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农村老话“钱有三不借,礼有三不随”,具体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夫也疯狂


农村老话“钱有三不借,礼有三不随”,具体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的俗语有很多,这些俗语大多数都是朗朗上口很容易理解,却又值得人们深思。现在人总说借钱容易还钱难,其实在以前老祖宗就总结出“钱有三不借,礼有三不随”,就是说有三种钱不能借和三种礼不能随。


钱有三不借:现在这正是借钱容易还钱难,前几天和朋友一起吃饭还说起借钱的事情。一个朋友刷信用卡借给另一个朋友的钱,眼看着还款日子到了,电话都不接了,这还是认识十几年的“好”朋友。那么什么样的人不能借给他们钱呢?首先就是不熟悉的人,如果是刚认识不久也没有深交的所谓朋友来借钱,一定不能借,因为你不知道这个人的人品以及偿还能力,大多数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第二是有利息的钱不借。这里的利息不是指的是正常利息,而是高出很多的利息,类似高利贷,这样的钱不能借是因为高额的利息往往都是陷阱,一两个月利息很高,可能不久后连本金带利息一起消失。最后一个是没有保证的钱不借,之前说到朋友刷信用卡借给他朋友,因为他朋友是赌博输了一两百万,借他的几万块钱只是用来套信用卡,所以这样明知道没有保证还借出去,最后连电话都不接,没有保证的钱借出去大多都是打水漂,所以没有保证的钱不能借。




礼有三不随:十一小长假结束了,你们在这七天参加了几个婚礼呀?现在十一小长假扎堆结婚的人太多,这个时候真是红色炸弹满天飞,但是有三种礼是不随的。首先就是没有邀请的礼不随,这个人结婚没有邀请你,而你是通过其他渠道知道的,这样的礼是不要随的,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尊重你,及时你随礼了,这个礼钱等于白扔,也不会换来尊重。第二个是无德的礼不用随,无德的礼指的是二婚明显是收钱的,这样的礼是不要随的,因为主家本身就是心思不正。最后一个就是差异很大的礼不随,差异很大就是明知道你随不起,却有意捉弄你随大份彩礼,这样的礼不随,随礼其实就是一片心意,没必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


“钱有三不借,礼有三不随”短短十个字,就把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为人处世说的清清楚楚。所以在我们借钱随礼时,要参考古人这句俗语,再来判断能否借钱和随礼。


小马话三农


农村老话:“钱有三不借,礼有三不随”,具体是什么意思?



农村俗话俗语,都是先辈们在生活中积累出来的经验,像“钱有三不借,礼有三不随”这句农村老话,就是告诫人们借钱要分清人和鬼,这个人是否忠诚老实守信用,还是口是心非言而无信。至于农村随礼要看风俗,该随的就随,不该随的便去凑热闹,是否相互来往,感情至深。今句老话想说明白,还真的要分开来解释。

一、“有钱三不借”



1、言而无信的不借。有些人借钱时候往往都说:“明天还给你”。可是到第二天踫面了他都不言还钱。时间长了我们向他索取,他还是说明天想想办法,这种明天还有明天的人最好不要借他,很难拿回钱的。

2、高利息不借。现在往往有一些借钱人,用高利息来引诱 你,一分利、三分利、五分利的,借给这些人往往都是血本无归。



3、懒汉光棍无儿无女的不借。在农村有一些懒汉光棍,别看他们可怜,年纪不干活不挣钱,兴会借钱吃喝嫖赌,这些人是绝对不能把钱借给他,借给他等于送给,不但害了他,而且还给自己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其实,在农村还有一句老话叫:“亲还亲,邻还邻,铜钿银子要分明”。不管把钱借给谁,都要留个根据借条什么的,怕的是日后翻脸不认帐,借过说没借,为了留有后路。

二、“三不随”



1、不是亲戚、朋友、战友、同学、同事不随。有些人认识才几就哥们哥们的,既不了解对方又没交往感情,这类发请帖最好不要随礼,这叫有去无回,到你办酒席要他随礼了,人都找不着了。



2、没有来往的不随。像一些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平时或者过年过节都不来往,这时他家办事请酒了却飞来请帖了,这种人最好不要随礼,平时认不着,到处想占人便宜收受红包。

3、自己办酒席不来往的不随。我们办酒席发请帖他都不来的,这种人办酒席如果发请帖来你也不要去,那就干脆绝交好了。

其实,“有钱三不借,有礼三不随”这句老话,各地说法有所不同,个人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不知你们农村对这句老话作怎样更好的解释,欢迎大家一起都来说一说。

[更多三农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老娘舅说事》点赞评论。

老娘舅说事


说到借钱的问题,相信很多朋友深有体会,什么意思?借出去的钱要不回来,随出去的礼收不回来,这两种情况令人头疼和反感。

关于此情况,在以前的农村老话中,已经有提到,比如“钱有三不借,礼有三不随”,钱可以借但是有三种人不能借,礼可以随,但是有三种人随不得,具体是哪些人,下面详细说说。

“钱有三不借”说的是这三种人不能借给他们钱:

1、不太熟的人不借

借钱的一般有两种人,一种是熟人,一种是不太熟的人(陌生人是不太会借钱的,谁也没有那么傻借给陌生人),熟人的话,相对还好说一些,但是不太熟的人,见面少,平常无交集,或者远方亲戚之类的,这样的人,借钱之后,不太好要,所以不能借。

2、穷人不能借

有句俗语说的好,“借急不借穷”,你把钱借给那些应急的人是可以的,他们会非常感激你,等到有钱后会及时还上,而穷人则不一样了,如果一个正常人,他既然穷,说明不想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只会乞求他人,这种人就像无底洞,借给他钱,基本就别想着要回来了。

3、用途不当的人不能借

假如一个人,借钱是为了吃喝玩乐,不用在正当途径上,你觉得要回来的几率有多大?当你没借给他时,他表现的非常可怜,一旦借钱给他之后,你去要账的时候,就知道你自己有多可怜了,所以,这样的人也不能借。

而“礼有三不随”说的又是哪三种情况呢?一起来看:

1、不懂得礼尚往来之人

随礼,说白了就是你家有事,我把钱给你,等我家有事,你把钱给我,互相有往来,图的是个人气而已,如果一个人,只知道进,不知道出,自己家有事,希望全村人都来随礼,但是别人家有事,自己却不随礼,针对这样的人,不要给他随礼。

2、不邀请你的人

在农村,随礼一般都是主家亲自一家一户去通知,希望别人能过来,帮忙也好,图人气也罢,总之,都是邀请之后才过去的,如果你未受到邀请,就不要去随礼了,原因有多种,要么不亲,要么有误会,要么没把你算在里面,针对这种情况,就不要自讨没趣了。

3、爱占便宜的人

随礼金额方面,不要求一方比一方多,只求相同就行,比如你给他随200,以后他人也给你回200,但是就怕有些爱占便宜的人,你给他随200,他给你回100,虽然金额不多,但是针对这种爱占便宜的人,以后不随也罢。

以上内容,就是“钱有三不借,礼有三不随”的个人见解,可以看出,这些人,在平常的生活中或多或少还有存在,尤其是借钱的事情上,借的时候说的好好的,一旦要的时候,就耍无赖,有些甚至是很亲的人或朋友,记得有句话说的话,当人与人的关系是否真诚时,从借钱和还钱方面,就很一目了然。

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你遇到过借钱不还(或随礼不愉快)的事情吗?最终是如何解决的?可以在下方评论中说说看。


农民说农


复制转发:

朋友说:借钱这种事情,但求问心无愧。

我借给你1万元本来就是0利息、白白借给你周转一个月、帮你渡过难关的,你自己说好什么时候还,就应该要依守承诺、爱惜个人信誉还给我。

而不是超限等到据约定还款时间的23点还没有任何动静,等着人家主动给你微信聊天了,你还装糊涂;等人家小心翼翼终于明确提醒你据约定的还款时间还剩一个小时不到、问你还钱,你还说什么1万块钱又不多,我在忙,忙完给你转账过去,咱俩谁跟谁?你真的想多了,这点钱真的没必要这样追着还钱。还怕我不还你钱吗?

等到0点了,人家诚惶诚恐的再问你有没有忙完了,你又说太晚了,明天给你去ATM机上给你转吧,手机银行转账没用过、不会用。可我借钱给你的时候你明明说手机银行马上收到的呀!

剩下我凌乱一个晚上你知不知道?[流泪]

第二天我一直质疑是不是自己做的太过分了,强忍一天不联系你。

都等到第3天晚上的22:50多分了,人家再问你有没有忙完了,你又说还在客户家忙,等下一定就给你转,还老回一些龇牙表情包貌似在故意戏弄我吗?[流泪]

然后打电话给你问你:还款、转个账就这么难吗?这个钱我也等着收回来周转!我帮你也是顾念往日情分。

然后你23:56分微信拍照发给我已经转账还给我,我说我真的还没有收到。然后你告诉我的确已经转了,然后我才知道你选择的是24小时到账。[流泪]

第二天晚上快0点的时候,钱终于到账了。延迟4天多才还给我。你知不知道这几天我默默查看了多少次手机银行?[流泪]

所以我借出的真的不是钱,而是纠结与闹心。[流泪]

过了不到1个月,你又问我借3万块钱开店,借期一年之内,给我1千块钱利息。希望我再帮你一次,大佬,如果你是我,你还敢借给我吗?而且我也没什么钱。

借一次给你都差点借出高血压、心脏病来了。[流泪]

朋友说:我个人2018年10月10日上午9点多借出去的,2018年11月14日23:56分收回来的。

真心借怕了!!!



持续亲善的仁生


农村老话:“钱有三不借,礼有三不随”,具体是什么意思?

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生活的积累,农村的人们在为人处事方面总结出了非常多的经验,比如在农村,人们一直有“钱有三不借,礼有三不随”的说法,这就是一种为人处事之道!

钱有三不借:

1、言而无信之人不借:对于一些言而无信的人,你借给他钱,先不说他会不会还给你,就算回还给你,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日子了。借钱给他说不定会对你的生活造成一些麻烦,耽误你的需求!

2、懒惰的不借:俗话说“帮人不帮懒”,对于好吃懒做的人,你就算借钱给他,他也不会用这笔钱去想办法挣钱,而是哪去吃喝,到头来他享受了,你却没有一点好处!

3、行为不当的不借:对于“黄、赌、毒”之类的行为不正的人,他们只是一些无底洞,借钱给他们不仅是助长了他们的歪风邪气,还是肉包子打狗,你的钱不可能会还回来!

礼有三不随

对于随礼这种人情往来,人们也有着非常多的讲究!

1、不回礼的人不随:这种不随礼的人其实就是一种贪图便宜的人,须知礼尚往来是一种传统,对于只收礼不随礼的人,咱们也应当如此对待他们!

2、不请你,不随礼:如果对方在举办酒席之时没有邀请你,你就不要随礼,因为人家没有欢迎你去!

3、给主家帮忙的人不用随礼:农村在举办一些盛大的酒席的时候,都会请一些村里的人帮忙,对于这些人,基本上是不用随礼的,而且不仅不随礼,有时候主家还是给一些感谢费用,这是农村的一些规矩!

以上就是“钱有三不借,礼有三不随”的几种情况,望大家补充指正!

骏景——殷


骏景农业


1,钱有三不借。一不借不熟之人,平时没有任何往来或者萍水相逢的人,不要把钱借给他们,要么钱要不回来,要么就是单纯的骗子,希望大家不要上当。

2、不借债台高筑之人,已经负债累累还要不断的向别人借钱来填补自己的经济窟窿,还钱之日遥遥无期。

3、不借不讲信用之人,三番五次借钱,但丝毫没有归还的意思,那么请不要再伸出善良的援助之手,等你急用钱的时候就知道什么叫“借钱的是大爷,催钱的是孙子”。


礼有三不随

1、不随无道德之人,有些人打着请客的由头榨取亲朋好友的份子钱,只要家里遇到一点点喜事,都要大张旗鼓宴请宾客,其实为的都是大家的礼钱,请大家慎重看待。

2、不随未请之席,如果在办喜事的时候根本没有邀请你,这样的礼也不用随,这是没有诚意的表现,那么为什么还要让人随一份礼呢?

3、不随不回之礼,如果别人请你做客,你随了礼,而自己家请客的时候别人却不出席、不随礼,下次他家再宴请宾客的时候也不用再随礼了,礼尚往来是一种传统,回礼是一种美德,虽然不图这点礼钱,可别人如何对待自己,自己就应当如何对待别人,不要因为面子问题白白吃亏。


辰辰的札记


农村的老话非常多,其中一部分是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像题主的这个问题,钱有三不借,礼有三不随,就是其中之一。由于一句话老话可以传播到不同的地方,所以慢慢的解释也就多起来,说法也就不同了。

钱有三不借,它的解释就是有三种人的钱不能借给他们,一旦借他们可能会血本无归。

第一种,不熟悉的人不借。很多人在刚认识不久后就会开口借钱,理由很多,有的时候看似确实有难处。但是我们对其了解并不深,很难把握他所说的话是真是假,这个人的人品究竟如何?所以借钱就会给自己带来风险,如果遇到一个人品不好的,很可能不会还钱,让自己带来损失。

第二种,不务正业的人借。什么地方都有懒人,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没钱了就会东家借西家借,借了钱大吃大喝,花光了再去想办法借,却不去想了还人家钱,这种人如果你把钱借给他,那么只能是血本无归。

第三种,黄赌毒不借,很多人不顾正业,从事赌博,输的家里叮当响,没有米下锅,就会讨可怜,东家借西家借,一旦你把钱借他了,他可能又会拿钱去赌,输光了再借。还有像吸大烟的,到处勾引别人家老婆的,这些人的钱都不能借。

礼有三不随,人情往来是人与人沟通的一个桥梁,礼尚往来也是维持友情的一种方法。但是有这几种人,随礼也是白随。

第一种。不请的礼不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圈子,物以类聚,品性相投的人,常常聚在一起成为好朋友。当然也会排除一部分人,这部分人在日常家中有事情的时候,如果没有请你到场,那么可以不随礼钱,因为有一些人即使你随了他钱,可能也得不到它的好感了。

第二种,只知道占便宜的人不随。有一部分很愿意占小便宜,家中有事的时候到处请客,但是当别人家有事情的时候却装作不知道,事后还会埋怨你说没有请他,事实上,即使你请他了,他也可能以各种理由说去不了。

第三种。不孝无德之人礼可不随。成天说东家长西家短,到处说别人家不是,只要谁家发生一点事,弄得满城皆知之人和不孝敬父母的人,可以不随,因为这种人,很愿意般弄是非,即使你想跟她搞好关系随了钱,他也会觉得你是应该的,根本不会领你的情, 事后还会照常摆弄你的是非。不孝敬父母的人,他对父母都不好,更何况是朋友呢?所以不交往也罢。

这些俗语老话都是通过人与人的交流中,总结下来的。很多都是通过自身过往经历传下来的,所以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农事一锅烩


农村老话:“钱有三不借,礼有三不随”,具体是什么意思?

点击右上角关注,为您分享更多的三农问题!

农村的人情往来一直都比较频繁,三大姑七大姨的很多,人情世故也比较讲究。时间长了,人长理短的就多了,所以农村就有句老话“钱有三不借,礼有三不随”!


这句话具体什么意思呢?

首先,“钱有三不借”

1.刚认识不熟的人不借

这类人,你只跟他见过两次面,话都没说几句,更谈不上了解,他就找你借钱,说明这个人做事不可靠,没有自知之明。

一般稳重的人就算要借钱,也不会找刚认识的人,再说了,到时候你都不知道到哪里去找他还钱,大部分是打水漂。



2.不讲信用的人不借

老话说的好,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有的人不讲信用,说好的时间用各种理由一拖再拖,不断地挑战你的底线,这类人的钱不能借。

3.好吃懒做、吃喝嫖赌的人不能借

人不怕他穷,就怕他懒。自己不努力,不吃苦,每天想着靠这个靠那个,东拼西借的,就幻想着一夜暴富,这种人你借他钱,其实是在害他,坚决不能借。



其次,“钱有三不随”

1.不管亲戚还是朋友,谁家办事大家都喜欢随个份子,但是如果人家没通知你或者请你,你可以不随礼,特别是农村地方上就更明显了。

2.还一些人,你家办事请他来,他推托不来或装做不知道,也不随礼;等到他家办事了,他要叫你随礼你的。人情往来本身就要有来有往,所以这类人以后可以不用往来了。


3.还有一些人,专门借各种由头让大家随份子钱,比如:生日一年要过好几次,结婚好几次,或者进新房子或开店什么的好几次,这种没有理由没有道德不合规矩的礼不用随。

来而不往非礼也!有来有往才是人情往来!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如有不妥或有补充之处,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同意我的观点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多多支持!

小俞传播


钱有三不借:一不借不熟之人,平时没有任何往来或者萍水相逢的人,不要把钱借给他们,要么钱要不回来,要么就是单纯的骗子,希望大家不要上当。二不借债台高筑之人,已经负债累累还要不断的向别人借钱来填补自己的经济窟窿,还钱之日遥遥无期。三不借不讲信用之人,三番五次借钱,但丝毫没有归还的意思,那么请不要再伸出善良的援助之手,等你急用钱的时候就知道什么叫“借钱的是大爷,催钱的是孙子”。

礼有三不随:一不随无道德之人,有些人打着请客的由头榨取亲朋好友的份子钱,只要家里遇到一点点喜事,都要大张旗鼓宴请宾客,其实为的都是大家的礼钱,请大家慎重看待。二不随未请之席,如果在办喜事的时候根本没有邀请你,这样的礼也不用随,这是没有诚意的表现,那么为什么还要让人随一份礼呢?三不随不回之礼,如果别人请你做客,你随了礼,而自己家请客的时候别人却不出席、不随礼,下次他家再宴请宾客的时候也不用再随礼了,礼尚往来是一种传统,回礼是一种美德,虽然不图这点礼钱,可别人如何对待自己,自己就应当如何对待别人,不要因为面子问题白白吃亏。


玉伟谈世界


农村很多农谚老话,脍炙人口,口口相传,具有一定的道理,哲理在里面。这些老话简单易懂,句句在理且容易被人们记忆,传播,也是农村一种风俗文化。

钱有三不借,礼有三不随。这句农村老话,为我们为人处事做了一个很好的尺度,我们可以先简单的理解为:钱不是随便借的,无论是借出去,还是向别人借;随礼,有的地方叫随份子钱,也是不能随便去随的。那么我们接下来,具体看看是哪三不借,三不随。

钱有三不借

1,无信用之人不借,俗话说的好啊,人无信不立!里面就包含这个意思,没有信用之人,不仅不能把钱借给她,而且和他处事的时候也要小心。你一旦把钱借给这样的人,且不说他主动还钱了,就算是讨回的时候也是很难的,最后很有可能一场空,也就是好借不好还。

对付这样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干脆不借他就是了!。

2,初识之人,不能借钱。这一种情况,对于我们在外务工或上学的朋友不难理解,我们出门在外难免结识新的朋友,有些有目的性的人,就是以各种理由向我们借钱;这时就要主意了,刚刚认识的人或打着老乡旗号的人借钱时,最好别借!。因为,你们之间还未了解清楚,一旦把钱借出去,很可能就要不回来了。所以,这种借钱的人也要提防。

3,不借不良之人,一般每个村的村民,彼此之间都是很熟悉的,谁的人品如何,有没有不务正业都是很了解的。借钱时,对哪种有嗜赌,好吃懒做,具有偿还困难,爱吹嘘,甚至许诺借一还二的人,也要小心,最好是别借。借给他们,也有可能要不回来,甚至他还不承认借了钱。

礼有三不随

1,没有通知的礼,不随!。农村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随份子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互相帮忙、捧场、还礼、尊重的一种表现,这样办事情的场面会隆重和热闹很多。俗话说,礼尚往来,你来我往才有交往。但有时,亲戚朋友之间结婚生子,嫁女喜丧时,并没有向你道喜通知,这种礼您是可以不去随的,即使您从别人那里知道了,也是可以不去的。

不通知的原因可能有:关系已疏远了,比如一些表亲的子女办事,就可以不用去了(不随礼不代表断亲)。

2,不还礼的人不随。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但有些人就是这样,他有事时你随礼,当你有事时,他却不还礼。那么,以后他再有事情的话,你就可以不用去了。这种人不仅让人伤心,还着实可恨!。

3,人品差之人的礼不随。我们村就有个人,从小就小偷小摸,周围邻居得罪完。和东家争地边儿,与西家抢宅子,整天只想着沾光,不能吃一点“亏”,在他心里:不沾光就是吃亏。

这种人家办事,一般关系的话,是可以不用去随礼的。

这些年,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但办事随礼多少一定要随意,心意是最重要的。不要盲目的攀比,炫富,切记,切记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