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那些提前财务自由的年轻人,都做对了什么?


那些提前财务自由的年轻人,都做对了什么?


曾经和一个朋友探讨过一个问题。

在追求财务自由的时候,到底应该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那时候非常流行“逃离北上广”的说法,很多人都在批判大城市的罪恶,觉得回到乡下或者三四线城市才是真正的美好。与此同时,也有人觉得逃离北上广其实是逃避现状的一种做法。

我觉得这只是一个选择问题,而不是对错问题。只不过,不管你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都一定不能放弃下面两方面能力的提升:

1、抵御风险和意外的能力2、增加未来选择性的能力


后者,一般就是提高赚钱能力,以及人脉圈子。而前者,最好的方式就是为自己巩固坚实的基础保障。

今天分享一篇关于普通人生活的科普性文章,文章来自作者孙明展,相信看完对大家一定有所帮助。

.......... 进入正文 ..........

前几天,有个粉丝在我的后台留言:

我刚刚大学毕业两年,工作枯燥而无味,我每天都在想着,什么时候才能财务自由,开始环游世界呢?一想到这个目标,我就焦虑不安,这点薪水,什么时候才能达到目标?

你要问我年轻人最向往的词是什么?那一定是“财务自由”

过去我常常会说,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理财教育,协助中产家庭达致人生自由、财务自由的状态。

然而,即使我们做好了20年的规划,实现目标的过程如此长,犹如上火星般遥远,大家依然很难摆脱焦虑心态。

或许,我应该修正这个观点:

在财务自由之前,年轻人更应该通过当下的“财务平衡”,获得财务自由的心态,即忠于内心地工作,忠于内心地生活,你才可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也更容易达致持续的财务平衡,即财务自由。


那些提前财务自由的年轻人,都做对了什么?


1

我不知你是否向往这样的生活?


那些提前财务自由的年轻人,都做对了什么?



所谓退休,其实就是财务自由的状态。从定义上说,财务自由就是如下等式:

被动收入 > 开支


俗一点的说法就是,当躺着收利息都能养活自己时,你就财务自由了。

靠打工,靠社保要达致40多岁财务自由,自然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毕竟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要等到20出头大学毕业后,才开始为未来做准备。有的则要等到结婚生子后,才真正有迫切感去考虑这个问题。

时间紧迫,于是,有人开始幻想——

多跳几次槽,钱就能涨得快一些?

能不能通过炒房一劳永逸?

能不能通过炒股一夜暴富?

更高级的,做个概念,找笔风投,C轮套现,我就财务自由了。。。

我发现,当我们把财务自由当作家庭的

“小目标”,当年轻人现这个目标如此遥远时,他们会开始焦虑、浮躁,不知从何开始努力。有人索性放弃对财务自由的追求,有人则持上述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行为,沉迷于高风险的游戏。

在财务自由之前,我们是否可以先拥有财务自由的心态呢?

2


有人说,你在灌鸡汤吧?明明没有财务自由,你说要先拥有财务自由的心态?你是鼓励我们去当阿Q?

别急,先听我的朋友大巴的故事。

十年前,一个湖南年轻人来到广州,当时的他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一穷二白,没有本金。

一开始,他在广州做杂工,一个月只有300元;两年之后,他通过努力,工资涨到了3000多元。工资涨了10倍,却没有感到财务宽松了。

于是,他开始思考:

我本来给自己订了一个1亿的小目标,可是我在月赚300块钱时还能够省下钱,当我的月收入达到3000时,偶尔还要向别人借钱。因为欲望膨胀了。这样下去,“小目标”如何达成呢?

通过阅读,他开始接触到财务自由的概念。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他在追求金钱的绝对数量,而不是人生自由的状态。

于是,他把自己的目标调整为财务自由,在达到财务自由之前,先要有一个目标,就是——达到当下的财务平衡:

月光族也好、年光族也好,他的财务是不平衡的。要达到财务平衡,收入必须大于支出。首先你要让自己不月光,要控制欲望。当你收入只有3000元时,不要过3500元的生活,你可以过2000元的生活,或2500元的生活,盈余自然就产生了。


看起来很简单,但月光族都知道,控制欲望是不容易的。你的薪水涨了,欲望也会随之增长。这是不是在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控制欲望?其实不然。

当你的薪水是3000元时,你可以紧巴巴的过日子了。当薪水3000元涨到4000元时,你可以略微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准,如过3500元的生活?余下的500元就可以存起来。你的生活质量在提高,而非下降。

这是财务平衡的第一个方面,当下收入与支出的平衡。

那些提前财务自由的年轻人,都做对了什么?


3

财务平衡还包括另一个方面:现在和未来的平衡。你要为未来的财务目标,提早做出规划,提早存钱。

当收入增长永远高于支出增长,欲望成长永远要低于能力成长。静态的财务平衡就达到了。

但静态财务平衡,依然无助于你缓解人生的焦虑。

因为,一个重要人生目标(例如孩子的教育、夫妻的养老、家庭保障需求)的到来,会迅速打破这种静态平衡。你还要考虑现在和未来的平衡。如何做到呢?

假定你现在是30岁左右,先定一个小目标:

  • 60岁退休(先不要奢望40多岁退休);
  • 退休后维持目前每月3000元的最低生活水准;
  • 孩子一路公立,在国内读大学。

这样的三口之家,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我粗略测算了一下:

要构建家庭保障规划,每年1万元左右的保费基本能配齐主要保险,未来20年不用发愁;

孩子的教育金每月存1800元左右,在国内读大学基本没问题;

夫妻双方的养老金,月存1500左右,退休后基本可以维持目前3000元的生活水准。


这样看来,物质也没有这么匮乏,是吗?

但很多家庭往往会忽略第一项,也就是理财的基础:构建家庭保障规划。

很多朋友刚出社会几年,有了点积蓄,就开始学习理财了,赚钱欲望旺盛,对未来有无限的美好憧憬。为了更快地实现“财务自由”,很多人只关注后两项:子女教育金、自身养老金的储蓄与规划。

但也正由于年轻尚轻,大家都没有意识到,防范好未来的人身风险,才是所有生活目标实现的基础,是需要我们提前规划的一个支出大头。

于是你可以看到,许多家庭支柱在四五十岁到来的时候,伴随着大病和意外的到来,数十年的辛苦奋斗与积蓄,可以被瞬间吞噬,甚至还要向别人借钱治病。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这些家庭,到了中年后忽然发现,一场大病,不仅让自己的退休养老无望,“退休”变“下岗”,连孩子读大学的钱也很吃紧了。整个家庭的财务瞬间坍塌。

所以我为什么强调,以上三项支出的规划,缺一不可(除非是没有孩子的丁克家庭),当你开始思考现在与未来的平衡,有了这个“底”,焦虑感就会减轻。

当你不必再因为惧怕大病和意外的到来而一夜返贫,也不再因为金钱的绝对金额而奋斗,而是忠于内心,忠于价值而奋斗,你或许可以获得事业上意外的飞跃,50岁退休,甚至40多岁退休,都是有可能的。

与此同时,你也可以调整孩子的教育目标,每月多存一点,孩子出国留学的目标也解决了;调整你们夫妻的养老目标,提升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你还要可以提拨一部分钱,作为未来环游世界的旅游基金。

4

为什么我提倡年轻人先考虑财务平衡的问题?

中国社会,普遍处于焦虑与匮乏的心态中,永远不知道自己赚多少才够。这种量化的,以终为始的思考方式,正好可以缓解焦虑感。

我们的父母年轻时,物质一直匮乏,他们迫切要解决生存问题。

也就是说,他们的血液里含着匮乏基因,他们在养育我们时,也会把匮乏感传递给我们。

我是1979年出生的。我小时候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

“不好好念书,以后你就踩三轮车去!”

在充斥着这种话语的环境中长大,我的基因里有匮乏感。在我开始工作的前几年里,我一直也是渴望通过工作去增加收入,追求金钱的绝对数量,始终不是将事业的追求放在第一位。事实上,我也没有思考过自己的追求,我考虑的更多是我的收入增长的问题。

我当时追求的不是有价值的人生,而是有价格的人生。

反观国外,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富豪,他们不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例如,在中国形象非常好的小扎,他现在当然是达到财务自由了,不过在他创业之初,他也不是带着匮乏感去创业的,而是带着改变世界的使命,这样他才可能做出FACEBOOK。

当我们做好了未来的人身风险把控,把自己和家庭保障起来,那么我们接下来的人生都可以从未知的风险、生老病死带来的财务冲击中解脱出来,安心地去奋斗,去追求我们想要的、有价值的自由人生。

进而,当你控制好自己的欲望,达到当下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做到现在与未来的平衡,为未来提前做好准备。

那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内心去工作了,你也可以给孩子更好的环境了,他就会慢慢改变自己的人生,他可能不会再带着匮乏感去生活、工作了。

无论你和你的孩子的未来是不是向扎克伯格发展,你们的人生一定会更有价值,更自由。


那些提前财务自由的年轻人,都做对了什么?


5

回到刚才我的朋友大巴的例子,他在广州生活10年,完成了两次飞跃——

一次是凭借着工作积累和能力跳槽后获得了收入的大幅提升,另一次是抓住互联网兴起的机会果断创业,达致今天的财务自由。

在我看来,年轻人奋斗应该以追求当下的财务平衡为起点,这才是更实际,更有智慧的行为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