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每個中國家庭的困境:我愛你,但我不相信你

如果說自戀是人類的本質之一,那麼每個人都需要別人對自己說:“你是好的。”越是重要的人告訴你“你是好的”,影響力就越大,特別是在我們的自我還比較弱小的時候。

假設我們把來自外界的反饋都比喻成鏡子,那麼在所有的鏡子裡,有一面會對人有巨大的影響力,這面鏡子叫作“權威”。

當一面權威的鏡子對一個自我比較弱小的人說:“你是壞的,你是差勁兒的,你是糟糕的。”這個破壞力尤其巨大。

不可避免的是,最初養育我們的人(像父母)是重要的權威。

他們對我們有什麼樣的期待,就成了我們最初的命運。

我們可以先來做一個小練習。

拿出一張紙寫一下,或者在心裡默默想一下,自己的父母(或者其他重要的權威人物)對你最常說的一句話。接著可以想想,這句話和你的人生有什麼聯繫。

每個中國家庭的困境:我愛你,但我不相信你

每個中國家庭的困境:我愛你,但我不相信你

羅森塔爾效應

自我實現的預言認為我們說的話就像是生命的預言一樣,在影響著我們的人生。

我的一位來訪者經常會說“男人都不是好東西”,她的命運像是一種輪迴:她的爸爸打她媽媽,而她的三任丈夫都打她。

那麼,所謂的“自我實現的預言”,會不會是這樣一種東西:我們童年時有一種經歷,我們從這個經歷中總結出了一些話,因為自戀的心理機制,這些話就預言了我們未來的人生。事實上,所謂的“命運”,就是這樣的東西。我們那些致命的自我預言,常常首先是來自他人對我們的預言。

羅森塔爾效應,也稱“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塞浦路斯國王,性格孤僻,愛獨居。他在寂寞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個美女,並愛上了這個雕像,祈求愛神阿芙洛狄忒賦予雕像生命。愛神被他的誠意感動了,賦予了這座雕像生命。皮格馬利翁得償所願,並娶美女為妻。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用實驗證明了這一點。

這個實驗發生在1968年,羅森塔爾帶助手們來到一所鄉村小學,從一到六年級每個年級選了三個班,並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後,他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給了校方,並叮囑他們務必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這個名單佔了學生總人數的20%,但其實,名單上的學生是隨機選的,羅森塔爾根本沒有看測驗成績。

8個月後,對這18個班的學生測試後發現,上了名單的學生,成績普遍有了顯著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自信心、求知慾都變得更強。

羅森塔爾提出了一個詞——“權威性謊言”。他認為,他對校方來說是權威,而校方對學生來說是權威,將“你最有發展前途”的“謊言”傳遞到那些作為實驗對象的學生身上,最終將他們變成了這樣的人。

每個中國家庭的困境:我愛你,但我不相信你

並且,很有意思的是,這些學生並沒有得到明確的語言性信息,老師們是通過情緒、態度而非語言的方式影響了這些學生。並不是所有人的期待都能對一個生靈發揮巨大的作用,在羅森塔爾的實驗中,都是權威的期待發揮了力量。

什麼是權威?有權力、有威望、有資源的那一方。像在這個學校的實驗中,校長與老師對學生有巨大權威,他們可以評斷一個學生的資質。最原始也是重要的權威,是父母。所以可以推斷,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可以在極大的程度上影響孩子,甚至達到皮格馬利翁的神話級別。

讀研究生的時候,我認識一箇中央電視臺的哥們兒。他多次問我:“你怎麼從來沒有因為你是農民的孩子而自卑?”

當時,我雖然是心理學系的研究生了,但還未形成真正的心理學頭腦,於是反問他說:“我幹嗎要因為這個而自卑?”

如果是現在的話,我就可以回答說:“我之所以不怎麼自卑,是因為父母最初對我的積極期待,讓我有了基本的自信。”

自信,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因為這樣的自信,我常常能在人生關鍵的時刻爆發出力量來。但這份自我實現的預言,或者說自我期待,其實本源上是父母對我的積極期待。父母相信我,這內化到我心中,就形成了所謂的“自信”。

認識到這一點是極為重要的,這樣你就會知道,你的那些所謂的“我的想法”“我的認識”“我的自我感知”,其實很少是單純地來自你自己,很多是來自權威的影響,特別是父母這樣的生命最初的權威給你的影響。

當特別清晰地去理解這個道理時,我們本來認為的、頑固的“我是誰,我是怎樣的”等自我意識,就可以鬆動,甚至被改變了。

當自我意識改變後,你會看到,外在命運也會隨之改變。

每個中國家庭的困境:我愛你,但我不相信你

每個中國家庭的困境:我愛你,但我不相信你

怎樣帶給別人積極的影響

我們的一位老師,她兒子剛剛清華大學畢業,並去了美國最好的學府讀研究生。二十多年前,她兒子剛出生時,她就有意識地使用了羅森塔爾效應。雖然那時她還不知道“羅森塔爾效應”這個概念,但她知道這個道理。

當時,兒子出生後,她覺得丈夫很愛批評人,而她雖然言語上很喜歡誇獎別人,但內心是比較苛刻的。她就擔心,兒子從他倆這兒會得到太多的批評和不認可。

那該怎麼解決這一問題呢?她想到了一個辦法:如果能找一個由衷地喜歡她兒子的保姆呢?

後來,她果真找到了這樣一個保姆。保姆打心眼兒裡喜歡她兒子,見到小傢伙就眉開眼笑,開心得不得了。雖然保姆沒多少文化,但她的這份喜歡和滿滿的開心帶給了她兒子非常好的影響。甚至可以說,這是每一個孩子最需要的寶貴禮物。

有意識的積極期待,還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實際上,父母對我的積極期待,是我的一個重擔,我花了很多年才完整地看到這一點。比積極期待好上太多個層次的是滿滿的喜歡。其實,命運就是你會遇見誰:你總遇見貴人,就是好命;你總遇見“衰人”,就是運氣不好。生命最初,就遇到這樣一個滿心喜歡你的人,是最好的命運饋贈。

說到這兒,可能有人會納悶:我是期待孩子成為卓越的人,但為什麼我的孩子卻非常普通,甚至是失敗者?這是因為,你意識上認為是給了孩子正面期待,但你潛意識卻給孩子傳遞了負面期待。

比如,一位悲觀的父親,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樂觀的,而每當孩子悲觀時,父親都會說:“你怎麼這麼悲觀?你為什麼不樂觀一點兒?”

這種意識層面的期待,可能會有作用,但遠不如潛意識層面的負面期待。對孩子來說,他感知到的是,他總是在悲觀時被父親注意到,父親總是在貶低他。所以,他的感受是:我是不被喜歡的,我是差勁兒的。於是,他就很難樂觀了。

至於那些期待孩子卓越的父母,也是類似的邏輯:他們很少會真正鼓勵、認可孩子,他們只是在批評孩子不卓越,試圖以此逼迫孩子變得卓越。他們多數人會失敗,少數人就算表面上成功了,孩子果真在外在標準上變得卓越了,但內心深處卻會變得無比自卑。因為這些孩子還是體驗到,父母向他們扔過來的期待仍然是“你怎麼這麼差勁兒”。

其實,父母這麼做時,他們沒有覺知到,他們是在維護自己的自戀。他們在打擊孩子的時候,體驗到這種感覺:“看吧,你不如我。我本來應該生出更優秀的孩子的,他才配做我的孩子,而你,真差勁兒!”

當父母用這種方式維護自戀時,可以想象,代價是昂貴的。

每個中國家庭的困境:我愛你,但我不相信你

“一切都是為了利益。”當我們說這句話時,常常是想說人性的殘酷之處。的確,如果你真心是為了利益,那麼你的行為會合理很多。比如,如果你是一個企業家或高層管理者,你就知道,該好好使用羅森塔爾效應,對你的員工或下屬表現出積極期待。

當你發現,自己就是做不到這一點時,你需要反思一下,自己到底是在追求利益還是在追求自戀。成熟的人追求利益,而不夠成熟的人喜歡耍性子。我的一個朋友,智商很高,但他談生意時比較隨性。有一次,他有一個快過時的產品要售賣,價格已談好了——2000萬美元,但他因為對方的態度讓他不爽,結果讓這單生意黃了。他的合作伙伴非常氣憤。最後,這個產品再也沒有賣出去,白白浪費了。

你可以問問自己,在那些重要的關係中,你是如何期待別人的,你又是如何被期待的?如果你表現不出積極期待,你就可以看看自己是否被自戀裹挾著。

如果你的重要權威對你表現不出積極期待,你也可以看看,對方是不是太自戀。

每個中國家庭的困境:我愛你,但我不相信你

一切努力,只為遇見你

自我實現的預言,是自己對生命的期待;羅森塔爾效應,是權威人物對我們的期待。這兩者間,會構成什麼樣的聯繫和矛盾呢?

最好是,權威人物對你的期待和你對自己的期待正好是一致的。這時候,你的生命力會自然生髮,沒有多少矛盾。相反,假若權威人物對你的期待和你對自己的期待構成了矛盾,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力量,那麼你就會變得很難辦。

每個生命都想做自己,這是最天然的聲音,而如果父母等權威人物發出的期待也是這樣的聲音,那就是一個人的幸事。

過於權威的領導者,需要通過打壓別人的意志來捍衛自己的絕對權威,但這常常不再是現實需要,而是一種自戀需要了。而那些善於鼓勵下屬的權威領導者,則容易通過激發大家生命力的展現去達到更好的效果。

每個中國家庭的困境:我愛你,但我不相信你

例如,通用電氣的前CEO傑克·韋爾奇,他深信自己最重要的工作,是讓每位員工相信他們最重要的東西是他們的構想。他也會激勵大家去完成自己的構想,“只要你想,你就可以”。他說:“給人以自信,是目前為止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也就是說,人性中最深刻的渴求是讚美,特別是來自權威人士或重要他人的讚美。

我喜歡關於鏡子的隱喻:每個人都要通過鏡子,才能看到自己的容顏。所以,當能獲得讚美時,我們就是從鏡子裡照見了自己是好的;而當獲得批評時,我們就是從鏡子裡照見自己是壞的。

一些人之所以太喜歡批評別人,根本問題是他自身的自戀問題——他需要通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太喜歡批評別人的人,是因為從權威的鏡子裡照見自己是不好的,所以當他作為鏡子時,照見的你也總是不好的。相反,喜歡給予讚美的,也是因為自己從權威的鏡子裡,照見過自己有多美。

美國心理學家科胡特創造了一個術語——

“不含誘惑的深情”,認為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情感,是我深深地理解與接納你,而不給你設置任何條件。條件,就是誘惑。誘惑,即你要達到我設置的條件,我才給你情感。

不含誘惑的深情境界太高,但其實,哪怕是一些誘惑,只要有深情就好。

電影《後天》,講了一位男科學家,他讀書無數,有人好奇他是怎麼做到的。他說,最初讀書的習慣是這樣養成的:父親每次出差前都會扔給他一本書,出差回來就會和他探討書上的內容。

在這個故事中,書不僅是誘惑,也是父子之間建立情感聯結的媒介和橋樑。他後來那麼熱愛讀書,其實都是在通過讀書感受父愛。在我看來,這是最為深刻的體驗之一。如果你不斷地體驗到什麼是深情,你會發現,你的生命力會源源不斷地湧出,你會因此變得飽滿而豐盛。

生命最重要的,就是這樣三個命題:

自戀,即做自己;

滿足別人的期待;

超越自戀和滿足別人的期待,體驗到聯結的深情。

用更簡單的哲學語言來講,即“我”要做自己,同時去尋找“你”。而一旦“我”與“你”有全然的聯結,那時我們彼此都可以被證明。

每個中國家庭的困境:我愛你,但我不相信你

每個中國家庭的困境:我愛你,但我不相信你

最好的期待,是“我相信你”

在大多數時候,父母這樣的權威的期待和我們對自己的期待,也就是“自我實現的預言”,具有一致性。相對而言,自我實現的預言還是比父母的權威期待要更加積極一些。

這也是人性吧,畢竟,人本來就是自戀的,都希望自己是好的。雖然權威的期待很重要,但當權威的期待太負面的時候,我們還是能調動自戀的力量,來維護“自己是好的”這份感覺。

儘管有那麼多來自父母等權威的負面期待,我們還是能成長為一個相對成熟的人,這也是一份成就,並且絕對不容小覷。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韌勁兒的,要為這份韌勁兒給自己鼓掌!

無論是權威的期待,還是自我的期待,積極的都好過消極的。積極的期待,是有重要區分的。一些朋友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們在問,來自權威的太積極的期待,是不是會給一個人帶來巨大的壓力?

答案是肯定的,來自權威的過高期待,自然會帶來壓力。

積極期待其實有兩種:

第一種是權威自戀的延伸——“我希望你能成為我希望的積極形象”。

第二種是權威對你的信任——“我相信你是最好的,你現在對自己有了懷疑,我就給予你積極的確認和支持”。

在第一種期待中,權威有一個目標,希望你成為他希望的樣子。而在第二種期待中,權威就是純粹地信任你。可以說,第二種期待是“知己”般的感覺。

如果權威的期待是知己般的信任,那就是巨大的力量源泉,而不是壓力。

在心理學的精神分析領域有一個很好的詞——“抱持”精神分析領域認為,最好的養育環境是抱持性的。它具備這樣兩個基本特徵:孩子發展好的時候,認可他;孩子受挫的時候,支持他。

支持包括積極期待,但這裡面的積極期待是以孩子為中心的,而不是以父母頭腦裡的想象為中心的。父母的期待太高,會讓孩子失去自己本來的生命訴求。

比如,我名字中的“紅”,是來自父親的夢。我出生後,他夢見自己在地裡撿了一塊紅寶石,所以我的父母在潛意識深處,對我有著巨大的積極期待。

這種期待的確塑造了我,但同時也意味著,雖然他們從沒有在意識上要求我去擔負起振興家庭的重擔,但這的確成了我的重擔。我在深度自我分析和找諮詢師做治療的時候,就覺知到了這個期待有多沉重。

每個中國家庭的困境:我愛你,但我不相信你

每個中國家庭的困境:我愛你,但我不相信你

Q:我覺得自己有些低級自戀的傾向,愛抱怨,還總想打壓家人,怎樣升級自己的自戀呢?

A:如何升級自戀,其實就是如何升級自己的人格。這必須是慢慢來的,其中非常關鍵的是,觀察自己的時候,要有中立的態度。當然,最好是抱持的態度。也就是發現問題時,記得鼓勵自己,而不是攻擊自己。

如果做不到,找一個能抱持自己的他人,這一點很重要。如果有條件,找一位資深的心理諮詢師,是一個好辦法。我從2014年10月開始,一直在找一個資深的精神分析師做分析,受益匪淺。

首先,心理諮詢師,特別是精神分析取向的諮詢師,輕易不會給來訪者提建議,也不給什麼解決辦法,只是試著去幫助來訪者瞭解:你的內心發生了什麼,你的內心是怎麼運作的,有什麼潛意識的東西被你忽略了嗎?

例如,我找我的精神分析師做諮詢,有一次,我莫名其妙地忘記了諮詢。下一次我們探討這件事時,他說:“很可能你對我很憤怒,但你沒有意識到這份憤怒,於是通過遺忘諮詢來攻擊我。”

我想了想說:“這不可能吧,因為我實在找不到對你生氣的理由。更何況,我一直都是一個好脾氣的人,我怎麼可能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生你的氣?”

但諮詢師還是一句話點破了我,讓我發現,我潛意識中一直藏著一股強烈的怒火。我其實有非常容易暴怒的一面,只是這份暴怒,我這輩子一直都忽略它的存在。也就是說,無數次的暴怒,都沒有進入我的意識。然後,這份暴怒立即像火山一樣爆發了出來,我對著我的諮詢師爆了粗口。而爆粗口的感覺,簡直不要太爽。

於是,這次諮詢我有了兩個巨大的收穫:第一,我深深地體驗到了,不壓抑憤怒的感覺有多爽;第二,我充分意識到,我其實太容易暴怒了,我是一個如此不好惹的人。

每個中國家庭的困境:我愛你,但我不相信你

武志紅老師最新心理學著任

凝練多年諮詢經驗

《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

2019重磅上市

‍‍‍‍‍潛心思索25年

精煉300萬字

諮詢6000個小時

2019年,武志紅推出重要代表作《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薛兆豐、羅振宇、脫不花、張德芬等聯袂推薦。


每個中國家庭的困境:我愛你,但我不相信你


幫你認知自己、洞悉內心,

參透關係的迷霧,掌握與外部世界的相處之道

真正“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

父母學堂商城熱銷中

本文選自武志紅新書《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

武志紅,資深心理諮詢師、心理學暢銷書作家。 著有《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為何你總是會受傷》、《為何家會傷人》等作品,個人作品銷量超百萬冊。公眾號:武志紅 (ID:wzhxlx)。一個專業的心理平臺,提供心理諮詢、心理內容、課程、心理測評等服務。來這裡和我們一起,開啟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