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杭州一高校教師35年堅持板書授課,每堂課都寫滿8塊黑板,你怎麼看這份堅持?

行攝青年


老一輩教師,有老一輩的堅持。

說句實話,在老一輩教師身上,我們真的能到教育學者陶行知先生的那種教育品質!

我不是說現代老師上課有PPT就不好,我只是想說,老一輩的教師們,和現代形成了一種對比,在他們身上,我看見了何為先生二字的形象!




35年的板書,代表的是一顆誠摯的心!

在我看來,老師能在黑板上寫出一副漂亮的板書,而不是用現代的PPT講課,說句實話,對於所教的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教育!

人民的名義中,陳岩石老前輩,在一群大官中顯的格格不入,但是人民群眾卻最親近他!

這也是老一輩人,心中堅持的最純粹的理念,打動了別人!

我想,這位老師也是一樣吧,在他看來,這不過是他在堅持教書育人的一種思想!

向這位老師致敬!


紅燒肉加碗飯


劉曉芬老師作為一個執教35年的副教授,在浙江財經大學執教15年,每年平均要上800個課時,也就是600個小時;兩個學期是46周,劉老師主要承擔全校學生的公選基礎課—微積分(上下)、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教學,每次3課時,這意味著劉老師每天都要上3個課時的課。

資料來自浙江財經大學第二屆“教學突出貢獻獎”候選人簡介——劉曉芬。http://rsc.zufe.edu.cn/info/2109/6808.htm(劉老師)來校工作十五年來,堅持每週至少安排兩個晚上課餘時間,進行課後答疑或補課,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和接觸,深入細緻地瞭解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上存在的問題,對症下藥,幫助學生解決困難,走出迷茫,及早適應大學校生活。為了做好這些工作,劉老師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贏得了學生的信賴和尊重,學生說:“劉老師無論課上還是課下,態度和藹可親,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上課生動有趣,讓人非常愉悅,是我們非常非常喜歡的老師。”

在中國知網上,我沒查到劉老師發表的任何文章,估計劉老師可能是靠發表專著評的副教授。

辯證分析:如何評價劉老師?

1、劉老師是個非常有責任心的、對學生非常有愛心的老師,教學工作非常細緻,也願意花費大量時間給學生講課,每週還會花兩個晚上跟大一新生交流,消除他們的心理落差和想家情緒。從這個角度來說,劉老師是非常優秀的老師。

2、劉老師是恢復高考後首批大學畢業生,1982年1月參加工作,迄今執教三十五年。作為大學教授,本身在科研上沒有取得任何成果,甚至連本專業的論文都沒發,這的確是瑕疵。

3、劉老師的授課方式,明顯是高中老師的風格。詳細的在板書上寫一步步的推導過程,而且是一次次的重複,一年年的重複,十五年如一日的重複;換成是我,早就把課程做成多媒體課件,如果覺得沒法體現推導過程,那可以把推導過程用動畫做出來,只有在最關鍵的點,在黑板或者課件上寫一遍也就夠了。

4、這種非常有誠意的方式當然能夠得到大一學生的廣泛歡迎了,因為剛剛從高中進入大學的年輕人最適應這種教學方式,畢竟被這種教學方式引領了12年;從這點來說,浙江財經大學的確是把最合適的人放在了最合適的位置上,然後劉老師也取得了最優的教學成果,收穫了學生的認同。如果讓劉老師去帶研究生,估計那些研究生就真心沒法畢業了。

5、真正的大學教育,是讓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引」下,逐步培養自學能力和研究能力,鍛鍊獨自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到工作以後,沒人有責任、義務和耐心去手把手的教職場新人如何完成工作,所以大學生必須學會自學。

對於20歲的年輕人來說,如果想擁有美好光明的未來,那就必須儘快斷奶,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畢竟大學裡面的教材和內容都已經遠遠落後於現實了,可是大學教給學生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劉老師的教育,只是讓學生們在新手村獲得微積分+1、線性代數+1、概率論+1的技能點,還是築基;但是最好的大學教育,應該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工具,等於獲得了一把能夠隨著等級成長的武器,這方法論才是神器。


任易


隨著教學手段的發展,越來越少的老師會使用板書授課,但板書授課的好處大概只有課堂上的學生才會懂。

很多年前我還在讀高中的時候,一開始最令我頭痛的化學也是因為高二遇到一位堅持板書的老師開始有了起色。高一學習化學開始吃力也恰巧是從受教於ppt狂魔老師開始。深刻的記得她每一節課行雲流水的開電腦、插u盤打開課件的一套功法,讓講臺下的我們措手不及到她在上哪一個章節都不知道,鼠標喀喀喀的點擊聲如同發電報一般讓人心悸,她講的知識點進了耳朵還沒來得及進腦子就翻頁了,真的不要奢求能做個筆記,抬起頭來你就會發現不知道幾頁已經過去了。當我勸自己大概只是我的理解能力不強的時候,發現實驗班的我們平均分居然比平行班的最後一名還要低。不得已之下去課外開始補習化學,那個老師是一位執教十幾年的老教師,一些很簡單的知識點他也會仔細的寫在黑板上,難一些的更會由淺入深地將講解寫在黑板上,他寫的時候我們也有足夠的時間謄抄在筆記本,過了一遍手印象自然加深了不少,回去複習也有可以參照的東西。板書授課學生的接納程度真的比起多媒體教學高的不是一點點。

但從老師的角度來說,板書授課麻煩了很多,不管是從體力上還是從備課難度上,甚至吸入的粉筆灰也會影響老師的健康。因此寫滿8塊黑板的老師的這種堅守真的很令人感動,吸引學生自然再正常不過,堅決反對一切diss這位老師的答案,這種堅守真的值得每一位老師和學生肅然起敬。


鹹魚學院


值得欽佩!

根據網友統計,該教師每年平均需要上800課時,合600學時,基本上每天上三個課時,負責高數一、高數二,線性代數、概率論和理論統計等數學課程,她的工作量繁重,每節課都要書寫八九塊黑板。

好,一堂課寫完,到了下一堂課,再來八九塊!

像我這樣寫點東西的人,在這個平臺發表,我都想著能不能同步發表到別的平臺,因為我不喜歡在重新再去寫一遍相同的內容,跟這位教師相比,我就相形見拙了。

她不僅能夠在一堂課寫上八九塊黑板,到了下一堂課她還能接著寫八九塊,真的是令後生表示欽佩,能做的就只是奉上膝蓋了。

她不僅能寫,還不厭其煩的可以寫相同的內容,比如這一堂講過的課,下一堂課為了讓學生重新理解,她又得重新來過;今年寫過的內容,明年再寫一遍。

老教師了。

這幾十年寫了不知多少塊黑板,不知用掉了多少粉筆。

不知道吃了多少粉筆灰。

作為一個後生,我是十分佩服的。上個月因為工作原因,得在短時間寫上萬的字,寫完之後我發現自己手指的每一個關節都痛的要命,硬是休息了好幾天,連我女朋友都心疼我。

我不知道這位老教師寫得手指關節疼痛了,會不會有老伴心疼她,會不會有學生心疼她,畢竟這些學生是上一波走一波的,基本上沒什麼記性。

我在電腦前打字,坐得很舒服,但是坐久一點兒,脖子就開始疼痛。我不知道這位老教師仰著頭去寫滿一面面黑板的時候,會不會在某個點痛到脖子忍不住,但還是幸酸的堅持接著寫下去,我真的佩服她,也心疼她。

最後我真的為她感到高興,因為她有一些好學生,為了上她的課居然在上課前一天甚至兩天就來佔座-----這些學生是好樣的。

因為,只有只有搶佔前幾排才能看得見黑板,想要學到東西就得先看到東西。

因為,我們都知道,高數一、高數二是大課。

一個教室上百人。

黑板李第一排就有四五米----相當於小教室的四五排。

坐在後面是看不清的,就好像坐在你高中的隔壁班上你們班的課。

另外,有些教師的字跡潦草,坐在後面也是難以辨別的。

所以,我還是建議使用多媒體。


白詩詩


這份堅持實在讓人感動,老師付出了很多,但是我不認為這種做法應該提倡。

想起以前電子病歷還沒有普及的時候,做醫生最頭疼的事情莫過於寫病歷了,只要有一點空閒時間就需要寫寫寫,遇到住院病人多了,簡直寫到手軟。好容易來了幾個實習生,能夠幫忙寫了,看著實習生們寫的手痛,也覺得很不好意思。但是沒辦法,這是必須做的。也沒其他方法可以代替。

電子病歷普及以後,就節省了很多時間。只需要在電腦上簡單花個幾分鐘,點點鼠標,就弄好了。病人要打印,也是一點鼠標就可以。也讓病人方便了許多。不然以前得拿了病歷去複印,然後還得送回來。

現代化的東西帶給我們很多便利,但是就是有人說現代化的東西不好。其實不是不好,而是你不會。PPT你看不進去學不會,難道寫在黑板上你就會了?別把自己不想學的鍋推給PPT。

就好像舌尖上的中國裡面的鐵鍋,明明一層膜就能解決的事情,非要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偏偏有人吹捧上了天,實在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電子病歷解放了醫生的時間,醫生可以多看幾個病人,甚至可以在頭條寫寫科普。而老師如果可以有更多時間,相信也可以做很多對學生有益的事情。這位老師的付出是可貴的,但是從反面來看,也有點資源的浪費。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對於劉曉芬教授的這種執著與堅持我是非常欽佩的,我是師範畢業,有一門課程叫做教育技術學,這種課程主要是用來探討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技術的使用,像以前的視聽設備後來的多媒體設備,這代表著科學的進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具體體現,不過從個人感情上來說我是比較喜歡板書這種教學模式的。

以前讀書那會兒,老師板書因為書寫的速度比較慢,所以語言比較凝鍊知識框架比較清晰,我們很容易對他進行總結歸納,那個時候每堂課下來我們腦海裡都有一個比較清晰的知識框架。高中那會兒有個別的老師喜歡使用多媒體教學,那個時候每個班裡都有計算機跟投影儀,我們還有自己的比較大的那種多媒體教室,在這裡面上課老師很多時候使用動畫和一些ppt課件,不得不說這些工具在教學過程中是有一定的優勢的,天氣呢幾乎可以照搬課本上的很多知識,並不需要經過凝練濃縮,對於一些觸類旁通的地方還可以通過超鏈接進行舉一反三,動畫可以比較清晰直觀的表現一些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動態模型。

雖然這些比較先進的技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特別多的優勢,但是我個人是非常不喜歡的,很多ppt是通過粘貼複製做出來的,在使用的過程中我感覺不到那種知識點的凝練和清晰的知識框架,只是看到了一段又一段的文字和一張又一張的圖片。

出於這個原因我對於劉曉芬教授這種堅持使用板書的做法是特別欣賞特別欽佩的,我認為這是劉曉芬教授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比多種教學模式總結出來的一個最適合的方式。



Y先生


我覺得這個老師堅持板書授課這個倒還正常點,但是每堂課都寫滿8塊黑板,並且這麼多年來能一直堅持下來值得為其打call。

一、先來說說板書授課吧。板書授課其實在老師中倒還是一件挺正常的事情,我上初中、高中、大學,都有老師每節課都要板書,而且一堂課下來你就光跟著他們後面做筆記都能做不少。有老師習慣性地板書,有老師就只喜歡用課件上課,可能某個層面來講,這就是他們各自不同的教學方式而已吧。



二、35年堅持每節課寫滿8塊黑板,這個真的有驚呆了我。當然呢,首先這種態度是值得讚揚的,最起碼可以肯定的是這個老師在教學方面是認真負責的,現在高校老師大部分都只喜歡用課件上課,偶爾板書也只是寫幾個字而已。其次,她堅持了35年也說明她也是位老教師了,這份堅持也許也包含著她對傳授知識的熱情、對學生滿滿的責任感、對崗位的盡職盡責。(不過,我就好奇每節課是需要上多少內容才能板書板這麼多內容😂 )



三、還是挺佩服這位高校教師的,不過我覺得板書和課件式教學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同時使用,不然時間久了,學生應該也會疲倦,課件某種程度上來講,更節約時間而且也不容易讓學生產生視覺疲勞。


人魚的眼淚31339499


對這位老師表示敬佩,但是並不提倡所有老師都採取這種方法。後面分析。

然後我想她之所以成為網紅老師,不僅僅是因為板書上課,更可能的是是她上課上的挺好的。


首先,關於對這位老師的敬佩。

因為板書式上課遠比ppt的形式更麻煩。不說別的一節課八個黑板的板書下來,估計一身都是粉筆灰,何況還要講話什麼的,嘴裡可能也要進不少粉筆灰。

其次板書上課意味著你每上一次這個課,你就要寫一次。要知道很多課是下午上完,晚上可能上同樣的內容,因為是幾個班都要上這節課。板書下來你基本上偷不了懶。

已經很少老師會這樣做了。這至少證明了這個老師對教學的一腔熱忱和用心。


但是,為什麼說不贊同所有老師都這樣呢?

首先,不是所有專業的課程都適合板書。就拿我們新聞專業來說,在上電影賞析課的時候,我們需要多媒體的東西去表現,即用ppt的模式來看電影片段什麼的。或者在上其他課的時候也是需要觀看片段來學習的。

然後是多媒體教學的廣泛採用,除了因為它是技術的進步。更是因為它確實有自身的優點。

比如說老師提前備案,可能思路更全面,然後ppt的提示,可能就讓老師一下子可以想起來一些細節。

多媒體的收手段上課,課堂的形式多樣,趣味性可以增加,大家的上課注意力本來就是有一定的時間線的。這樣上課的效率可能更好,大家注意力可以比較集中。

最後,我想說上課的形式有時候不是最重要的,我們更需要關注的,也許是上課的內容和同學們上課的狀態。


葉君喻



35年來,劉曉芬堅持用全板書形式授課,堂課都寫滿8塊黑板。獲得學生們熱情追捧,成為校園新一代“課堂網紅”。

\n


\n

教學是靈魂交流不是填鴨,師生充分互動才能學得進去記得牢。形式並不重要,追捧課堂網紅的背後,其實是對用心付出的老師的一種肯定與褒獎!

\n


\n


1,體現了對她對學生的尊重,這種看似與高科技教學方式相悖的板書形式,更多的尊重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傳達給學生一種對於學習知識的態度。一節課寫八九塊黑板,是對學生的負責,更是對自己體力的考驗。“學生們既然選擇我,說明喜歡這個方式。他們有這些需求,我就應當為大家負責,累點兒不算什麼。”劉曉芬說。

\n


\n

2,體現出了她的責任感。學生追捧也絕不可能是單純的手寫板書,這從學生的訪談裡可以明顯感覺到。“劉老師真的很負責、很用心,所有題目都會手寫答案,並且打印出來貼在教室牆上,方便大家自我核對,微信群裡也會發解析,為大家作解答。”。用心負責的老師學生可以感受到,對比下來,也反映出來有的老師責任心有缺失。

\n


\n

3,相比於ppt,板書教學更能讓人集中注意力;板書教學是濃縮的精華,帶有老師濃厚的個人特色,讓人過目不忘;板書教學可以帶動學生思考、非常適合互動。反觀一些老師開始把內容一股腦兒放在PPT上,忽略課堂現場,忽略與學生的互動,講課也失去節奏感和重點。有些老師為了加快教學進度還會直接叫學生們將ppt拷貝回去自學。

\n


\n



\n

劉曉芬老師能一躍成為“網紅”,是學生對她的愛戴和肯定,更是大家對一名優秀教育者的擁戴和讚揚。


橙色犀牛圖書館


杭州一高校教師35年堅持板書授課,每堂課都寫滿8塊黑板,我覺得這位老師精神可嘉!

現在高校教師對教學的態度是最重要的,這位老師能夠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的確是值得同樣為高校教師的我認真學習的。畢竟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很多教師並沒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在教學上。因為,在高校將精力投入到教學上,遠不如將精力投入到科研上見效快。所以,這位教師能夠堅持教學,以學生為本。教學工作量達到了驚人的800個課時。我在本專業課時量算多的,上個學年也就400多課時。可見該教師,為教學達到了嘔心瀝血的地步。

但是,她每堂課都寫滿8個黑板,我覺得也值得商榷。因為,教學一定是雙方面的,如果教師寫的和說的過多,必然會減少學生學習的時間,而學生過多的觀看教師寫板書,也不一定利於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而很多學生對該教師的課程趨之若鶩,也不排除,是厭煩了很多低水平的教師照本宣科念PPT而做出的一個極端反應。因為PPT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對教學的促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對於這位教師這樣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她完全可以將PPT和板書結合,以便騰出更多的時間,來觀察和考查學生。甚至可以讓學生寫板書,再用動畫的形式顯示計算和推導的每一步,以便讓學生看出自己問題。

總之,這位教師堅持以教學為自己畢生使命值得讚許。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妖魔化多媒體教學手段,過分拔高板書教學的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