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一個省有50多萬“假貧困戶”,打假要下哪些真功夫?

一個省有50多萬“假貧困戶”,打假要下哪些真功夫?

一個省有50多萬“假貧困戶”,打假要下哪些真功夫?

農民日報記者 柯利剛

據媒體報道,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一些地方卻出現了不少“假貧困戶”,個別省份的數量竟然多達50多萬戶。這些“假貧困戶”多為“關係戶”“人情戶”,一些人的名下有房有車甚至還有商鋪公司。貧困戶識別在源頭上“失準”,其表現形式雖然很多,但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第一,把關不嚴格。

縣、鎮、村三級幹部在審批貧困戶資格的時候,存在不同程度把關不嚴格現象。一些幹部明知存在冒充貧困戶問題,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核實不報告,仍然批准撥付資金。

把關不嚴格,一方面是因為一些幹部認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從而走上了懶政怠政不作為的道路;另一方面是因為一些幹部認為肥水不流外人田,通過偽造材料、暗打招呼、多給指標等方式照顧“自己人”。

第二,標準不統一。

不分東南西北,在全國範圍內採取“一刀切”式的標準,可能難以符合各地實情。但具體到某一個地方,還是應該有一個客觀標準。比如審計署對某縣進行抽查時發現,該縣認定的扶貧對象中,有3119人不符合標準。

原因在於,當時貧困戶識別標準是年人均純收入低於2736元,但該縣一些地方並未嚴格按照收入標準來識別貧困戶,一些收入超標準的人員通過瞞報收入等方式申請成為貧困戶。

第三,信息不透明。

扶貧信息不公開不透明,群眾無法監督舉報,徇私舞弊的“造假”行為就有了生長空間。

據報道,一些村莊的扶貧補助名單,其實是村“兩委”幹部秘密炮製的,村裡人並不知情。按照規定,扶貧補助名單必須在村裡公示3天。一些幹部為了不引起群眾關注,就把相關名單悄悄張貼到村委會公告欄裡。

第四,機制不科學。

一些地方的貧困戶名額是由上而下分配的,分配名額有可能多出地方貧困戶數量。

據報道,某地村莊獲得63個貧困戶危房改造名額,相關人員經過實地走訪統計出57戶符合標準,也就是說辦事人員的手裡多出了6個名額。為了佔用名額,辦事人員就上報家人以充人數,還把剩餘的名額“贈送”給了其他村幹部。

一个省有50多万“假贫困户”,打假要下哪些真功夫?

由以上原因產生的“假貧困戶”,浪費了各類扶貧資源。扶貧資源的社會總量是有限的,“假貧困戶”多了,導致好鋼無法用在刀刃上。

他們也破壞了基層政治生態。有房有車的屬於貧困,缺衣少食的不問貧窮,會導致幹群關係冷淡疏離,基層工作難以開展。

他們還擾亂了脫貧攻堅節奏。“假貧困戶”佔用扶貧資源,會使得扶貧“輸血”“造血”效果大打折扣,會使得貧者益貧、富者益富。

要想清除“假貧困戶”,需要使用真功夫。

首先,開出長效診療醫藥單。

貧困戶識別“失準”,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相關幹部行為“跑偏”。或把關不嚴,或標準不一,或信息不明,這些都是幹部“失職”的表現。

對於這些“不作為”或是“懶作為”的幹部,不能得過且過,不能既往不咎,一定要給他們“看看病”“吃吃藥”。

對於不同的人要開出不同的藥方,或開除黨籍,或留黨察看,或黨內警告,或行政降級,或政務撤職等等。

藥到病除者,部分可以繼續工作;醫治無效者,全部清出幹部隊伍。給一些人長效“看病”,方能讓更多人“防病於未萌”。

一个省有50多万“假贫困户”,打假要下哪些真功夫?

其次,給予村民審核通過權。

群眾的事情,最好還是通過群眾的手來解決。誰是貧困戶,誰不是貧困戶,沒有人比村民更瞭解。

現在的制度是下級擬定名單,上級簽字通過。上級幹部對基層具體情況未必“門兒清”,練龍飛鳳舞的簽字容易,練火眼金睛的眼神困難。

可以改進一下制度,走村串戶調查情況,還是由扶貧幹部去做;張榜公佈貧困戶名單,還是必不可少。但名單審核通過的權力可以部分下移給村民,一定比例的村民審核通過後方才呈交上級部門進行終審。

最後,完善上下雙向工作法。

扶貧名額由上而下分配的方法,會產生三種結果:名額與實情匹配,名額多於實情,名額少於實情。

名額多了,就擴大了“假貧困戶”趁機而入的空間;名額少了,又減少了“真貧困戶”享受政策的機會。要想做到真正的“精準”,名額就只能不多不少,這就要求扶貧名額只能通過由下而上的方法來確認。

上級主管部門只確定項目、制定標準,下級責任部門則按照標準擬定名單並上交審核。以往的工作方法,是上下單向制,上得了天,入不了地;改進的工作方法,是上下雙向制,既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

“假悟空”不滅,則難取“真經”;“假貧困”不除,則難脫“真貧”。取經“打假”,不但悟空用了真功夫,如來等其他人也用了真功夫;脫貧“打假”,不僅扶貧幹部要用真功夫,上下其他相關人員也都要用真功夫。

一个省有50多万“假贫困户”,打假要下哪些真功夫?

來源 | 重農評

一个省有50多万“假贫困户”,打假要下哪些真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