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三人是哪三人?

扬扬


这个问题也需要问吗?

这个句子出李白的律诗《月下独酌》系列的其中一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句子本身已经写得很清楚了。短短十个字,已经将“三人”是哪三人交代得明明白白:

李白举起酒杯邀请明月——这里已经有两个“人”:诗人本尊,以及诗人邀请的明月。

对着地下的影子,三人共饮——影子就是第三个“人”。

所以,这三人就是:诗人自己、天上的月亮、地上的影子。

不得不说,这一句写得极为高明,将表面上孤独萧瑟的场景,转眼化为潇洒奔放的态度,而且充满诗意,动静皆宜。

明月夜,自己一个人喝酒,很寂寞是吗?

但只要心境开朗,哪里不是朋友?

天上那一轮明月,古往今来被太多文人骚客吟诵过了。既然那么待见这月亮,为什么不干脆把它看成天地间一个能通人情的活物,可以对话,可以相聚,可以把酒言欢?

这么想的话,邀请月亮当酒友,那格调可真不一般。

身边的影子,一向被视为落寞的象征。但在洒脱豪爽的诗人心里,影子既然是自己的化身,为什么不也是一样洒脱豪爽的呢?

只要这么一想,影子就鲜活起来了,而且可以很生动。你想影子有多生动,你自己有多生动就可以了。

诗仙加酒仙的李白,创造出一个在月下跳舞的灵活洒脱的影子,完全没有问题。

想象一下诗人、明月、影子,在花间饮酒欢聚的场景,那真是不一般的浪漫啊。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酒与月是诗人笔下最忠诚最纯净的伴侣,酒可忘忧,月可慰风尘。

1 出处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将:偕,和。

无情游:与月、影子等没有情感的事物交游。

《月下独酌》一共四首,这是其一。李白的诗总与孤独在一起,狂歌醉饮后隐藏着“愁多酒少”的忧郁与愤懑。

李白饮酒有特点,不是“三杯两盏淡酒”,而是“一杯复一杯”,“与尔同销万古愁”,豪饮,侠客般的豪爽畅快!

所以无人之时,李白喝酒是不痛快的,这首诗便是。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强调“花间”,显然花好月圆之际,美景岂能辜负!遗憾的是,有酒无亲,一人独酌。

花好酒好,就越觉得无人同饮的失落与凄凉!

少了饮酒的乐趣,多了孤独的愁绪,一个“独”字便意有尽而韵无穷了。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这一句是名句,

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前一句很潇洒,有诗意,后一句一落千丈,徒然凄凉,从抬头望月到俯首寻影,无奈中又自我开解,不失豁达与大度!

哪三人?

李白,明月与自己月下的影子,

我歌月“徘徊”,显然月儿被诗人歌声感动了,总在身边徘徊不肯离去。

徘徊传情,张若虚也有此句“可怜楼上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诗人举起举杯乱舞,显然只有自己的影子,也在随着自己身体摇摆,做着各种不规范的舞姿。

诗人已和它们达到情感交融,难舍难分的地步了。

有这两个无声的同伴,默默相随,也可暂时抛却不快,勉强行乐了。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甚至想永远,相约于银河。

“无情”二字有意味。

月,影,没有情感与知觉,尚且能徘徊而似共鸣,人,有情感与欲求,人却找不到可以共鸣的,无情胜有情,有情皆虚妄,讽刺人与人之间的无情与冷漠。

月,影,是不沾染世俗之污浊的,纯洁而真挚,若要随波逐流,同流合污才能被理解与接受,还不如孤身一人,与月,影为伴,歌酒行乐了。

这是诗人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庸俗势利关系的厌恶与否定,保持人格独立,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与月,影对酌,总比忍辱受屈,虚与委蛇来得痛快!

有时,一群人的狂欢倒不如一个人的自娱自乐,这便是李白一个人的自由与洒脱,有关抱负,更有关人格!


一绿浮芳


1、我们读李白的《月下独酌》中的对影成三人,这三人指的是哪三人呢?我们都知道李白是一位浪漫的诗人,觉得自己总是怀才不遇,所以看似借酒消愁,对酒当歌表达自己的孤独,但是又有着孤傲和旷达的豪放性情。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诗人的浪漫表现在不管有多少的不如意,既然以酒消愁也要找一个花好月圆夜,没人可倾诉心中的苦闷,那么就把天边的明月、自己的影子拉过来,化为三个人,举杯同饮。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既然我们三人看似热闹,不孤独了,但是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也是不会喝酒的,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及时行乐。“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这时诗人已渐渐进入了醉乡了,酒性一发,既歌且舞。这又表现李白飘逸的一面,月光与身影共舞,月光与身影对我不离不弃,我们三人一往情深。

2、这首诗的题目是“月下独酌”,李白用极其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我孤独的在花好月圆夜独酌,可是呢我不孤单,我有明月和我的影子陪伴,只是他们“不解饮”,所以这里由不独而独,但是,当我又歌又舞的时候,他们随我徘徊,随我凌乱,这又表现出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


摇曳盛开


李白喜爱喝酒,几乎到了无酒不能作诗入眠的地步。与朋友相聚自然少不了饮酒助兴,灵感达发,惊人妙句随口就来,留下了许多传奇佳话。即使一个人也是酒不离口的,这首著名的《月下独酌》就是明证。

这首诗的所谓诗眼也在这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成了绝佳妙句,在人们之间传播开来。既然是独酌,那为何又成了三人了呢?又都是谁啊?其实这两句中也交代的清清楚楚。

首先当然是作者自己了。这天傍晚月明星稀,风清气爽,夜空中几片白云悠悠滑过,院内几簇翠竹轻轻摇曳,墙根不知名的虫儿在低低吟唱......李白此时心情很好,于是就斟了一壶白酒,弄了几个小菜,坐在庭院里,一人独自慢慢品尝。明亮的月光把自己的影子印在地上,那身影也随着自己的动作一起摆动。作者此时突发奇想,邀请头上的月亮和自己的身影一起共饮。把本来是作者自己一人独酌,一下子变幻成了三人共饮。这是绝妙的拟人化的描写,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精妙结合,为后人树立了一块不可逾越的丰碑。

《月下独酌》请欣赏: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半瓶茅台


李白将进酒。月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邀邈云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不美矣。有无相生,音声相和。酒是真的好酒,喝不醉酒李白就出不来好诗。月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酒是天地降下的甘露。李白一人喝了许多,被李白当做人的天上明月和身影不说话,酒量却让李白敬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天地就像风箱,虚而不屈,动而欲出,多言数穷。李白喝醉酒了头脑反而更加清醒。喝醉酒的李白看清了真相,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曲则全,枉则直,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李白喝酒委屈没人陪自己喝酒,成全自己抱着酒杯快乐地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李白喝酒最安静的大音希声是醉酒里唱歌跳舞。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李白,明月,身影外其身而身存,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第二天醒来的李白感觉酒的无情。睡眠的时候,桌上留下一封信,剑客今天相约李白喝酒决生死。永结无情游,相期缈云汉。


我写小说江山画卦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两句诗出自李白的《月下独酌》。很明显,这里的三人分别指的是李白自己、李白的影子、以及明月。

熟悉李白的读者应该都知晓,李白诗歌里最常出现的意象有两种,一种是酒,另一种是月,而在这首诗中,兼而有之。

1、强烈的孤独意识

本诗诗名为《月下独酌》,由一独字可知,李白对自己孤独的处境有着清醒的认识,此时此刻,天地万物间,只有他一个人在饮酒,内中的孤独感不言而喻。自古以来,饮酒的场景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热闹的宴享场面,例如《古诗十九首》中"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另一种则是孤独的情景,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曹操《短歌行》中言:"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实不仅是曹操,许多文人都有饮酒作乐,借酒消愁的情思。热闹的场景通常能因相聚之声暂时派遣忧愁苦闷的情怀,但是孤独却不一样,独自饮酒的场景通常很难有欢乐的情感,尽管乐观如苏轼,也会发出"高处不胜寒"的感慨。李白自己就曾说过:"举杯消愁愁更愁",说明孤独与愁苦是难以驱赶的。

在这首诗中,自始至终都只有李白一个人在喝酒,他体会不到"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快意,强烈的孤独意识侵袭了他。面对此况,他只好将酒杯举起,与明月共饮,但明月并不会陪他喝酒,而此时,李白饮酒,他的影子便也跟着一饮而尽。李白心中思明月,明月却不接受他的"邀请",只有影子毫无"个性"地跟随他。所谓"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当如是。


2、 "三人同乐"的欢愉场面

尽管李白身处孤独,但他骨子里的浪漫情怀却不允许这种低沉的情绪弥漫。既然明月不喜喝酒,李白就换另一种形式邀请它:"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酒至半酣时,他借着醉意欢歌载舞,月亮看着他,徘徊不进,影子跟随着他,手舞足蹈。不得不说,李白是高明的。《尚书》有言:"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歌舞在一定程度上能传达人的情感、志向。但李白,只是想以声音打破这孤独的意境,这时月亮再不能无视他,只得呆呆地看着他,而影子也只得跟着他一起"凌乱"。本来孤清的夜晚,瞬间热闹起来,变成"三人同乐"的欢愉场面。

在半醉半醒之时,李白发出了"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的感叹。实际上,无数文人墨客饮酒所求的便是"醉",李白却说"醒"才是同欢,而"醉"后却要分散。可以看出,李白纵使心有不快,身处孤独,也是乐观豁达的,他认为清醒之时应及时行乐,把握时光,因醉了便人事不省,对外界之物一无所知。

李白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创造出了许多诗篇,更在于他那浪漫乐观的情怀。他珍惜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他并不畏惧孤独,反之,他能与孤独相处,与独孤对话,能将一个凄清的夜晚变成三个人的举世盛宴。这种珍惜生命的精神,更加值得后人仰视。

附: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一往文学




这是出自李白《月下独酌》里面的两句诗。《月下独酌》是一个组诗,共四首,这是第一首里面的诗句。其原诗是: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对李白,大家是不陌生的,他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一生写下很多诗歌,被我们后人尊称为“诗仙”,他和杜甫并称为“李杜”。他的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洒脱飘逸,深受后人喜爱。

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李白官场失意之时,政治理想的破灭,让他内心感到苦闷,但是李白又是一个追求自由,追求光明的人,所以他看不惯官场上的黑暗,更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因此他除了感到苦闷之外,还有一种深深的孤寂之情。



为了排解这种孤寂苦闷之情,诗人借酒消愁。我们知道李白的诗中,十之八九都离不开月亮和美酒,这首诗亦是如此。诗人描写到:明月朗照,鲜花美酒,但却只有诗人一个人,在自斟自酌。无亲朋好友相伴岂不是辜负了这良辰美景,岂不是太过寂寞冷清。所以此时诗人想象之门大开:邀请天上的明月,还有自己的身影,一起陪自己喝酒。这样一来诗人由原来的孤独一人,一下子幻化成了由自己、明月和影子组成的三个人,之前孤寂、清冷的场面,顿时变得热闹非凡。

其实我们知道,这种热闹只是假象,是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给臆想出来的。用三人热闹的场景反而更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寂寞,其实它更好的吻合了题目中的“独酌”二字。所以诗人写到的三个人是指:自己、明月、清影,说到底这三人其实就只是诗人自己。


遥说新语


诗仙李白一杯下肚,诗如泉涌。从古到今,从老到小,街知巷闻,真的是千古风流人物,民间享有盛名,给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一魂宝。

来看他酒后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月下独酌(其一)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可看出诗人李白孤独寂寞,月下独酌,身边没有一个亲友。面对明月,邀月对饮。“我”、明月、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

题主问题是“对影成三人”中的三人是指哪三人?

我们先来看“举杯邀明月”这半句,这个“邀”字诗人已把“明月”当成了朋友。因此,“明月"与“我"已是二人。

还有一位是谁呢?大家都说“影子”,但这个“影子”我们都存有疑惑,到底是月下诗人的影子还是诗人手中杯里看到的自己的影子?

假设“杯中之影”,视角呈现这样一个画面:诗人举起杯邀请明月共饮,拿着杯的手是伸出去的,杯和诗人自己拉开距离。举杯邀明月那一刻,那个姿势诗人是看不到杯中自己的影子的,下半句便是“对影成三人”了,那“杯中之影”既无又怎样对影成三人?而此时诗人看到的是月下之光映照出自己的影子印在地上,诗人站着举起杯仰望明月。这时,月亮、“我”及“我”背后自己的影子一起并存,成一直线,于是诗人说:“对影成三人”。

还有疑问,再往下看: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月和影子那都不是有情的东西,又怎和我对饮,诗人孤寂感怀。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诗人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及时行乐。诗人自我解嘲,实质心里苦闷。

再看一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

很明显三句里的“影”是指诗人本身的影子。

李白自娱自乐,这一幅图景看似浪漫豪放,实则折射出李白孤独、寂寞、愁闷、伤怀之感。

李白当时政治抱负不得志,心里苦闷,身边又无一人,于是喝酒时把月亮、影子当成好友。这是拟人化了。

因此,“对影成三人”中的三人是:月亮、李白及李白本身背后的影子。





逸ys


这首诗是李白的“月下独酌”中的诗句,解读如下:

本是太学士,性格放无稽。

人生不得志,化作千篇诗。

前世住天宫,偶和嫦娥识。

举杯望明月,何处是瑶池?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时代背景

这首诗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当时在长安,李白正处于广场失意,不得志,所以在这么一段时期,李白一直处于落寞,孤寂,犹愤,对当时朝廷的不满,对当时官场的黑暗和不正感到愤慨,但是也无能为力,因为皇上不重视他。加之李白的性格是不适合做官的,应该做一个太学的教授还是比较适合的,但是李白的性格又是不喜欢受到管制和约束,这一点从他的很多诗歌中可以看出。

长安华清池


李白官场失意,从他的诗中有讥讽权贵和官场的不正之风的诗句。到底是李白个人的原因或者是朝廷官员的原因使得他失意,可能两方面都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首诗《古风五十九首》中李白借盛赞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统一中国的业绩,来讽刺玄宗追求神仙的荒唐行为,以古喻今。

2.失意的心情转换到热爱大自然的心境中

李白虽然处于犹愤,郁闷之中,但是李白就是李白,他是诗仙,所以饮酒吟诗却是他的一大爱好,游山玩水,交朋结友,吟诗品茗一直是李白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的另外一面。把对现实和朝廷的不满这种心情转移到了热爱大自然,书写大自然的这种心境中。



游山玩水,写诗品茗饮酒是他积极的生活的一面,也是暂时从失意的心情中转移出来。“对影成三人”,这里的三人指的是“李白自己,月亮,和自己的影子”。在月明星稀,晴空万里,屋外凉风习习,除了蛐蛐等小虫子在鸣叫外,夜空一片静寂,李白怀揣一壶清酒放在屋外桂树下的石桌上,倒了一杯清酒,边望着明月边喝着酒,边吟着诗。此时此刻有点“天下独醉吾独醒”的感觉,让那些失望,落寞,不开心的事情随风而去,在这明亮的月光下,还有三人一起陪着我,一起来饮酒赏月吟诗。当然,李白前世就是天上的神仙,所以他总是对明月,月宫,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怀,虽然他可能不知道他前世的身份。

李白不愧是浪漫主义诗人,他可以很快把不如意,失望,愤懑的心情,以杯中酒,天上月,夜空的静来替换。这就是“东边日出西边雨”。“失之桑榆,收之东隅。”的写照。

所以,对影成三人,就是指李白,月亮,他的影子。


Acb666


这三人是月亮、影子和诗人自己。 在蒋勋的《蒋勋说唐诗》中对这首诗有过专门的解释。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一种孤独而独特的美学体验。 繁华开放是浓烈热闹的,而自己一个人喝酒,却是孤独桀骜的。作者不愿意和世间污秽同流合污,所以宁愿在繁花下独酌。 然而,月上柳梢,诗人发现自己和孤独清冷的月亮之间存在某种共鸣,一低头又发现了自己的影子,跟随着自己,也有一种清冷孤独的体验。 这样,不如他们三者共饮吧。 当然,不孤独只是一瞬间的感觉,诗人马上感觉到了“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的失望。不过,孤独并不代表绝望,诗人是乐观的,他随即安慰自己:“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生命虽然短暂,但总要有追求,这一句就体现出了李白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一种生活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