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致魅族,黄董的一封信

致魅族,黄董的一封信

作为一名资深魅友,近年来对于魅族手机的现状深感不安,打心底里希望魅族能够打起精神,度过难关。

首先,站在一名消费者的角度谈一谈对于魅族的认识,理解。

第一次听说魅族手机是在10年左右,还在大学,魅族的M8M9时代,由于太像苹果,而被控诉侵权,那时候苹果手机一家独大神话一般的存在,因此魅族手机很不错,很苹果。

第一款魅族手机是魅蓝note,应该是14年,原本属于最后一款虚拟小圆点的机型,配合悬浮球,操作起来甚是流畅,同时也跟苹果手机的操作有些相似之处,小圆点呼吸灯,也很亮眼。

致魅族,黄董的一封信

第二款魅族手机是16年的Pro5,那时的魅族,从外观和工艺上来看,似乎完全可以和苹果手机相媲美。超薄,金属质感,好看又舒适。而且其他厂商像OV竞相效仿。更关键一点是mback键,用魅友的话讲“有毒”,用过之后不能罢手。现在来看,那是魅族手机最高光的时刻,Pro5绝对是当时最佳的存在。但当时却没能火遍全行业,实属遗憾。

致魅族,黄董的一封信

第三款魅族手机是Pro7 Plus。更像是在Pro基础之上添加的“画屏”。个人认为,这款手机是魅族史上最容易宣传,最有料营销的一款手机,可惜败在“芯”无力,败在的联发科的高端CPU上,魅族也是跌向谷底。但那时第一次打开后盖,看到魅族原件布局,做工,的确佩服,修理师傅说,跟苹果手机做工差不多,整齐紧密。对于小米额外独做的透明后盖,魅族原装的完全可以相当。“画屏”之后,老白“消失”,“羊驼”二线,黄老大重出江湖。

但手机行业更新换代,此起彼伏,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老大出马,恰逢15周年,但无奈时间紧迫,重新打磨一款新机已然时间不足。那就借鉴历史,于是虚拟按键的历史经典,于15再现。怎奈世间变幻莫测,早已物是人非。iPhone X的刘海屏大行其道,15被瞬间淹没。

又经过一年多的打磨,黄老大复出的第一款16来了,顺应了全面屏的时代,却也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理解,对称全面屏,最早标配屏下指纹。一时间压过其他友商,但资金链紧张,产能严重不足,未能在早期实现充足货源,再加上友商激烈的价格竞争,新一代产品发布,16不得不归于平庸。

基于现状,提几点建议,作为魅友,希望对现在的魅族有所帮助。

虽然去年魅族获得了新的注资,阿里巴巴和珠海国资委。但相对友商,魅族依旧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犹豫,相对友商也没有多少资本来烧。

首先,魅族应当继续收缩产品布局,砍掉魅蓝之后,note系列可以回归千元入门级。然后中端X系列定位两千元级,高端th系列三千+。资本有限,外加竞争激烈,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哪怕做一款,务必要做好,留给我们犯错的机会已经没有了。

其二,魅族的历史优势,外观和手感。在这点上务必要坚持到底,一个工匠的执着。内在的做工也同样重要,这个对于魅族也是轻车熟路。外观和手感或许可以作为魅族的手机定位。毕竟现在的市场上,爱国情怀和摄像没人胜过华为,性价比当属小米,而ov却有着强大的现金流和营销渠道。这些都比不过。外观和手感,“工匠精神”,这是魅族的传统。

其三,成本控制,对于千元级的入门机,在有些方面可以适当妥协,并不一定要十全十美,入门级系列,你做的再好,一个价格可以轻松击垮。保证有两到三点优势足矣。两千元中端系列,可以在旗舰基础上做一些元件更替,降低成本,同时保证有一定优势点。个人认为这个系列可以作为魅族销量和利润的核心点,旗舰级竞争过于激烈,退而求其次,或许更好。三千以上的旗舰级,是最不能节省成本的,必须要以高投入,做出不亚于友商的优秀产品,但价格上可以不做妥协,可以定位高价,低利润,这个是魅族未来的根本,但却不必依靠旗舰的销量来决定魅族的生死。

再者,多年来魅族身上的一个顽疾,“营销不利”。一个东西再好,卖不出去就是零。像魅族的工匠精神,自从登上春晚之后就没了踪迹,但这恰恰是你的优点。像三星AMOLED屏,魅族不知用了多少年,但却是某米才人尽皆知,康宁大猩猩玻璃,同样如此。希望魅族不再“低调”,是时候高调起来了。营销必须要脱胎换骨。营销兴则魅族盛,营销衰则魅族亡。

最后一点,也就是之前没有提到过的“Flyme”,没用过的人,真的不容易知道你的好,但系统的优势却在被友商渐渐缩小。而且也更易被抄袭。因此,我认为,这个只能锦上添花,却做不到雪中送炭。不被友商反超,就算合格。

一个魅友发自内心的“呐喊”,真心希望魅族重新崛起。最后想对魅族和黄董说的话“我们一直都在”“魅族,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