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這拍的根本不是《大黃蜂》,這是哈士奇吧


2007年,《變形金剛》上映。

潮汐至今都記得隔壁錄像帶店裡打出的“轟天鉅製”的巨幅海報。

這拍的根本不是《大黃蜂》,這是哈士奇吧


那種鋼鐵碰撞的激情,電視上眼花繚亂的預告片,都讓一個涉世未深的少年雙眼裡迸發出難以隱藏的別樣光彩,是憧憬是期待,也是年少無知的英雄情懷。《變形金剛》是真正的擁有情懷的電影,他是每個男生抽屜裡,必有的玩具;那個叫做大黃蜂的汽車人,也成為了每個男孩子夢中的第一輛車。

這拍的根本不是《大黃蜂》,這是哈士奇吧


梅根·福克斯的性感至今依然在潮汐的腦海縈繞,無法散去。那種童年的動畫變成了逼真的金屬的新奇感更是現在所無法再現和描述的。不曾想,彈指一揮間,距離第一部《變形金剛》已經過去了將近12年。

這拍的根本不是《大黃蜂》,這是哈士奇吧


潮汐依然買不起那一輛夢中的雪佛蘭科邁羅,而大黃蜂卻迎來了他的同名獨立電影——《大黃蜂》

這拍的根本不是《大黃蜂》,這是哈士奇吧


講述的故事也十分簡單,在賽博坦星球的戰爭中,汽車人大敗,大黃蜂受命去到地球,並且保護地球,等待與擎天柱的匯合。同時也遭到霸天虎的窮追不捨,以及人類不明所以的炮火攻擊,於是大黃蜂需要一面隱藏自己,一面保護地球,靜靜等待擎天柱的呼喚。

這拍的根本不是《大黃蜂》,這是哈士奇吧


然而比較曲折也比較有趣的地方在於,來到地球后的大黃蜂,依然被霸天虎追殺,在弄死了一個霸天虎之後,大黃蜂的記憶模塊和聲音模塊失效,核心部件也受損,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來到地球后的大黃蜂,失去了記憶,失去了聲音,並且還長眠不醒,變成了一輛黃色甲殼蟲,被丟在一個老舊的汽車修理廠內,被當成垃圾對待。

這拍的根本不是《大黃蜂》,這是哈士奇吧


當然如同所有的“第三類接觸”電影一般,一個18歲的喪父的家庭聒噪的少女找到了他,並把他帶回了家,也發現了他是汽車人的秘密。

而此時的大黃蜂可是一個失去了記憶,無法說話的“外星人”,其智商就相當5歲的小朋友,遇到手無縛雞之力的人類少女,擁有鋼鐵之軀和大規模性殺傷性武器的大黃蜂大大的眼睛裡居然露出了對人類的恐懼。

這拍的根本不是《大黃蜂》,這是哈士奇吧


於是《大黃蜂》正式從一部拯救世界的科幻電影,成功變成了一部少女成長記。

收養一隻來自賽博坦星球的寵物將是什麼體驗?

少女可以告訴你,和養哈士奇差不多吧。

這拍的根本不是《大黃蜂》,這是哈士奇吧


在少女獨自一人去上班的日子裡,大黃蜂成功的把少女的家給拆了。

這拍的根本不是《大黃蜂》,這是哈士奇吧


讓潮汐十分出戲,這真的是拍的《大黃蜂》,而不是《哈士奇》嗎。

遇到美女的時候還會慫得不行。

這拍的根本不是《大黃蜂》,這是哈士奇吧


還會害羞和賣萌。

這拍的根本不是《大黃蜂》,這是哈士奇吧


電影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講述大黃蜂是如何與人類建立共同聯繫的,幸好導演後面還是記得這是一部科幻電影,兩個反派成功利用智商和哈士奇相同的大黃蜂不經意間露出的能量源,找到了大黃蜂,並且將其抓獲。

這拍的根本不是《大黃蜂》,這是哈士奇吧


唉......人類少女也是十分困擾,誰讓自己養了只哈士奇呢,不,是大黃蜂。

這拍的根本不是《大黃蜂》,這是哈士奇吧


自然故事的最後肯定是少女勇救大黃蜂,大黃蜂覺醒,滅掉兩個霸天虎,成功拯救地球,並且還與軍方建立和友好的聯繫。

故事的確是老套,也毫無所謂的新意可言,但是至少有兩點是值得肯定的。

第一,對於汽車人形象的設計,在這次的《大黃蜂》中汽車人的設計採用了G1時期的整體設計,更有金屬感和機械感,下肢顯得更加的粗壯,整體更有力量感,而非邁克爾·貝越來越類人化的設計,機器人就該有機器人的樣子。

這拍的根本不是《大黃蜂》,這是哈士奇吧


這拍的根本不是《大黃蜂》,這是哈士奇吧


第二,再也不是機器人昏天暗地狂轟濫炸打鬥。

這拍的根本不是《大黃蜂》,這是哈士奇吧


在《變形金剛》系列電影中,在每次打鬥之時,潮汐基本不能認全所有的角色。

潮汐並非是變形金剛的鐵粉,每次都能一眼辨認出來的也就是大黃蜂了,而在這樣一部不以金屬碰撞為賣點的變形金剛電影作品中,你更能看到電影所表達的,女孩重新找到了自己,男孩們如今變成男子漢。

曾經的我們也都從懵懂的孩子變成了大人模樣,即使這樣也希望大家還擁有和黃蜂一樣的調皮和勇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