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原生家庭留下的伤痕,你要学会自我愈合

当电视剧《都挺好》成为2019年的爆款热剧,由苏氏父子引发的争议中不免提到“重男轻女”、“原生家庭”这类极具讨论空间,且一直难以被重视的家庭问题。

其中,“原生家庭”被摆上台面,通过网友讨论,发现似乎每个人成年后所具备的性格缺陷,总能找到相对应的童年阴影。

成年后的自卑敏感,源于父母对自己的刻意贬低;成年后拒绝结婚生子,源于目睹父辈不幸福的婚姻关系;成年后有暴力倾向,源于家人曾有的暴力行为;就连被迫成了人人厌恶的“扶弟魔”,也是因为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本源,将女性架到不帮扶兄弟就是自私冷漠的道德高地上。

“长大后,成了你讨厌的样子”是原生家庭代代相传的魔咒,更是无数人试图摆脱的困境。

原生家庭留下的伤痕,你要学会自我愈合

长久以来,我都很爱回答关于原生家庭类的问答,原因无他,只是因为我个人的原生家庭非常差。

缺失父爱、父亲出轨、夫妻不睦、婆媳矛盾,在我18岁之前的生活中,每天都充斥着这些负能量,而我作为孩子,只能蜷缩在一旁冷眼观战,偶尔躲得远远的,以免自己卷入争吵的漩涡。

家庭的矛盾,可以躲一时,但躲不了永久。

不管矛盾的根源出自于谁,孩子永远都是第一受害者。

当“我不离婚都是为了你”或者“要是你没有你我早离开这个家”的压力堆积在身,是年幼的我第一次直面生活的残酷:明明什么都没做,却什么都错了。

时至今日,即便我与父亲一刀两断,也还在承担父母离异的后遗症,很多亲戚会自发的来劝我“你妈不容易,你要多体谅她”、“你妈没有能说话的人,你得多倾听,多理解”,实际上他们忘记了,我作为父母婚姻失败的首要牺牲者,同样需要别人的理解与体谅,没有心力承担更多的责任。

无独有偶,我身边也有饱受“重男轻女”原生家庭伤害的朋友。

如《都挺好》中展现的“餐桌文化”一样,朋友家从小就是男生吃肉,女生吃菜,父母始终是将鸡腿夹给男孩子。

原生家庭留下的伤痕,你要学会自我愈合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朋友形成了“不如男生”的自卑、敏感、讨好型人格,这种心态直接影响了日后的夫妻关系。

她“扶弟魔”的思维根植在心,帮扶兄弟成了天经地义,帮弟弟还网贷,帮哥哥养孩子,弄得自己家庭乌烟瘴气,又因始终认可“女不如男”的观念,所以在生子一事上重蹈“重男轻女”覆辙,不生出儿子不罢休,进而又造成了新一轮家庭悲剧。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懂得了如何控制情绪,不再将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强加给身边人,但如朋友一般不断延续悲剧的也大有人在。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联合发布了《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

该调查覆盖了7万名学生,其中有将近50%的学生认为“有温暖的家”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可见原生家庭在一个人成长中占有多大的分量。

原生家庭留下的伤痕,你要学会自我愈合

我们无法选择家庭,但可以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即使生活不尽如人意,人生还是需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果意识到了缺陷,就已经战胜了缺陷。

想来,上帝给人打开的那扇窗,叫做“自知”。人贵在自知,只要明白缺少的,就不愁能将缺少的补回来。

《被讨厌的勇气》中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深思:一段经历、一段心理创伤,不会是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只有赋予这段经历或伤害的意义,才会决定我们的人生走向

我们常说的,要掌握命运,也是这个道理。

就像上文所说,因为“父母离异”所造成的自卑、缺少安全感,确实存在,有人会选择对婚姻敬而远之,也有人选择努力经营自己的家庭,让孩子拥有自己曾没有的。

在婚姻关系中,我深知父辈婚姻失败的原因,就会选择去避免错误。比如,不会刻意将对父亲的期望转嫁另一半,更不会将对父亲的愤怒发泄在对方身上,或者极力避免情绪化而产生的双方对比。

让自己认清他就是他,不是父亲,更不是我脑海中塑造的木偶,给他充分的自由空间,将他当做独立的人对待等等,都是为了让自己避免陷入怨恨“原生家庭”的悲剧泥沼,而产生错误的选择。

原生家庭留下的伤痕,你要学会自我愈合

另外,在认清缺陷的基础上,要有敢于“断舍离”的勇气。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作出这样的结论:

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人既不会受情绪的控制,也不会受经历的影响,你现有的生活,其实源于你自己的选择。

“改变”本身不困难,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想改变的心。

举例来说,为何我母亲当初一直没有选择离婚,简而言之是怕离婚后没人管我吃饭。

可事实并非如此,我的同学大多出自父母是双职工的家庭,放学他们要么去奶奶家吃饭,要么去小餐桌吃,根本饿不着,更何况我上学的地方距离奶奶家只有7分钟的路程。

所以,“为了我无法吃饭”而不离婚,这一理由实在站不住脚,母亲只是用它掩盖不愿离婚,不想离婚的内心罢了。

大多数人,尽管心中想要改变,可还是觉得按部就班的生活比较轻松。

“我没有条件改变...家里一堆事。”

“我没有时间去学习。”

“孩子还太小了,等他大大再说吧。”

这些理由,是不是很耳熟?

可以说,只要一提到改变,这些理由都会从脑海涌出来,而促进你尽快“断舍离”的理由在逐渐消失。

你必须心里清楚,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而谁会成为你追求生活的阻碍。

假如,没有了缺乏安全感、脾气性格、责任感为你打掩护,你究竟敢不敢站出来,勇敢的做自己?

原生家庭留下的伤痕,你要学会自我愈合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做,就试试代入法。

除了认识到自我性格的缺陷以及斩断“原生家庭”的糟心事外,我还喜欢用“代入法”来决定自己究竟该成为怎样的人。

我很喜欢看书,书中有千百种人生,总有一个人物,总有一种人生,是你钦佩且向往的。

将自己生活中的难题代入给故事里的他,你认为他会如何选择,你就如何选。

通过向往的、敬佩的人影响自己的选择,不失为是一种客观的情感转移。

你要在内心深处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原生家庭给你的影响,也不是永恒不变不可消弭的,只要你想改变,想摆脱,什么时候都不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