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犯错误?

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孩子犯错时,不要立马去责备和训斥孩子,

要先让孩子先说,父母耐心地听,

有些错误当孩子说出原因时,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如果是很严重的问题,当他说完之后家长要给他讲道理,让他明白,自己真的错了,下次不可以再犯了,当然了,如果同样的问题已经好好地教育过很多遍了还再犯,那么可以稍微给点规矩了🤓,但是前提是家长认真的心平气和的教育过。


touch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宜做到“三要三不要”:要承认错误事实、了解事实分析原因、做好疏导和教育;不要一味打骂孩子、推卸责任或者听之任之。


首先,要承认一个事实

没有孩子能够完美懂事到不犯一个错误;孩子犯错误不可怕,怕孩子犯错误才最可怕。这是父母对待孩子错误的心理基础。


其次,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了解事实,分析原因

犯了错误的孩子往往心理上是脆弱的,胆战心惊和不稳定的。


作为父母,不宜在孩子脆弱和担心的情况下再去施加压力,尤其是当众打骂孩子,羞辱孩子更是不可取。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适当的“冷处理”有助于孩子平静下来,回归正常心态。


这个时候再去询问和倾听孩子,了解事件发生始末,效果也会比刚一发生错误就气急败坏好很多。

第三,要做好疏导和教育,和孩子一同成长。

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千奇百怪,总的来说不外乎无知、好奇和故意。因为无知犯下的错误,教给正确的认知就有助于孩子改正错误。


因为好奇而犯下的错误,除了让孩子有正确的认知以外,还要有正确的疏导和引导,让孩子明白好奇心可以有多种途径去解决,好奇的结果不造成伤害或损坏。


对于故意犯错误的孩子,严厉地批评,使其知晓严重后果并警告不可再犯就十分必要。


此外,父母还有和孩子一同面对错误,勇敢纠正错误的准备,让孩子明白父母一直爱着自己。


举个例子。前几天的热门新闻里,就有一个小男孩调皮在电梯里撒尿,他妈妈的做法引得了无数人点赞。


究其原因,就是他妈妈做到了一承认既成事实,孩子的行为的确不对,影响极坏,那就去道歉,去承认错误,去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任。


她让孩子写了检讨书贴在电梯轿厢里,并且包下一个月的电梯卫生打扫和擦洗——孩子需要这种承认错误的勇气,并且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付出代价。



冯尘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犯错误?无可否认,孩子和成人一样,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如何应对是关键。应对的科学,就能把“坏事变成好事”。接下来,我们以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举例说明。

孩子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

每个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规律都有所不同。只要孩子犯的错误是他这个年龄阶段内“必犯的错误”,而且可控,家长大可不必惊慌。

哭,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一种情绪情感表达方式。作为家长,一定要允许孩子哭,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哭完之后,就没事了。但3岁以下的婴幼儿如果长时间的哭闹,作为家长要时刻保持警惕,孩子是否有身体或精神方面的异常,必要时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做进一步检查。除了哭以外,学前教育阶段,孩子表达情感、情绪的方式还有抓、踢、咬等其他表达方式,在这里就不一 一列举了。

抓好孩子犯严重错误的“第一次”

孩子犯的错误对孩子自身安全、自身成长或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问题后果的,请家长们一定把握好这个“第一次”。比如:如果孩子去摸电门、把头突然伸出车窗外、把身体探出扶梯外侧;孩子第一次说脏话;孩子第一次偷拿别人的私人物品;这些事件一旦发生,家长要及时给与“严厉打击”,只要不打伤孩子,要尽可能狠一些。打完之后,要及时给与精神的安抚,给与科学的教育和引导。

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学龄前孩子的教育,主要以家长的教育为主,即家庭教育占主导。在孩子未曾犯错误之前,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起到表率作用。除此之外,还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多和孩子一起读书,多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交活动,在实践中,给孩子讲礼仪、讲公德、讲安全。通过对比的方式,逐步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把现实生活中容易犯的“不可饶恕”的错误,以游戏和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提前演习,在教育的层面上做到“防患于未然”。

学会借力

教育好孩子,不是某一位家长的事情,是全体家庭成员的事情,尤其是跟孩子最亲近的家长。孩子迟早要步入社会,要借助家庭以外的个人、机构、团体等社会力量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在生活化的教育实践中,鼓励孩子多“犯错”,犯“好错”。不该犯的错误,要防微杜渐,抓苗头。如果不能及时制止孩子去犯错,就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承担犯错的后果,不可袒护。

孩子犯错不可怕,怕的是家长不让孩子犯错,怕的是没有科学的应对方法,怕的是家长一味袒护孩子。掌握以上几种方法,在孩子犯错时,相信家长能做到得心应手。


彬彬乐学


英语中有句名言“ To err is human. ”翻译成汉语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孩子。


对于孩子犯错误,家长既不要紧张不得了,也不要等闲视之。一定要区分情况妥善处理好。

小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都会犯一些与其认知水平一致的错误,例如,小朋友之间撕扯打闹、楼道里跑跳喊叫等违反学校纪律行为,其实这些都没什么大不了的,是孩子们可爱的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控力增强,这些问题不会有了。孩子在学校有了类似的问题,即使老师找家长,我们也不要过分责难孩子。

如果孩子无意中犯了原则性错误,一定要重视,并加以严肃教育。记得我儿子小时候特别喜欢玩具枪,家里有很多长枪短枪、步枪手枪。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看到校门口有卖新型手枪怕,偷偷拿了家里100元钱,全买了枪。被发现后,我假装很生气,摁到地上打了他屁股,传递给他一个信号,钱不能乱动,问题很严重。这是我打过孩子唯一的一次。


对于孩子的错误,家长一定要表现出宽容和信任,注意方法,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事后也不要抓话把。

另外,孩子是家长的缩影。孩子犯的错误,基本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根源。所以,每次教育完孩子家长一定要反躬自省,不断完善自己,为孩子做出榜样!


Mark英语课堂



之前在头条发过一篇文章:“废掉一个孩子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拼命学习”


没想到引起了一些争议,有的读者在讨论区说我的观点有失偏颇,大意是如果生活在大山里,就不会这么说了。但是平心而论,能关注今日头条、悟空问答并且主动搜索查找关于孩子教育的内容的,肯定是社会中中层阶级的人群了。


换句话说,脱离所处的环境和角度讨论问题,统统都是耍流氓。大家见仁见智,无法改变别人的想法,做好自己即可。


废话不多说,回到本题。我举出这篇文章为例,其实是想引用文章中的一个观点,那就是未来世界,究竟该培养孩子的何种能力呢?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分析了全球各国际组织重视的人才未来核心能力,最受重视的7项素养分别是:


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信息素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以及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等七大素养为各国际组织和经济体高度重视。这七项素养中有6项为指向跨领域的“通用素养”;仅有1项“信息素养”指向特定领域。

由此可见,“全球范围内对于核心素养的关注,不局限指向特定目标或特定领域,核心素养的框架及内涵呈现广谱、多元、全面的特点。同时,高阶认知、个人成长与社会性发展等通用素养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些特点说明,培养“健全发展的人”正在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简而言之,未来社会,培养孩子的能力要从培养心智和认知的角度出发,而不仅仅是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了。就我个人观点,应该培养孩子的“平和力”。何谓平和力?就是面对挫折和困境,不要害怕和着急推卸责任,而是客观平和地着眼于处理问题,想办法走出困境,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平和力呢?答案,就是在父母如何应对孩子犯错的态度里。

首先,我们要破除一个观念。孩子犯错,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

他们烦的真的是错误吗?还是他们的行为与我们的想法相左。因为他们不按照我们的要求做事,打破了父母要求高于一切的执念,才让我们感觉是错误呢?

换句话说,朋友孩子来家里做客,看上了孩子的心爱玩具。我们不顾孩子的哭闹,执意要把玩具送给对方。孩子拗不过,就以打破家里餐具来对抗。这算不算孩子犯错?


如果算,那么是不是父母的想法一开始就是错的呢?孩子虽然是父母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但他们其实不属于我们。我们要尊重他们作为个体的意志,只在关键的时刻加以引导。而不能因为我是你老子,就让他们时时刻刻听我们的。

你敢说,你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正确的吗?

这么一想,是不是好多原以为孩子犯的错,其实是我们自己太过于执念的错呢?


其次,如果孩子真的犯错了,我们该如何处理?

举个例子,你和孩子在游乐场玩耍,本来大家都挺高兴。但是孩子失手把刚买的饮料弄洒在身上了。你生气了,但是看见孩子害怕的小眼神,你有两个选择:


A:这孩子太淘气了,就知道乱跑,先训他几句回家再收拾他!


B:果汁洒就洒了,孩子也不是故意的。赶紧找纸巾擦一擦,提醒他下次注意就好。要是还想喝,就在买一杯,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知道屏幕对面的你,会做出如何的选择呢?

反正如果是我之前处理,那妥妥是A选择。小仔不听话就得收拾,三天不收拾上房揭瓦,揍一顿就好了。但是我最近读了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家塞德希尔·穆来纳森的书《稀缺》时,学到了一个概念:心智带宽。


心智带宽,指的是人的大脑在固定时间内能够处理信息的总量。


简单说,心智带宽就像流量与网速的意思,如果一个人的心智带宽偏小,就极度容易“卡”,就像我们同时打开好几个网页,我们发现电脑会有点卡,人脑其实也是一样的.

“长期的贫穷或者忙碌状态,都会给心智带宽带来负担,造成脑力资源的稀缺和不足,让人们无法清醒思考,做出明智的决定和行动”。我们不妨从从上面的问题出发,日常和孩子的交流中,我们是否不自觉地给孩子的心智带宽造成了阻碍?

如果选择A,那么孩子的一顿训斥是免不了的了。下次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他们不会想着第一时间处理问题,而是想着做什么才能逃避别人的斥责,有可能心头还会泛起挫败的情绪。

但如果父母可以平和地处理问题,让孩子从当下的错误中解放出来。孩子不会因此背上“你怎么总是这么笨、不听话”的心理负担,这样处理才能保护孩子的心智带宽,间接培养了孩子的平和力。


对大人也是如此,犯了错误别纠结,遇到垃圾人别纠缠。

把注意力放在当下,保护我们的心智带宽,这可能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今日互动话题:你对孩子犯错是怎么处理的呢?欢迎再评论区互动交流。

我是漫风点点,关注我,成为更好的父母。


漫风点点说教育


  • 应耐心指明孩子的错误,注意让孩子理解,不能轻易发火。面对“熊孩子”时也不要引起其负面心理,否则以后会更加难以管教。
  • 与孩子交流时语气应保持严肃,也不要包含怒气,还需应以理服人。可以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比如让孩子把损坏的玩具修好,把弄脏的衣服清洗,把弄乱的房间整理,给被伤害的小伙伴道歉,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注意惩罚不要过度,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体会到错误,处理措施应因事而异。

  • 与孩子进行沟通,问其为什么,告知应该怎么做,这才是关键。互相理解的同时也应做到这点:不要让孩子学会顺从以求表扬的圆滑。曾听到一个故事,一个坐牢的罪犯说,他小时候挑选苹果时选择小的,哥哥选择大的,母亲表扬他,批评了哥哥,同时奖给他大的苹果。于是他学会了在家长表现表现好,而在背地里放纵自己的品行,终至坐牢。因此需要学会运用智慧,用头脑分析孩子的行为。需要家长意识什么是错误的行为(就像例子中哥哥的那样),家长不应急着采取措施,还要考虑孩子这个年龄的理解力及认知力,或许只不过是纯真的表现呢。有时事后一段时间再提效果会更好。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慈母严父的培育下形成正确的人格,立足于天地!


凌云踏雪973


非原则性的错误给予宽容,原则性的错误坚决纠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孩子,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即便是大人也都会犯,何况是孩子呢?

所以,不要站在大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而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

在孩子的眼里,并没有什么对错,在三观还未能完全建立起来之前,他们只知道按照自己的喜好来,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想要去探索,而大人总是想要管束他们的行为,让他们不给自己添麻烦,不给别人添麻烦。殊不知这样一来,反倒限制了孩子的探知欲望,而且还会让孩子变得畏畏缩缩。

而孩子最可贵的就是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如果这两样能力都被限制,他们就有可能会失去发挥潜能的机会,也可能因此会封闭自己的心灵,更有可能会限制他们一辈子的成长。

所以,非原则性的错误,不要去责罚,而要去引导,告诉他那样做可能会导致的后果,以及会给他自己造成不好的影响。

而对于原则性的错误,则一定要坚决纠正,绝不给他机会纵容自己。否则,一旦形成习惯,就会耽误他一辈子,并且要改正也会很难。


老春开聊


父母尽量宽容,忍耐。

让孩子懂得错,想要改变了。

孩子犯错的大多数原因,是不懂得错误的地方。“天时地利人和”导致孩子就不可阻挡的犯错了,父母再生气,也改变不了事实,唯有接受孩子的“失误”、缺点,自控力不够等。

1.不建议父母,自己生气或者直接棍棒!

2.尽量惩治孩子的大毛病,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了,是“恐怖”的。比如,没收喜欢的玩具,取消游戏时间,按孩子喜好惩罚他。

3.多用宽容忍耐对待孩子的小毛病,给孩子讲清楚厉害,给孩子鼓励,监督孩子改正。

小毛病,一般不是大问题,不建议打骂,、惩罚孩子,让孩子缩手缩脚,处处无法施展。

4.父母多投入精力,做好亲子陪伴与交流。





白沙踏歌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家长,既要有允许孩子犯下错误的勇气,又要有给予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孩子一时不慎犯错误,只要勇于承认、改正,家长都应该及时鼓励、勉励!

犯错不错,掩错为错!

世上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一个人犯了错误,不算什么大错。若明知其错而拒不承认乃至掩盖过错,则是错上加错。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不要容忍孩子这样犯错!怙恶不悛,只能使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知错改错,善莫大焉!

常言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一个人只要勇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迟早会超越自己、升华自己!这就是佛教里所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家长要能正视孩子犯错后的美好愿景。万不可对待错误一棍子打死,堵死孩子努力向上的通道……


山仁水乐


首先对于错误二字来说,不要说孩子,就是大人也会常常犯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看所犯的错误大小,性质和影响,再来决定解决方法,做出合理的处理。

其实,很多错误是可以不计的,有的甚至会引起好的结果。但对于必须处理的错误,有几种解决办法:一,必须打,避免以后重犯,走上歧途。二,说教,让其自身感到错误的后果,改变自己。三,惩罚,根据事情的大小给与其自身某些利益的减少。

根据每一个人自己修养,处世经验做出处理,不是千篇一律的。其实很多孩子走向歧途,和大人有很大关系,我可以说:有些大人自己就没长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