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黃燜羊肉做法是什麼?

用戶1737652802656


黃燜羊肉怎麼做?

大家好,我是沂蒙小瑞,分享美食味蕾,共享唇齒之香。黃燜羊肉是一道西北菜,它是以上等的羊肉為食材,經過燜制而成,成菜後口味醇香,羊肉軟爛,肥而不膩,特別適合冬天食用。提起黃燜羊肉,不得不說下與其相似的美味-紅燜羊肉,兩者是不同的菜餚,日常生活中可能會有人將兩者混淆,那麼黃燜羊肉與紅燜羊肉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黃燜羊肉與紅燜羊肉的區別:

雖然黃燜羊肉與紅燜羊肉都是以羊肉為食材,經過燜這一烹飪手法而成,但兩者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①發源地不同。黃燜羊肉屬於西北菜,在清朝時期,屬於一道宮廷菜;而紅燜羊肉發源於河南新鄉,屬於當地的特色美食;

②主調料不同。同樣都是燜羊肉,一個是“紅”,一個是“黃”,這就導致最終的成菜色澤上有所不同,紅燜羊肉湯汁多且顏色偏紅,烹飪時需使用紅油豆瓣。因此,紅燜羊肉也可用來做火鍋;相反,黃燜羊肉與紅燜羊肉相比,無論是在口味還是色澤上都要偏淡,芡汁濃稠,無需紅油豆瓣,只需醬油上色即可,味道純真;

③配菜不同。黃燜羊肉與紅燜羊肉在配菜選擇上都可以搭配土豆塊、胡蘿蔔塊,但前者還可搭配紅薯粉,後者還可使用紅棗、枸杞。其實,配菜上並無嚴格要求,可按個人喜好選擇。

以上就是黃燜羊肉與紅燜羊肉的主要區別,口味各有特點。下面,小瑞就為大家分享下黃燜羊肉的做法:

黃燜羊肉:口味醇香、軟爛綿軟

【食材】:羊肉500g;

【配料】:土豆1個、胡蘿蔔1個、香菜1小把;

【調料】:乾紅辣椒、生薑、蔥花、桂皮、花椒、小茴香、白芷、香葉、胡椒粉、食鹽、蠔油、黃酒、生抽、白糖適量;

▼美食步驟:

第一步:羊肉處理。將羊肉表面用清水清洗乾淨,然後放入盛有花椒水的碗盆內浸泡2個小時,之後倒掉血水,清洗乾淨。鍋內放入適量冷水,下入羊肉,同時加入薑片、黃酒、花椒適量,大火燒開後,撇去浮沫,將羊肉取出,用溫水洗淨,斬塊備用;

第二步:土豆切塊煸炒。將土豆、胡蘿蔔洗淨後,切成滾刀塊,鍋內放油燒熱,下入土豆塊,小火煸炒至土豆塊表面微微起皺,撈出控油備用;

第三步:羊肉煸炒調味。鍋內放油,下入乾紅辣椒、花椒、桂皮、小茴香、白芷、香葉、薑片、蔥段,小火煸炒出辣香味,下入羊肉塊,轉大火翻炒,沿鍋邊淋入適量的黃酒,繼續翻炒幾下,倒入熱水,與鍋內羊肉齊平即可。最後加入適量的食鹽、生抽、胡椒粉、白糖調味;

第四步:小火燜煮。調味完成,蓋上鍋蓋,大火開鍋後轉小火,繼續燜煮40分鐘左右,接著下入煸炒好的土豆塊、胡蘿蔔塊,蓋上鍋蓋繼續燜煮;

第五步:關火出鍋。當鍋內水量較少時,開蓋翻炒幾下,同時加入適量蠔油提鮮,關火即可出鍋,裝入盤中,撒上適量香菜葉,一道香噴噴的黃燜羊肉就做好了。

黃燜羊肉之“疑難解惑”

(1)羊肉為什麼需要先用花椒水浸泡2個小時左右?


答:羊肉雖然很美味,但其羶味也很重,這就導致一部分人吃不來羊肉,為了降低羶味,燜煮之前先用花椒水浸泡2個小時,可以除掉羊肉內部的血水,同時帶走一部分羶味,為更好地去掉羶味,還可以浸泡一夜。整道菜在烹飪時都需要注意如何才能很好的去掉羊肉的羶味,下面就總結下羊肉去羶的常用方法:

①浸泡去羶。鍋內放入清水,同時加入適量的花椒、薑片,水燒開後放涼,羊肉烹飪之前,先放入其中浸泡一夜,中途還可以換一次水,這樣可以利用花椒、薑片的味道去除羊肉的羶味;

②焯水去羶。將羊肉冷水下鍋,同時加入適量的黃酒、蔥段、薑片、胡椒,開鍋後儘快撇去表面的浮沫,羊肉撈出並用溫水洗淨;

③黃酒去羶。羊肉煸炒過程,還可以再次用黃酒去羶。方法是翻炒過程中,從鍋邊淋入適量的黃酒,此時火力要旺,利用黃酒的突然受熱揮發帶走羊肉的羶味;

④香料去羶。燉煮過程加入適量的花椒、小茴香、白芷、香葉、桂皮等香料,利用香料本身的味道,去掩蓋掉羊肉的羶味。

(2)土豆塊燉煮之前為什麼還需要煸炒下?

答:土豆這種食材燉煮之後將變得軟爛易碎,如果鍋內的水量又比較少,很容易成為土豆泥,粘附在羊肉上,影響口感。如果土豆在燉煮之前,先用熱油煸炒至表面微微發皺,類似於表面形成了一層薄膜,這樣在燉煮的時候不容易破碎,也不會影響入口軟爛的口感。

(3)做黃燜羊肉時需不需要使用黃豆醬提味?

答:黃燜羊肉這道菜餚追求的是羊肉本身的美味,在燉煮過程,逐漸釋放羊肉內部的膠蛋白,因此,不需要特別的調料,尤其是黃豆醬,相反這樣還能掩蓋掉羊肉的美味。因此,黃燜羊肉不同於紅燜羊肉,無需使用任何醬料,直接煸炒即可,這樣做出的黃燜羊肉不僅味道醇厚,而且羊肉味也不會消失。

黃燜羊肉之“技術小Tips”

  1. 羊肉最好選擇羊腩肉,這裡的肉肥瘦相間,燉煮後油性大,味道香,口感好;

  2. 煸炒羊肉時,也可通過炒糖色給羊肉上色,這樣炒出的羊肉不僅色澤鮮亮,味道上更鮮美;

  3. 配菜除了土豆塊、胡蘿蔔塊,還可選擇青紅辣椒,爽口解膩;

  4. 燉煮羊肉加水時,需用熱水,這樣才能防止羊肉突然受冷緊縮,導致羊肉燉不爛,口感發柴;

  5. 黃燜羊肉的配菜也可選擇紅薯粉條,泡發後的粉條和羊肉一起燉煮,吸足了湯汁的美味。

結語

黃燜羊肉是一道不同於紅燜羊肉的菜餚,它更追求羊肉本身的美味。做燜羊肉時,除掉羊肉的羶味特別重要,除了浸泡出血水外,還可選擇合適的香料,讓羊肉既不羶,還能保持其獨特的口味。

我是沂蒙小瑞,喜歡研究家常美食做法,用最簡單的料,做美味的菜。歡迎大家點贊評論交流,喜歡的可以關注我,每天都會分享美食技巧、心得總結

沂蒙小瑞


黃燜羊肉的做法


原材料:

羊肉、清水、醬油、鹽、五香粉、花椒粉、姜粉、胡椒粉、白酒、乾紅椒、洋蔥、新鮮青紅椒。


製作方法:


1、將大塊羊肉冷水入鍋,大火燒開後,撇去浮末,焯水五分鐘左右撈出,流水沖洗乾淨備用;


2、將晾涼後的羊肉切成小塊放入盆中備用;


3、取適量醬油、五香粉、花椒粉、姜粉、胡椒粉、白酒放入羊肉的盆中,抓拌均勻醃製兩個小時以上;


4、起鍋燒油,油熱後放入蔥、姜、蒜末和乾紅椒段爆出香味;


5、將醃好的羊肉塊放入鍋中,翻炒均勻至入味;



6、倒入開水沒過食材,大火燒開,轉小火慢燉一個半小時左右;


7、待湯汁濃稠,羊肉軟爛,放入青紅椒塊,加入適量鹽,大火翻炒均勻至入味,即可關火出鍋。


旅行8561


說到羊肉,那對於我們西北人來說最熟悉不過了。下面由我來為大家好好說道說道。

黃燜羊肉是一道大呼過癮的正宗西北名菜。它實際是用手抓羊肉後加工的,一般菜館裡,手抓羊肉出鍋了,等個十幾分鍾黃燜也就好了。黃燜裡最好吃的是土豆和粉條,羊肉也是最愛的。西北的羊是羯羊,藏羊為主,從小吃天然草原的草長大,味道及其鮮美,羶味很淡(幾乎沒有),所以白水加鹽煮就好吃的很(白水加鹽,不加其他調料這是最正宗的手抓羊肉的做法),其以青海玉樹,格爾木,果洛,以及甘肅靖遠縣的羊(羊羔肉,羊羔肉並不是指剛生的小羊羔,以人的年齡來分,應該算20多歲的羊) 最為出名。

下面出製作步驟:

原料有:草果、八角、丁香、花椒、桂皮、蒜、香葉、老抽、蔥、郫縣豆瓣醬、羊腿、土豆、黃醬、冰糖、鹽、青椒、洋蔥、蒜苗、乾紅辣椒、紅椒、小茴香、姜、生抽。

1 先把羊腿剁塊,放涼水泡半個小時,二次泡水(讓其泡至無少血水備用)。

2 所有調料準備好,除香葉、乾紅辣椒外所有調料放入調料盒中。

3 鍋中倒入冷水放入羊肉小火煮出血沫,有浮末時去處浮沫(這步很關鍵,直接影響以後的口感)。

4 浮沫撇完,放入調料盒、薑片、香葉大火煮開轉中小火煮1小時左右(家裡有老人就在煮多一會兒,不然老人咬不動啊,畢竟老人優先嗎),羊湯留用。

5 煮好撈出備用,蔥、姜、蒜切片,青、紅椒切塊,蒜苗切段,洋蔥切片。

6 手擀粉(用土豆澱粉和白礬做的一種粉,有小拇指粗)泡軟,土豆去皮切滾刀塊。

7 鍋中倒入適量油,放入郫縣豆瓣醬小火炒出紅油。

8 倒入蔥、姜、蒜片、乾紅辣椒炒出香味,放入煮好的羊肉翻炒。

9 加入生抽、老抽、黃醬、冰糖繼續翻炒至上色。

10 加入煮羊肉的羊湯沒過羊肉,大火燒開,加入土豆塊、少許鹽中小火燜10分鐘左右,再加入手擀粉繼續燜2-3分鐘左右。

11 加入洋蔥、青、紅椒塊翻炒片刻,最後加點蒜苗,出鍋裝盤即可。

一道美味的黃燜羊肉就做好了,手擀粉不能用粉絲替,粉絲吸水快,容易糊了,土豆也可以事先煎炸一下定型不易燉爛,郫縣豆瓣醬和黃醬鹽份不少,放鹽時適量調整,湯汁可以留多點,配點皮帶面絕了,希望大家喜歡。






拉龍灣


本期導讀:黃燜羊肉做法是什麼?

羊肉的吃法有很多,像烤制,清燉,燜制或者紅燒,這些都是最常見的吃法,但是說到“黃燜羊肉”,估計吃的人少,因為“黃燜”是專業用詞。

所謂“黃燜”,簡單的理解就是羊肉經過”燜制“後形成的一種表皮鮮靚油黃的顏色。其菜品顏色豐富,讓人食之有味,肉質細嫩,營養豐富,看似油肥而不膩。

其實每一道特別的美食背後,都有一個故事,黃燜羊肉也不例外,來說說它的歷史:

羊肉因其脂肪少蛋白高,營養豐富,有滋補禦寒的功效,自宋代以來的封建王朝,皇家一直將其列為宮廷御膳食材。到清朝皇帝-溥儀時期,食用更甚,而黃燜羊肉甚至被封為御膳菜餚,一直受到清宮廷的寵愛。發展到現在,如今的黃燜羊肉一直是清真菜譜中的特色菜,主打菜,而尤以蘭州地區最為出名。

今天的黃燜羊肉是流行於大西北的一道特色菜,主食材是羊肉和大白菜。挑選新鮮的羊腿肉(那種肥瘦兼顧的“五花肉”類型),經過水煮至八成熟後,再加以香料,調料,搭配白菜燜熟,白菜作底襯托,羊肉為主菜,再勾芡澆醬汁,即成“黃燜羊肉”,這是其正宗的做法。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黃燜羊肉食用廣泛性,其做法也是多種多樣,但是萬變不離其中,目的只有一個,做出來的都是美味。話不多說,藉助今天的話題,和大家分享一道“黃燜羊肉”的做法。

---【黃燜羊肉】---

【主料】羊腿肉500克,大白菜1棵,粉條適量

【配料】八角,香葉,桂皮,花椒各適量;老薑1塊,香菜2棵,白蘿蔔一個

【調料】生抽,料酒,白醋,食鹽,油各少許

---開始製作---

(1)準備食材

● 將羊肉剔骨,橫著肉的紋理切成5公分的小塊,用清水洗淨血水,瀝乾水分備用

● 白蘿蔔洗淨切滾刀塊,在蘿蔔表面用牙籤扎些小孔;生薑切片

(2)羊肉去羶味腥味

● 淨鍋燒水,將羊肉冷水下鍋,加1勺料酒,1勺白醋和生薑片,開中火,慢慢煮開。水開後,再煮5-6分鐘,撈出過涼水,洗去浮沫

● 將第一次的水倒掉,再次淨鍋倒入羊肉,加水,水量一定要淹過羊肉,同時下入白蘿蔔,開中火煮沸,時間15-20分鐘,撈出白蘿蔔丟棄。(注意,在這裡白蘿蔔只是除羶味用的)

(3)炒制香料

在燉煮羊肉的時間裡,可以炒制香料。

另起鍋,加適量的油,潤鍋即可,開小火,先下入八角,桂皮翻炒至出香味,再下入香葉和花椒繼續翻炒至香料顏色微黃,香料基本上就炒好了,用棉紗袋裝起。(注意:香料放的順序先放肉質厚的再放肉質薄的,這樣不容易炒糊)

(4)燜煮羊肉

將香料包加入步驟(2)中的羊肉湯內繼續燉煮,再次煮開後,改為小火燜制2小時左右,時間到,將香料包撈出丟掉,下入粉條和大白菜,翻炒斷生,加1勺生抽,小半勺食鹽調味,再燜煮5-6分鐘,收汁關火,最後用香菜點綴增色.

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黃燜羊肉就做好了,顏色鮮靚,營養豐富,肉質酥爛適口,製作簡單,如果你喜歡廚藝,在家也能做。

---內容製作之“答疑解惑”---

(1)為什麼羊肉除腥味羶味要冷水下鍋呢?

冷水下鍋不僅是交出血水除腥味還能更好的除羶味

首先,腥味的來源是源於肉質中的血水,用涼水下鍋,肉質不會快速的收緊,腥味物質反而能慢慢的滲透出來,但是光用涼水血水的滲出能力有限,只是很小一部分。隨著水溫的慢慢升高,肉質會慢慢的收緊,經過熱脹冷縮的作用,肉質收緊,才能將更多的血水交出來,達到除腥的目的

其次,羊肉除了腥味還有羶味,羶味也是蘊藏在肉質的血水中的,和腥味物質一樣,它的化學成分也能溶於水,和上面講到的原理是一樣的

(2)做這道菜,除羶味腥味你做了兩次,而且是加了醋和白蘿蔔,能說說理由嗎?

我們都知道,羊肉的羶味很重,如果前期沒有做好除羶味腥味工作。羊肉就難以入口,一般除腥味加料酒就夠,但是除羶味,必須還得加其他的配料,醋和白蘿蔔都是除羶味的好幫手

其一,引起羶味的物質是“脫氫乙酸鈉”,它是一種弱鹼性物質,易溶於水,雖然用水浸泡就能滲出,但是時間長了,還是容易回滲入肉質和被吸附在肉的表面。加入弱酸性的醋,這種物質遇到酸可以發生反應,形成一種脂類物質,直接漂浮在水面,反應越完全,羶味就越弱

其二,做好第一次簡單的除羶味,再用白蘿蔔,白蘿蔔的肉質有吸附作用,能吸油脂(平時燉肉的時候加白蘿蔔就是吸油脂避免油膩)。第一次反應形成的脂類物質和羊肉的油脂都在湯汁中,只有通過白蘿蔔的吸附作用才能將他們很好的吸走,多扎些孔洞,吸附作用就更好,做到二次除羶味更加的徹底,還能除油,吃用起來放心健康

(3)香料為什麼要加食用油炒制呢?

我們知道,香料的的香味是因為其中含有芳香類油脂,加食用油炒制有三個作用。

其一,油是一種“潤滑劑”,食用油可以阻絕香料與熱鍋的直接接觸,防止香料在炒制的過程中粘鍋,甚至將香料炒焦炒糊

其二,香料遇到高溫,內部的物質結構發生物理變化,香料由生變熟,裡面的芳香精油會很好的散發出來,而且這種脂類只能溶解在油脂中,溶解越多,香味越濃

其三,香料炒制比水煮來的香味更快,時間更短,燜制羊肉的時候香味會更濃

---黃燜羊肉之“技術Tips"---

(1)選羊肉一定要選肥瘦兼顧的“五花肉”,油脂多味道香濃

(2)羊肉在第二次除羶味的時候,湯汁不要倒掉了,營養全部在湯裡

(3)燉煮羊肉,醋儘量少加,本身羊肉的肉質就比較粗,醋有軟化肉纖維的作用,如果長時間的燉煮再加醋,羊肉會酥爛掉不成形。

(4)做燉羊肉,加粉條或者加土豆,白蘿蔔等都是為了起到收汁除油的目的,食之健康

一種食材,一道美味,掌握方法,獲得技巧,你也能做出好的美味!最後感謝大家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閱讀,每天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家常菜譜的美味做法,喜歡的朋友可以添加收藏,轉發和關注,謝謝!

布丁愛生活


黃燜羊肉的三種做法 【秘製】

共同學習😊😊😊

做法一

食材準備:山羊肉2斤、木耳 50g、幹香菇 100g、筍乾 150g 、幹辣椒 10個、蒜末 1湯匙(15g)、青蒜 4根、姜 5片 、料酒1湯匙(15ml)、 五香粉 2茶匙(10g)、鹽 2茶匙(10g)、生抽1湯匙(15ml)、蠔油1、湯匙(15ml)、 白砂糖 1茶匙(5g)、 老抽1茶匙(5g)、 啤酒500ml 、油 30ml

製作步驟

1. 將羊肉清洗乾淨,切成4cm左右的塊,加入薑片、料酒、五香粉、鹽(1茶匙,5g)、生抽、蠔油抓拌均勻,醃製20分鐘左右入味。

2. 筍乾用清水泡軟,漂洗乾淨後放入鍋裡煮15分鐘,煮好後撈出,擠幹水分備用。

3. 木耳用溫水泡發後,去蒂,清洗乾淨,用手撕成大小均等的塊,瀝乾水分備用。

4. 青蒜擇洗乾淨後切成4cm長的段。

5. 幹香菇清洗乾淨,用溫水泡發後去蒂,瀝乾水分備用。泡香菇的水不要倒掉,放在一旁沉澱。

6. 炒鍋入油,油熱後轉小火,放入幹辣椒、蒜末,爆出香味後撥到鍋的一邊,轉大火燒熱油後,放入醃製好的羊肉塊,煸炒至羊肉表面略黃,盛出。

7. 將瀝乾水分的筍乾、香菇、木耳放入鍋內煸炒,然後倒入泡香菇的水,大火煮開,加入鹽(1茶匙,5g)、白砂糖、老抽上色,再煮5分鐘。

8. 倒入羊肉塊,再倒入啤酒,蓋上鍋蓋,中火燜15分鐘,撒上青蒜段即可。

做法二

食材準備:羊肉(500克)、筍塊(或冬菇)(65克)、黃酒(6.5克)、 醬油(3克)、味精、姜、溼菱粉(8克)、蔥花、精鹽、白糖、雞湯(130克)。

製作步驟

1、將羊肉切成1寸見方塊

2、先入溫豬油鍋煎半分鐘,即加筍塊或冬菇及調味(蔥、姜、黃酒、醬油、溼菱粉、鹽、糖、味精、雞湯)

3、用文火燜十分鐘,隨即用溼菱粉下鍋勾芡即好.

做法三

食材準備:山羊肉2斤、香菇(鮮)50克、雞蛋兩個、蔥適量、姜適量、蒜適量、料酒 50克、味極鮮醬油40克、糖10克、甜麵醬10克、鹽1克、花生油500克

製作步驟

1、冬菇洗淨,擠去水分,去蒂,切片;雞蛋打散;羊肉洗淨,瀝乾,剁成塊,再用10克醬油醃十分鐘。

2、鍋置火上,加花生油燒至七成熱,放入粘有雞蛋液的羊肉塊,炸呈金黃色,倒入漏勺瀝油。

3、鍋置火上,留少許油,放入糖、炸羊肉塊略炒。

4、再放入醬油、料酒、甜麵醬、蔥、姜、蒜末,略燒,倒入沙鍋裡,再加雞清湯,旺火燒沸,撇去浮沫,再用微火燜至酥爛;沙鍋置微火上,放入香茹,燜約15分鐘,即成。







吃盡天下食


羊肉切二指寬,三公分長,準備薑片十克,蒜一頭,、蔥二根,花椒,草果,胡椒少許,鍋起油放糖起色,放”許豆瓣醬,炒黃放上述調料,炒少汗放羊肉《肉洗乾淨》翻炒至黃,放少許醬油(不放老抽怕發黑)炒五分鐘加開水,十分鐘調少火,不揭鍋蓋,出鍋前放鹽雞精蔥泥翻一會出鍋既可!


萬山之祖510132101


用料

紅綠辣椒各1個,青蒜苗2根,羊腿來一個,洋蔥1個,手擀粉1份,土豆1個,草果1個,肉蔻1個,小茴香3勺,花椒3勺,八角1個,桂皮一塊山乃3片,香葉2、3片老薑1大塊,蔥段2段,蔥薑蒜片5勺,乾紅辣椒一把,郫縣豆瓣1大勺,黃醬3勺,生抽,老抽,冰糖適量,料酒適量,黑胡椒粉適量

黃燜羊肉的做法

  1. 羊腿卸了,有肉有骨頭滴用水浸泡半天,多換幾次水,要把血水泡乾淨了

  2. 鍋裡煮水開了以後,放入羊肉、羊骨,一勺料酒,焯一下

  3. 另取一鍋加足量的開水燒開,取一個調料包放入草果1個、肉蔻1個、小茴香3勺、花椒3勺、八角1個、香葉2、3片、桂皮一塊、山乃3片,老薑1大塊、蔥段2段,料酒1勺,大火燒開

  4. 小火煮2個小時後,撈出來肉和骨頭

  5. 利用煮肉的時候,把土豆切滾刀塊,在油裡煎幾面都黃即可撈出來

  6. 洋蔥切好、紅綠椒撕小塊,青蒜苗切斜刀,手擀粉用溫水泡開

  7. 取一個炒鍋,鍋裡倒3勺油,放入一勺郫縣豆瓣

  8. 小火煸炒出紅油後,放入蔥薑蒜片,乾紅辣椒翻炒,加入洋蔥繼續翻炒

  9. 倒入撈出來的羊肉和羊骨

  10. 加生抽3少,老抽2勺,3勺黃醬,翻炒上色均勻

  11. 加入煮好的羊湯,沒過所有的料,倒入土豆塊,放入冰糖,大火燒開

  12. 小火慢燉10分鐘,放入手擀粉,都泡在湯汁裡

  13. 待手擀粉變軟,放入紅綠椒翻炒

  14. 加鹽,黑胡椒粉、放入青蒜苗後出鍋


江蘇新東方烹飪學校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tos-cn-p-0000/e25c209239914188a2740a2f6074e8f5\

帝皇的尊嚴


不會做,問回民兄弟。


用戶3272043951


黃燜羊肉做法其實並不複雜,但是要做的正宗的話,最好找個餐飲培訓機構學習一下,因為做菜這種事看著是會了,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就啥啥都不會了。朋友在蘭州美味學的中餐課程,說是奶茶麵包餅乾都包含在裡面,學的比較全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