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京劇中的西皮流水指的是什麼?

西皮: 是京劇聲腔最主要的構成部分。

首先了解一下西皮聲腔的起源:西皮聲腔直接脫胎於秦腔。因而西皮聲腔具有北方音樂挺拔、高昂、激越的特點。“皮”:作為戲班行話,流行於湖北和湖南。比如把“一段唱”說成“一段皮”、把“開唱”說成“開皮”、把“慢板”稱之為“慢皮” 是戲班的行話,關於西皮的“西”:大家都知道它是和陝西、山西聯繫在一起的,如明清時代就把山、陝商人稱作“西商”、“西客”。把山陝會館稱之為“西會館”,把山陝戲班稱之為“西班”。顯而易見的是,“西”是指山、陝西,“皮”指的是“唱”,而“西皮”就是“山陝的唱”。

西皮唱腔的旋律活潑、跳躍、高亢、剛勁有力,色彩明亮,節奏多變(可快、可慢),多用它表現奔放、激昂、歡快的情緒。

為西皮唱腔伴奏的京胡定6 3弦。

演唱西皮聲腔的常用調門是:老生和花臉行當常用調是F調和E調,嗓子條件突出好的可用升F調、甚至用G調來演唱,嗓音條件有限者,可用降E調演唱。老旦演唱西皮聲明腔的常用調門是F調、升F調和G調。旦角、小生行當是用小嗓演唱的,常用調門是E調和F調,而演唱“娃娃調”唱腔則要用G調。

西皮唱腔上句的基本落音是:2、3、6、6。下句的基本落音是1和5。特殊處理比如“嘎調”式唱腔的上句,可落高音“1”和“5”。

清初秦腔經湖北襄陽傳到武漢一帶,同當地的民間曲調結合演變而成。據說湖北人稱唱詞為“皮”,因而稱陝西傳來的腔調為“西皮”。也有稱“襄陽強”或者“北路”的。西皮的主要板式有:導板、慢板、原板、二六、流水、快板、散板等等。適於表現激昂雄壯、活潑愉快的情感,敘事性較強。

流水: 全稱“西皮流水”,為西皮腔下有板無眼的板式,結構緊湊。比“二六”快比“快板”慢,敘說性強,是西皮唱腔中深受歡迎的一個板式。

西皮流水:為西皮腔下有板無眼的板式,結構緊湊。比二六快比快板慢,敘說性強.除首句以外一般抬板起唱。

京劇中的西皮流水指的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