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漲工資,降糧價,農民該咋過?

llvlz


糧價下降的時候,農民應該怎麼度過?對此你怎麼看?



糧食價格漲跌的幅度一般是很小的,不會出現大的波動,本來糧食價格就比較低迷,但糧食價格短期內漲幅超過50%的可能性是沒有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糧食價格關乎到國計民生,一旦糧食價格出現大幅度的波動,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對糧食價格進行宏觀調控,干預糧食價格的上漲速度,以保護未種地的階層的消費者的利益。

其實糧食價格的下跌多少對於農民只有人均一畝三分地所產的糧食來說,沒有什麼多大的影響,即便是一畝地所產的糧食全部是利潤,就目前的價格來說也就千八百塊錢能影響到哪兒去,再說農民生產的糧食大部分是自己進行消費。

當然對於糧食種植大戶的農民來說,糧食價格的下跌的確有很大的影響,畢竟糧食價格下跌還需要儲存一段時間產生費用,如果長時間的糧食價格下跌,直接積壓了種植大戶的農民的資金,影響了下季糧食種植。鑑於糧食價格下跌,種植大戶的農民怎樣去應對這段困難的時期?下面簡單的分析一下。



首先,要時時關注糧食價格的漲跌問題的信息,特別是國際糧食的價格走勢,一旦出現利好的消息,抓住時機及時銷售多餘的糧食,以便獲得比較性的更高的利益。

其次,如果糧食價格始終處在下跌低谷期需要進行農業種植產業結構的調整,改變種植模式和結構,比如減少糧食的種植面積,改種其他效益較高的農作物。比如近兩年來,紅薯的效益就不錯,而且畝產量也高,栽培和管理方式比較粗放,種植成本比較低,每畝效益一般在2000元左右。

第三,對於糧食種植的主產區需要精心栽培糧食的種植管理技術,提高糧食的畝產量選擇高產優質的糧食種植品種,用多產糧食代替糧食價格下跌的劣勢,以增加種植收入。

第四,如果糧食價格長時間低迷,而且又有很多的糧食可以進行糧食的附加工,比如說加工成為飼料進行銷售,增加其附加值,或者是建議投資建一個養殖場,讓糧食轉變為其他形式增加種植收入。



總之,近些年來,糧食的價格始終原地踏步,對於普通農民來說已經適應了糧食市場行情的走勢情況對於糧價的高低,出現了漠不關心的現象,畢竟普通的農民種植糧食基本上用來家庭消費而已。但對於糧食種植大戶的農民來源,糧食的價格關係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所以必須根據糧食的價格來調整糧食的儲存量以及種植結構的方式來增加種植收入。


宗元三農堂


人生在世只為吃,高談闊論沒意義。貧富差距的根本就是一個工資和糧價的問題。市場經濟無論什麼都應該取決於市場,當然工資和糧價也應該是由市場來調控,刻意的人為調控其實也屬於壟斷行為。

糧價代表的職業是農民。工資代表的職業是工人和上班族。

糧價應該定多高,每斤多少合適,工資定多高這兩者需要平衡,彼此相互影響。比如一個掙工資的人月工資是6000元,一年的工資就是72000元,一個農民按我國目前每個人平均2畝地,每畝產糧600斤(有的地產量多或更少),2畝地1200斤糧食要賣夠72000元,才能保證農民每月也是6000元工資,如果工資每月工資1000一年12000元,糧價10元才能與掙工資的人水平相平衡。這個恐怕作不到吧,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夠作到。所以糧價一直是在調控中。但是這種調控就形成了農民和掙工資的人的貧富差距,也就是工農差別

不要以為農民就是隻有收種的季節忙的那麼幾天,農閒時可以出外打工,其它這是錯誤的,因為糧價低,維持不了正常開支才不得以出外打工補貼家用,其實農業活沒窮盡。一年四季,起早貪黑都有幹不完的活,活越幹越有,關鍵看你幹不幹,像現在上化肥是一種偷懶的方法,但是沒有了綠色食品。

在工資上漲糧價下降的時候農民也只能是選擇出外打工,這樣既把穩又能維持生活,打工可能就是最好的辦法。


流年似水204840998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對於一個曾經承包土地的小戶(我在家承包了30畝地)來說我的選擇是,退租土地出去打工掙錢來養家餬口!為什麼呢?我想先說說承包土地的事情,然後再說說打工掙錢的事!


我是2015年秋收的時候開始承包土地的,當時的租金是每畝地400元,更有甚者是要400斤小麥的!算個細帳吧!秋種小麥的投資:小麥專用肥一畝一袋110元,犁地播種75元,麥種加拌種80元,農藥加澆地的費用也得70元,收割費用50元,投資費用得400元再加400元地租費!得800元的投資!大規模種地的畝產量一般都不會超過1000斤的!我當時的產量在900斤收!價格1.12元每斤!自然災害不在考慮範圍之內!如果在收割前小麥倒伏了的話,有可能你就不夠本了!

夏季莊稼的玉米和花生的純收入一畝地大概也就是700元左右!價格高的話可以達到1000元!所以說辛苦一年每畝地的純收入大概在1000元左右!可是這幾年我們這裡的天氣比較反常!該下雨的時候不下,收穫的時候天天下雨!所以就出現了增產不增收的局面!

所以我們這裡的土地承包費每年都在下降!但是依然出現了沒有人願意給家種地的情況發生。現在我們這裡的土地也開始有撂荒的了!

出去打工掙錢是比較符合旱澇保收的!只要自己好好幹活!每個月掙個4000元錢還是有保障的!做為一個曾經的焊工我現在要出去打工每個月的工資大概在6000元左右!所以現在我們這裡的年輕人基本上都出去江浙一帶打工掙錢去了!還有的就是幹不鏽鋼的繼續幹不鏽鋼,一般都是夫妻兩個人幹活!每年也能掙個七八萬塊錢的!


本來八零後九零後的都很少有土地!有的也是很少的土地,我們這裡八零九零後的小家庭每戶基本上都是1.5畝地。很難靠土地來養活一家人只能選擇出去打工掙錢或者自己做生意!

我是豫東小農,如果大家有不同的看法請留言給我🙏🙏🙏🙏!!


豫東小農


糧價下降,農民怎麼度過,你怎麼看?我來回答,

農民種糧食幾乎都是賠錢,這是事實。我搞過成本核算,我是學農業經濟管理的,這個樣本是2016年的樣本,是燕山深處的某個村莊,農民種一畝玉米,要賠280元,事情是這樣的,把種子38元,化肥75元,農藥(忽略沒計入),人工費800元。總直接費用913元整。玉米收入是870斤,每斤按0.73計算,實際收入不足630元。這樣一比較實際虧了270元。

雖然虧了,農民也要種地,那就在人工費上來找補了,把話說到家,除了種子和化肥是直接的投入,一畝地玉米也就投個113元,還有517元人工費,多也好,少也好,這是最保險的,而且也是實在的。

如果糧價下降幅度大,我們以每斤玉米0.50元計算,870斤X0.50元=435元,這是一畝地的收入,去掉種子化肥113元,還剩了322元,這就是你打工費。

在說在我調查的村莊,大部分是弱勞動力,或者,種地是農民的一個掛差,早晚,或者是休息時間就把農活幹了,根本就不用一個整勞動力在家守著農田幹,這種現象很普遍,我在農村任職很長時間,這一點我是瞭解的。

無論怎麼說,糧食降價對農民有很大傷害的,為了這降價帶來的損失,農民要想盡一切辦法,把承包地轉讓多種糧大戶,叫種地者,實行集約化經營,叫轉租者拿到合理的承包費,兩頭願意。

發展經濟作物,這也是規避風險的好辦法,耕種一些當地的特色農產品。

大力發展農家樂,搞好家庭旅遊業,特色農產品十特色的鄉村遊,絕對是農村的發展方向,也是農業的發展方向。


英莫問667


糧價下降的時候,農民應該怎麼度過?對此你怎麼看?

糧食價格這兩年比較低迷,很多種糧農民沒有賺到什麼錢,今年種早稻還虧本,因此也出現不少種植大戶退租的情況,不好的田一些撂荒。面臨糧價下降農民怎麼辦?



種糧少的自給自足,別奢求種個十幾畝能賺大錢;種糧大戶多種植優質糧,今年部分地區在試推優質稻訂單農業,簽訂訂單種植,提供種植服務,種出品質和產量,收益較穩,另外種糧大戶還可以申請適度規模補貼。那麼對於種植面積不上不下的,要麼不種,要麼種更多地。



早稻糧價不好因為品質低,中晚稻、東北水稻價格會呈現兩極分化,優質優價會較明顯,比如南方種植泰國絲苗、軟粘,比普通稻每百斤高出二三十元,每畝能多賺兩三百元。訂單農業都要求是優質稻品種,國家糧食收儲也要求品質!

雲眾地服務宗旨:幫助農民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農業知識,歡迎關注!


雲眾地


糧食下降的時候,農民應該如何度過?對比米怎麼看?

糧食價一直比較穩定,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例,從沒有均價超過2.0元時,也沒有在6個月的時間內漲幅超過50%。本身價格穩定,偏低,與經濟類作物不能比較。



假如糧食價下降,可以從如下3個方面去考慮:1、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這種方式需要有科學合理的種植技術引導,用科技水平種植糧食。以玉米為例,掌握合適的時間施肥,澆水十分關鍵。



2、改善種植結構,可以以實際情況改種經濟類作物,以生薑為例,農戶為了提高收益,可以通過種生姜,畝產1萬斤左右,每斤2元,收入在2萬元每畝地,這種方式收入偏高。

3、善於分析糧食價格波動,選擇在價格高時出售糧食,在價格下跌是存儲起來。把握價格的有利行情,同等數量的糧食,可以換來更樂觀的收入。以玉米為例5月份出售2萬斤比2018年1月份出售多賣1500元。


小希時間


關於這個話題,恐怕是很多至今堅守在農業種植一線農民所面臨的普遍抉擇,未來幾年,稻穀和小麥價格還會再度走低,如果不想辦法應對,到時候日子會越來越難。

特別是在近年來我國加快推進糧食收儲制度改革以後,包括稻穀,小麥這樣的絕對口糧品種的市場價格都被“無情的”調低,農民的處境真的非常尷尬和困難。

按照傳統的種植方式,種糧已經越來越不賺錢了,甚至還面臨賠錢的風險,所以,農民必須要做出相應的種植結構調整或者種植思維轉變了,否則,迎接你們的結局會很悲慘。

在此背景下,農民如何對待比較合適呢?筆者有以下兩個建議。

  1. 如果還願意堅持種糧,要麼調整種植結構,要麼擴大種植規模。
  2. 如果不具備以上的條件,那麼也很好辦,直接把土地流轉出去,外出打工就行。

為什麼我一直提倡大家進行糧食種植結構調整呢?這還要根據我國目前的糧食供給形勢來考慮。

目前,我國四大糧食作物中,除了大豆受到進口衝擊嚴重以外,其他三大糧食作物均可以實現自給自足,甚至還存在一定的富餘,而正是這樣的富餘讓我國的玉米,稻穀和小麥市場供需整體呈現出過剩的狀態,其中,還存在著普通糧食品種供大於求,優質糧食品種供不應求的態勢。

所以,現在我國糧食市場中就出現了普通品種價格一年比一年低,優質糧食品種常年保持價格高位的情況。

在這樣的情況下,適當進行種植結構調整,減少普通品種種植面積,增加優質糧食品種面積也就顯得尤為必要。

而且,在可以保證目標收益的同時,適當擴大糧食種植規模,也可以起到整體提高種植效益的作用。


鍾情三農


降價下降的時候,農民應該怎麼度過?對此你怎麼看?

糧價下跌,人工、生資價格上漲,收益降低。農民的日子不好過了。那麼農民應該怎麼做才能抵消或者緩解這些不利因素呢?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1、轉變種植方式,從要量轉要質。現在應用這種方式的農民比較多,比如蟹稻共生、蝦稻共生、鴨稻共生、認養模式等等。都是能夠緩解糧價下跌的方式。但是有個前提是這些共生模式需要一個地區有個主導作用。要麼有個帶頭人,要麼有個帶頭的政府。而認養模式在遼寧盤錦地區做的比較好,一畝地認養費用6800元,我的天,夠買多少大米了。



2、土地流轉。糧食不值錢,家裡地還少,十幾畝地、二十幾畝地的收益還不夠操心上火的,也不夠維持家用。莫不去土地流轉出去,走進城務工的路子。有些時候有門手藝遠比打工賺的多。

3、聯合,成立合作社,申請補貼。合作社現在遍地開花,農業合作社,農機合作社。但是有多少是真的,都是套取國家補貼的手段。如果土地夠連片、夠規整、農機水平夠,莫不如成立合作社。走強強聯合的路子,也能申請一定的補貼。



4、訂單農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農業發展模式,走訂單農業的路子。但是訂單農業的風險也比較高,尤其是訂金和尾款是否能夠及時到位以及真正需要企業來收購時,是否有那個財力去執行合同訂單的內容。


大環境下,農業難做。雖然說路子很多,也有成功的。但是畢竟還是少數。在問答裡誰都能吧嗒吧嗒說幾句,現實中呢,都蒙圈呢。所以,需要謹慎的研究市場,減少風險。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糧價下降的時候,農民應該怎麼度過?對此你怎麼看?

我個人這樣看的

現時農民比工人難的原因,是工人只是用身體和技術作為成本賺取工資,只要工作就有收入,雖然說農民國家給與了一定土地資源,但農民賺得的收入不光像工人一樣用身體和技術就能有收入,而是投入一部分錢財加身體勞動。這個過程長達幾個月,本身沒有工資收入,還會由產出和售銷產生風險。農民成了投資者同時又是自己的工人,其收入風險大大增加。難過當今的工人的原因在此處。有些人總是說下崗工人難於農民,廢話一通,不值於一辯。


當如今工人一工作值一月餘即有工資,而農民既要自己拿出投資,又要同工人一樣的勞動,同時農業種植業成果成熟得幾個月才產出,產出的並不一定能銷售,和銷售的並不一定能有工人勞動之工資,能否頂抵投資都不一定。

如今之種植業收購糧價還下降,上億之農民在有限土地上還要自己加入投資中競爭著無序的成果,幾乎難想象農民是如何生活著。

農民應該怎麼度過?



農民自己要學會算帳,算算你自己,是否勝任你所擁有土地種植產出支撐你家庭開支。不能,就不要下投資了,乾脆合夥承包於有能力的人種植,得點一畝地幾百元費用算了,去作農民工,還能賺得比你自己種植多些,同時別人承包的也因基數多相應能多賺些,這是雙贏。沒有別的好辦法,多少年多少人實踐己證明打工比呆在家中少量田種植糧食強多了。當然你手上有資金,又有人脈資源可以承包大片集中種植,或許能賺點,也是風險重重的。


老艾葉


糧食價格降不到哪裡去!政府對糧食價格有保護性措施,不必擔心,甚至恐慌!農民對土地有情結,種糧管地,在當下不能作為主要經濟來源,走出去掙錢才是正道。至於田,合併或轉租他人管,只不過流轉租金高低而已,也能租點錢的。國家對大戶有補貼,種得多,抵得上出門打工,留在家鄉種田也划算。家裡有老的,幹得動可以幫助管,畢竟歲數大了,不適合出遠門。大部分地區都機械收割,運輸機械,打蟲機械,老人能行!社會在發展,鄉村在鉅變,適者生存的道理應該懂!至於工資漲,糧價稍跌,很正常的事,農業生產發展的必然結果,無可非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