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杭州一高校教师35年坚持板书授课,每堂课都写满8块黑板,你怎么看这份坚持?

行摄青年


老一辈教师,有老一辈的坚持。

说句实话,在老一辈教师身上,我们真的能到教育学者陶行知先生的那种教育品质!

我不是说现代老师上课有PPT就不好,我只是想说,老一辈的教师们,和现代形成了一种对比,在他们身上,我看见了何为先生二字的形象!




35年的板书,代表的是一颗诚挚的心!

在我看来,老师能在黑板上写出一副漂亮的板书,而不是用现代的PPT讲课,说句实话,对于所教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教育!

人民的名义中,陈岩石老前辈,在一群大官中显的格格不入,但是人民群众却最亲近他!

这也是老一辈人,心中坚持的最纯粹的理念,打动了别人!

我想,这位老师也是一样吧,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他在坚持教书育人的一种思想!

向这位老师致敬!


红烧肉加碗饭


刘晓芬老师作为一个执教35年的副教授,在浙江财经大学执教15年,每年平均要上800个课时,也就是600个小时;两个学期是46周,刘老师主要承担全校学生的公选基础课—微积分(上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每次3课时,这意味着刘老师每天都要上3个课时的课。

资料来自浙江财经大学第二届“教学突出贡献奖”候选人简介——刘晓芬。http://rsc.zufe.edu.cn/info/2109/6808.htm(刘老师)来校工作十五年来,坚持每周至少安排两个晚上课余时间,进行课后答疑或补课,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接触,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走出迷茫,及早适应大学校生活。为了做好这些工作,刘老师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学生说:“刘老师无论课上还是课下,态度和蔼可亲,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上课生动有趣,让人非常愉悦,是我们非常非常喜欢的老师。”

在中国知网上,我没查到刘老师发表的任何文章,估计刘老师可能是靠发表专著评的副教授。

辩证分析:如何评价刘老师?

1、刘老师是个非常有责任心的、对学生非常有爱心的老师,教学工作非常细致,也愿意花费大量时间给学生讲课,每周还会花两个晚上跟大一新生交流,消除他们的心理落差和想家情绪。从这个角度来说,刘老师是非常优秀的老师。

2、刘老师是恢复高考后首批大学毕业生,1982年1月参加工作,迄今执教三十五年。作为大学教授,本身在科研上没有取得任何成果,甚至连本专业的论文都没发,这的确是瑕疵。

3、刘老师的授课方式,明显是高中老师的风格。详细的在板书上写一步步的推导过程,而且是一次次的重复,一年年的重复,十五年如一日的重复;换成是我,早就把课程做成多媒体课件,如果觉得没法体现推导过程,那可以把推导过程用动画做出来,只有在最关键的点,在黑板或者课件上写一遍也就够了。

4、这种非常有诚意的方式当然能够得到大一学生的广泛欢迎了,因为刚刚从高中进入大学的年轻人最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毕竟被这种教学方式引领了12年;从这点来说,浙江财经大学的确是把最合适的人放在了最合适的位置上,然后刘老师也取得了最优的教学成果,收获了学生的认同。如果让刘老师去带研究生,估计那些研究生就真心没法毕业了。

5、真正的大学教育,是让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引」下,逐步培养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锻炼独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到工作以后,没人有责任、义务和耐心去手把手的教职场新人如何完成工作,所以大学生必须学会自学。

对于20岁的年轻人来说,如果想拥有美好光明的未来,那就必须尽快断奶,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毕竟大学里面的教材和内容都已经远远落后于现实了,可是大学教给学生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刘老师的教育,只是让学生们在新手村获得微积分+1、线性代数+1、概率论+1的技能点,还是筑基;但是最好的大学教育,应该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工具,等于获得了一把能够随着等级成长的武器,这方法论才是神器。


任易


随着教学手段的发展,越来越少的老师会使用板书授课,但板书授课的好处大概只有课堂上的学生才会懂。

很多年前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一开始最令我头痛的化学也是因为高二遇到一位坚持板书的老师开始有了起色。高一学习化学开始吃力也恰巧是从受教于ppt狂魔老师开始。深刻的记得她每一节课行云流水的开电脑、插u盘打开课件的一套功法,让讲台下的我们措手不及到她在上哪一个章节都不知道,鼠标喀喀喀的点击声如同发电报一般让人心悸,她讲的知识点进了耳朵还没来得及进脑子就翻页了,真的不要奢求能做个笔记,抬起头来你就会发现不知道几页已经过去了。当我劝自己大概只是我的理解能力不强的时候,发现实验班的我们平均分居然比平行班的最后一名还要低。不得已之下去课外开始补习化学,那个老师是一位执教十几年的老教师,一些很简单的知识点他也会仔细的写在黑板上,难一些的更会由浅入深地将讲解写在黑板上,他写的时候我们也有足够的时间誊抄在笔记本,过了一遍手印象自然加深了不少,回去复习也有可以参照的东西。板书授课学生的接纳程度真的比起多媒体教学高的不是一点点。

但从老师的角度来说,板书授课麻烦了很多,不管是从体力上还是从备课难度上,甚至吸入的粉笔灰也会影响老师的健康。因此写满8块黑板的老师的这种坚守真的很令人感动,吸引学生自然再正常不过,坚决反对一切diss这位老师的答案,这种坚守真的值得每一位老师和学生肃然起敬。


咸鱼学院


值得钦佩!

根据网友统计,该教师每年平均需要上800课时,合600学时,基本上每天上三个课时,负责高数一、高数二,线性代数、概率论和理论统计等数学课程,她的工作量繁重,每节课都要书写八九块黑板。

好,一堂课写完,到了下一堂课,再来八九块!

像我这样写点东西的人,在这个平台发表,我都想着能不能同步发表到别的平台,因为我不喜欢在重新再去写一遍相同的内容,跟这位教师相比,我就相形见拙了。

她不仅能够在一堂课写上八九块黑板,到了下一堂课她还能接着写八九块,真的是令后生表示钦佩,能做的就只是奉上膝盖了。

她不仅能写,还不厌其烦的可以写相同的内容,比如这一堂讲过的课,下一堂课为了让学生重新理解,她又得重新来过;今年写过的内容,明年再写一遍。

老教师了。

这几十年写了不知多少块黑板,不知用掉了多少粉笔。

不知道吃了多少粉笔灰。

作为一个后生,我是十分佩服的。上个月因为工作原因,得在短时间写上万的字,写完之后我发现自己手指的每一个关节都痛的要命,硬是休息了好几天,连我女朋友都心疼我。

我不知道这位老教师写得手指关节疼痛了,会不会有老伴心疼她,会不会有学生心疼她,毕竟这些学生是上一波走一波的,基本上没什么记性。

我在电脑前打字,坐得很舒服,但是坐久一点儿,脖子就开始疼痛。我不知道这位老教师仰着头去写满一面面黑板的时候,会不会在某个点痛到脖子忍不住,但还是幸酸的坚持接着写下去,我真的佩服她,也心疼她。

最后我真的为她感到高兴,因为她有一些好学生,为了上她的课居然在上课前一天甚至两天就来占座-----这些学生是好样的。

因为,只有只有抢占前几排才能看得见黑板,想要学到东西就得先看到东西。

因为,我们都知道,高数一、高数二是大课。

一个教室上百人。

黑板李第一排就有四五米----相当于小教室的四五排。

坐在后面是看不清的,就好像坐在你高中的隔壁班上你们班的课。

另外,有些教师的字迹潦草,坐在后面也是难以辨别的。

所以,我还是建议使用多媒体。


白诗诗


这份坚持实在让人感动,老师付出了很多,但是我不认为这种做法应该提倡。

想起以前电子病历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做医生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写病历了,只要有一点空闲时间就需要写写写,遇到住院病人多了,简直写到手软。好容易来了几个实习生,能够帮忙写了,看着实习生们写的手痛,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但是没办法,这是必须做的。也没其他方法可以代替。

电子病历普及以后,就节省了很多时间。只需要在电脑上简单花个几分钟,点点鼠标,就弄好了。病人要打印,也是一点鼠标就可以。也让病人方便了许多。不然以前得拿了病历去复印,然后还得送回来。

现代化的东西带给我们很多便利,但是就是有人说现代化的东西不好。其实不是不好,而是你不会。PPT你看不进去学不会,难道写在黑板上你就会了?别把自己不想学的锅推给PPT。

就好像舌尖上的中国里面的铁锅,明明一层膜就能解决的事情,非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偏偏有人吹捧上了天,实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电子病历解放了医生的时间,医生可以多看几个病人,甚至可以在头条写写科普。而老师如果可以有更多时间,相信也可以做很多对学生有益的事情。这位老师的付出是可贵的,但是从反面来看,也有点资源的浪费。


妇产科女司机飒姐


对于刘晓芬教授的这种执着与坚持我是非常钦佩的,我是师范毕业,有一门课程叫做教育技术学,这种课程主要是用来探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技术的使用,像以前的视听设备后来的多媒体设备,这代表着科学的进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不过从个人感情上来说我是比较喜欢板书这种教学模式的。

以前读书那会儿,老师板书因为书写的速度比较慢,所以语言比较凝炼知识框架比较清晰,我们很容易对他进行总结归纳,那个时候每堂课下来我们脑海里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知识框架。高中那会儿有个别的老师喜欢使用多媒体教学,那个时候每个班里都有计算机跟投影仪,我们还有自己的比较大的那种多媒体教室,在这里面上课老师很多时候使用动画和一些ppt课件,不得不说这些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天气呢几乎可以照搬课本上的很多知识,并不需要经过凝练浓缩,对于一些触类旁通的地方还可以通过超链接进行举一反三,动画可以比较清晰直观的表现一些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模型。

虽然这些比较先进的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特别多的优势,但是我个人是非常不喜欢的,很多ppt是通过粘贴复制做出来的,在使用的过程中我感觉不到那种知识点的凝练和清晰的知识框架,只是看到了一段又一段的文字和一张又一张的图片。

出于这个原因我对于刘晓芬教授这种坚持使用板书的做法是特别欣赏特别钦佩的,我认为这是刘晓芬教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多种教学模式总结出来的一个最适合的方式。



Y先生


我觉得这个老师坚持板书授课这个倒还正常点,但是每堂课都写满8块黑板,并且这么多年来能一直坚持下来值得为其打call。

一、先来说说板书授课吧。板书授课其实在老师中倒还是一件挺正常的事情,我上初中、高中、大学,都有老师每节课都要板书,而且一堂课下来你就光跟着他们后面做笔记都能做不少。有老师习惯性地板书,有老师就只喜欢用课件上课,可能某个层面来讲,这就是他们各自不同的教学方式而已吧。



二、35年坚持每节课写满8块黑板,这个真的有惊呆了我。当然呢,首先这种态度是值得赞扬的,最起码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老师在教学方面是认真负责的,现在高校老师大部分都只喜欢用课件上课,偶尔板书也只是写几个字而已。其次,她坚持了35年也说明她也是位老教师了,这份坚持也许也包含着她对传授知识的热情、对学生满满的责任感、对岗位的尽职尽责。(不过,我就好奇每节课是需要上多少内容才能板书板这么多内容😂 )



三、还是挺佩服这位高校教师的,不过我觉得板书和课件式教学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同时使用,不然时间久了,学生应该也会疲倦,课件某种程度上来讲,更节约时间而且也不容易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


人鱼的眼泪31339499


对这位老师表示敬佩,但是并不提倡所有老师都采取这种方法。后面分析。

然后我想她之所以成为网红老师,不仅仅是因为板书上课,更可能的是是她上课上的挺好的。


首先,关于对这位老师的敬佩。

因为板书式上课远比ppt的形式更麻烦。不说别的一节课八个黑板的板书下来,估计一身都是粉笔灰,何况还要讲话什么的,嘴里可能也要进不少粉笔灰。

其次板书上课意味着你每上一次这个课,你就要写一次。要知道很多课是下午上完,晚上可能上同样的内容,因为是几个班都要上这节课。板书下来你基本上偷不了懒。

已经很少老师会这样做了。这至少证明了这个老师对教学的一腔热忱和用心。


但是,为什么说不赞同所有老师都这样呢?

首先,不是所有专业的课程都适合板书。就拿我们新闻专业来说,在上电影赏析课的时候,我们需要多媒体的东西去表现,即用ppt的模式来看电影片段什么的。或者在上其他课的时候也是需要观看片段来学习的。

然后是多媒体教学的广泛采用,除了因为它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因为它确实有自身的优点。

比如说老师提前备案,可能思路更全面,然后ppt的提示,可能就让老师一下子可以想起来一些细节。

多媒体的收手段上课,课堂的形式多样,趣味性可以增加,大家的上课注意力本来就是有一定的时间线的。这样上课的效率可能更好,大家注意力可以比较集中。

最后,我想说上课的形式有时候不是最重要的,我们更需要关注的,也许是上课的内容和同学们上课的状态。


叶君喻



35年来,刘晓芬坚持用全板书形式授课,堂课都写满8块黑板。获得学生们热情追捧,成为校园新一代“课堂网红”。

\n


\n

教学是灵魂交流不是填鸭,师生充分互动才能学得进去记得牢。形式并不重要,追捧课堂网红的背后,其实是对用心付出的老师的一种肯定与褒奖!

\n


\n


1,体现了对她对学生的尊重,这种看似与高科技教学方式相悖的板书形式,更多的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传达给学生一种对于学习知识的态度。一节课写八九块黑板,是对学生的负责,更是对自己体力的考验。“学生们既然选择我,说明喜欢这个方式。他们有这些需求,我就应当为大家负责,累点儿不算什么。”刘晓芬说。

\n


\n

2,体现出了她的责任感。学生追捧也绝不可能是单纯的手写板书,这从学生的访谈里可以明显感觉到。“刘老师真的很负责、很用心,所有题目都会手写答案,并且打印出来贴在教室墙上,方便大家自我核对,微信群里也会发解析,为大家作解答。”。用心负责的老师学生可以感受到,对比下来,也反映出来有的老师责任心有缺失。

\n


\n

3,相比于ppt,板书教学更能让人集中注意力;板书教学是浓缩的精华,带有老师浓厚的个人特色,让人过目不忘;板书教学可以带动学生思考、非常适合互动。反观一些老师开始把内容一股脑儿放在PPT上,忽略课堂现场,忽略与学生的互动,讲课也失去节奏感和重点。有些老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还会直接叫学生们将ppt拷贝回去自学。

\n


\n



\n

刘晓芬老师能一跃成为“网红”,是学生对她的爱戴和肯定,更是大家对一名优秀教育者的拥戴和赞扬。


橙色犀牛图书馆


杭州一高校教师35年坚持板书授课,每堂课都写满8块黑板,我觉得这位老师精神可嘉!

现在高校教师对教学的态度是最重要的,这位老师能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确是值得同样为高校教师的我认真学习的。毕竟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很多教师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在教学上。因为,在高校将精力投入到教学上,远不如将精力投入到科研上见效快。所以,这位教师能够坚持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学工作量达到了惊人的800个课时。我在本专业课时量算多的,上个学年也就400多课时。可见该教师,为教学达到了呕心沥血的地步。

但是,她每堂课都写满8个黑板,我觉得也值得商榷。因为,教学一定是双方面的,如果教师写的和说的过多,必然会减少学生学习的时间,而学生过多的观看教师写板书,也不一定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而很多学生对该教师的课程趋之若鹜,也不排除,是厌烦了很多低水平的教师照本宣科念PPT而做出的一个极端反应。因为PPT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对于这位教师这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她完全可以将PPT和板书结合,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观察和考查学生。甚至可以让学生写板书,再用动画的形式显示计算和推导的每一步,以便让学生看出自己问题。

总之,这位教师坚持以教学为自己毕生使命值得赞许。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妖魔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过分拔高板书教学的好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