉辯,劉協為陳留王。當時的大將軍何進為了剿滅十常侍壓制董太后,聽從了袁紹的建議召董卓帶兵進京以正王室,卻不料何進被十常侍殺了,董卓這個豺狼就撿了一個便宜,獨霸京師恣意妄為。為了彰顯自己的蓋世英明,聽從狗頭軍師李儒的建議,欲逞伊尹霍光這賢能,就拿著廢立皇帝來做自己的墊腳石。廢除少帝劉辯立九歲的陳留王為獻帝,後來又派人鳩殺少帝,自封相國,穢亂後宮,恣意屠殺大臣,縱容士兵殘虐百姓,姦淫擄掠無所不用其極。百官都是人人自危,面對董卓的一個噴嚏都是戰戰兢兢的,人人都懼怕董卓的殘暴冷血,國家大事就更不用說,都是董卓一個人說了算。

後來因為董卓的殘暴,激起了天下諸侯的憤怒,曹操發矯詔會盟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在董卓的西涼軍作戰失利以後,狗頭軍師李儒建議董卓遷都,董卓遷都的行為完全是自己的想法和喜好,在到達長安之後董卓造宮殿建郿塢,依然過著自己的快樂相國生活,獻帝對他來說就是一個擺設。甚至在王允設計殺董卓的時候,董卓還有想篡位之心,如果董卓篡位真的成功了,那獻帝劉協就真的要領盒飯走人了,不過結局是董卓被王允呂布等人殺了,獻帝也終於有了喘息的機會。所以說在豺狼董卓的淫威之下,獻帝根本沒有翻盤掌權的機會,甚至在董卓出現不臣之心的時候,還會有生命危險,鳩殺少帝就是一個例子。

第二、董卓死後李傕郭汜犯上作亂,對獻帝來說是才出龍潭又入虎穴,遭受的待遇甚至比董卓還要差,顛沛流離連衣食住行都是問題,更談不上有什麼翻盤的機會了。

李傕郭汜在董卓死後,本來是一路向討回老家的,在聽從謀士賈詡的建議以後一路殺回長安,兩人趕走了呂布在宣平門殺了王允,和他們老領導一樣控制了獻帝和朝廷,要挾獻帝給他們封官加爵,朝廷的大小事務都是二人掌管,官員升降他倆說了算。和董卓一樣塗炭生靈戕害百姓,比起董卓時有過之而無不及,還派人監視獻帝的一舉一動,皇帝當的是很不快樂。後來太尉楊彪用了反間計離間了李傕郭汜二人,他倆大動刀兵混戰一團,首先是老百姓遭殃,接著是李傕控制的獻帝,郭汜羈押了百官,兩人是半斤對八兩,一直混戰了數月。獻帝被李傕安置在了董卓老巢郿塢,悲催的飯都吃不上,獻帝讓李傕送飯,李傕把腐敗的肉送給獻帝,堂堂一個大漢的天子,受如此待遇也太窩囊了。

李傕郭汜混戰不休天子蒙塵百官受辱,張濟出來講和,獻帝才得以重見天日,皇宮被郭汜燒了,獻帝就打算東歸洛陽。一路上不斷受到李郭二人的追殺,幸虧有楊奉董承來護駕,在保全了性命度過黃河以後,狼狽不堪吃的住的都沒有,又被散將李樂侮辱要,故意送濁酒粗食給獻帝,獻帝也沒辦法只有接受。這還不夠,李樂要挾獻帝為自己的大小部下都加官進爵,來不及刻制玉璽,就用筆畫代替。獻帝處於如此的境地,連自己的尊嚴都保不住的情況之下,又何談翻盤掌權呢?

第三、獻帝被奸雄曹操接到許都以後,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曹操的目的是很清楚的,他要成就的是王霸之業,既不篡位也不廢黜,即不交權也不給權。

曹操對於獻帝的態度不能說是最好,因為曹操畢竟是個奸雄。也不能拿董卓、李傕、郭汜和曹操相比,因為這些人和曹操不是一個層次的,在倫理剛上上講曹操是漢臣,董卓一黨是亂賊。至始至終曹操該給予獻帝的尊重都給了獻帝,沒有想董卓一黨那樣野蠻的對待過獻帝和皇室成員。但凡外出征討都要給獻帝稟告,凱旋迴來也給獻帝稟報,裝做一個賢臣亮相的模樣,其實曹操就是用獻帝的名號為自己的軍閥集團帶了一個冠冕堂皇的帽子,把自己不王而王的本質搞得是合法化了,這些情況以獻帝的聰穎應該是心知肚明的。

後來獻帝和左右都謀劃過翻盤的計劃,有兩次:

第一次是衣帶詔事件,是由於許田狩獵開始了君臣生隙,當時的國舅董承接了獻帝衣帶詔的這個任務,派太醫吉平刺殺曹操結果失敗,董承被殺以後聯名衣帶詔的人也都受到了牽連。董承的妹妹董貴妃也被曹操派人縊死於宮門,自此以後獻帝就被曹操監管起來了,派人把守宮門,不讓外人進出。

第二次是發生在赤壁之戰以後的伏皇后事件,當時曹操不顧左右反要稱魏王,獻帝知道以後就策劃翻盤的事情,寫信給伏皇后的父親伏完,讓伏完去找劉備和孫權一起想辦法對付曹操,趁許都空虛之時匡扶社稷。事情還是敗露了,伏皇后被殺伏氏三族被誅殺,後來曹操就先後把自己的三個女兒都嫁給了獻帝,以後獻帝就再也沒有辦法想要除掉曹操了。從此以後獻帝見到曹操都是顫抖不已,書中都是不止一次的提過,證明了獻帝對曹操的害怕程度。

如果回想一下,獻帝在身邊的這兩次行動是失敗了,但是就算是成功了,翻盤掌權的機會也不會很大。因為第一曹操是有繼承人,而且身邊是謀士如雲,總是會把曹操的基業繼承下去,曹氏兄弟也有很多都在軍中效力,忠誠於曹操的人很多。獻帝雖然是漢室正統,但是身邊沒有可靠的有實權的人,終究還是難以成功。第二,就是會引起天下更大的紛爭,破壞三足鼎立的局面,甚至在曹操之後可能回出現新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因為獻帝這個傀儡皇帝是出了名的,誰都知道掌握了獻帝就等於是師出有名了。正如曹操在銅雀臺中就說過:如國家無孤一人,正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strong>

<strong>

第四、曹操死後,曹丕就直接沒有給獻帝一點的機會,直接逼迫獻帝退位,禪讓於曹丕帝位。

曹丕也沒有加害獻帝,畢竟還是自己的姐夫,都是一家人了。封了獻帝劉協一個山陽公,給劉協找了一個清閒的地方終老。劉協在山陽這個地方活到了五十四歲壽終正寢,在離開帝位的二十四年當中,我認為他過的是快樂的,不用見到那麼多刀光劍影生離死別,在位二十一年幾乎都是在夢魘當中度過的。<strong>

綜上所述:無論獻帝在董卓、李傕郭汜、曹操、曹丕誰的手裡,都已經沒有了翻盤掌權的機會,因為從黃巾之亂開始,那個時代就變了,變成了誰的手裡有兵權誰就有話語權的時代。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愚論,不正之處歡迎評論斧正,你的關注是我最大的寫作動力,謝謝。


蔡公子講歷史


自從劉協登上皇位的那天起,劉協註定此生就沒有翻盤掌權的機會。

劉協的皇位是怎麼來的?是董卓立的,董卓甘冒天下之大韙 ,擅自廢立皇帝,這已經犯了眾怒,而且其在朝中一手遮天、獨斷專行,已經引起天下共憤。

那一年,劉協9歲。一個9歲的少兒皇帝,被當時的強大軍閥董卓控制在手裡,即使劉協聰明伶俐,也不過是董卓手中的玩物,能夠自保已經不容易。

當時的東漢朝廷,大將軍何進被殺,袁紹、袁術誅盡宦官,到董卓進京控制朝政,朝廷已經名存實存,不僅失去對地方的控制,而且滿朝文武,包括皇帝在內,無不戰戰噤噤,懾於董卓的權勢。



1年後,天下群雄並起,打著討伐董卓的名義紛紛起兵,組成關東聯軍,欲西進洛陽討伐董卓,就在大家以為漢室有救時,所謂的關東聯軍也不過是各懷鬼胎的爭利軍閥,除了曹操和孫堅,其它並沒有人在意漢獻帝劉協的死活。劉協仍然是董卓的傀儡皇帝,還被董卓從洛陽強行遷到長安。

3年後,王允與呂布合謀誅殺了董卓,此時年僅12歲的劉協,終於長舒一口氣,以為從此就能擺脫控制,卻不知轉眼之間,形勢又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人擊敗呂布,殺死王允,佔領長安,朝廷又一次遭受洗劫,而劉協此時又成為李傕、郭汜的傀儡。

李傕、郭汜二人對待劉協甚至比董卓還要差,二人為爭搶劉協,彼此開戰,一時之間,長安城血流成河,皇帝、大臣、皇后被人搶來搶去,朝廷顏面何存,天子顏面何存?

公元195年,劉協在楊奉、董承護衛下,終於擺脫了李傕、郭汜的控制,逃出長安,一直向東,來到了洛陽,這一年 ,劉協14歲。



一個14歲的少年天子 ,從繼位的第一天起,看到的就是不斷的殺戮、爭權奪利,不斷的被人控制,劉協順應了自已的命運,努力的活了下來,他的心中一定有天大委屈,期待的能有一天,能親手挽救這個奄奄一息的大漢王朝。

再後來,曹操迎接了漢獻帝,曹操與董卓、李傕、郭汜等人不同,曹操對待劉協非常恭敬,不僅以皇帝之禮相待,而且做到了一個臣子應該做到的事,把劉協迎立到許昌,為劉協建宮殿,給吃給穿,要什麼給什麼,這讓如同流浪乞丐一般被人爭來搶去的劉協,平生第一次感受臣下真心的對待,他以為他的好日子來了,終於可以重振大漢王朝了。

過了就段安穩日子的劉協,很快就發現了,雖然日子過得很舒暢,不愁吃穿,也沒有顛沛流離,但就是沒有決策權和自由,身為皇帝,這是不幸的,劉協於是動起了心思。



公元200年,19歲的劉協開始了平生第一次的反抗,因為不滿曹操的專權,暗下密詔,令車騎將軍董承設法誅殺曹操。董承與左將軍劉備、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人密謀,但還沒有開始 ,就被曹操知道,結果劉協平生第一次的反抗就已失敗告終,劉協為這次反抗及後來的伏皇后事件,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董承、種輯、吳子蘭、王子服等人被殺 ,懷孕的董貴人被殺,劉協的伏皇后被廢,幽閉而死,劉協的兩位皇子被毒酒毒殺,伏氏宗族百餘人被處死,而劉協也被強制娶了曹操的女兒為皇后。

劉協之所以還活著,是因為他還是大漢的傀儡皇帝。從此以後,劉協再也不敢反抗,安心的做一個聰明的傀儡皇帝。

東漢之所以滅亡,是各種階級矛盾達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外戚與宦官的爭權奪利,農民起義與黨錮之禍,州郡割據與武裝混戰,導致皇權帝落,朝廷無力控制地方,不是能靠一兩個強勢皇帝能改變局面的,哪怕是劉邦與漢武帝在世,恐怕也不可能讓東漢起死回生,更別說漢獻帝劉協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從繼位就沒有可能翻盤,但是,如果說他有一定的口才,是現代人,或許也可以。



第一,繼位的時候是傀儡,嗯,就是一個小屁孩。不能翻盤,因為太小,沒有人願意跟他。

第二,連一個可以親近的太監都沒有,所以,十步之內,全是敵國。何來榮華送人,沒有榮華富貴,哪來臣子盡忠?

第三,沒有一定的武力,一個被囚禁和監視的人,無法外逃是一必然,但是曹操和他兒子都未有必殺他之心。有些許武力更容易逃走。

第四,成年後還是帝王心事,可謂之幼稚。這時帝王不如將相。所以,不應勸人勤王而應勸人逃走。怕是又留戀於曹操之家業。



換做一個現代人提前進入皇宮,假設其6歲穿越過去。那他擁有3年發展時間。作為皇子,完全可以放棄儲位,提前離開洛陽,前往封地。

3年足夠他拉攏一批人才,廣積糧,多避讓。三年足夠其有自保之力。三年後,董卓只能立他弟弟做皇帝。一個王兄不會被重視,最主要就是,劉氏太多宗人都是太守軍閥,他並不顯眼。

他唯獨需要的就是畫餅給鄰居。通過經濟控制住底層人,然後勸降,作為一個皇室王兄,他不顯眼,卻又有地位。只要把兵爆起來,你會發現,天下一統。



第一,曹操不想放棄權利,不是他不捨得,而是沒法捨得。臨死前還說麼落後做點營生。可以說,他是被慾望帶到這一步的,但他是半個忠臣。他只認為自己是漢臣。所以,如果可見天明,曹操未必不會稱臣。

第二,劉協的存在會阻止劉備的蜀國建立,因為,劉備的仁德都是仁德,他再怎麼狡辯,都無法改變劉協的正統。天下要亂才有了他,如果沒有敵人,他周圍也就團結不起來了。

第三,孫權的崛起,因為孫策和孫堅的死所以孫權得以崛起,而江東世家和孫家並不是統一戰線,只是沒他厲害。當他立國以後,自然就是孫家子民。可是如果提前救下孫堅呢?或者,提前剪掉孫權呢?

至於,階級矛盾,反而不是矛盾了,因為可以一直對外。當初的國家沒有對外的想法,可是真要是現代人,完全可以對追東瀛?印?至於吃不飽,吃不好…餓死人?真當戰爭不死人?拉攏一批,打倒一批,肯定要死人的,罪人?罪軍,通過戰爭轉移…沒吃沒喝上前線,只有黃金和香料進入九州…亞洲就不會再有其他國家…真以為國人愛好和平?不是,國人是喜愛和平生活,卻不愛好和平受罪。真要欺負我,操起刀就幹…



秦時那點疆域和現在對比,你告訴我這麼多土地是人家送的?買的?偷的?不是,是搶的,幹掉主人搶的!要不然,咱們就只有長江黃河流域那點地才是自家的。


江哥侃大山


漢獻帝劉協還是有機會的,作為名義上的皇帝,雖然曹操做決定時並不怎麼看重漢獻帝的意見,但是該有的尊重也還是有的。



漢獻帝其實是可以偷偷的搞點小動作,比如暗殺曹操之類的,衣帶詔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大家可以假設一下,如果曹操真的被暗殺成功了,那麼漢獻帝劉協有極大的可能翻盤掌權的,當時的天下雖然已經四分五裂,但是依然有一部分人還是願意幫助漢獻帝掌權的,漢家的旗幟還沒有完全倒下,人心思漢的這種潮流也依然存在,這也是為了劉皇叔初期能得到那麼多人的支持的原因。

曹操如果死於暗殺的話,因為是意外死亡,肯定也來不及定下誰是繼承人,曹操的兩個兒子,曹植和曹丕很可能會因此打起來,到時候依附於曹操的那些大臣也得出來站隊,鬥爭將會越來越激烈,這個時候劉皇叔再率兵攻打,內憂外患之下,曹操的勢力必然會被瓦解,這就是漢獻帝的機會。



最重要的一點,漢獻帝本人也絕非無能之輩,他和之前的兩位皇帝相比,有膽量也有計謀,唯一的問題只是差了點運氣而已。

曹操如果當真被暗殺了,漢獻帝掌權的機會還是很大的,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可惜的是,阿瞞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居然識破了衣帶詔。


明鏡塵


漢獻帝劉協其實是個早惠的小天才。這也許與成長環境有關。從小生活在何後的嫉妒與何氏外戚的敵視之下,由自己的奶奶董太后所率領的董氏外戚養大。心理學上有試驗表明,跟老人長大的孩子比跟父母長大的孩子更加敏感細膩。

董卓另立劉協,一方面是要打擊何氏(他指使弟弟董旻殺了何苗),一方面是因為真正看到劉協有明君潛質。

個人感覺,或許在太平年代,劉協的確會成為漢和帝之類的明君,帶領漢王朝走向鼎盛,但在漢末漢室君權衰微的時代,其實缺的是一個馬基雅維利主義的集權君主,就像與外戚博弈中靠宦官翻盤的漢桓帝。劉協其實也有機會,漢桓帝也是靠死了梁太后才翻盤的。但是不論董氏,曹氏,這些人絕非梁冀之流的紈絝膏粱。這兩個boss心智可比梁冀的父親梁商,武略更不下三明。年幼的漢獻帝遇到他們那是一級勇者挑戰99級魔龍,絕無勝算。

但是吧,你說沒勝算,不代表沒有機會。畢竟除了漢獻帝自己,還有一班出於各種目的的保皇黨。比如有理想有陰謀的王允,有野心有兵權的董承,保皇保一半的賈詡,曲線保皇的荀彧,把皇帝掛旗杆上的劉備,等。這些人都是當時的強人。

我們盤一盤,在這些牛人幫助下,劉協的翻盤機會。

第一個機會,董卓死

董卓被王允謀殺後,這分明是一個非常棒的機會。雖然王允此時露出了文官專權的本來面目,但畢竟他算一個保皇派,鬥一個王允要比鬥一個董卓強。而且劉協還年輕。

可惜,王允做的太絕,逼反了涼州黨,被絕地反殺。方面董卓選擇遷都長安就是看準了在這裡樹大根深,王允卻想要連根拔起,下場不言而喻。

第二個機會,東歸路

李郭之亂中,天子被搶來搶去,毫無尊嚴。就連間接埋葬王允的賈詡都看不下去了。於是與保皇派密謀東歸。東歸隊伍是一群二五仔組成的,還沒走多遠,就內耗了一波。賈詡老滑頭看這事兒要涼,中途撒手投奔段煨去了。這樣漢獻帝所能依靠的只有董承外戚和白波賊了。這點實力哪夠。不得已去關東軍閥處求援。出狼窩,入虎口。

第三個機會,衣帶詔

曹操勤王,遷都許昌。白波董承之流哪是曹操對手,很快被驅逐和壓制。官渡之戰前,董承可能與袁紹達成某種協議或者默契,選在袁紹南下曹操兵力真空時,再在曹操後院發起兵變。想法不錯,但是第一低估了袁紹集團野心,第二低估了曹操集團能力。於是在官渡前,董承就被收拾了。所謂衣帶詔成了名頭,換來了曹操惡名。

第四個機會,戰荊州

曹操劉備爭漢中,關羽曹仁配合作戰,鏖戰荊州。結果曹仁不敵,于禁又被秋水淹了。關羽威震華夏,攻克洛陽有望。

但其實,也並非如此。關羽那麼大的戰術優勢,他選擇圍城打援。當然,也有可能是被迫的。但照此發展,他攻克洛陽或許昌估計沒啥希望。但當時曹操卻想遷都。為何?

他怕都城的保皇黨趁機搞么蛾子,與關羽裡應外合,再來一次讓曹仁和整個曹魏轉勝為敗的“侯音之亂”。那時候曹操估計會喪失對整個中原的控制。

不過,東吳辦了件無恥事,打消了曹操對保皇黨的恐懼。呂蒙第二次偷襲荊州,關羽被殺於麥城。

從此,漢獻帝劉協基本上再無多少機會對抗曹氏。

曹操兒子曹丕,野心更大,對漢室的態度比曹操惡劣。如果曹操只是把漢室視為雙刃劍,那曹丕基本就把漢室視為敵人。

一句話總結:在絕對的力量面前,所有的奇技淫巧,都會被轟成渣。。。





秋山三國


我認為還是有點機會的。亂世要看實力,董卓死後,朝廷出現了權力真空,而原來歸屬董卓控制的軍隊也在惶惶不安,其實董卓真正的死黨也不是太多,很多都是後來到了洛陽之後收編的人馬。如果這個時候漢獻帝能體現出真正的雄主的才略,收服了關中的軍隊,以正討逆,瓦解關東諸侯聯盟,還是有可能做一個有相當實權的帝王的。

然而李傕反,王允死,獻帝車駕出關,就和去洛陽的唐昭宗一樣,沒有翻盤的希望了。

皇帝在亂世,投宗室不如投權臣。

投奔實力派權臣,有兩個可能。第一個可能是碰到一個岳飛,宗澤這樣的,替你把天下打下來交給你,自己恭守臣節,這樣天下失而復得,當然是最好的結果。這樣的例子很稀少,郭子儀就是一個。

更可能就是碰到曹操和宇文泰,他們會利用你的名義討伐天下,然後逐漸的架空你的朝廷,到後來天下就是他們的了。這種情況因為從堯舜以來都做足了例子,少不了一個禪讓的把戲。如果禪讓之後,對方對你很放心,還會封你一個王或者公,給你一小塊地延續社稷,在那塊小地方上依然做自己的皇帝,就像漢獻帝一樣。當然,這時候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碰到劉裕這種草根,或者楊堅這種對你不放心的,那就自求下輩子不要託生在帝王家。但是好歹,還有一個體體面面繼續生活的可能,看新皇帝的心情。

而如果投奔宗室,比如漢獻帝投奔了劉表或者劉璋。這個事情就很難辦。前期和權臣一樣,主要工作是對外。但是當地盤大了,難道你讓宗室把自己的江山,自己的手下雙手奉上麼?然後因為帝王家自有制度,你只能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又不能立自己的叔叔伯伯為太子。怎麼辦呢?

要麼就狠心,把所有自己的兒子都弄死或者弄失蹤,讓自己絕後,這樣等等,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傳位給宗室或者宗室的兒子,然後自己當個太上皇。如果不捨得這麼做,那麼接下來很可能就是自己不明不白的死掉了還沒有遺詔,然後大臣們“國賴長君”的把宗室推舉成新的皇帝。國號不會變,但是這一支是徹底是沒戲了。

自古以來,除了父子兄弟之間的禪讓,倒著的“內禪”——也就是小輩禪讓給同族的長輩,幾乎都充滿了兇險和陰謀。要麼是權臣在背後操縱,比如南朝梁的蕭方智之於蕭淵明;比如北魏的元曄之於元恭,要麼就是長輩直接奪了小輩的位子,比如大晉趙王司馬倫之於司馬衷,南朝齊蕭鸞之於蕭昭文,司馬衷被幽禁,蕭昭文被殺,這兩位的下場都比漢獻帝,陳留王差多了。

宗室比權臣危險,還不僅僅是因為禪讓這條路狹窄,還有就是宗室自己也有皇家的血脈,和皇帝天然就近了一層。權臣想篡位,還面臨很多的壓力,畢竟自己不是天潢貴胄,天下人很難驟然接受改朝換代;但是宗室要篡位,無論是心理壓力還是外界的接受能力都要強很多,就像唐宣宗死後,宦官擁立懿宗的時候,宰相夏侯孜就曾說『但是李氏子孫,內大臣立定,外大臣即北面事之』。而對皇帝來說,距離自己最近的,就是對自己最危險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