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孔子後代如何了?揭祕第75代嫡長孫,歷史上最後一位孔氏南宗奉祀官

提及孔子,可謂家喻戶曉。他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更是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仁""禮"之德,大道之行;孔聖之說,眾人傳承。孔子第75代嫡長孫孔祥楷就肩負著這樣一個義不容辭的使命。

孔子後代如何了?揭秘第75代嫡長孫,歷史上最後一位孔氏南宗奉祀官

孔祥楷,男,生於1938年,孔子第75代嫡長孫,1956-1961年就讀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工建專業。先後擔任河北金廠峪金礦礦長,瀋陽黃金學院副院長,浙江省衢州市委統戰部部長,市政協副主席、孔廟南宗家廟管委會主任等職。1944年,被當時的國民政府冊封為大成至聖先師南宗奉祀官,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孔氏南宗奉祀官。

小小年紀就繼任"大成至聖先師南宗奉祀官"的孔祥楷一直"深藏不露",從未向同學們提及自己的身份。在那個人人恨不得走向遠方的高中時代,孔祥楷卻心繫故鄉,他說:"我高中畢業後一定要報考建築工程學院,把故鄉建設得更加美好。"孔祥楷真的如願考上了西安建築工程學院(現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並從此離開了故鄉衢州。

孔子後代如何了?揭秘第75代嫡長孫,歷史上最後一位孔氏南宗奉祀官

從二十多歲到五十多歲,孔祥楷將人生最黃金的年華用於專業學習和工作之中。上世紀60年代初,孔祥楷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河北唐山地區遷西縣金廠峪金礦。在這個沒有公路沒有橋,僅有一條山溝、幾十戶村民的荒涼之地,他紮根26年,從基建科的技術員到礦長,他把最旺盛的精力都傾注於這個荒山的礦坑裡。上世紀80年代,孔祥楷任礦長時,金廠峪金礦有兩千餘名職工,很少有人知道他"孔子嫡長孫"的身份。

孔子後代如何了?揭秘第75代嫡長孫,歷史上最後一位孔氏南宗奉祀官

1993年仲春,55歲的孔祥楷割捨不下對南孔文化的責任感,又經地方政府的邀請,毅然獨自回鄉,加入了復建孔氏南宗家廟為核心的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的行列。憑少時的回憶和有限的考古發掘,孔祥楷一步一步地把孔氏南宗家廟的建築和園林,復建得精緻又考究。基本完成硬件建設後,他又傾力抓軟件:藉助社會力量,成立孔府文學社、孔府書畫社、孔府印社、孔府詩社、孔府攝影社、孔府藝術團等文藝機構,在孔廟裡開展各類文藝活動,使這裡不僅成為衢州的文化名片,還成為一個文化交流平臺。

孔子後代如何了?揭秘第75代嫡長孫,歷史上最後一位孔氏南宗奉祀官

建設家鄉之際,孔祥楷從未忘記自己的使命。"弘揚儒家文化,傳播孔子思想。我肯定要效法我的列祖列宗,研究孔子思想,宣傳孔子思想,為創建歷史文化名城做貢獻。"抓了二、三十年的生產和選礦,到五十多歲又開始重讀聖賢書,孔祥楷一點都不發怵。

1999年,孔祥楷開始籌劃新中國成立後孔氏南宗家廟最盛大的活動——祭孔。幾經籌劃,衢州南宗祭孔典禮終於在孔子誕辰2555週年舉辦。2004年9月28日重啟的南宗祭孔典禮,分為"禮啟、祭禮、頌禮、禮成"四個篇章參與南宗祭典的人員,一律穿現代人的服裝,行現代人的禮儀

自此,每年的9月28日,孔氏南宗家廟都會舉辦這種獨具特色的祭孔典禮,並致力於平民化祭孔,參祭的主體不只是公務員,而是根據每年的主題,面向各個不同群體:鄉村教師、白衣天使、殘障學生、環衛工人等。

孔子後代如何了?揭秘第75代嫡長孫,歷史上最後一位孔氏南宗奉祀官

從工科的研究員到儒學精神的推行者,一路走來,孔祥楷樂此不疲,他反覆強調:"孔子思想的生命力體現在哪兒?我覺得很簡單,就是告訴你,該怎麼做人。"仰止高山、參之九天,錦繡文章萬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坦蕩君子風範。

關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招辦"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素材來源:新聞中心-中國網、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校董校友總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