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年轻时多吃点苦对将来有好处”这句话真的正确吗?

宜男


我正在思考这个问题,就在头条刷到了,仿佛有读心术一般!


我觉得,吃苦要看怎么吃了,没有教育意义的,一味的吃苦,不但没有好处,甚至是有害的。


我的父母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他们小时候遇到WG, 爷爷奶奶被批斗,下放,于是孩子们很早就当家,学会勤俭持家,一瓶菜油供一家七八口人用一个月。读完中学,因为成分不让继续读大学,后来又上山下乡,山西挖煤,云南吃土......然而他们没有屈服,最苦的时候,喝玻璃汤,吃火箭猪都可以让他们感到幸福。什么是玻璃汤呢?就是汤里面没有料,清透得像玻璃,撒点点油花,韭葱末子就算美味。然后农村里的猪很瘦很瘦,尖嘴猴腮,跑得又快,要到了打牙祭的时候,一群人漫山遍野的追来刮了,才能吃上回锅肉,每个人最后分到几片肉就很美满。


甚至还听到过,饿疯了一碗猪油喝下去垫肚子,或者把涂了农药的花生种子偷来吃,吃了去洗胃的事。


然而他们没有屈服,恢复高考以后,读书,考试,回到城里,然后读大学,成为公务员,后来成家,买房子,跨越阶级,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们觉得时代给他们带来的任何变故,都没有打垮他们,而他们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终身都以此为骄傲。


这个没错。


但是时代是会变的。如果时代变了,我们生活的态度不变,好事就会变坏事。


父母非常胆小。就是除了心理安全区,他们哪也不去。心理安全区就是朝九晚五地上班,领死工资,看不起商人,看不起任何不拿铁饭碗的人,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最正确的。所以,当我慢慢长大,发现身边所有的人,剪头发的,修自行车的,到处找亲戚朋友借钱做生意的,所有这些不被父母看好的家庭最后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达,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而我却还拮据到读了大学了还觉得买手机,电话,带牌子的衣物是罪过。


父母非常非常节俭。哪怕是后来工资还算不错了,还是非常节俭,节俭到病态的程度。

比如说能够捡便宜,绝对不买贵的,好的,哪怕那个便宜的是用三天就会坏的假货。比如说为了让一颗白菜便宜两毛钱,可以穿一座城市,浪费一个上午,砍价半天。他们觉得这很光荣。比如说请个保姆100块钱就能打扫的清洁,他们要顶着烈日自己把自己累死半天。对于他们而言,钱高于一切,而时间和生命是可以随便浪费的。


而对我,基本上从小就剥夺一切财权,全部计划经济——你没有必要买吃的,家里给你做,反正你要长身体,衣服会旧,你就捡你表哥表姐用旧的来穿就行了,除了买书本,你不应该拥有零花钱,你拿着钱只会乱花。我从小就生活在近乎疯狂的拮据之中,这种拮据不但会令人自卑,还会令人目光短浅狭窄——思考所有的问题,只从物质,钱出发。


还记得我刚刚来到欧洲读书的时候,全球经济危机,一切都不景气,而我所在的国家留学生打工是非法的,学业负担又重,即便就是这样,我想的是给家里节约,除了上课,考试,还要自己买菜做饭,还要和同学拼房,每天写完论文,还要费劲脑子计算房租水电油盐柴米,party社交从不敢参加,旅游活动更是能省就省。即便这样,父母去法国旅行之后给我说的话是,我们的法国当地留学生导游小伙儿人家也是留学生,给我说他一个月打零工就能赚两千欧呢!我很清楚地记得,我当时那种惭愧,自卑,觉得自己不如人,觉得自己读这个书仿佛是家里的累赘。于是我也拼命挣钱,到后来一天打三份工,几年下来,月薪也达到了2000欧。


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要学习,要工作,还有身体,这三样东西能量是守恒的,于是,我的同学,家里一个月给他几千欧的,全身心功夫都在学习上,博士三四年就毕业了,我的同学,有时间和功夫去社交的,取得信息上的优势,找到好的机会和工作,或者直接就找个老外嫁了,我像个傻逼一样艰苦奋斗,自立根生,半工半读,一切以怎么苦死自己为标准,读了四五年。其实晚一年的误工费就是好几十万。此外,几年下来,我同学身材匀称,青春焕发,我却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每天早上起来照镜子觉得自己就像个鬼一样。


出国十二年,我吃够了苦,但是并不觉得幸福,甚至很多时候感到深深地无力,麻木,痛苦。感觉身边每一个人的生活都那么轻松精彩,我却永远都在冲刺状态,攀登绝顶高峰。


如果说可以选择,我更想选择成为一个自由自在的弱者,而不想成为一个每天都要扛压力和挑战的强者。不是所有的人都应该成为强者,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吃苦。特别是,当你有一点条件享福的时候,你为什么要去吃苦?


我今年三十多,感觉自己是比同龄人有能力一些,工资,学历,那tm又怎么样,我生下来到现在天天都在吃苦,日复一日,从没享福,我的眼界是狭窄的,心态是狭隘的,而我这么拼命,可能三十多岁就挂了,吃的这些苦有什么意义?人家天天端杯茶守大门的活到了99岁,然后来看我写在这里的绝命词,请问哪个的人生更划算?


吃苦是为了长教训,明白了,就没有必要重复了,就好比你找了个傻X老板,一个月给你100元让你干10000元的活,说吃苦是为你好,你第一个月吃了苦了,以后就该长教训跳槽,只有傻叉才在这里吃苦吃到死。而吃苦一定要吃得有意义,对于人生来说,最宝贵的绝对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和生命,我们都是会死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谁的生命的维度更广,谁才是赢家,钱只是一种工具和媒介而已。


最后一点,最重要的是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年轻的时候,是要把身体好好伺候好的,能不瞎吃苦累它就不要累,该偷懒偷懒,该耍滑耍滑,凡是能软来的,尽量不要硬上,因为谁活得长,谁活到最后,才是真的赢家。好汉学刘邦,哪怕是无耻地活到最后,能够书写历史,莽夫才学项羽,一堆的理想口号自己先挂了都是空事。


如果我以后有了孩子,我会尽自己一切力量给他创造最好的条件,让他尽量少吃苦,但是少吃苦不等于不让他接受锻炼,接受锻炼不是非要吃苦的,而是在于有没有人,有智慧和耐心去引导他看到问题的本质。换句话说,我有能力送他去总裁班夏令营,就绝对不会要他去街头晒太阳摆摊练习做生意,我有能力给他讲成功人士的传记,就一定不会让他跟一帮街头混混学收保护费。



时代变了,应该分清楚什么是吃苦,什么是历练,而新时代的历练要求更高,成本更大,需要你用脑子好好分辨。


HannibalLecter


这是一个好问题。你能够做到在听到一句话的时候,不是仅仅简单的相信它,而是提出自己合理的质疑,希望寻找一句背后的原理和逻辑,而且我看到,你对这句话的思考也很深入,你认为这是一个关于人生、社会、职场、生活和哲学的问题。

那么,我认为,对你而言,多吃点苦,是有好处的。

但要看这种“苦”,是什么样的苦。

“苦”对于“将来”所提供的“好处”,主要是为我们带来经验和经历,让我们能够总结出教训,为我们“将来”再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怎么处理,提供参考方案。

所以你就知道了,应该去吃的“苦”,首先,是将来一定会重复再经历一次的,我们吃这个苦吃的才值得,才有价值。

比如,我从0到1创立一家企业,这个过程中很苦,但未来,下一次,我是有可能再创立一家企业的,那我这一次吃的所有苦,都对将来有意义。

假如,我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说让他童年多吃点苦,以后有好处,我觉得这意义就不大,每个人的童年都只有一次,不可能再经历一回了,不如在我的能力范围内,让他的童年更有价值。如果是为了培养他的某些品质,可以做一些特殊的事情,但单纯为了吃苦而吃苦,就很没有必要。

其次,你要看假如不通过这样的“吃苦”,我们能不能获得经验。

获得经验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自己经历然后总结,就是“吃苦”;第二种是,听别人讲他们的故事和结论,你判断是不是靠谱,选择是不是相信;第三种,是你自己在脑海里思考,想像,做预演。

其实我们有大量的经验,是通过第二和第三种方式获得的。

比如,大人会教我们,不要随便摸电门,触电会死的!

这就是曾经有人自己“吃过苦”,然后周围的人通过第二种方式获得了经验,通过故事和结论传播开来。

这种“苦”假如非要吃一次才能长记性,那真的是非常呵呵了……

比如,大家一起出去玩,做过攻略的,比没做过攻略的,在出行的时候会更有目标感和方向感。而“做攻略”,就是结合了第二种和第三种方式下的,经验的获取。

总的来说,对于“能力提升”来说,多经历一些未必是什么坏事。

假如你觉得,类似的情境你以后会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以后还会做,那么在年轻的时候,不计较成本和回报,去多积累一些无法通过听别人讲或者自己想像获得的经验,是很值得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荻老师,新生代沟通教练。发现你的沟通优势,给你专属的沟通定制。

小荻老师


年轻时多吃点苦是对的,但是要看吃什么苦?怎么吃苦。

如果单纯的为了吃苦受罪,为了给自己制造肉体和心灵上的痛苦,那种是自虐,不叫吃苦,是没什么作用的,对将来一点好处也没有。

低层次“吃苦”没有价值

举个例子,你在工地上搬砖,算是吃苦了吧。但我问你,你在工地上搬砖搬一年,你就能学会工程造价,学会施工监理吗?恐怕是不可能吧。

如果真的多吃点苦,工地上的小工、力工吃的苦最大,扛的都是最重的东西,但拿的工资呢?倒是最低!

所以,没有技术含量的吃苦,只是单纯的吃苦,对你的成长和个人价值,没有任何帮助!

在公司里面也是一样,往往最底层的员工,事情最多,流水线操作工、行政、仓管、报关、出纳,每个人忙的脚下冒烟,但是又怎么样呢?能因为他们吃的苦最多,就给他们比主管、经理还高的工资?不可能的。

越是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其创造的价值越低,拿到的报酬也就越少!

所以不要在低层次学习、低层次工作上去吃很多苦,因为对你的人生发展真的没什么帮助。

为什么不少富豪也支持子女“年轻时多吃点苦”

有人会不认同我上面的说法,会举例说世界著名的富豪,往往教育子女时会刻意让子女从小吃不少苦,有的甚至让子女从一线最底层员工开始做起,一做好几年,这不是让孩子“年轻时多吃点苦”吗?

对。富豪让子女吃苦,是因为子女的吃苦只是为了“忆苦思甜”,为了“接地气”,而不是重新“白手起家”,经历残酷的资本积累阶段。

你看等他们子女锻炼得差不多的时候,子女马上摇身一变,又当董事长又当CEO了,人家是吃苦是“体验生活”,可以随时叫停。而我们穷人吃苦是为了“搏生存”,为了积累可怜的“资本”,所以我们绝不能走富豪教育子女那套模式,因为我们没资本,等你吃完了苦,发现身上全部身价两万五,你能说我也摇身当CEO吗?

做梦吧就。

富豪让子女吃苦,是因为子女的生活条件太优越了,从小衣食不缺,要啥有啥,不能体会到金钱的宝贵之处,不能理解穷人们锱铢必较的节约观念,不能体恤到人力艰难,不能用普通人的视角来看问题。这才让他们从普通人开始培养起,我们有啥?我们啥也没有,就不必也学富豪那样,自己再刻薄自己了。保持合理必要的生活开支即可,大可不必吃糠咽菜,最后搞坏健康。

吃苦要吃,但是要动脑筋

要记住,比别人多吃苦,做笨活儿,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入的学习,最后掌握诀窍。

学习要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同样做一件事情,马虎的人可能依样画葫芦,照着别人的做法也交差了;愿意吃苦的人,能花费两三倍的精力,把这件事情中的每个细节都摸清楚,最后融会贯通,下次做起来就省时省力,效果更好。

这才叫真正的吃苦!

有句话怎么说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个浮在表面上,问起来样样都懂,但是回答起来却似是而非的人,这种人到最后是肯定不如那些花笨功夫、笨力气把一切都弄懂弄通的人的。

在职场上,这种人才能笑到最后。

样样通样样松的万金油,才是我们千万要避免的!


谈者无语


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东西,无论是自学还是加班,把时间多花在成长上,吃点苦,受点累,对将来有好处。这个意思,整体上没毛病。

年轻的时候不吃苦,年老的时候苦一定更难吃。我们需要在年轻的时候,完成专业技能的原始积累,进而才能收获不断增大的物质回报。最怕的是年纪轻轻,安于享乐,天天过的和佛系青年似的,与世无争,如果你不是富二代,这种行为无异于作死。

二十多岁的不努力,会造成三十多岁的忙茫盲;三十多岁的不知所措,会让你四十多岁穷困潦倒。


但也要搞清楚,吃的是什么苦,这苦吃的有没有意义。

今儿你去搬砖,力气活,天天也累的和狗似的,但是这种苦,于长远来讲,意义很小。因为你的能力没有技术含量,很容易被替代,又不会积累人脉,又无法拓展视野,职业素养和技能的提升也几乎可以忽略……吃这样的苦,个人觉得,好处有限。

吃苦前,要琢磨明白,自己未来要干什么,知道往哪儿跑,做什么有前途和钱途,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满足自己的志趣,有了方向再奔跑。

刚入行的时候,干点苦活、累活、脏活,乱七八糟的打杂小屁事,都正常。混黑社会,也要从古惑仔开始做起。少说话,多做事,别成天埋怨,别太过计较,初入职场,就有这么一个隐忍成长的阶段,逃不掉。

别怕用脑子,这玩意儿不费电;别怕卖力气,这东西可以再生。

有点眼力见儿,别成天琢磨“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吃亏不吃亏的,你还没那个资本。付出总会有收获,现在是撒种子的阶段。


有了烦恼找明哥,找了明哥乐趣多,关注明哥聊求职,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明哥聊求职


“年轻时多吃点儿苦对未来有好处”这样的话从一定程度来讲并不完全正确。对于某些人而言,年轻时多吃点儿苦似乎可以增长许多经验,但其实质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够经历多少事儿,而并不是一昧的去吃苦,而在这一过程中,好多人很容易陷入吃苦的怪圈,而对于经验的增长却没有半点儿帮助。

虽然我们不能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的活着,但我们也不能只是一昧的吃苦,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行动起来,但一定要选择正确可行的方法,不能一条路走到黑。多出去社会走一走,交不同的朋友,增长自己的社会阅历和经验。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而如今的年轻人,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读书确实不少,但社会实践经验几乎为零,对于人情世故的社会完全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这个时期的我们正值青春美好年华,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平常心,端正自己的态度,而奋斗的过程中,并不一定要多累,但许多前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并不是一昧的摸着石头过河,毕竟如今的社会太复杂,与高人交朋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和错误,尽早达到自己所期望的彼岸。

年轻的时候,多丰富自己阅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人生中只赚不赔的投资就是投资于自己的学习,只有让自己更值钱,才能赚到更多的钱。每个人都一样,而不一样的就是每天下班后的那几个小时,只有这几个小时属于自己,完全由自己支配。某些人用于看电视,而我们可以用于提升自己,学英语,学理财,学技术等等,而这时就需要我们比别人付出更多,但这并不等于吃苦。正所谓,“健康的秘诀在早上,成功的秘诀在晚上”。

总之,一是正确的方法,选择大于努力。二是积极的心态,对未来时刻充满希望。三是保持危机意识,今天不努力,明天被淘汰的可能就是你。多走一些弯路,在挫折中锻炼自己的意志,丰富自身的阅历,磨练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让自己变的更强。当你达到一定的高度,你自然而然会比别人提高的更快,也就掌握最多的资源。



新概念传媒宋晨声


工厂车间的年轻人,一天十二小时的工作,吃饭只有十五分钟,忙的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苦不苦?建筑工地的年轻人,在40度的高温下工作,皮晒破脸晒黑手磨裂,晚上还要睡在烫人的铁皮房里,苦不苦?

可工厂车间的年轻人,吃了这么多苦,将来还是要回自己贫穷的老家;工地上的年轻人,吃了这么多苦,将来在他们工作的城市依旧没有立锥之地。谁再说“年轻时多吃点苦对将来有好处”,你出来,我保准不打死你!

这个社会,年轻时多吃苦,对将来真的不会有任何好处;只有年轻时多磨炼,对将来才会有好处。虽然磨炼有时候确实很苦,但是那是有明确目的的训练,这对人的心志提升才有作用,否则只是单纯吃苦,真的没有任何意义。


比如,农村的孩子因为家庭困苦,不得不每天很早起床,然后不论严寒酷暑步行十公里去上学,这就是单纯的吃苦,没有任何意义,完全可以避免。而同样的孩子,为了考大学,主动每天晚睡早起,抛开一切娱乐活动,专心学习,这就是磨炼,虽然磨炼也很苦,但只有这样的吃苦,才对将来有好处。

所以,不要将吃苦和磨炼混为一谈,这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磨炼是有明确的锻炼目标的,比如你为了让孩子体验工地工人的辛苦,让他去工地搬砖三天,这就是磨炼,这样的吃苦对将来就有意义。


所以,醒醒吧,你那些吃苦,真的对将来没有任何好处,别傻乎乎的沉浸在吃苦中了,大热的天,躺在空调房里吃着西瓜看娱乐视频的年轻人,啥苦都没吃,但是比大热的天,还需要下地锄草的农村孩子,以后会好N多倍。这就是事实!不是所有的吃苦都叫磨炼,有很多吃苦叫无奈!

世界500强公司全国培训经理,近二十年职场经验,全力助你突破职场障碍,扬帆远航再出发,欢迎【关注】,谢谢!

职场再出发


柴静的一句话“痛苦不是财富,对痛苦的思考才是”。关键不是看你吃了多少苦,而是看你吃苦之后有什么反思和行动。所以,“年轻时多吃点苦对将来有好处”这句话并不完全错误。



1、吃苦不是错。

现在,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都不愿意吃苦,但是他们必须知道,人生向来不易,绝大多数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都是经过岁月的沧桑洗礼最终才导致成功的。就算是马云,也是吃了不少的苦过来的。马云当年高考,首次高考数学仅仅只考了一分,高考落榜之后就去打工,前后换了几份工,只为了攒钱读书;第二次高考,最终的成绩依旧不满意,离录取线相差了140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也导致了第三次想继续高考时遭到家人的反对,然后只能是选择白天去工资,晚上夜校苦读,最终才艰难的过了关。



2、吃有价值的苦。

所谓有价值的苦,不是在工厂里每天重复的一样的工作内容,这样子的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能力上的提升,仅仅只是能攒点钱而已。要学会去分析什么是有价值的苦,白天上班,晚上夜灯苦读专业书,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才是工厂人吃苦的正确方式,目标不应该只是放在工厂上这一个基层职位上,而是应该想方设法去学习如何才能更上一层。

3、有方法有策略的去吃苦。

引用王小波的一句话“人们由此认为,人必须要吃一些无意义的苦,这种想法不仅有害,简直有病”。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无意义的苦是没必要吃的,就如同时间管理一样,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做的事情才能事半功倍。不是一味的吃苦,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行动起来,选择正确而又可行的方法,不撞南墙不回头是非常不可取的。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苦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更多问题欢迎关注交流,成长路上我们一起前行!


许悠然


不吃无意义的苦,那么多吃苦对将来好处大大滴!

生命历程中的奋斗,说到底是一个“渴望——试错——矫正——成功”的过程,其中很关键的一步就是试错。

什么是试错?尝试,然后失败,得出失败的经验教训,下一次再做的时候就可以避免犯同一个错误。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试错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事业成功如果是一座大厦,那么试错就是大厦底部的地基,地基牢固,大厦才能盖得高,地基不牢,地动山摇。

然而,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吃无意义的苦,不自讨苦吃。

记得自己在中考高考的阶段,曾经顿悟过一个道理:很多同学只是为了内心安宁,拼命熬夜做题报辅导班,让自己忙碌起来,仿佛吃了苦就一定会有收获了,然而真实的做题效果怎么样自己却丝毫不关心——战术上勤奋,战略上懒惰,这就是大多数茫然的奋斗者最贴切的写照。

也听说过邻居家曾经的一个老医护兵,她很早参加过革命,见过大风大浪,到了和平年代家里孩子出事故离世,老公哭得昏天黑地,她自己形容衰朽,却没有大哭大闹——曾经沧海,巨大的悲痛在她早年已有,如今常人难以接受的悲痛,难受异常是肯定的,只是不会那么激烈。

人的心和人的肉体有些类似的地方,例如对伤害的修复能力,小孩子摔一跤很快就长好了,受打击也能东山再起。如果老年人摔一跤或者在晚节不保,那就很难再恢复元气了。

所以,趁年轻,多去试有意义的错,多去总结结论,确实对将来有好处。

看问题换一种角度,讲观点升一个高度,墙裂后是砖,我是专门引玉的抛砖人——墙笑裂。

墙笑裂


这句话半错半对。我们常听家长说“年轻人要多吃点苦,这样以后才不会很辛苦”。很多人就开始反驳了,我年轻的时候吃了很多苦,现在比以前更苦啊。让人不由地想起“万事开头难,然后中间难,最后结尾难”这句话。于是很多人就放弃了奋斗,觉得吃苦是无用的。

事实上,年轻的时候确实需要吃苦,但是要吃有价值的苦。这个问题和“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都是低品质的勤奋者?”有点类似,如果只是一味标榜自己吃了很多苦,我想离成功的路还很远。所以,在这里有几点需要明确:

一、吃苦是必要的

人生就是一杯糖水一杯苦水,你是要先喝糖水还是要先喝苦水,取决于你自己。但是吃苦是必要的,人生从来不易,大多数人的成功没有守株待兔坐享其成的。很多人会说为什么富二代就不用吃苦,他们的生活非常容易。真的是这样吗?他们为了证明自己,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不需要依靠家人,忍受大家的议论也是很辛苦的,他们的基础是比我们好,但是他们要做的事也更难。

即使有些人真的不用吃苦不用奋斗,那么,又与我们何干呢?我们应该知道没有背景没有钱,除了奋斗别无选择。

二、吃苦的前提是方向正确

方向不对,功夫白费。没有方向,不管从哪个方向吹来的风都是逆风。比如你每天在工厂上班很辛苦,你上了五年班,觉得吃了很多苦。但是每天重复同样的机械工作内容,这并不能带给你能力上的提升,最多就是攒下了一点钱。

三、吃苦需要策略得当

做事时需要像管理时间一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做高价值的事情,这样吃得苦才是有用的。

吃得有价值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你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年轻时多吃点苦对将来有没有好处是一个很无厘头的问题。我们简单的将好处归结为在财富、健康、幸福上的收获,那么也就是要看年轻时多吃点苦对将来有没有好处。

这个问题应该是有很多的前提条件要考虑,否则是一个完全无法讨论的问题。

在新中国最初的时候,年轻时多吃点苦更多的的是意味着能干、肯干,这种形象或者评价换来的好处就是更容易得到他人以及组织的认可,而当时的这种认可很可能意味着地位、物质以及幸福的收获。

再后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一些年轻的农民觉得种地太苦太累,就跑去大城市做一些小生意或者中介等稍微轻松一点的活,在老家的人看来,这可能就是吃不了苦的表现了吧,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不能吃苦”的人反而过的更好,财富更多。

到了如今这个时代,吃苦与否再也无法单纯的作为将来有无好处的依据了,有些程序员很能吃苦,然后猝死了,将来都没有了。有些年轻人能吃苦,坚持下来了,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了,将来一定是有好处的。而有些年轻人坚持吃苦,但是一直干着简单重复劳动的工作,将来的好处只有天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