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理解李商隐的唯美七律《春日寄怀》?

信陵君无忌


《春日寄怀》给人整体的感觉是寂寞苦闷,伤感抑郁的。这也符合李商隐的一贯文风,源于他在仕途上的不得志。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在上一个关于《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的赏析中,我们讲了李商隐的诗歌特色和艺术成就,就不再重复,这里着重看李商隐如此高才,为何在仕途上一塌糊涂。

我们先解诗。这是一首严谨合律的七言律诗,首句“世间荣落重逡巡”,为平起押韵的平仄格式,全诗合乎平仄,韵押平水韵“十一真”,颌联为虚实对,颈联为并肩对,精致工整。

合格律的律诗有一种比较独特的抓诗眼的方法,大部分律诗适用,那就是“截取法”。我们去掉颌联、颈联,留下首联、尾联合成一首七绝,就简单得多,方便大家看清诗的主题: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这世界上的事情啊,就像这春天的花开花败,起了又落,来回循环。我却在花园里一坐就四年。”这个时期,李商隐因为母亲去世在家丁忧,闲居四年,苦闷寂寞的心情跃然纸上。“我想追逐千里波涛,鲤跃龙门去经天纬地,却没奈何找不到去龙门的路。”

这就很清楚地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作者抒发自己闲居被弃置,报国无门的苦闷心理。

中间二联作为整诗的补充描写,笔触更加丰富,像颌联“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已经成为了传世佳句,意思是“春天里,有花有月,却没有酒也没有人陪”,挺适合现代人用来抒发寂寞的,所以广为流传。颈联“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则是说“官服就像那些青草,每年都是这个颜色没有变化,意指没有升迁,而脑袋上的白发却一天比一天要多”。

不过自古以来,做官者丁忧都是要去职的,过几年再重新出仕,为何独独李商隐如此苦闷,发出“未知何路到龙津”的感叹呢?

唐代科举制度实则为举荐制,如果没有高官举荐,也很难出头。李商隐虽然也是官二代,但是父亲过世太早,并没有让儿子沾到光,没有人保举,虽有高妙才华,进士就一直不第。

这个时候他遇到了生命中第一个贵人,令狐楚。不但欣赏他,还帮助他取得了进士,与白居易等人交游,和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成为好友。但是令狐楚调入长安作京官之后,李商隐就失去靠山,去王屋山学了几年道。

然后他遇到了生命中第二个贵人,王茂元。王茂元是当时的泾原节度使,相当于军区司令员,非常喜欢他,把女儿都嫁给了他。靠着丈人,眼看终于可以出头了。

结果陷入了“牛李党争”,朝廷高层政治核心的派系斗争。老丈人王茂元是李德裕的李党,而恩师令狐楚是牛僧孺的牛党。这就不好办了,不管哪个派系,都把他当成敌人,能有好日子过?所以他便中了进士,也在吏部考核中屡次被刷,人家不知道把他往哪安排才合适。

具体的牛李党争就不聊了,讲起来太长。总之李商隐的仕途就败在夹心人身份上,加上他又重感情,又要夫人又想要朋友,两边都不弃,结果两边都不理他。不过“文章恨命达”,倒是文采斐然,开创了别开生面的晚唐诗流派,成为宋初“西昆体”的鼻祖,还影响了明朝、清朝众多诗人,就是后来的纳兰性德的作品,里面也尽是李商隐的味道。

但是当时呢,他还是挺郁闷的。所以才有《春日寄怀》这种明媚春光里的牢骚诗句。

所以啊,人这一辈子,贵人多了,不一定好。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李商隐是晚唐出色的诗人之一。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和温庭筠合称“温李”。

这首春日抒怀诗,以景及人,思物寄情,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愁苦之情。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感受本诗的唯美。

一、诗句的唯美。

诗人首先从世间荣显和衰落说起,引出全诗的主题。诗句中表达的荣落意为作者仕途不顺的境况。文中的“花” “月” “酒” “人” “青袍” “白发”,借景抒怀,借物喻情。

诗句唯美,表达情感真实自然,文字虽浅显,却耐人寻味。

特别是“白发如丝日日新”诗人感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惆怅落寞的心情清晰可见。

二、强烈的情绪溢于诗句中,富有感染力。

如末句的“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抒发了诗人胸怀大志,欲一展鸿图的美好愿望。

三、对比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

如诗句中“有花有月” “无酒无人” “青袍似草” “白发如丝” “年年定” “日日新”,运用对比,使得全诗画面感极强,情绪表达非常到位。让读者不由得替诗人感叹,“独坐园中已四年”却未能一展鸿鹄之志,甚为可惜。

如题主所言,李商隐的这首唯美七律,细细品读,别有一番韵味。



彡柚木子


你好,新年快乐,我来试试回答这个问题。

李商隐的唯美七律《春日寄怀》全文如下:

春日寄怀

唐代:李商隐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这首诗是唐武宗即位的时候,李商隐回京仍任秘书省正字。会昌二年(842),李母去世,他服丧四年后于会昌五年秋返京,仍居九品旧职。李商隐当时三十五岁,返京前他作《春日寄怀》一诗,抒写心中的苦闷与希望。

是的,这首诗歌和很多唐诗内容一样,是抒写心中的苦闷与希望。这种情怀在当时很常见,毕竟天下读书人何其之多,能荣登高位的人万中无一,即使是李白杜甫之才也不能位居庙堂之上。因此怀才不遇、感叹青春虚度的是绝大多数读书人的心态了。


了解了创作背景和心态,那么这首诗具体是写什么呢?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这句说的是因为母亲逝世,李商隐停薪留职,在家服丧思念。他感叹:人世的升降是瞬息即变,而我却在家中呆坐了四年,如此有耽误了思念的时光哦。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则是说:可叹眼前有花又有月色,可谓是景色迷人了,但是却没有人酒让我借酒消愁,更没有知己可以听我倾诉。这是一种转折关系的表达,类似我们现在用的“虽然。。。但是。。。”。好景而情伤,断是难过哦。

这里不禁让人想起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虽然李白有酒,但是一种孤独的感觉油然而生,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因为无论古代还是现在,其实很多人都遇到过相同遭遇哦。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则是说:八品官的青袍年年都一样,头上的白发却越来越亮眼。李商隐三年在京守丧,四年后回到公司仍为秘省正字,官职没有升迁。时光流逝无情,然而仕途不如意,这是大多数古代读书人的常常叹息之事。

值得一说的是,这五、六对仗精妙,青袍对白发,年年定对日日新。读之朗朗上口,印象深刻。不能不叹服李商隐创作的功力深厚,而古诗的魅力非凡。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更是进一步提出了希望,希望一心想去追逐风波千万里,却不知哪条路才能见龙颜!“龙津”即是龙门的意思,李商隐把自己比喻成一条追风逐浪的鲤鱼,希望经过千万里的历程,最终能鱼跃龙门,实现人生的升华。

古代读书人都把能进入朝廷庙堂,身居要职,辅助君王两侧,掌握国事为自己的终身理想。这个并奇怪,时至今日,这种思想又有什么改变呢?


总的来说,这首诗主题内容上并没有什么新意,和古代大多数读书人所想表达的意思类似,但在艺术手法情景浑溶,喻情于景。文字华丽,朗朗上口,特别是“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很多时候能引人共鸣。


文药书生


题主的问题可能存在一个小误区!

因为这一首七律并不是唯美风格,而可能是向杜甫诗《曲江对酒》颌联致敬的作品。杜诗如下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春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

李义山诗如下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其中杜诗颌联为“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李义山诗颌联为“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没有错,这两个颌联在结构和创意上是相同的,而且是最高级别的致敬,不是步韵,而是创意和表达方式的终极模仿和别具一体的再加工!

而且这两首七律的基调基本相同,都是形容年华老去而事业无成。本题目是说李义山诗,小可就浅解一下,有不及之处,还望海涵。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首联浓浓的感伤之意,荣落,典故应出自《魏书》“但候草木荣落”和鲍照诗:“霜露迭濡润。草木互荣落”,原指草木枯荣,引伸为指繁盛和衰落。比如此处应当为双指,即指园林之中花树开谢,也指人世变幻。逡巡,各版本注释说是指一刹那,但我个人更倾向于“从容”之意,因为这样会更显得世情无情。也更加衬托得对句的孤独和冷寂。我独,就是我一个人,丘园,原指家园,孔颖达解释此词说“丘谓丘墟,园谓园圃。唯草木所生,是质素之所“,后来指隐身之所。四春,即四个春季,指四年。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这一句非常清浅,无须注释。在小可看来,出句源于杜公《秋兴八首》之第一首,对句是借用李白《月下独酌》,一是表达孤苦寂寞之意与古人相同,二是也借用李杜二人的际遇来暗示自己的处境,有花有月,无酒无人,两两相衬,更是渲染得作者的无聊和苦楚,而这种苦楚原来是古以有之。所谓寄怀,一是寄古人,二却是寄自己。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青袍原指青色的长袍,后来引伸为寒士或品级比较低的官员,如李义山诗”朝来灞水桥 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在这首诗里,是第三种含义,即”出仕“,也就是说,这个青袍在这里是双关语,一指身上的衣衫,二暗指事业。而年年定,指年年不动,形容事业没有起色,一如既往。青袍对应的白发自然也是双指,一指白色头发,二指岁月年华,所谓日日新,实则是反语,更加衬托自己一天一天地老去。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龙津,即龙门。也指飞黄腾达之日。所以这一句更好理解,就是虽然年华老去,但仍然还是想有所做为,只是不知道哪里有渠道或者平台能让我一展才华。

所以我说这实际上是向杜公《曲江对酒》致敬的作品,从两首诗来看,基调,手法,修辞,语法都是相同,连结构也是如此,首联写孤苦,颌联通过文字搭配来写实,顺便入虚,而颈联描述老而无为的现状,尾联笔锋一转,却是更显消极!


亦有所思


这首诗在李商隐的诗歌里面算是比较出名的,就算不会背诵这首诗的全诗,那么诗中的名句也会略有耳闻: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这首诗写于会昌,写这首诗的时候,李商隐已经在会昌六年了。

且看全诗: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人世的兴衰是瞬息即变,而我却赋闲在家四年之久。这两句话中颇有自责的意味。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纵然是有花又有月亮,但是孤独寂寥既没有酒也没有人。这是诗人境遇的描写,可见诗人此时内心之苦闷。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朝廷之中官员的青袍年年都一样,可我头上的白发却天天都有新生的。用变与不变的对比表现了自己的无助与凄凉。每一年都有人被擢升,可是我连一个小小的官职都没有,为此愁绪满腹,徒增白发。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一心想去追逐风波千万里,却不知哪条路才能鱼跃龙门!三秦记里面记载,河津又叫龙门,能够越过河津就能够成为龙。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又慨叹营销能够无用武之地。

感慨自己人生的际遇,希望飞黄腾达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再怎么描写都是几乎写不出新意。而这首诗也没有想写出新意,只是艺术手法更加浑溶艳丽,不用典故而音乐和谐。

最近写了很多关于李商隐的诗,如果大家有喜欢的诗也可以告诉我,我们一起欣赏。



诗书君


李商隐的《春日寄怀》,写的什么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中年loser,首先他年华已老,然后他前途渺茫,并且家穷人丑,除了喝酒没有朋友。你想象一下,一个死肥宅,天天打游戏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能有什么前途,再把酒对换成肥宅快乐水,简直就是一篇《肥宅的苦逼生活》。好在李商隐毕竟有才华,他坚持着文学创作,而不是窝在屋子里玩网络游戏,要不然唐诗世界里就会少了这华丽的篇章。



《春日寄怀》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李商隐却是命运不好,科举考得不错,进士及第,但是只当了个九品芝麻官,这还不算啥,起点低也不是没机会,个人努努力还是有希望。可是命运女神不这么认为,纤手一挥,给李商隐扣了个党争的帽子。时值“牛李党争”,那是俩宰相之间的事儿,关李商隐一个九品芝麻官啥事儿啊,这不是躺着也中枪嘛,偏偏这一枪还打碎了他所有的希望,他的仕途注定永远被压在最底层,不得翻身。写下这首诗那年,李商隐已经35岁了。



开篇我开玩笑说这是《肥宅的苦逼生活》,倒也不完全是胡说,你看李义山第一、二句就说人在世间,起起落落都是瞬息间的事情,而我半生沦落,如今已在丘园独居四年,前途可谓一片渺茫。接着三、四句说这丘园里固然有美景,有花有草有云有月,我却穷得连酒都喝不起,连一个知己朋友都没有,日日愁,还苦于没有东西可以借以消愁。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青袍是指九品小官所穿的官服,此时李义山因为母亲服丧等事,已经闲居四年,如今终于被召回去当官了,还是个秘省正字,九品官,可不是“年年定”嘛!青袍与白发形成对比,官还是那个官,但日子一天天过去,头发一天天花白,可不是白发“日日新”?



最后李义山感叹道: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是说我一心想要追逐千万里风波,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龙津呢?“龙津”就是龙门,鲤鱼跃龙门大家都知道,跳过去了,就能成龙,跳不过去还是一条鲤鱼。他追逐风波,是为了登上龙门,这句诗表达了李义山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又感叹没有人能为之引荐。



这首诗,是李义山抒发自己长期苦闷寂寞生活之作,是感叹年华易逝的伤感之作,是仕途无门的抑郁之作,诗中花月的清新,却蕴含着忧郁的情感,在种种寂寞苦闷中,他仍未绝望,所以才会在最后期望“到龙津”。




也可自话


挺喜欢的。

《春日寄怀》

唐·李商隐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特别是第二联特别好: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写的特别有味道。

作者以写乐景来反衬哀情,写出有花有月却无酒无人的凄哀之情;风景美丽和处境凄楚形成巨大反差;更加突出作者寂寞无聊的悲凉。


蛮大人8


我觉得这首诗悲观多了些,反而把唯美遮住了。

《春日寄怀》

唐·李商隐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首联便用一个“独”字写出了自己的孤独诗意,颔联便更为直接的抒发自己心中的失意之情,即便有花有月,再这样美得景里,却也没有好酒和佳人陪伴,这同样让他失意难耐啊!

颈联则写出了时光易逝,光阴不返,让他平添了几分愁意!

好在尾联前半句有点阳光积极的意向,可转而第二句“未知何路到龙津”又写出了自己对于仕途和人生的担忧,总体风格偏悲观了一些。


陈同学说理


很现实的话,就如而今抖音所言,你成功了放屁都是道理,你没成功再有道理却是放屁。世态炎凉,文化之博大精深。


马金贵


李商隐的唯美七律《春日寄怀》,是写闲居时的苦闷心情,诗中“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一联,写尽人的孤独寂寞之感。

且看全诗:

春日寄怀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李商隐的这首《春日寄怀》,写于他闲居家中之时。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人世间的荣华与衰落,本来瞬息万变,我却在呆了足足四年。重(zhòng):甚,很。逡(qūn)巡:顷刻、急速。坐:渐、行将。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即使家里有花月美景,可惜我家贫无酒遣怀,更无人共赏这样的美景。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我身上的青袍就像春草,年年一个样,头上的白发却一天比一天多。青袍:唐代八、九品官穿青袍。作者居丧前任秘书省正宇,系正九品下阶,故著青袍。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我也想追逐风波,到千万里去,却不知哪条路才能到达龙门!龙津,即龙门。也指飞黄腾达之日。

人生失意,年化渐老,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此诗并没有什么新意。但诗中声律铿锵,情景浑溶,在清爽流利的格调中寄寓着沉痛郁结的情怀。诗中低徊唱叹的情感,让人心生共鸣。

诗中最让人共鸣的一句是:“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有花月美景,却无酒遣怀,无人共赏,人生的潦倒寂寞之感,无过于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