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明朝末期搜出完整人皮,竟是开国大将蓝玉,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刘欢吉


蓝玉的悲剧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朱元璋政治计划破产的原因,并不是所有的功臣被杀都能用“兔死狗烹”来概括,蓝玉更不属于这种!

不作死就不会死

蓝玉在大明的地位不用怀疑,至朱元璋起兵早年就从军效力,可以说是常遇春一手带起来的骨干将领。而后跟随傅友德、冯胜、徐达这种一流名将南征北战,每战必做先锋,不仅受到这些名将的认可,更在军中树立了威望。而在捕鱼儿海的一战中,更是立下了创世之功,被朱元璋称作是堪比卫青、李靖,随后便封为凉国公。


蓝玉在开国名将尚在的时候还能低调做人,毕竟在军中还是老一辈将军的天下,但随着开平王常遇春洪武二年去世,卫国公邓愈洪武十年病亡,曹国公李文忠洪武十七年病亡,中山王徐达洪武十八年病亡,军中的老资历们死的死,病的病,大明军务虽有冯胜、傅友德这种元老撑场面,但重担已经落到了蓝玉、沐英这一代将领头上。洪武二十年的北伐中,冯胜被朱元璋猜忌随后治罪,因此蓝玉捡了个大将军封号,并获得“总管军事”的大权。


随着朱元璋的倚重,蓝玉也日渐骄横起来,蓄养庄奴、广收义子、强占民田、责骂御史,这些都是在触碰朱元璋的底线。在其北伐之时,强奸元室嫔妃致使元妃不堪羞辱的自杀,朱元璋才将其梁国公的欲封之号改为了凉国公,朱元璋的这个行为意在敲打一下蓝玉,毕竟年轻气盛的蓝玉还是大明的人才,多加敲打应该会有所收敛,但事实上蓝玉并没有迷途知返。喜峰关前,蓝玉再次干了一件浑事,面对守关官吏的“怠慢”,蓝玉直接攻打了进去,这件事往轻了说是蓝玉脾气不好,往重了说完全可以认为蓝玉是造反的行为。

玉不乐居宋、颖两公下,曰:“我不堪太师耶”。——《明太祖实录》

傅友德是洪武二十四年获封的太子太师,冯胜是洪武二十五年获封的太子太师,而蓝玉被封为太子太傅的时候却口出狂言,对于这个太傅的封号并不满意,认为自己功劳应在傅友德和冯胜之上,理应获得同样的太师封号。按理说这种牢骚自己给亲信唠叨两句就完了,但此言却被记载下来,也确实是作死。

“治天下不可以无法,而草昧之时法尚疏,承平之日法渐密,固事势使然……亮祖以下诸人,既昧明哲保身之几,又违制节谨度之道,骈首就僇,亦其自取焉尔。”——《明史》

其实我比较赞同《明史》中对于蓝玉惹祸上身的看法,一个国家从建立走向正轨的时候,法制是越来越完善和严苛的,朱元璋本就是一个强烈要求官员守法的皇帝,蓝玉做的一些事不但破坏了法制,而且给国家实行法制推广树立了不良标杆,即使蓝玉才能再高,也不应该藐视君王制定的游戏规则。在朱元璋诛杀功臣的道路上,明则保身,夹着尾巴做人才是普遍的行为,而蓝玉算是顶风作案,不断挑战君王的底线,实属自取灭亡。

朱元璋的政治规划

朱标应该是朱元璋坚定不移的继承人,朱元璋也为朱标请了最好的老师宋濂加以教导。朱元璋在外征战时,令朱标监国,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徐达兼太子少傅,常遇春兼太子少保,这样的监国体系里,明摆着就是培养储君;二十多岁的朱标就被朱元璋下令“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


而朱标不仅有治政之才,更是一位仁君,特别是与其父亲对比之下,宽仁忠厚就成了朱标的代名词,其主张推行的“宽通平易之政”也在文武群臣中赢得好评,储君仁明,群臣臣服,一切都按照朱元璋的计划进行着。

“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劳民。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祀灶文》

朱元璋最后要做的就是给朱标留下一批将才,一是为了彻底消灭北元残余势力,二则是按照朱元璋自撰的《祀灶文》来看,还有迁都关中的意图,这个关中也就是长安了,毕竟朱元璋是个汉唐迷。迁都关中之地就更需要一批武人班底来守住国门了,那么洪武后期与朱标关系甚好的蓝玉就成了首选。蓝玉有能力驱除鞑虏千百里,就有能力以关中为根基继续北伐,当然也有能力防御北京的燕王,这就是后话了。


随着朱标的去世,朱元璋的政治计划算是全盘破产,朱标死后留下庸弱的皇孙幼朱允文,朱元璋也就不可能再留下这一套武人集团的班底了。理由很简单,朱标能镇的住蓝玉,朱允文恐怕就难镇住了,此时的朱元璋不再追求开疆扩土,只求孙子能够平稳接班,所以这个政治计划的破产才是蓝玉必死的原因。

蓝玉案的始末

既然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那么蓝玉案就必须制定一条合理的逻辑来达到预订效果。

  • 作案动机

第一个动机就是前面所说的“不乐居宋、颖两公下”。当所有人都在避祸的时候,蓝玉却逆流而上的暴露野心,傅友德和冯胜是何等人物,开国六公爵中,傅友德被朱元璋赞为“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而冯胜则被赞为“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蓝玉功劳是大,但论资历和对大明的贡献,叫板两位元老尚且不够,这里只能说明蓝玉对于朱元璋给的封赏并不满意,这也就是狼子野心的象征,那么当皇帝给不了你想要的,那么你只有反了。



第二个动机就是记录在《逆臣录》里蓝玉说的那句“上疑我矣”,因为蓝玉的嚣张跋扈,朱元璋多次否定了蓝玉的提议,因此蓝玉心里觉得朱元璋对其产生了疑心,毕竟朱元璋杀过诸多功臣皆出于怀疑之心,这就会引起蓝玉的担心与害怕,既然被君主怀疑,那就是有理也说不清的事,不如反了,变被动为主动。

“然则靖宁之通胡,因蒙镇抚而发,凉国之谋逆,又因靖宁而成,以此知蓝党者,即胡党之流祸也。”——《逆臣录》

第三个动机就是蓝玉的姻亲靖宁侯叶异被朱元璋杀于胡惟庸案,“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蓝玉姻亲被怀疑串通胡惟庸而遭诛杀,是蓝玉最忌惮的地方,蓝玉还对军中人说过“前日靖宁侯为事,必是他招内有我名字”,这也是蓝玉认为朱元璋怀疑他的另一个理由,疑由心生,祸已难避,不如就反了。

  • 作案条件

首先,蓝玉身为总兵,手握兵权,军中多年的摸爬滚打,培养和提拔了诸多府军诸卫头目亲信,具备造反的基础条件;其次,朱元璋“病缠身”,太子亡太孙幼,造反具备良好的时机。从这两个条件上看,蓝玉确实有机会作案,但根据《逆臣录》和《明史》有关记载看来,蓝玉造反被“坐实”的证据真就没有,皆是以条件和动机就来断定蓝玉造反显得牵强。



但蓝玉自身的言行适当,加之朱元璋的政治计划破产,他的存在不仅没有任何意义了,反而是对朱允文接班后的巨大威胁,既然朱元璋认定了蓝玉有谋逆之心,那么为朱允文扫去政治阻力就是势在必行了。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谋反罪杀死蓝玉,剥皮实草,传示各地。蓝玉党羽涉及一万五千余人被一锅端,成为洪武四大案之一,史称“蓝玉案”。


棍哥观史


朱元璋杀蓝玉之后,不仅将他剥皮实草,还送到各地去展出,让文臣武将以蓝玉为戒。传到四川时,因为蜀王朱椿是蓝玉的女婿,就向老爹求情,把蓝玉的人皮留在了王府。明末是时候,人皮又落到张献忠手里,最后不知所终。



一代名将如此下场,的确令人唏嘘不已。

对于蓝玉被诛这件事上,史学家大多都认为,朱元璋的表现固然心狠手辣,但蓝玉也的确辜负了朱元璋对他的栽培之恩。

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一直跟着姐夫征战沙场,后来在常遇春的推荐下,很受朱元璋的重用。蓝玉也的确是有勇有谋的将才,他最有名的战役就是捕鱼儿海(今天的贝尔湖)一役,将蒙元贵族上到皇子下到士卒,一共抓获了将近10万人,还有数十万的牲畜,蒙元从此失去了元气。

蓝玉的功劳让朱元璋很欣慰,封他为凉国公,位极人臣。不过这时候蓝玉开始变得横行霸道、骄纵不法,甚至还传出他逼奸元朝后妃的事,这让朱元璋十分恼火,又忌惮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后不能驾驭他,所以在有人举报蓝玉谋反后,将蓝玉和与之有关的一万五千人全部诛杀。

作为历史的公案,谁是谁非自然是众说纷纭,今天咱们还是说说题目中提到的人皮吧!


剥皮虽然没有列入正式的刑罚中,但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大大有名,可以说是暴君的最爱。三国的孙皓,北齐的高氏、张献忠还有朱元璋等人都经常使用,其中尤其以朱元璋用的最多最勤,他规定官员只要贪污白银60两以上者,就要剥皮揎草。甚至在明朝还有专门的剥皮场所,名为皮场。

具体的剥皮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将人捆绑固定后,在脊背处先用到割出长长的创口,然后在沿着创口两侧开始分离皮肤和肌肉,这样一点点的就能将整张人皮完好的分离出来。据说历史上保存最好的人皮,出自忽必烈的近臣阿合马,他的小妾引柱经常用两张人皮来进行祭祀活动,人皮的耳朵都是完整的,可见剥皮者技艺之高。

另外一种剥皮法可能出自野史。在剥皮前,将人贩埋进土里只露出脑袋,然后将头部的皮肤切开,向里面灌水银。水银受重力影响向下沉,自然会将人的皮肤和肌肉分离开,最后人因为痛苦会奋力从土里跳出来,留下的就是完整的人皮。


应该说,朱元璋整顿吏治很有力度,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我看来,剥皮这种方式实在是残忍至极,是对生命的极端践踏,令人发指。


李飞叨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蓝玉的死因不是谋反,而是遭到了朱元璋的猜忌。

本来吧,历史上的封建皇帝在开国以后清算功臣并不算什么稀奇事儿,因为历朝历代都有骄兵悍将,但要像明太祖朱元璋这样株连甚广、手段血腥的还是少数,比如人家光武帝刘秀、宋太祖赵匡胤对待功臣武将就比较宽厚。

明朝的开国大将蓝玉死相极其凄惨,不仅被朱元璋下令剥皮实草,而且还被诛灭了三族。到了200多年后的明朝末年时,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攻占成都府。义军从成都府搜出了一张人皮,据说这就是当年的明朝开国大将、凉国公蓝玉的人皮。因为明朝的首任蜀王朱椿就是蓝玉的女婿。


提起来蓝玉,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这个人,但提起来明朝初年那场惊天动地的“捕鱼儿海大捷”,很多人可能就知道了。

不错,蓝玉就是明军取得“捕鱼儿海大捷”的主帅。此战不仅一举击溃了北元的最后残余力量,而且还俘虏众多的蒙古妃嫔、贵族与车马器物,被称为蒙古版的“靖康之难”,同时也暂时为明朝边境扫清了蒙古的威胁。

可以说,蓝玉一生作战骁勇,功劳尤大,深受朱元璋的信赖。但他居功自傲,结党营私,不仅中饱私囊,而且私享蒙古王妃,这就埋下了后来家破人亡的隐患。

明太祖晚年已深感统治危机,于是开始加强集权,具体的做法就是清理结党营私、权利过大的勋贵武将集团。在蓝玉案发生之前,已经有许多明朝开国武将被朱元璋借口诛杀,而蓝玉后来也没能逃脱。

洪武25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下令彻查此事,结果牵扯出大量权贵。朱元璋深感蓝玉功高震主,于是以谋反罪将蓝玉逮捕下狱,判其千刀万剐、碎尸处理,并抄其家,灭其三族。也就是说,蓝玉的直接死因是卷入了谋反罪中,但如果他真的有心要谋反,不可能不会提前举兵,因此蓝玉案最大的真相可能是朱元璋清算功臣的借口。


据统计,因此案被杀者多达15000多人,就连傅友德、冯胜等老将也未能逃脱。此案牵连之广,杀人之多,实属罕见,因此列为洪武四大案之一。

朱元璋在给蓝玉坐实了谋逆之罪后,又念及蓝玉的女儿嫁给了蜀王朱椿,所以将碎剐之刑改成了剥皮。因为在他看来,“保留全尸”也算是一种宽大处理,殊不知依然血腥至极。

就这样,戎马一生的大将蓝玉落得个被刽子手剥皮的下场。事后,朱元璋还特地把这张人皮送到了成都府给蜀王朱椿夫妇。直到明末农民起义爆发时,这张人皮才重见天日。


(明初四大案之“蓝玉案”)


世界人文通史


蓝玉落到被剥皮揎草的境地,虽然朱元璋是残忍了一些,当很大因素都是他咎由自取。

由于蓝玉在扫荡蒙元残部时,于扑鱼儿海捣毁蒙元王廷大胜,原本朱元璋待他不薄,他却渐渐地骄傲自满,畜养了很多庄奴,这些人都仗着蓝玉的威势暴虐凶横。蓝玉曾经抢占了东昌的民田,御史查究追问此事,蓝玉大怒,赶走了御史。

在扑鱼儿海大胜后,他俘虏了蒙元的王妃、公主等五十九人,在返程路上奸淫了王妃、公主等,导致蒙元王妃自杀,他将公主等部分女眷据为家妓,没有上报。

另外,蓝玉北征元军回来时,半夜敲击喜峰关关门,关吏因半夜难以辨识,为安全计,没有及时开门接纳,蓝玉纵容士兵打破关门长驱直入。这种行为与叛乱无异,已经让朱元璋心中有了疑忌。

朱元璋想封蓝玉为梁国公,因为他犯错改封凉地,还把他的过错刻在铁券上。蓝玉仍然不知悔改,在侍奉皇上的宴会上出语傲慢。

蓝玉在军中擅自罢免和提拔军官,独断专行,朱元璋多次责备他,他却不以为意。他西征回朝,朱元璋让他做太子太傅,蓝玉对位居宋、颍两公之下感到不高兴,说:“难道我不能胜任太师一职吗?”等到他入朝上奏,朱元璋往往不听他的,他更加不高兴。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有必须杀他的四大理由:

一、蓝玉当时身为总兵,掌天下之兵权,有造反之实力;

二、当时朱元璋已身患重病,《逆臣录》中好些人的供词均提到太祖“病缠身”,太子刚去逝不久,太孙允炆年纪尚小,这些都为蓝玉谋反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三、蓝玉手下有一批能征惯战之士,“征南征北”的,许多府军诸卫的头目积极参与蓝玉谋反的活动;

四、靖宁侯叶升是蓝玉的姻亲,被朱元璋所杀,使蓝玉也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感觉,这大概是促成蓝玉谋反的最有利的证据。

总之,不作就不会死,千古之下,名将如卫青,无论多大功劳,知道自己的本分,也知所进退者,才是明智的人。蓝玉所遇,本为暴烈之君,还敢居功自傲,独断专行,实在是自作孽不可活也。可怜一世英雄,落得个剥皮揎草的凄惨下场,可谓是警钟长鸣。


谢金澎


抛开蓝玉,我们看看朱元璋的成长历程。

天真童年:

放牛娃朱元璋对村里的孩子说:

“既然兄弟们认我为老大,我就罩着你们,不让你们受委屈,吃香的喝辣的……”

一个“小弟”说:“我好饿啊。”

朱元璋看了看小弟,又看看自己放牧的牛,狠狠心、咬着牙:“兄弟们,我给你们弄牛肉吃。”

…………

苦难深重:

朱元璋家人几乎尽死于瘟疫,本人也沦为做杂役的僧人,然后拿一个破碗讨饭去了。

朱元璋饥肠辘辘,冻的瑟瑟发抖,用空洞的眼神看着天空,嘴唇蠕动着发出低微的颤音:

“兄弟们,谁来帮帮哥哥呢?”

…………


崛起:

朱元璋被汤和介绍到军中,靠勇敢和才能做了小官。朱元璋每次临阵,都会对兄弟们说:“兄弟们,跟着哥哥我冲啊!”

渐渐的朱元璋有了自己的势力,在战场上都会霸气的说:“兄弟们,给我上啊!”

…………

据有南京

朱元璋处处以刘邦为榜样,发誓要自己坐江山。

与兄弟们聚会时,朱元璋模仿当年的刘邦:

“兄弟们,小时候我给你们弄牛肉吃,现在给你们大官做。

等将来咱兄弟们坐了江山,我让你们个个封王封候!”

…………


称帝后

朱元璋的儿孙们,吃最好的饭、穿最好的衣服、读书请最好的先生。他心里想:

朕的孩子们要一直享受富贵才好,朕为此不惜一切。

汤和请辞

1389年,汤和带家人回凤阳养老,临走向朱元璋辞行,朱元璋不舍的说:

“兄弟啊,吃饭、喝酒,孩子读书、嫁娶什么的,凡事儿钱往厚里花,别心疼,花没了找哥哥我要。

来人啊,赏汤和:黄金300两、白银2000两,钞3000锭。

啊,忘了弟妹了。照着给汤和的数目,给汤和妻子再来一份……”

朱元璋看着远去的汤和夫妻,心里说:“如果其他人也象你们一样知道满足、知道进退取舍就好了。”

…………


丧子

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

老年丧子的朱元璋,看着只有15岁的爱孙朱允文,心里盘算着:

“朱标与我老弟兄们之间,相互熟悉、信任,也镇得住他们。朱允文年幼文弱,与我老兄弟们没有什么交往,也镇不住他们……”

…………

蓝玉案

1393年,以大明战神自居的蓝玉突然发现,自己的话朱元璋不听了,暗道不妙。不久,蓝玉就被立案调查。

朱元璋看着蓝玉案子的材料,狠狠心、咬着牙说:

“老兄弟们,朕对不住你们了。

为了朱允文的江山稳固,朕要对你们下手了。别怪朕,如果朱标在事情还好说,可是允文这孩子镇不住你们……”

“蓝玉被问了反叛罪,按律得凌迟处死。凌迟是把人千刀万剐的,太惨了。念在过往的情分,把蓝玉宽大处理,剥皮处死吧!”

…………

结尾

老态龙钟的朱元璋看着爱孙朱允文,满眼都是爱怜:“孙儿啊,我替你杀光了骄横的功臣们,他们碍不着你了,你尽管放心的做个好皇帝吧!”(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


德全不畏


崇祯十七年(1644年)八月初九,张献忠攻陷成都,末代蜀王朱至澍空有全蜀七成田地,却无命消受,与妃嫔、宫女等投井自杀。

张献忠进入蜀王府,发现门楼上供奉着一尊人像,仔细一看,人像虽然穿着朝服,头和手脚却都是干瘪的肉身,身体却有黄金撑起,外面蒙着一层完整的人皮。

这张人皮,就是明初战功赫赫的凉国公蓝玉的人皮。

蓝玉是开国大将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是朱元璋太子朱标的岳父,所以蓝玉是太子妃和太子的舅父,也就是未来大明皇帝的舅父。

蓝玉本身也是行伍出身,一直跟随开平王常遇春作战,有勇有谋,随后又在徐达账下历练,在徐达北征北元时,担任先锋官,屡败蒙古军。

既会打仗又是皇亲国戚的蓝玉,想不红也难,很快,他就升为大都督府佥事,已经是正二品的高级武官。

随后,蓝玉逐渐独挑大梁,亲自挂帅,先后出征西蕃叛乱、讨平云南、北征蒙古,屡立战功。

官职也跟火箭一样蹿升,进爵封侯,被封永昌候。

蓝玉最出彩的军事行动,是洪武二十一年的北伐。茫茫草原中,蓝玉发起突袭,在捕鱼儿海大败元军余部,俘获北元皇室百余人,官员三千多人,男女七万七千多人,物资不计其数,取得令人瞠目的空前大捷,朱元璋因此把他比作卫青、李靖一样的人物,蓝玉因功进封凉国公。

此时,朱元璋逐渐老去,开始着手安排身后之事。即是太子舅父,又是名将的蓝玉,受到重用,被作为朱标将来执政的武力班底,这看上去也非常自然。

没想到的是,太子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感染风寒,一病不起,当年就去世。朱元璋一直最疼爱这个儿子,早早就把他立为太子,悉心培养,此时白发人送黑发人,心情之悲痛可想而知。

朱标一死,朱元璋为他预备的班子就失去了意义,尤其是武将,权力过大,反而成为不稳定因素。

这当然难不倒朱元璋,洪武二十六年,在他授意下,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随即蓝玉被下狱。

锦衣卫是朱元璋搞出来的机构,目的就是帮助他控制大臣,展开清洗,一举一动都在他授意之下。

蓝玉进了诏狱,便有千口也难申辩,最后的审讯结果,有没有证据也并无意义。

最后,蓝玉的谋反罪名成立,被判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此案牵连广大,从公候到官员,被株连而死的多达一万五千多人,这也就是明初三大案之“蓝玉案”。

蓝玉到底有没有谋反呢,当然是没有,在朱元璋这样强势的君主统治下,没有任何大臣敢于谋反,所谓谋反,不过是为了清除异己而强加的罪名,而且是最有效的罪名。

蓝玉有没有劣迹呢,还是有一些的。

比如蓝玉有些好色,曾强占北元的妃子,比如蓝玉还有些贪财,强占了不少民田,再比如蓝玉的家奴狐假虎威,横行霸道。

不过这些在当时,都是小过,和蓝玉的功绩比起来,实在算不了什么。即使要追究,按照大明律惩戒即可,远远够不上死罪。最后蓝玉惨遭剥皮实草,实在有些残酷,可以看做是朱元璋对手下的一种警示。

蓝玉被剥皮,朱元璋还不放过他,下令将蓝玉的人皮在全国巡回展示,以儆效尤,在从云南巡展回来后,途径四川,蓝玉的女儿嫁给了初代蜀王朱椿,蜀王也就是蓝玉的女婿,他不忍心老丈人再这样颠沛流离,恳请朱元璋将蓝玉的人皮留在四川,老朱批准,于是蓝玉的人皮就被安置在蜀王府的门楼内供祀起来,直到明末。


小院之观


明朝末年,张献忠所部农民军攻入四川成都蜀王府,在蜀王家庙看到一尊保家仙,那仙笑脸诡异,却披着一张完整的人皮!根据《蜀警录·蜀乱》记载,此人皮正是从明朝开国大将蓝玉身上扒下来的。

作为开国功臣的蓝玉,为何落得个被剥皮的悲惨结局呢?

由战功赫赫到被处决乃至剥皮,蓝玉的下场,并非朱元璋一时的意气用事,而是多年积怨的最终爆发,是朱元璋巩固皇权的非常手段。

蓝玉虽然打仗挺内行,可在君臣之礼方面却缺乏摆在自己位置的觉悟,身为人臣,但却屡屡挑战皇帝朱元璋的忍耐底线。

然而,朱元璋并没有因为蓝玉对自己的大不敬而想直接咔嚓了他。朱元璋是一次又一次的忍了下来,因为他很器重蓝玉,打了很多的胜仗,确实是一代将才,将来有战事发生的话,还是需要依靠蓝玉出力。

此外,蓝玉是太子集团非常重要的人物,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时,亲手为他组建了文武团队,其中蓝玉所扮演的角色很有分量。

蓝玉最大的战功是消灭盘踞在漠北的北元势力。北元骑兵的入侵令朱元璋头疼不已,你去打他,他就跑,你一离开他又来侵犯。于是朱元璋命令蓝玉去征讨北元。蓝玉在捕鱼儿海之战役中大败元军,俘获了元顺帝手下的贵族大臣,使他们再也不敢南犯。

得胜归来的蓝玉趾高气扬,当来到喜峰关时,只因守城官吏没有及时迎接,他竟然命令军队破关而入。

朱元璋知道此事后很生气,不过念他战功卓著也就没说什么,只是把预备封给他“两国共”的爵位,改成了“凉国公”,希望他能够体会其中的警示意味。

哪知蓝玉回到朝中后,依然没有收敛心性。朱元璋封他为太子大傅,蓝玉竟然嫌官小,人前人后竟然说出“吾不堪太师耶?”这样的牢骚话。

除此之外,骄横跋扈的蓝玉还擅自在军中提拔任用亲信将领,培植私人势力。他收养义子、豢养庄奴,这些养子家奴仗着蓝玉的势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严重威胁地方的管理。

一桩桩一件件,使得朱元璋心中逐渐对蓝玉产生了杀意,尤其是在北方残元势力消退后的一段时间。

国家的安定时期,作为国家第一梯队的军事将领,蓝玉发展这么大的势力,这在任何朝代都是犯大忌的,自然会让朱元璋放不下心。

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有意扶持朱允炆继位,需要建立新的阵营。但是朱允炆太年轻,远不及他爹朱标的威望和能力。假如朱允炆当上了皇帝,手握重兵又一呼百应藐视皇权的蓝玉,对朱允炆将是最大的威胁,而朱允炆对蓝玉又无可奈何。

想到这里,朱元璋就非要拿下蓝玉不可了。

蓝玉案株连者达15000人,可以说是将明初的军队和官场清洗了一遍。至于蓝玉本人,被灭三族还不算,朱元璋竟然命人将他的皮剥了下来,还在他的人皮里塞满干草,用来四处展示警戒他人。

到了后来,蓝玉的女婿蜀王朱椿实在不忍心岳父的人皮被拿去四处游行,才从朱元璋手里讨来,收藏收藏于蜀王家庙,直到200多年后被张献忠起义军缴获。


剧透历史


稻草人蓝玉。



封狼居胥,是每一个将军一生的梦想,霍去病是一个,蓝玉也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蓝玉带兵打仗的能力确实是实力强悍。

1、蓝玉是谁?

蓝玉,明朝开国大将军,无敌将常遇春的小舅子,常遇春除了和朱元璋是拜把子兄弟,而且还是太子朱标的老丈人,所以说,蓝玉和朱元璋其实是亲戚关系。正是蓝玉和朱元璋这些千丝万缕的关系,重用他顺理成章,不过最重要的是这小子确实是块带兵打仗的好料子,所以就有了后来捕鱼儿海大战中大破北元的骄人战绩。


2、蓝玉死因?

蓝玉案,牵扯了15000多人,可以说,这15000多屈死的人,都是蓝玉的陪葬品。作为明朝的开国大将军,又有骄人的战绩,为明朝稳定边陲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何他最终落到了被剥皮揎草的下场?说到底,还是因为他居功自傲的原因。一个小例子可以证明。当时蓝玉打了大胜仗返回时,大军在夜晚走到了长城的喜峰关,因为是晚上,守关官吏不敢确定是敌是友,所以没能及时开门迎接,狂傲的蓝玉便命令手下士兵攻城毁关,破门而入,引起了朱元璋的大怒。随着战功的不断积累,蓝玉愈发膨胀,他蓄养了许多庄奴、义子,并且想方设法将他的这些嫡系安插到军队的各个重要职位,蓝玉还强占东昌民田,引起了巨大的民愤,收到举报后,御史派人前去查问,蓝玉不但不接受调查,反而大动肝火,派人将御史赶走,丝毫不把党纪国法放在眼里,这就为以后的惨死埋下了祸根。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思考者将大权交给孙子,但他知道,年幼的孙子根本不可能降住狂傲不羁的蓝玉,所以朱元璋才痛下杀手,一手炮制了“蓝玉案”,将蓝玉一党一网打尽,可怜的蓝玉,也被整个人剥下了皮,然后揎草变成了稻草人,可以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的骄横造成的。



智者说历史


大明王朝风雨飘摇276年

经历了16位皇帝。

从建国到灭亡,隔了两三百年的时空。

可有一个人,当然如果他泉下有知的话,他应该见证了一个王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奇妙时刻。

对,不要诧异。

我说的就是明朝开国大将军、凉国公蓝玉。《明史》评价蓝玉:“ 饶勇略,有大将才”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蓝玉以谋反罪被抄家灭族,牵连1个公爵,13个侯爵,2隔伯爵被全部族诛,死者多达一万五千人。朱元璋将蓝玉“剥皮实草”,传示各地 ,说直白点就是把人皮剥下来,填充上稻草,像稻草人一样,到各地公开展览,以示警戒!

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也就是明朝灭亡那一年,张献忠率军洗劫了成都蜀王府。意外发现一张风干的人皮,原来是蓝玉的人皮标本被女婿蜀王朱椿收藏,并世代相传。

张献忠一把火烧了这张人皮,从此蓝玉才真正的灰飞烟灭

蓝玉是明朝开国功勋,安徽定远县人,跟朱元璋是同乡,跟朱元璋也有千丝万缕的亲戚关系,蓝玉的女儿嫁给朱元璋的儿子是蜀王妃,蓝玉还是太子朱标的正妻的舅舅,也算是太子的舅父了。

朱元璋下手收拾蓝玉可真没手软,正应了那句话自古权力斗争,不会有一丝丝的温情。

蓝玉最早在常遇春帐下效力,后来从管军镇抚一路升迁至千户指挥使和大都督府佥事。先后征战四川、河北、吐蕃、云南,立下赫赫战功。

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为永昌侯;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蓝玉被拜为大将军,率领十五万大军远征,兵锋指至捕鱼儿海(今呼伦贝尔草原的贝尔湖),一举大破北元朝廷, 俘获北元皇室成员、文武百官和几乎全部的人口、牛羊及宝玺、图书、金银印等,仅元主少数几人脱逃。此战后,蒙古彻底丧失了南下侵扰中原的能力,蓝玉也成就了身为一名武将的千古功业,朱元璋也盛赞他堪比卫青、霍去病。

人生就是这样,一旦到达颠覆,也就意味着接下来要走下坡路了。

蓝玉从巅峰坠入万劫不复之地,一方面是朱元璋残暴,要为孙子继位清除障碍;一方面也是蓝玉锋芒毕露,狂妄自大造成。

《明史》记载了三件事:

第一,强占民田,被御史纠察时,蓝玉直接将御史驱逐,完全无视朝廷律法。

“尝占东昌民田,御史按问,玉怒,逐御史”

第二,北伐回来,大晚上扣喜峰关的山门,关l吏开门不及时,蓝玉直接纵容部下,破关而入,实在骄横霸道。

“北征还,夜扣喜峰关,关吏不时纳,纵兵毁关入,帝闻之不乐。初,帝欲封玉梁国公,以过改为凉,仍镌其过于券。玉犹不悛,侍宴语傲慢。在军擅黜陟将校,进止自专,帝数谯让。”

三,居功自傲,口不择言。

蓝玉西征回来,朱元璋封他为太子太傅,地位在宋、颖两公之下,蓝玉不爽,直言怎么也得是太师,真是狂妄的可以。

蓝玉打战固然勇猛,但也不过是个武人,在博学高才的宋、颍两公面前,比才学根本不值一提。

西征还,命为太子太傅。玉不乐居宋、颍两公下,曰:“我不堪太师耶!”

据说蓝玉还在北征残元诗,霸占元王妃,导致其自杀而死,作为北伐主帅,蓝玉肆意妄为,给明军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蓝玉的死有其自身原因,但主要还是朱元璋“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套路在作祟

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晚年滥杀无辜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蓝玉定谋反罪牵连一两万人,这可不光是斩草除根,而是斩草还要喷杀虫剂,永绝后患。


开涮历史


明末农民起义军在蜀王府搜出了一张人皮,据说是大将军蓝玉的,但是这点值得怀疑的。什么样的人皮能保存二百多年,而且保存的动机又是什么?


如果真的有,难道作为蓝玉的女儿的蜀王妃不能让蓝玉入土为安吗?而如果是传视天下,又被送到蜀王府难道不矛盾吗?《明史》中蓝玉的下场也只是族灭,并未交代怎么处理。当然这不是重点。

蓝玉案是如何发生的?

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洪武四年蓝玉随傅友德平定四川。洪武五年蓝玉随徐达北征大漠,洪武七年蓝玉攻克兴和,洪武十一年与沐英讨伐西藩。洪武十四年,平定云南,也就是这一年,他的女儿被册封为蜀王妃。

之后蓝玉在捕鱼儿海一战,使蓝玉的声望达到了最高。此战蓝玉率领15万人,大破元军,俘虏代王,吴王,以及嫔妃公主等百余人,大小属管数千人,俘虏七万多人。

因为此战,蓝玉被封凉国公,最初朱元璋是打算要封蓝玉为梁国公的,并且把蓝玉比作卫青,李靖。但是有人说蓝玉飞扬跋扈,私自霸占了元主妃,导致其自杀,被朱元璋责骂。梁国公被改成了凉国公,以示警戒。


在中山王和开平王去世以后,蓝玉多次作为主帅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也日益嚣张跋扈。蓝玉被封太子太傅,表达了不满,他认为自己应该被封太师的。蓝玉北征南返到达喜峰口,因为开门慢了。蓝玉居然纵兵毁关,这些都引起了朱元璋的极大不满。

但是让朱元璋最不安是蓝玉养了许多扈从和义子,他们甚至无视御史的弹劾,在地方上飞扬跋扈。其实最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是从军队里选出来的,那这就不能等闲视之了。

蓝玉案发生的真正原因是太子朱标之死

但其实这都不重要,蓝玉案发生的真正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太子朱标之死。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非常悲痛,但是朱元璋眼泪还没擦干,就抬起了自己的屠刀。不到一年时间就爆发了蓝玉案,被屠杀的功臣勋贵不计其数,《明史》上说是“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因为留给朱元璋的时间不多了,朱元璋在太子朱标过世以前,那些功臣勋贵确实也有些嚣张跋扈,但是都是在朱元璋可以容忍的范围内。如果说私自霸占一个嫔妃,其实这事本来就是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



李靖当年在讨伐突厥时还杀了隋朝的公主义成公主,侯君集在攻破高昌后纵兵抢掠高昌,常遇春还喜欢屠杀俘虏,这些事情桩桩件件哪个不比蓝玉霸占一个异族妃子的问题严重,这也能被翻旧账,只能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难道蓝玉没有犯这些错就可以没事了吗?傅友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蓝玉案发生后,朱元璋曾设宴群臣,傅友德的的儿子傅让因为作为守卫,没有佩剑被朱元璋责备,傅友德告罪。

在宴会上傅友德可能是因为被责备,没有吃菜,又被朱元璋指责大不敬。朱元璋命令他亲自取两个儿子的首级。傅友德外在杀了两个儿子之后,提着血淋淋的人头面见朱元璋,朱元璋又说:“你怎么忍心?”

傅友德直到现在才看清朱元璋的目的,于是他说道:“你不就是想要我父子的人头吗?”于是傅友德也自杀了。

蓝玉能力不在傅友德,冯胜之下,但是他比傅友德,冯胜更年轻,也就威胁更大。无论如何朱元璋都不能留下这个隐患。如果太子朱标未死,朱元璋可能会效仿李世民对待李绩那样,先敲打敲打一下蓝玉,然后让朱标施恩与他。但是朱标死后,朱允炆根本没有可能压制这些功臣勋贵。

这才是蓝玉案发生的根本原因,如果仅仅是蓝玉的问题,不可能牵涉如此之广,也就是说朱元璋本来就是借题发挥而已。蓝玉案和胡惟庸案其实都是从政治方面考虑的,胡惟庸案朱元璋是想加强中央集权,而蓝玉案则是为了彻底消除功臣勋贵的隐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