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中美競爭不終止,貿易戰就還會繼續

(中國網記者 蔣新宇)10月21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19年10月份的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會在京舉行。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諸建芳受邀參加論壇。以下觀點整理自諸建芳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會(2019年10月)上的發言。

中美競爭不終止,貿易戰就還會繼續

諸建芳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

一、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及明年經濟走勢的預測

從宏觀經濟整體來看,GDP基本維持在6%-6.5%增長區間,今年大體能完成經濟增長目標。從經濟增長走勢和動能來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第三季度GDP實現增長6%,前三個季度GDP增長6.2%,基數逐步走低,同比持續回落。本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發佈的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報告提出,淨外需貢獻比較明顯,但這並不是因為進出口強勁導致的,而是出現了所謂的“衰退型的順差”。總體來看,出口取決於外需的因素,進口主要取決於國內經濟的因素,所以從當前進口數據下滑來看,國內經濟較為疲軟。對經濟走勢的預測:四季度由於基數效應,全年經濟增長6.1%的目標有望實現,但明年經濟壓力會比較大,從年初開始,壓力便會顯現,全年實現6%的增長目標有很大的難度。

2020年GDP實現6%的增長,短期來看,是對就業吸納的客觀要求;中期來看,是重大關鍵時間節點的硬性要求,如“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之年,脫貧攻堅戰的達標之年。在經濟動能不足的情況下,短期政策需要發力。要切實解決經濟增長新動能的塑造難題,很大程度上要進一步推進改革,解決結構性問題。

二、中美貿易摩擦的未來走向和應對措施

從短期來看,雙方對中美貿易摩擦的緩和都有一定的訴求。中長期來看,中美貿易摩擦不會因為短期第一階段達成協議,就解決了根本問題,它很可能是長期化的難題,因為中美貿易摩擦很大程度上是中美戰略競爭在經濟上的體現,中美戰略競爭不會終止,貿易摩擦就還會繼續存在。即使達成短期的協議,只是解決了短期的壓力和短期的需求,對明年經濟下行還是有很大的壓力,因為前期加的關稅對今年來說時間比較短,有的實施兩三個季度,有的實施僅一個季度。12月份3000億第二批的關稅無論加與不加,對今年已經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明年是個完整的年份,而且前期已經加的稅,在明年會完整體現,對經濟增長的壓力肯定比今年要大。取消前期加徵的關稅可能性較小,因為取消關稅的前提除非是中國在某些方面有實質性的讓步,但是有些問題牽涉到我們長期或原則性的問題,要達成協議或讓步是比較困難的。因此要做好長期應對的準備。

三、貨幣政策的選擇與政策空間

目前階段,我認為貨幣政策的選擇仍是穩健。2008年金融危機時貨幣政策選擇了積極的做法,但是現在不是危機的階段,所以現階段還是穩健更為恰當。但是穩健的貨幣政策在實際操作層面仍有分化,有的穩健貨幣政策偏緊,有的年份相對寬鬆,所以還是要看實質內容。貨幣政策有條件進一步寬鬆或保持寬鬆的狀態。從量的手段和價格性手段,我們都有比較多的空間可以操作。現在關鍵在於貨幣市場對於通脹的走勢產生了一些分歧。我認為,CPI上升是生產性或結構性因素,是供給端的衝擊帶來的影響,實際整個經濟面臨通縮的壓力,包括CPI裡,如果剔除農產品部分以外,整體是通縮的走勢。貨幣政策對經濟通縮壓力也需要採取措施。

政策空間上,一是我們還可以調整利率水平,同時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也尚有空間;二是從國際上做比較,國際貨幣政策實踐來看,如果我們敢於採取比較極端的措施,那麼則有非常大的空間。我們認為,政策空間不是問題,主要是看對經濟和通脹的判斷;有沒有需要實施寬鬆的利率。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依託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的研究力量,同時廣羅其他知名研究機構的宏觀經濟專家,集中從事並支持中國宏觀經濟動態研究和前沿性重大經濟問題研究,定期發佈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中國網作為論壇的戰略合作媒體,中國網《中國圓桌》欄目定期對論壇進行專題特別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