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2019年,給年輕人買房的二三建議

對年輕人來說,目前即使房價有所回落,也還是高到令人髮指。

怎麼樣用最少的錢挑到最合適的房子,把有限的預算髮揮最大,是最要緊的事。

年輕人買房時,或多或少會有這樣的困擾:

“北上廣買不起,要不要回老家買一套?”“市中心的買不起,遠郊盤又偏,怎麼選?”“預算不夠,還是買小戶型吧,但是婚後又不夠住……”“砸鍋賣鐵買了房,餘生只有房貸,人間不值得……”
2019年,給年輕人買房的二三建議


在哪買,買什麼,怎麼買……到底應該怎麼選?

1、大城市or小城市


大城市,資源傾軋,燈紅酒綠,見識廣,機會多,物質生活水平高。

最大的優勢在於,多元和便捷。多元到你不走尋常路也不會引人側目,便捷到你看演唱會音樂劇就和看電影一樣方便。

但,它的限制也很決絕,一年不吃不喝也未必能買得房子的一平米。

現實是,即使你月薪8K,房租3K,一線城市日常開銷3k,還是不敢生病,不敢輕易買買買,好不容易存點錢,回家過個年又造沒了。

小城市剛好互補,沒有高房價,歲月靜好,還有父母兼顧溫飽。

不用交房租,吃喝住家,工資幾乎不會縮水,每個節日都可以回家過,安逸之餘也可以儘儘孝。

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制約,固定的圈層,意味著固化的流動性和階層。

工作機會、能力提升、視野和發展都會受到一定的制約,安定同時也意味著恆定。

所以,大城市還是小城市之爭從未消停過。

但是,這幾年,隨著房價差異越來越明顯,以及強二線城市的崛起,還有健康之類的其他訴求,選擇小城市安家不再是“逃離”,而是“迴歸”。

據房天下2019“回家置業”調查,樣本來自全國300餘城,過萬名網友參與調查,數據顯示:超六成網友選擇回家置業。

其中有回家置業打算的佔比46.33%,已在老家置業的佔比14.12%,二者合計達60.45%。另有26.59%的人群正在考慮中。


2019年,給年輕人買房的二三建議


大城市不再是年輕人的香餑餑,高房價高週轉正在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清退,回到小城市。

所以,如果大城市實在愛不起,擁抱小城市也不失為一個理性的迴歸。

畢竟,躲得過對酒當歌的夜,躲不過四下無人的街,只有家才能帶來最大的安全感。

合理城市置業順序是:是一線城市>家鄉省會>家鄉地級市>家鄉縣城

2、“大而遠”or“小而近”


年輕人一般會面臨預算問題,買房不得不量力而行,不同等級的城市有不同的標準:

一線城市:近郊地鐵盤,上班通勤時間45分以內,一般不要距離CBD15公里以上。二線城市:四環以內,有地鐵在建或者規劃中;有核心產業支撐的新區。
三四線城市:自住實在要買,要儘可能選擇市政府附近,或者瀕臨城市主幹道的房子。


每個城市,離CBD越近,房子肯定越保值越能增值,當然,越近也會越貴。

但,不是每個人都買得起最核心地段的,即使買不起,我們也還有以上標準可選,你可能會說,道理我都懂,但是地鐵盤也不便宜。

在這裡,我只是梳理一個考量標準,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購買力有所取捨,儘量往標準靠。

此外,有一些專家會鼓勵年輕人買房要買在單位附近,從原則上,市中心的房子是佔據了重要的位置和資源,離地鐵近、靠購物中心,通勤成本低等等。

但是,年輕人不適用!

年輕人本來預算就有限,錢更應該花在刀刃上。

首先,成熟區域的房價高,已經透支了大部分的房價預期,增值空間小。

如果是老破小就更慘,且不說年輕人是否願意接受這樣的逼仄空間作為新居,即使住上了,隨著居住升級的需求,也免不了日常嫌棄。

選房即選籌,要目光長遠,第一套房通常是我們未來換房的跳板,選好了增值潛力股,在未來二次改善時,才能有更充足的資金和更大的選擇面。

此外,大部分年輕人的特點就是時間多、不值錢,前期用通勤的時間和低預算來換取首套房的升值空間,何樂而不為?

3、大戶型or小戶型


初次置業的年輕人,會傾向於花有限的錢買靠近市區的房子,往往會“犧牲”面積。

或者暫時不需要太大的空間,不想浪費太多金錢供養房子,就會選擇小戶型。

但是,我建議是,能買大就儘量不買小。

首先,小房子沒有購買價值,一個一室一廳或者兩室兩廳的房子,結了婚、生了孩子就不夠住了,花錢白瞎。

只能換房,但是短時間內暴漲的行情已經過去了,而且現在的房子不是想轉就能馬上轉出去的,到時候要麼被套牢,要麼得虧本出售。

最重要的是,現在限貸全國聯網,為了小戶型而犧牲掉首貸的資格,等你想買回更大的面積,總價會更高,但你已變成二套房貸,首付要到5-7成,你真的負擔得起嗎?

所以,珍惜首貸資格,儘量選擇大戶型,不要為了眼前的輕鬆,而造成未來長久的痛惜。

4、貸款怎麼選?

我只有四大原則:

第一,貸款越多越好。第二,貸款時間越長越好。第三,公積金優先於商業貸。
第四,等額本息比等額本金更有優勢。


首先,為了把首貸福利用盡,而且最大限度的保證購房後生活質量不被影響,貸款越多越好。

我們之前的文章有分析《致富靠槓桿?要買房,你需要先弄懂房貸的這幾個問題!》,房貸是大多數人這輩子能借來成本最低的錢,而且,在高通膨脹的國情下,未來的錢越來越不值錢,守住眼前的現金流,才是實打實的購買力。

其次,貸款年限也是越長越好。貸款年限越長,意味著每月的還款額度便越低。

如果選擇了10年或20年期的會少付大筆利息,但是,代價也是相當的,還款的壓力也會大好幾倍。

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要填進去,當前和近幾年的生活品質都被綁架,最要緊的是,低收入低積蓄,會大大延後你買下一套房的時間。

而且,放眼周圍的人,幾乎很少在30年之後才還清貸款。大部分人在5-10年的時候就換房或者二次置業了,利息只是空頭數字,並不是無底黑洞。

第三,公積金優先於商業貸。這個大家都知道,公積金利率比商業貸低很多,同樣貸款年限,公積金的利息總額一般比商業貸少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但是,公積金貸款只是面向公積金繳存對象,所以如果有可能,創造條件也要買公積金,而且要多買。

最後,對於還款方式,我建議,年輕人應該選擇等額本息。

等額本金的利息少的本質是,剛從銀行借的錢,又每個月大額還回去了,貸款本金逐年減少,所以計息才會少。

我們的原則是,銀行的錢能借越多越好越久越好,本來年輕人的年齡優勢明顯,工作正在上升期,未來的還款能力肯定比現在強,而人民幣是逐步貶值的,沒有必要犧牲相對值錢的現金流。


2019年,給年輕人買房的二三建議


寫在最後


當然,大部分買房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極端選擇,大城市和小城市,遠和近、大和小、貸款方式貸款年限等等,你都可以去找一個最佳平衡點。

買房是個平衡和妥協的藝術,沒有一套房子是絕對完美的,卻可以是絕對契合的。

但是,不管怎麼妥協,年輕人買的思路按照上面建議走,以後後悔的概率會小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