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1元退市”給炒差敲響警鐘

熱點聚焦 本報記者 張煒 範媛

10月18日開盤,中弘股份股價以0.74元釘在跌停板上,至此已經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1元。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規定,公司股票連續二十個交易日(不含公司股票全天停牌的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深交所有權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市場普遍預測,中弘股份或成為A股史上首隻跌破1元面值的退市股。

截至18日開盤,Wind數據顯示,“準仙股”(股價在1元至1.99元之間)數達到55家,這部分股票佔據A股上市公司數量的1.66%,其中有22只股票是ST股。中宏股份的退市預期加重市場擔憂。

從歷史數據看,2018年1元股數量突破歷史新高。1994年,大盤325點時,“1元股”30餘隻;2005年大盤998點時,“1元股”超過50只;2008年,大盤1664點時,“1元股”的數量多達36只;2011年,大盤2132點,“1元股”有3只;2014年,大盤1974點,“1元股”有21只之多。

雖然從嚴監管的環境看,中弘股份的退市將是大概率事件。但中宏股份並非只有退市一條路,還有可能是申請縮股“續命”,但A股從來沒有過縮股記錄,而且,在連續18個交易日低於1元之後,16日晚間中弘股份緊急公告董事長和總經理辭職,新總經理張永宏臨危上任,此種狀態,能不能及時提出申請是個問題。

中弘股份是一家房地產企業,由於資金緊張,在建地產項目基本上都處於停工狀態,只有部分在售地產項目在進行銷售。據市場人士總結,中弘股份四大危機纏身。其一,經營鉅虧,去年全年與今年上半年分別虧損25.11億元、13.26億元;其二,債務違約嚴重,最新披露的累計逾期債務本息合計金額達56.18億元;其三,公司控股股東的股份被司法凍結;其四,公司因涉嫌造假遭立案調查。

在跌成仙股的掙扎期間,中弘股份先是上演欲與加多寶重組的鬧劇,接著宣佈託管給安徽國厚資產及中植系經營管理。受到重組預期的刺激,中弘股份的投機炒作異常火爆,8月15日至10月17日僅有1個交易日成交少於1億元,其中10月17日成交4.86億元。然而,投機資金最終沒能成功“拯救”中弘股份的股價。這反映出市場認識到中弘股份被經營託管和債務重組,需要解決的問題繁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有市場分析認為,目前不能斷定中弘股份退市,還得看交易所的決定。可投資者應該清楚,在嚴格退市制度的背景下,不該讓中弘股份鑽制度的空子。證監會曾強調,在完善重大違法行為退市制度的同時,將進一步加大對財務狀況嚴重不良、長期虧損、“殭屍企業”等符合退市財務指標企業的退市執行力度。顯然,中弘股份屬於財務狀況嚴重不良的“殭屍企業”。對“殭屍企業”觸及退市紅線而嚴格執行退市制度,是促進市場優勝劣汰的必要措施。

在美國股市,“1美元退市法則”具有較強威懾力,體現出將垃圾股退市的決定權交給投資者。有統計顯示,1995年至2005年的11年裡,紐約證交所、美國證交所及納斯達克三大市場共計退市9200多家,其中近一半因達不到持續掛牌標準而被強制退市。在這些強制退市的公司中,約一半是因為觸及“1美元退市法則”。

至今才可能出現首隻“1元退市股”,並非A股公司質量特別好,而是因為炒殼遊戲屢禁不止。在A股殼資源價值依然存在的情況下,市場“炒差”陋習難改,遊資“翻江倒海”。1元股及仙股本是燙手山芋,卻被熱捧為投機炒作的香餑餑。不少投資者至今仍錯誤認為,1元股及仙股“烏雞變鳳凰”的豪賭機會大。可事實上,退市制度不嚴格執行,垃圾股炒作不降溫,必然嚴重扭曲股價信號,破壞股市優勝劣汰的資源配置功能。

截至10月17日收盤,除中弘股份外,滬深兩市還有14只A股股價低於1.5元。其中,金亞科技、*ST海潤是仙股,分別處於連續停牌、暫停上市狀態。ST銳電、*ST凱迪17日股價低於1.1元,陷入仙股泥潭的風險較大。

中弘股份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面值而瀕臨退市,給“炒差”投機敲響警鐘,切記“不博弈退市制度、不炒作垃圾股”才是理性投資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