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殲-11D戰鬥機還會繼續研製下去嗎?

軍機圖


殲11D恐怕是中國目前最尷尬的戰機了!

蘇35剛到位的時候,我們的飛行員曾經給出這樣的評價:這飛機還有瑕疵,要是換上殲16的雷達、火控系統就完美了。實際上殲11D就是飛行員夢想中的那個完美的戰機:既有蘇35的超級機動能力,又有跟殲16一樣的先進雷達航電。

蘇35以機動能力見長,依靠的是它矢量發動機。而在18年航展中,中國自己的矢量發動機也以非常成熟的狀態展現給大家。而殲11D身上採用了大量的複合材料和激光打印構件,它的機體要比蘇35輕盈很多,如果安上國產的矢量發動機,其空中機動能力是絕對不會低於蘇35的。

至於雷達、航電、火控、通訊、座艙......這些東西殲16上面是現成的,還是沈飛自己的家底,拿過來直接安到殲11D上面就好了。

殲16屬於多用途戰機,雙人。跟純制空戰機相比,增加了一套武器操作官的系統。這既導致了機體的增加,也導致了重量的上升。而殲11D作為單人的戰機,也比殲16要靈活很多。

殲11D屬於有蘇35的機動能力,但雷達等軟件要遠超蘇35。有殲16的雷達航電,但又比殲16機動能力強。它是集中了蘇35和殲16的所有優點為一體的制空戰機。

別急,好處還有。

我們國家買蘇35是存在一個弊端的,就是咱們還得買配套武器:空空導彈。而近20年來,俄製空空導彈的名聲並不咋地。在很多戰場上的表現都不怎麼靠譜。蘇35再好,臨門一腳的時候,導彈不行,那也是白扯。真有戰爭爆發,俄製導彈的補給也是問題:來不來得及?它會不會卡你?

而有了殲11D,自己家親生的,可以方便的使用純國產導彈。站在保密的角度,也是有利的。咱們自己開發點獨門暗器,也不用告訴別人。

殲11D一切看著都那麼完美,一抬頭,殲20在上面趴著呢......

殲11D只有一個缺點:不隱身。但也就是這麼一個缺點,要了它的命。隨著這些年隱身機的不斷問世,以及演習中的測試,我們能看到,隱身機對非隱身機有著絕對的優勢,屬於一邊倒的屠殺。跟隱身的殲20比,不隱身的殲11D處於絕對的劣勢。

那麼問題就來了:我都有了絕對優勢戰機,我為啥還要絕對劣勢的戰機?而且這個優勢戰機還是先入役。

咱們看看沈飛的路線圖:先開發殲11,吃透蘇27的技術。然後升級到殲11B,實現國產化。等技術進步,用矢量發動機和最先進的雷達開發制空能力頂級的殲11D。實際上這樣的規劃並沒什麼問題。但是,殲20一下子卡到前面,讓沈飛非常難受。這個殲11D是繼續開發也不是,放棄了也不是。所以就導致這幾年殲11D猶猶豫豫,進展緩慢。冷不丁冒出個傳聞說項目取消了,再過幾天又冒出幾架驗證機來。

殲11D這個項目發展的還算四平八穩,無奈國家有了更好的選擇。

所以說現在殲11D非常尷尬,自身還挺先進,很好一架戰機,廢了可惜。說裝備呢,又有比它強的殲20了。如果非要裝備殲11D,需要新的生產線,它的價格還不會照殲20便宜。

總的來看,殲11D繼續研製,乃至裝備部隊,這個可能性非常低,接近於:0。


銳度何老師


殲11D是殲11的深度改進型,最初我們是根據蘇35為原型(在沒有樣機的情況下),再加上我們專家自己的一些理解進行的深度改進,是殲11系列中綜合實力最強的空優戰機!殲11D的第一次亮相在2015.4.29日,中間傳言已經下馬了,但是在購買蘇35後,殲11D又在青藏高原被拍到進行了高原測試,後來又失去了消息。現今都沒有裝備,這個項目應該黃了。個人覺得殲11D肯定是不如俄羅斯的蘇35的,蘇35裝備後沈霍伊可能參考蘇35進行了改造和測試,甚至對很多技能參數進行了對比,僅僅作為後續現代化改裝殲11A/B的技術論證吧!

圖:殲11D戰鬥機,傾斜式雷達罩,推測採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

殲11D試飛被網友拍到並公佈在網絡上,但是詳細參數並沒有披露,所有的性能參數都是基於網絡上的猜測。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殲11D雷達罩是傾斜式的,這點我們可以參考應用在殲20、殲10C上的雷達罩,就可以推測出殲11D換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可能是基於殲10C雷達的放大版,功率更大,探測距離也就更遠。飛行員座艙右側可以清晰的看到IRST系統,這個紅外探測系統俄製戰機因為雷達性能落後一直都有裝備,而現在更是成為各國三代半戰機的標配,它對隱身戰機的探測能力上是優於雷達的。

從上面的信息可以知道,殲11D的戰場感知能力得到了加強,相控陣雷達的探測距離更遠,對目標分辨率更強,識別能力也更強。加上IRST輔助,對隱身戰機的探測能力也得到了加強。電子設備的進步也讓這款戰機在抗干擾能力方面得到強化,殲11D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提高到了一個新高度,意義很大!

圖:殲11D試飛的1號機

對於動力方面殲11D仍讓採用的WS-10A,畢竟在2015年WS-10B還不夠成熟,個人預計如果這款戰機後續還有發展,至少會換裝WS-10B以加強機動性能,有了矢量推力看起來才更像蘇35,這樣機動性就會更強悍,以前歷屆珠海航展上蘇35的各種超機動表演看得我們可是眼花繚亂,去年珠海航展換成了殲10B矢量版,雖然也很驚豔,但是和蘇35的連續不斷的各種機動動作比起來還是遜色不少。如果有了殲11D,未來的珠海航展會不會用它來做各種拉風連貫的表演呢?但是如果沒有後續的話,自然WS-10B也就用不上了。

武器系統方面,殲11D一定進行了系統的升級,比如最新的國產先進空戰導彈一定一個都不會少,PL-10E、PL-15導彈肯定都會上,不管是爭奪制空權還是為編隊護航,底氣都要足很多。當然這款戰機一定程度上也能攜帶各種對地、對海攻擊武器,包括激光制導炸彈,衛星制導炸彈,多型防區外空地導彈等,在必要的時候為殲16減輕負擔,當然這不是殲11D的主要任務,他主要還是一款空優戰機!

另外,殲11D應該還應用了一些四代機技術,比如3D打印關鍵零部件,結構強度更高、重量更輕,提高了整體結構強度,還能節約重量應用在其他方面的升級。

圖:近處為殲11D,遠處為殲16,這是此前兩款戰鬥機正在接受高原測試

可以說,殲11D在戰場感知能力上一定是三代半戰機佼佼者,如果換裝WS-10B,在機動能力上也會有著質的提升。但是整體來說肯定不如俄羅斯的蘇35,否者我們為何要購買蘇35呢?雖然殲11D進行了各種測試,不過在擁有殲20後,三代機的深度改型就沒有那麼急迫和必要了,殲11D更像一款驗證機,應該並不會列裝,不過部分技術應該會轉嫁到殲11A/B的現代化升級上,比如前段時間曝光的殲11B掛載WS-15導彈,是否就是殲11D驗證的結果呢?


狼煙火燎


我感覺殲11D戰鬥機不會在研製下去了!原因有以下三點:第一,空軍目前對多用途戰鬥機情有獨鍾,對單純的空優型戰鬥機興趣不是很大,證明了空軍作戰戰略的轉變;第二,就以殲11D性能來說,機動性不如蘇-35S,多用途性不如殲-16,空優能力不如殲20,位置十分尷尬;第三,我國周邊講師F35戰鬥機扎堆出現,殲11D對抗F35還是很艱難的。

第一:空軍對多用途戰鬥機興趣很大。

目前看來,空軍裝備的機型都在由空優戰鬥機向著多用途戰鬥機轉變,如殲10系列,由純制空型的殲10A,向多用途能力逐漸增強的殲10B,甚至殲10C轉變。而殲11系列由殲11A向殲11B轉變,最新服役的殲11B已經擁有了很強的對地打擊能力,這是先期批次殲11B不具備的能力。現如今,殲16已經成批量的列裝空軍,足以證明空軍對多用途戰機有著極大的興趣。從殲20、殲16、殲10C三機編隊的圖片中就可以看得出來,空軍的作戰模式是殲20清空敵方的防空系統後,殲16和殲10C蜂擁而入,這裡根本不需要殲11D這樣的空優戰機。空軍戰略的轉變也是個好消息,畢竟從防守轉向攻擊,不僅僅需要實力的提升,更需要的自信心和觀念轉變。

第二:殲11D戰鬥機的性能還不夠完美,位置十分尷尬。

殲11D說白了,就是殲11B的升級版。使用了更多的符合材料,更先進的航電系統(包括有源相控陣雷達,電子戰系統等等)。但是機動性還是沒有大的提升,畢竟和蘇27的氣動佈局一樣,最多是發動機有AL-31F升級成WS-10B,重量減輕,導致整機的推重比提高。但是其機動性和蘇-35相比還是相差甚遠,畢竟空軍已經裝備了蘇-35戰鬥機。而且論空戰殲11D也遠弱於殲20,有買殲11D的錢,為何不買殲20呢!所以說,殲11D的定位太尷尬了,沒有一絲出彩的地方。

第三:未來,我國周邊必然是密佈F35,殲11D還不足於抗衡F35。

隨著F35戰鬥機的擴散,我國周邊的國家中也有些許個裝備了F35戰鬥機,而且數量還在不斷地增加中。面對F35的威脅,殲11D僅僅憑藉先進的航電(也不如F35)在和F35的較量中,基本上是得不到優勢的。既然如此,那還花費人力物力研製這樣一款戰鬥機幹啥。可以得知,殲11D戰鬥機根本沒有研製的必要。


綜上所述,由於殲11D戰鬥機的性能,定位,意義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根本不會在繼續研製下去了。倒不如多製造些殲20和殲16以及殲10C,使得各個機型都能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畢竟未來的空戰不是單打獨鬥,而是依靠體系作戰。


江山何沉


殲-11D的傳聞若隱若現很有一段時間了,但隨著殲-16,殲-20的大量服役,並且逐漸越來越多的走入公眾視野,殲-11D的前途確實顯得很不明朗。

殲-11D的本意,就是利用裝備AESA主動式相控陣雷達,在對機體改進不大的情況下,使空戰性能全面提高。但這會帶來幾方面問題,首先是殲-16的性能已經全面達到一個較高的高度,尤其是綜合性能較好,既能夠擔負殲-11系列強大的空戰能力,也扛起了SU-30MKK的戰鬥轟炸任務,甚至能夠部分替代越發老舊的殲轟-7A的部分使命。加上進口的SU-35具備了超機動能力,成熟的系統整合性能且經過實戰考驗,再高級的殲-20的代差性提高。這樣顯得殲-11D的改進就非常雞肋,對於需求方來說,確實沒有迫切理由繼續發展下去。

從這個角度看,殲-11D的性能和任務與殲-16和SU-35基本重複,性能上價格上都沒有拉開距離,繼續研發純粹屬於攤薄研製和生產經費的行為,也會給空軍後勤帶來更大壓力。本身雙發戰鬥機的採購價格就比殲-10這些單發戰鬥機昂貴,加上主動式相控陣雷達恐怕更厲害。雖然殲-10C通過類似改進大幅提高性能,但畢竟是相對比較簡單的單發戰鬥機。殲-11D繼續走相同的道路恐怕走不通。

而且,殲-11D是單座構型,恐怕更為適宜承擔空中優勢任務,在對地攻擊上除非大幅提高電子設備水平,不然一個飛行員的工作壓力太大。這樣又反過來使造價進一步攀升。與其這樣,還不如使用SU-35進行空優任務,殲-16輔助,對地精確打擊全面交給殲-16.

可見,除非是殲-11D的造價或是空戰性能有非常突出的優勢,不然這種性能基本和現有機型重疊的型號恐怕是難有出頭之日了。


航空君


殲十一D必須研製下去。1蘇27的氣動佈局非常優秀,具有廣泛的升級空間。2儘管進口了一些蘇35,但不能滿足我國空軍海軍現實及未來需求,儘管目前視乎殲二零已經成軍,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目前殲二零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保衛我國領空藍海,還是殲十一系列。3通過2018空軍金頭盔比武,殲十B敗給殲十一B,殲十C敗給殲十六、甚至敗給殲十一B,說明目前成飛生產的戰鬥機,還難擔大任。


人在旅途D


給您老一個準確回答!一定會繼續下去的!



Ownerryu


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聽到殲-11D戰鬥機的消息了,很難下結論說殲-11D到底有沒有前途,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從目前中國空軍的需求以及其他機型的裝備情況對殲-11D這款戰鬥機的前景進行粗略的分析。

圖注:網傳殲-11D戰鬥機試飛照片

以日本航空自衛隊接收F-35A戰鬥機為標誌,亞洲已經進入五代機時代。未來5年之內中國周邊聚集的五代機可能超過100架,而隨著中國空軍遠海訓練的常態化,與周邊國家五代機遭遇的可能也大大提高,因此,中國空軍對五代機的需求是肯定是首要的,大量採購殲-20肯定是短期內中國空軍的裝備選擇。

除殲-20外,殲-16和殲-10C也是中國空軍要大量裝備的機型,因為中國空軍現役戰機中還有不少殲-7、殲-8戰鬥機。殲-11D和殲-10C相比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和殲-16比的話,如果動力系統不取得全面改進的話,殲-11D的優勢並不明顯。而最關鍵的是,殲-16相比殲-11D的優勢是,殲-16已經可以批量裝備部隊了,而殲-11還在研發之中,因此在技術差距並不明顯的時候,似乎沒有必要再去等殲-11D,一旦殲-11D項目遇到困難停滯不前,這個風險將是巨大的。

圖注:中國空軍殲-20戰鬥機雙機編隊起飛

再說到殲-11D這款戰機本身,相比現役的殲-11B、殲-10戰鬥機,殲-11D的航電是大優勢,但相比殲-20,殲-11D畢竟是三代機的底子,隱身性能和信息感知能力不可能有顛覆性的改變,如果殲-11D造出來3年,情況可能就完全不同了,某種程度上來講殲-11D現在的處境和2008年的殲-8F很相似。殲-8F相比殲-8D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和殲-10比的時候,殲-8F畢竟是二代機的底子,沒有先天優勢,因此並未大量裝備,殲-8F和殲-11D,的確有些生不逢時。


軍機圖


你好,我是迷彩派,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殲-11D未來一定會繼續生產的。此前中國生產的殲-11系列更多的是解決了是否可以生產第三代重型戰鬥機的能力問題,以及培養了一支研發隊伍。此時,中國最大的需求是要國產化。但當21世紀到來後來,中國已經掌握這種三代重型機的生產的技術後,應該說如何改良和滿足解放軍航空兵的技術能力就成了問題的關鍵。所以未來殲-11D一定會繼續研製的。

殲-11D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從目前各種的公開信息來看,殲-11D的研發狀態很有可能是擱置的。這是由於中國從俄羅斯方面進口了“終極側衛”,即蘇-35。現階段,依照中國軍隊的作戰需求,殲-11D、殲16以及殲-10C才是中國全面瞄準世界一流水平來進行生產的產物。所以它們將是中國未來在20~30年內解放軍航空兵力量的主力裝備。因此,這其中尤其是以殲-11D為代表的殲擊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壓制周邊三代機。殲-11D要想達到這一作戰任務,那麼其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自身的先進性。受困於諸多原因,殲-11D的改進並不順利,而2013年的莫斯科航展上蘇-35的表現則給中國航空工業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借蘇-35的引進,中國可以瞭解俄羅斯方面對蘇-27“側衛”系列的及改進方向,瞭解殲-11D研發中所欠缺的,可以大幅增強其多用途性。雖然外觀上殲-11D不會較現有殲-11B系列有什麼太多改變,但是作戰效能方面的提升將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另外,需要補充的是,您提問的這張配圖並非殲-11D,而是早期殲-11B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那一架飛機。


迷彩派軍事


眾所周知,殲-11D是殲-11B的改進型,屬於側重奪取制空權的重型多用途戰機,主要改進了航電系統,換裝了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發動機採用國產太行(WS-10)。自從曝光以來,殲-11D經常被拿來與蘇-35比較,常被稱為中國版蘇-35,因為其定位與蘇-35基本相同。然而,如今殲-11D的處境非常尷尬,研發進度不明,甚至有消息表明殲-11D已經下馬!

側重空戰的殲-11D

令殲-11D尷尬的原因比較多,而筆者認為直接決定其命運的是殲-16的的存在,以及與蘇-35同樣的定位。雖然殲-16屬於重型多用途戰機,側重對地打擊和反艦能力,表面上兩者用途並不重疊,然而,側重奪取制空權的殲-11D的空戰能力相對於殲-16而言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因為兩者出自同一平臺,發動機都是國產太行,雷達也都是AESA雷達,使用的空戰武器也都是同樣的,令殲-11D無法像擁有矢量發動機的蘇-35靠超強的機動性獲得自己獨有的制空優勢。

側重對地打擊和反艦的殲-16

至於為什麼說與蘇-35同樣的側重製空定位也讓殲-16非常尷尬,是因為蘇-35是作為四代機(俄標五代)的過渡機型在俄軍服役,很大程度上是蘇-57戰機研發進度嚴重滯後導致的無奈之舉,而中國的殲-20隱形戰機已經正式服役,對於常規重型空優戰機的需求已經非常小了。這裡可能有人要問中國對常規重型空優戰機的需求非常小為何還買蘇-35?筆者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蘇-35的117S矢量發動機對於中國來說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如果不引進蘇-35戰機明顯是弄不到手的,從談判時俄羅斯讓買100架但中國只肯買24架也不難看出,中國對蘇-35平臺本身並不是很感興趣。

殲-16掛載新型遠程空空導彈可獵殺預警機

另外,中國空軍剩餘的數百架殲-7和殲-8等二代機大部分都將由持續生產中的殲-10系列取代,基本沒有殲-11D的用武之地。中國軍隊對殲-16的需求量則會很大,因為中國目前有200多架已經顯得力不從心的飛豹戰鬥轟炸機,殲-16則是最好的繼任者,另外中國還基於殲-16研發了電戰機,中國軍隊對於這類機型的需求量也不小。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殲-11D已經沒了繼續研發下去的理由,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沈飛似乎已經停止研發殲-11D了。


軍車研究社


殲11D是殲11系列的最新改進型,於2015年4月29日首飛,它的定位是空優戰機,是要在殲11B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以便能達到不落後於成飛殲10C的目的。殲11D與此前出現的殲16定位不同,雖然它們都在科技樹上都是殲11這根主幹的分支,但後者是主打對地攻擊和多用途,儘管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但主要優化方向是對地對海探測能力,而且殲16是雙座的,機體比照蘇30MKK經過強化,以適應超低空突防的需要,儘管裝備了推力更大和推重比更高的渦扇10A發動機,但其機動性相對於殲11B是下降的,更別說跟殲10C比了,它可以看作中國版的蘇30MKK。


殲16和殲11D屬於一根主幹上的不同分枝

首架殲11D的編號為D1101

但殲16還有蘇30MKK作為參照,殲11D卻沒有實機可參考,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了,先把雷達航電換了再說,於是它換裝了主要用於空戰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殲11D主要用來解決當年殲11B戰機因急於量產而沒有來得及解決的問題,比如它仍然採用從蘇27繼承來的縱軸模擬電傳飛行控制系統,而沒有來得及應用數字化控制技術,這些年我國的航空科技有了異常迅猛的發展,老殲11B作為主力戰機急待升級,必須補上這一課,因此出現了殲11D,通過三軸四餘度數字化電傳飛控,殲11D才有可能象蘇35那樣取消機背減速板,而用不同氣動舵的組合來形成減速力矩,升級航電只是其第一階段的成果,這個成果通過新版殲11B獲得了應用。



殲11D傾斜安裝的灰色雷達罩體

但蘇35的引進打算了殲11D原先的計劃,這件事對它來說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終於有了參照物,不必再象以前那樣摸索了,可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二人。憂的是殲11系列真正的大改型號很可能隨著蘇35的到來而加速誕生,殲11D如果不能儘快拿出成果,就有被砍掉的可能,儘管有了實機參考,要拿出中國版的蘇35也不是一件容易的是,蘇27的老東家俄羅斯也是幾經波折,從當年三翼面的老蘇35到現在出售給我國的新蘇35,不知不覺已經過了這麼多年。



蘇35這個不速之客打亂了殲11D的規劃

不過沈飛還是有些優勢的,通過自家的孩子殲31,它已經有了設計製造四代機的完整經驗,特別是殲31作為後來者,趕上了技術大爆發的快車,其整體鈦合金結構甚至超過了殲20,如果能將其移植到殲11D上,必能使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至於其還叫不叫殲11D這個名字,那就要看殲11D的團隊給不給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