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蔡鍔不英年早逝,他以後會是什麼發展?

洞庭一葦1188

我認為他可能會成為周總理、葉劍英元帥一類的政治家。因為,蔡鍔不僅有特殊的才幹和堅定的信仰,同時擁有高尚的品格和能屈能伸的性格。

蔡鍔的大的功績主要有二:一是在辛亥革命時期領導了雲南的武裝起義,在雲南結束了封建統治。二是發動和領導了反對袁世凱的護國戰爭,“再造民國”,正可謂功勳卓著。

蔡鍔是幾乎沒有惡評的政治家,這非常罕見。蔡鍔作為一個當時的軍閥,卻有著非常先進的民主思想,他不專權,只為公,反封建、護民主,提倡個人不爭權。為人光明磊落、剛毅果斷、足智多謀,在後世人的眼中近乎完美的小說人物形象。

蔡鍔非常反對和反感愚民政策。他在1898年9月的《湘報》上發表了《秦始皇功罪論》,借古喻今地對歷代統治者的愚民政策進行了激烈的批判。

在槍桿子方面,蔡鍔也有著清醒的認識。雖然他的恩師梁啟超是著名思想大家,文章璀璨蓋世,但蔡鍔卻始終認為軍事救國才是基礎。他曾說“今日而言救國拿槍桿比拿筆桿子更重要”。為了踐行軍事救國的思想,他在日本時每日洗海水浴,“未嘗一日間斷”。可見其思想堅定。

蔡鍔沒有私心還表現在,他在雲南起義成功之後,對於國家政治制度的思考。在當時的時代侷限下,蔡鍔研究了外國的三權分立制度,他十分重視國家內各大勢力的互相制約,反對權利濫用,進而滋生腐敗。他甚至在雲南試行了三權分立的制度:規定行政權力屬於雲南軍政府;立法權利屬於臨時省議會;司法權利屬於檢察廳和審判廳。在施政上,他還主張群策群力。

由於強烈的憂患意識,蔡鍔還在治下的學校教育中加入了相當比例的軍事基礎教育,繼承了他的死敵清政府的“尚武”的思想,提倡強軍。

當然,蔡鍔將軍作為一代名將也不是全然的完人,也有他的侷限。比如,他的思想中有著濃烈的英雄史觀。他和許多的舊式軍頭一樣,沒有充分重視到人民的力量,他們頂多注意到了人民中的軍人這一群體,但對於整個人民的歷史作用看的較次要。

同時,蔡鍔在雲南起義成功之後,採取了承認清政府和列強的不平等條約的政策,雖然有其策略性,但畢竟顯示出他反對帝國主義的不徹底。

但是,綜上所述的優點和缺點,並非強烈的褒貶。蔡鍔將軍的一些值得商榷之處也反映了當時的時代思潮和歷史的侷限。蔡鍔不是一天煉成的,而是被曲折的中國近代史,被紛亂的國際帝國主義和工農運動的鬥爭所影響而形成的。在這個過程中,蔡鍔將軍始終能夠選擇進步的、民主的方向,而他本人的品德又是那麼地高尚和狹義,他沒有為自己謀絲毫的個人利益,把短暫的一生和瘦弱的身軀獻給了這個正在走向現代化的國家。如今過上幸福生活的人民也許忘記了許多過去的歷史,但先輩們的奮鬥和不屈像一首蕩氣迴腸的歌曲,永遠環繞在中華兒女的心頭。


歷史小趣叟

蔡鍔作為再造共和之人,在完成護國運動後就去世了,年僅34歲。可以說蔡鍔是英年早逝,如果蔡鍔可以繼續活下去,那麼他以後會有什麼樣子。我們可以從蔡鍔的品性和能力來分析,蔡鍔一生戎馬,主持了雲南反封建運動。蔡鍔在當時的雲南十分有聲望,加上蔡鍔當年打響反袁第一槍,可以看出蔡鍔有很明銳的時局洞察能力,並且富有正義和民主精神,也是個心中有民族的人,那蔡鍔的大致發展軌跡有可能是這樣的。



袁世凱復闢失敗後,各個反對軍閥開始了割據。蔡鍔勢力在雲南,看到北洋軍閥各個都坐大,完全背離了共和。蔡鍔鑑於實力只好回到雲南,然後蔡鍔會選擇出兵控制四川,避免四川成為其他軍閥的地盤。蔡鍔擁有這些地盤後,就有了可以發展的空間,期間無論是那個軍閥當家做主,蔡鍔都不會在意,蔡鍔會花時間把雲南和四川作為再造共和的基地。並且蔡鍔會選擇支持當時的國民黨,支持孫中山。


北伐戰爭的時候,蔡鍔是一定會出兵的,為了實現民主共和,蔡鍔絕不會袖手旁觀。但是隨著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北伐宣告破滅。蔡鍔會提兵回到雲南和四川,也開始割據。目的就是看蔣介石會怎麼做,當蔣介石同各大軍閥不斷進行戰爭的時候,蔡鍔註定是不會幫助任何一方的。軍閥混戰中的蔡鍔,勢必是各大軍閥拉攏的對象,但保持中立才是蔡鍔的想法。隨著東北易幟,蔣介石穩定了時局,蔡鍔為了國家統一,註定也會宣佈歸附國民政府。



抗日戰爭爆發後,有著強烈民族精神的蔡鍔會堅決要求抗日,會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爆發極大的不滿。隨著統一戰線的形成,蔡鍔將提兵出雲南和四川,奔赴各大抗日戰場。依照蔣介石的一貫做法,一定會讓蔡鍔的軍隊參加各種戰役,目的就是削弱蔡鍔的兵力。到最後抗日戰爭結束後,蔡鍔不會選擇支持蔣介石打內戰。其結果可能是宣佈起義,走向新中國的建立。


小司馬遷論史

蔡鍔作為民國時期的“護國軍魂”,在歷史上廣受好評,可惜的是天妒英才,打完護國戰爭之後,未滿34歲的蔡鍔就英年早逝了。

如果蔡鍔不英年早逝,他以後會是什麼發展?雖然說歷史不容假設,但是題主既然提出了這個問題,我也有興趣答一答,我覺得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國民黨軍政高層

看看蔡鍔所做出的的貢獻,第一點就是在辛亥革命時期,領導了雲南的新軍進行了起義;第二點就是袁世凱復闢稱帝后,他帶領雲南軍隊發動護國戰爭。


這兩點都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的行動,說明了蔡鍔是擁護國民黨的革命綱領的,也是贊同他們的政治主張的,所以說他加入國民黨成為軍政高層的可能性非常大。


我黨的軍政高層

蔡鍔年輕的時候,就遠渡日本求學,只是為了尋求救國圖存的方法。從這其中就可以看出來,蔡鍔有著一顆愛國救國的心,他愛國救國的希望比很多人都強烈。


蔡鍔如果不英年早逝,等到歷史發展到後面,他也會逐漸意識到,真正能夠救中國的,也就是我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而已,所以加入我黨成為軍政高層也是很有可能。


自成軍閥被打敗

這一點也是有可能的,首先蔡鍔在雲南是具有極高的地位和威望的,雲南的軍政要員都非常的信服蔡鍔這個人,都願意跟著他幹事業。


而蔡鍔有自己的想法,想要通過強軍來強國,他也是一個不願受他人調遣的人,所以自成軍閥發展成一方勢力也有可能。不過,隨著浩浩蕩蕩的北伐運動,蔡鍔被打敗的幾率非常大,最後和小鳳仙一起歸隱田園也不無可能。


晚節不保可能賣國

當然,這種可能我是不願意看到的,我也相信蔡鍔不會選擇這一條路。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萬事也不是絕對的。當年“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革命志士汪精衛最後不也成了萬口唾罵的漢奸麼?


蔡鍔年輕時就是留學日本的,對日本的科技文化也是非常的推崇,在中日戰爭極其困難的時期,蔡鍔投靠日本人賣國求榮的可能也不是完全沒有,畢竟汪精衛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我的結語

蔡鍔作為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用他短暫的一生書寫了偉大的傳奇,他確實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蔡鍔如果不早死的話,應該會給後來的中國政局造成巨大的影響,但是他最後會怎麼發展,這個還真無法預料,所以我在此把我能夠想到的可能性都列舉了出來,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老魏聊歷史

回到民國三年,蔡鍔不曾罹難,病癒從日本歸來,其發展或有兩條路。

二、如大家所望,繼續回川治蜀,勵精圖治十幾年,以此為根基發展國民軍隊。

但是從其離開四川前往日本治病前種種部署與囑咐來看,個人還是更加傾向其回川做“

諸葛武侯”的可能。
(段祺瑞)


我們從當時任川邊鎮守參謀長劉顯良語錄中可看出蔡公在離川前,已經看出了滇軍的驕橫與紀律鬆散不受控制,加上羅佩金手握重兵強行接替其位置,雖然西南看起來安穩,但是一旦他離開,肯定會因為羅偏私思想與乖張性格,導致自己多年施行的“三二一”戰略與平衡川滇軍的思想與作為付諸流水。於是其分別部署親信在打箭爐與雅州駐紮,伺機而動,等他回來,共商大計。

(羅佩金)

果然不出其所料,羅佩金重滇弱川的思想與行為最終導致了川、滇內訌戰火,一發不可收拾。

可以想象,蔡鍔既然洞悉了一切,如果回來自然不會置之不顧。他回來一方面會整治軍隊,讓川休養生息,發展軍力、民力。另一方面其為川眾望所歸,民心依附所在,唐繼饒也不敢過於膨脹。

一旦蔡鍔在四川站穩腳跟,憑著天府之國的資源力量、勇悍的軍隊、自己聲望與卓絕政治與治軍能力,雖不敢說放大至全國,但起碼四川各地豪傑斷不敢與之爭鋒,四川西南軍閥混戰史也必將改寫。

此外,因為護國一戰其“為四萬萬同胞爭民主!”的思想與成績,蔡鍔早已經盛名天下,一定意義上他是國民心中的救世主,民心深入,由此可見蔡鍔在四川穩定下來後,非池中之物,必定待不長。


(袁世凱)

其早在1909年四川就說過:中國要奮強於世界,至少要打倒一個帝國主義,現在只打倒了滿清,但是中國仍然積弊眾多,還是一個被帝國列強鯨吞蠶食的落後國家。所以在他率領護國軍進入成都時候說:救國唯有強軍,希望自己能夠投身軍隊,訓練出一個能夠保衛疆土的強大護國軍隊以重振華夏大國之風。


蔡鍔在四川治軍嚴明,他主張對軍隊的治理要注重軍人精神(不怕犧牲,勇敢晚上,艱鉅奮鬥保衛疆土為己任務),軍人關係(官兵如父子,兵間如兄弟)。

蔡鍔料定,此後中國必定會被列強侵犯,憑著中國落後的國力,難以正面禦敵,中國軍人只有憑著忠貞不渝的底線,頑強鬥爭的精神,不怕犧牲的思想,在今後的戰爭中在毅力與意志上強於敵人,利用中國廣闊的縱深地與國民基礎,且戰且退,運用時間打持久戰才能拖垮敵人,後來我們才驚奇的發現“這就是論持久戰啊!”


蔡鍔既然有此才此德,其不死回來的話,不敢說能夠成為挽救中國的天之驕子,但是至少我們的軍隊在其帶領下不至於如此孱弱,或與日軍一戰局面不至於如此不堪。

蔡鍔不死,他將成為現代意義上國家軍隊的真正締造者也未可知。


不書三少

蔡鍔死前是四川督軍。

蔡鍔一死,四川、重慶遭殃了。失去了一個有能力、有資歷、能服眾的人,四川乃至整個西南陷入軍閥混戰,一直到抗日戰爭前夕,整整打了20年。

所謂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平蜀未平。雲貴川打成一鍋粥,主戰場就在四川。四川內部也是一團亂局。如果有人想把四川軍閥混戰脈絡理清楚,那他必然要一番功夫。

劉存厚、羅佩金、戴勘、熊克武、楊森、劉湘、鄧錫侯、劉文輝、田頌堯、李家鈺、範漢章、劉成勳、賴心輝等等大大小小的軍閥,輪番登場,卻遲遲沒有人能脫穎而出,安定四川,向外發展。

若蔡鍔活著,必然不會這樣。首先是滇系軍閥唐繼堯、羅佩金不敢有非分之想。然後是四川本地人如劉存厚等不會這麼衝動。

蔡鍔會以四川為大本營,向漢中發展。

這是有依據的。縱觀前期的民國史,從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二次護法運動到北伐戰爭,名稱在不斷變化,本質卻一直是孫中山系的革命黨和袁世凱系的北洋派之間鬥爭。蔡鍔雖不是孫中山的嫡系,他卻是天然的革命黨。

蔡鍔很年輕。1882年生,和馮玉祥同歲,比蔣介石大五歲。蔡鍔擺平大西南後,會出川入漢中,佔有陝西,然後東征河南,與國民革命軍會師。

也就是說蔡鍔會取代馮玉祥的位置。以蔡鍔自身的軍事素質,和高潔的品德,以後的中原大戰是打不起來的。這說的有點遠了。反正蔡鍔死了,就看到羅佩金、唐繼堯以及四川內部的各軍頭禍害四川了!


草墨之家

蔡鍔不可能回雲南,雲南已經成為唐的地盤,蔡會任四川督軍,以蔡的能力和為人,最好的結局是幾年時間把川軍再次訓練成一支勁旅結束一盤散沙局面,以蔡的威望能抵消一部分北洋獨大局面,估計蔡會贊成聯省自治以防範北洋勢力,北洋也可能因為蔡這個外部勁敵不至於內部混戰,蔡起到了馮的作用,估計蔡軍會和北伐軍會師,蔡將是新國民軍各派最終都能接受的軍事統帥,不像蔣,蔡不獨裁,孫大炮死後估計汪精衛主政,蔡主軍,仍然改變不了各省小軍閥的局面,中日一定會開戰,中國因為內戰消耗少很多,加上四川根據地建設得好,抗戰會打得更好看一些,估計抗戰可能會遲幾年爆發,蔡不大可能脫離國民黨,最終可能蔡主持抗戰,抗戰爆發沒幾年,日本和美英開戰,蘇聯中立,二戰按照正常的進程進行,只是中國少打幾年抗戰,國家損失和國民災難要少得多。蔡是偉人,政治一樣是劣幣驅逐良幣,就像蔡在雲南大公無私,當然一離開就競爭不過唐。


功217531216

袁世凱一開始稱帝時,在京的國會代表,各個省的督撫包括蔡鍔都是贊成的,獨獨是北洋軍閥的馮國璋,段祺瑞等是反對的,而在袁世凱稱帝時,日本以承認袁世凱稱帝為條件,提出了二十一條,而袁對二十一條是堅決反對的,曾尋問段祺瑞,如果中日一戰,中國可有勝算?段祺瑞回答毫無勝算,袁世凱無奈對日本來了個修整的二十一條,答應部分條件,但事關國家主權的一步都沒有讓。引起了日本人的震怒,隨後就有了蔡回雲南起兵討袁,而蔡是日本士官學畢業,雖然沒有證據證明蔡和日夲有聯繫,但是從一開始支持袁稱帝到袁拒絕二十一條,蔡就開始起兵討袁,(南方的革命黨大多數都是親日派)這不得不讓人相信其中有貓膩,所以幸好蔡死得早,很難得到對蔡不利的事實,如果蔡不死,到了抗日戰爭,是英雄?還是狗熊?倒也難說。


勿以善小而不為144

這個一切的回答都只能是假設,但歷史是不能假設的。想想汪精衛刺殺攝政王時,是多麼的英勇,他的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是何等的豪邁!但最後呢,成了人人不齒的漢奸賣國賊。如果那時他就此被清政府殺了,他也將和歷史上的英雄一樣,被後人稱頌,而名垂青史!也至於成漢奸。

英年早逝對蔡鍔個人來說,肯定是令人惋惜的,對那時的國家來說也是個損失。但他留下的是一個光輝的形象,永遠的名垂青史!


走過滄桑1962

最次也是雲南王,發展得再順利一些西南王,再順利一些西南西北王,再順利一些沒啥蔣的事就是長江以北王,再順利一些幹倒北洋政府就是中國王,再順利一些就是東北亞王,再順利一些吞併亞洲,再順利一些地球王,反正也是假設誰說得好吶,可惜的是不太順利英年早逝了啥王也沒戲,以後不如問問關公戰秦瓊誰贏了,真他m無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