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扶贫路上,来自国网绵阳供电公司的那位第一书记——点亮山腰那盏灯 照亮脱贫新希望

扶贫路上,来自国网绵阳供电公司的那位第一书记——点亮山腰那盏灯 照亮脱贫新希望

扶贫路上,来自国网绵阳供电公司的那位第一书记——点亮山腰那盏灯 照亮脱贫新希望
扶贫路上,来自国网绵阳供电公司的那位第一书记——点亮山腰那盏灯 照亮脱贫新希望

邹鑫伟热心帮贫困户干农活

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大梁村,坐落于群山环绕的羌山深处。宁静的村庄,青瓦白墙飞檐翘壁的羌族吊脚楼,恍若一个世外桃源。

随着夕阳西下,在大梁村海拔1200余米的山腰,孤独的亮起一盏灯分外显眼!屋内,几件简单而整洁的家具,一台新的液晶电视机,两位衣着朴素的七旬老人正安静地看着电视……可是,有谁知道,这幅温暖、简朴、平静、和谐的山乡农家图背后,曾经发生了几多感人的故事?

时光倒流:2017年5月,国网北川县供电公司小坝供电所党支部书记、大梁村驻村第一书记邹鑫伟第一次走进大梁村入户走访。在与村支书向荣成交谈中,了解到距离村活动中心30里的坎上有户人家特别困难,户主叫卢时培,老俩口本来有个幸福的家,可是几年前,儿子车祸身亡,患有多年类风湿的卢时培经此打击一蹶不振,连行走都十分困难了。要不是有周边乡亲的关爱,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庭,真不知怎样挨过了这几年。

听完向书记的介绍,邹鑫伟再也坐不住了,立马翻山越岭,来到卢时培的家中,已是傍晚时分。由于连续下了几天罕见的暴雨,卢时培的家里更是一片狼藉,门窗洞开、篱笆歪倒……眼前的一切让邹鑫伟异常难受,他当即掏出身上仅有172元钱,全部递给老人。初次入户,邹鑫伟出于职业敏感,特意检查了一下老人家里的电灯线路,结果发现老化破损严重,而且没有一盏灯能亮。卢时培老人说,灯已熄了三天了,由于总是下雨,家里又没有电话,路也不好走,所以就将就着。听完这些,邹鑫伟,这个七尺男儿,眼角泛着泪花,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一家人是怎样挣扎于生存的边沿。

“一切有我在。”邹鑫伟拉着老人的手保证道。说完,邹鑫伟转过身,打开随身携带的工具包,由于包里材料不多,只好先把屋子里那盏灯修好,并说:“先这样,你放心,我过两天会再来!”回到小坝供电所,邹鑫伟立即召开全员会议就如何帮扶卢时培老人一家进行商讨。

第二天,邹鑫伟率小坝供电所员工带上施工材料来到卢时培家中,将他们自己凑钱买的油、米、肉、水果等东西放下。一批员工设计线路布局、走线、装表箱、接灯,经过2个小时的作业,电被接通了;一批员工劈柴烧水,整修篱笆、打扫卫生,淘米煮饭……沉寂多年的卢时培老人家一下子变得明亮而热闹非凡!

由于历史原因,卢时培一家一直散居在大梁村的山尖上,只有在遥远的山脚下才有细细的溪流,吃用水往往就成了个难题。邹鑫伟立即特事特办,买来新的抽水泵、铜芯线等,仅一天时间,动力表、抽水泵安装完毕,现在只需电闸一拉,吃水用水不用愁。当卢时培老人看着现在“蓄水池”里的满缸清泉时,写在脸上的,不仅是对邹鑫伟的感激,分明还有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眼前的困难解决了,如何让卢时培一家走上致富路?邹鑫伟再次陷入思考:卢时培老人腿脚不利索,体力活肯定不行;搞特色养殖,饲养跑山鸡?可是没钱买鸡苗,邹鑫伟回家与爱人商量后,决定先借给卢时培2000元,从10只、20只、30只慢慢壮大规模。到如今,卢时培一家在邹鑫伟的爱心帮扶下,一家人艰难而又辛勤的劳作换来了满山坡的跑山鸡,每当邹鑫伟与他道别时,卢时培老人都会拄着拐杖艰难地挪动双腿将邹鑫伟送至门口,挥动着干枯的手臂久久不肯放下……

在接下来的许许多多个扶贫的日子里,邹鑫伟便为大梁村的“两改一建”而忙碌。但是每周,邹鑫伟都会去卢时培老人家中至少两次,并帮助像卢时培一样困难的贫困户改厨改厕建院落。看到被烟熏得漆黑的灶台贴上了洁白的瓷砖、凹凸不平的黄泥院坝水泥硬化后变得干净平整、人畜不分的厕所改为了抽水式卫生间,还有独立的洗澡间,卢时培高兴,全村人高兴,邹鑫伟更是在心里高兴。

大爱无声,情动乡亲。邹鑫伟,作为国家电网的一员,作为一位平凡而普通的驻村第一书记,他用爱与责践行着国家电网的担当与奉献精神,朝朝暮暮关爱着边远深山中那些像卢时培一样的贫困乡亲,他用爱心点亮“心灯”,诠释出扶贫路上的人间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