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北洋舰队如何去国外耀武扬威?

文|陈卿美

北洋舰队是清政府创建的一支海军舰队,综合实力曾一度达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水平。然而,这样一支超强的舰队却被后来居上的日本舰队狠揍,竟然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北洋舰队,后来成为了屈辱的代名词。但谁又能想到,当年的他们也曾不可一世,甚至还到国外去耀武扬威。

首先便是朝鲜。朝鲜是大清帝国的藩属国,同时也是日本对外扩张的首选之地。19世纪80年代,朝鲜曾发生了两次政变,一次是壬午兵变、一次是甲申政变。两次政变最终都被清军平息,而北洋舰队在这两次政变期间,担任着重要的威慑作用,同时也是一种对外宣示武力的行为。

1882年7月,壬午兵变爆发。日本以兵变中有日本人伤亡为由大举出兵朝鲜。署理直隶总督张树声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从天津开赴朝鲜。其实,此时的北洋舰队尚未正式成军,真正的主力舰只有从英国购买的“超勇”号、“扬威”号,后来的“致远”、“定远”、“镇远”都还在国外建造中。

中日双方舰队在仁川对峙。此时距离甲午战争还有12年,日本海军的实力还远不如北洋舰队。虽然双方此前没有交过手,但北洋舰队根本不把日本舰队放在眼里。只不过,根据清廷的意见,北洋舰队要尽量保持实力,避免与日本舰队直接交战。宣示武力,就是要进行展示、威慑、甚至恫吓。北洋舰队的两艘军舰属于最先进的巡洋舰,高大威猛,在当时属于高富帅一类,日本官兵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

北洋舰队如何去国外耀武扬威?

北洋海军士兵

据日本《海阳杂记》一书记载,在北洋舰队耀武扬威的同时,日本舰队的官兵正在受脚气病的困扰,大约三分之一的士兵因脚气病而失去战斗力。日本舰队为此做了严格的保密,北洋舰队并不知晓,让北洋舰队错失了一次打败日本海军的宝贵机会。

1884年12月,朝鲜发生甲申政变。这次政变直接由日本人扶植,企图推翻亲清的朝鲜政府,学习日本的改革维新。朝鲜的这种改变,就是意味着对大清帝国的背叛,清政府不能忍。为了夺回对朝鲜的控制权,袁世凯率1500名驻朝士兵进行镇压,将朝鲜国王抓回。李鸿章命北洋舰队再次开赴朝鲜,进行威慑。

开赴朝鲜的还是丁汝昌,还是“超勇”号、“扬威”号。本来此时恰值中法战争期间,这两艘巡洋舰正在上海。似乎日本人也是看中了这点,瞅准时机,发动政变。没想到的是,北洋舰队毫不示弱,立即北上,进行武力威慑。时隔两年后,与壬午兵变时一样,日本的海军仍然很差,根本没有与北洋舰队交战的实力,甚至连对峙都没有,伊藤博文直接就要求退兵了。

日本海军两次被北洋舰队威胁,自然心有不甘,但也实在无奈。不过,也正是北洋舰队的这种海外威慑,坚定了日本壮大海军的决心。真正让日本人受刺激的还不是这两次,而是北洋舰队在日本本土作威作福,竟然还要威胁炮轰长崎。

1886年7月,也就是北洋海军成军前一个月。为防止俄国、英国侵占朝鲜永兴湾,李鸿章再次命丁汝昌开赴朝鲜,去进行武力威慑。此时的北洋舰队已经不同以往,铁甲舰、巡洋舰、鱼雷艇应有尽有。这次丁汝昌光军舰就带了六艘,除了“超勇”号、“扬威”号外,还有从德国新购置的“定远”号、“镇远”号、“济远”号、“威远”号。北洋舰队浩浩荡荡,在朝鲜釜山、元山一带开始进行巡游。

前两次朝鲜政变,北洋舰队出兵宣示武力也算师出有名。但这次在没有任何战事的情况下,北洋舰队倾巢出动,如此嘚瑟,就是典型的炫耀武力了。

李鸿章命丁汝昌借机访问日本,以震慑东夷,给这次访问定性为“亲善访问”。还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要到日本三菱造船所维护军舰。

8月1日,当北洋舰队抵达日本长崎港时,长崎市民纷纷跑来围观。他们无不被大清帝国的现代化军舰所折服,感叹日本的差距如此之明显。13日,在日方的邀请下,舰队官兵准许上岸观光、购物。一些憋坏了的士兵自然对女人最感兴趣,直奔妓院而去。结果,因排队问题发生纠纷,北洋舰队士兵一气之下,将妓院给砸了。长崎警察迅速出面,逮捕了5名北洋舰队士兵。此举引发了北洋舰队全体官兵的激愤。

15日,李鸿章故意让全体官兵放假一天。450名官兵直扑长崎警察局要人,双方发生激烈混战。长崎市民与大批警察依仗人多势众,逐渐对北洋舰队官兵成为围殴之势,双方各有死伤。此事,顿时激怒了北洋舰队,誓言要炮轰长崎城。

北洋舰队总教习琅威理,一个英国人,公然叫嚣要对日开战:“即日行动,置日本海军于不振之地。”此时,各军舰炮口集体对准长崎城,只要提督丁汝昌一声令下,就可万炮齐发,将长崎夷为平地。最终,丁汝昌还是很冷静,没有受英国人的鼓噪。

李鸿章对此事并不在乎,他认为:“争杀肇自妓楼,约束之疏,万无可辞”,“弁兵登岸为狭邪游生事,亦系恒情。即为统将约束不严,尚非不可当之重咎,自不必过为急饰也。”

一向给人以乞和印象的李鸿章此时却非常强硬,他甚至威胁日本驻天津领事波多野,“开启战端,并非难事。我兵船泊于贵国,舰体、枪炮坚不可摧,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从“坚不可摧”这个措辞来看,李鸿章对北洋舰队也是信心满满,他当然也清楚日本海军的实力与北洋舰队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面对炮舰威胁,日本不得不低头,最终以向北洋舰队赔款而结束。这次屈辱经日本媒体渲染与舆论放大后,极大刺激了日本人的自尊心。日本人发誓要建造一支强大的海军,甚至要打败北洋舰队。

日本民族一旦认准的事,执行力相当可怕。八年后,也就是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1894年7月25日,日军浪速舰舰长东乡平八郎下令击沉“高升号”兵船,致871名清军集体牺牲。此时的日军海军早已没有了八年前的自卑、谦逊,随着实力的高涨,日军貌似又成为了八年前的清军。作为北洋水师死亡最惨重的一役,日军或许找到了复仇的快感。

昔日不可一世的北洋舰队被日本彻底打败。清政府辛苦近二十年打造的一代北洋精锐之师全军覆没。短短八年,清军与日军大反转,仿佛换了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