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长不高、有龋齿,都是夜奶搞的鬼?6招断掉娃的“深夜食堂”!

“科比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

“我见过1点、2点、3点、4点、5点的……”

“哇,你比科比还成功!”

“我只是个夜奶妈妈......”


长不高、有龋齿,都是夜奶搞的鬼?6招断掉娃的“深夜食堂”!

曾经一觉到天明,如今只看娃心情。每天出门顶着熊猫眼,全凭一口仙气吊着。

说到“夜奶”,宝妈们绝对是一把辛酸泪

......今天,科大大就来聊聊“断夜奶”这件事!

断夜奶,不只是为了妈妈!

多数宝宝到了6-9个月,不再全部依赖母乳,可以连续睡上5~6小时了。

是不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然鹅!现实往往是酱婶儿的:

长不高、有龋齿,都是夜奶搞的鬼?6招断掉娃的“深夜食堂”!

出现以上情况时,就要考虑如何断夜奶了。

别人都是深浅睡眠交替,而宝妈没有睡眠!

一到晚上,睡觉、夜奶、换尿布、睡觉、夜奶、换尿布等来回折腾,那啥,你们懂的,也就是头发少了点、黑眼圈重了点......

长不高、有龋齿,都是夜奶搞的鬼?6招断掉娃的“深夜食堂”!

有些宝妈会说:“我下不了狠心!”可断夜奶,对宝宝来说也同样重要。

整宿的“深夜食堂”,就会妨碍生长激素分泌,长久下去影响身高,还可能导致龋齿

......

接下来,咱们直奔主题!

甩掉“夜奶”这个磨人精!

划重点!给宝妈们推荐几个方法,虽然并不完美,但总有一个适合你!

1. 睡前吃饱

肚里有粮心不慌,睡前适当多吃点,夜里才有力气抗饿。如果宝宝没吃饱就迷糊时,可以用轻轻摇晃、轻挠脚丫等小动作来“骚扰”一下。

长不高、有龋齿,都是夜奶搞的鬼?6招断掉娃的“深夜食堂”!

2. 控制奶睡

习惯了奶睡的宝宝,很容易奶着奶着,没吃饱就睡着了,夜里妥妥地饿醒。

饿醒后就会想起吃奶,不奶不睡。这是因为,宝宝习惯了奶睡,吃奶和睡觉成一家的了......

所以,要尽量把吃奶和睡觉分开。当他迷糊时,轻轻地把奶头拔出,不要奶到完全睡着

3. 按兵不动

宝宝夜里一哼唧,就急着给他塞奶?且慢!

长不高、有龋齿,都是夜奶搞的鬼?6招断掉娃的“深夜食堂”!

首先要学会观察,看他真饿了还是在查岗:

如果每次夜奶量很多,宝妈就要回想,白天是不是吃少了;

如果每次只吃几口就睡,没多久又醒来吃几口,多数情况下,宝宝就是想找安慰啦。

对于总找安慰的小宝宝,可以多用轻拍、抚摸、耳语、哼唱等方式安抚,让他继续接觉;

对于有理解力的宝宝,可以讲道理:“neinei要睡了,太阳公公出来后,就可以吃啦!”让宝宝慢慢接受夜里少吃、不吃这个现实。

长不高、有龋齿,都是夜奶搞的鬼?6招断掉娃的“深夜食堂”!

4. 拉长间隔

断夜奶这事儿,不能说停就停,还得循序渐进,比如,宝宝夜里2个小时吃一次夜奶,那就拉长到2个半小时吃一次。

宝宝哭闹时,尽量用其他安抚方式。

5. 动点手脚

  • 母乳喂养宝宝:

缩短哺乳时长,比如,每隔1天缩短2-5分钟......当哺乳时长(吮吸+吞咽)<5分钟时,改换其他安抚方式哄睡。

  • 奶瓶喂养宝宝:

① 采用稀释法,比如,平时放3勺奶粉,现在就放2勺半......晚上的奶不好吃了,宝宝才懒得为了一顿淡如水的奶起夜。

长不高、有龋齿,都是夜奶搞的鬼?6招断掉娃的“深夜食堂”!

当然,用温水过渡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② 减少喂养量,比如,每隔2天减少20ml奶量,宝宝没有察觉时,再减掉20ml......当夜奶量<50ml时,改换其他安抚方式哄睡。

6. 快刀斩乱麻

曾有一位宝妈留言:“当晚决心断夜奶!她哭了40分钟,我抱着她也哭了40分钟......”

一旦启动“一刀切”模式,就要坚持到底,一口都不给他吃,不然会更难断!宝宝下次会认为“哭够了就有奶吃”。

这种方法见效快,效果稳定,适用于1岁以上。但对于不忍宝宝一直哭的宝妈,或能哭到脸色发白的宝宝,应采用前面更温和的方式。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 一起直面断夜奶!

断夜奶时,有建议让宝妈离开,宝爸来陪伴,科大大不建议这种“消失法”。

宝宝夜里醒来发现,neinei不见了,妈妈也不见了!这会给宝宝双重打击,简直太残忍!

长不高、有龋齿,都是夜奶搞的鬼?6招断掉娃的“深夜食堂”!

断夜奶期间更应给足安全感,一开始可以和宝爸分工,或让宝宝睡在小床上,夜里多进行安抚,让他知道,“没奶喝”但是“妈妈在”!

2. 先过心里那个坎!

很多宝妈看到宝宝哭得撕心裂肺,就会打退堂鼓,然后咬咬牙,喂!

但频繁夜奶,对宝宝有害无利,不仅影响睡眠质量,容易喂养过度,还会增加龋齿的风险。

要知道,我们对宝宝爱的表达有多种,比如白天游戏、睡前阅读,都能让宝宝感受到宝妈的爱意。而夜里,就是让宝宝睡个好觉!

长不高、有龋齿,都是夜奶搞的鬼?6招断掉娃的“深夜食堂”!

最后的最后,

断夜奶,没有100%温和的方法,

宝宝有反抗,有哭闹是很正常的。

妈妈在前线奋斗,家人要后方支援!

家人意见不统一,妈妈也会疲惫!

这个世上没有哪个妈妈不疼孩子,

也没有哪个人能比妈妈更疼孩子,

希望身边人多给与理解和支持!


【科学家庭育儿】国家级出版传媒机构专业团队,联合百名育儿专家与万千家庭一起,专注宝宝的早教、智力开发、性格培养、情商教育、家庭亲子关系处理

更多育儿难题,关注【科学家庭育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