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 張靖華:合肥長臨河鎮傳統聚落保護與建設

長臨河鎮地處巢湖北岸,肥東縣南端,以僑鄉著稱,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歷史文化積澱深厚。長臨河鎮的傳統聚落,是本地區文化旅遊資源重要的組成部分,星星點點的聚落,和山水自然環境相融合,構成了湖-山-聚落融合的自然、人文空間。

從類型上看,長臨河鎮的聚落可以包括以下幾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瓦屑壩移民村落

遍佈整個長臨河地區。是明代初期以瓦屑壩為主體的南方移民所建立的自然村。這些村莊遍佈整個江淮。但在長臨河鎮非常典型。一般都以祖先的姓名命名,反映出明初洪武年間獨特特定的移民歷史(圖1)。


張靖華:合肥長臨河鎮傳統聚落保護與建設


圖1


二、軍屯聚落

主要是以疃為命名的幾個聚落。如羅家疃、牛家疃、李家疃等。都分佈在南淝河河口位置。疃的規模一般較大。長臨河河口附近的疃,形態不一,其中牛家疃、李家疃形態相對規整,但羅家疃沿古巢湖沿岸分佈,形成大約4華里左右的帶狀。人稱“竹排地”。羅家疃因區位優勢明顯,已建設若干農家樂,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圖2)。

三、商業聚落

長臨河鎮、六家畈兩大聚落。其中長臨河鎮的空間近似圓形,中部十字交叉,有較為明顯的軍事化聚落的空間特徵。六家畈原為自然村,後發展成市鎮。解放前有露水市,也有固定的老街。這兩大商業聚落都位於店中路一側,六家畈的位置,又約位於長臨河鎮和中廟鎮之間。


張靖華:合肥長臨河鎮傳統聚落保護與建設


圖2


這三種聚落的分佈特徵並不一樣,對於其利用的空間方式應該有所區別。其中商業聚落的長臨河鎮、六家畈當然應該利用其傳統商業空間,但同時應該注重對其原有聚落的空間予以保護和恢復。如長臨河鎮原有的圓形+十字交叉點的空間形態,應該作為舊街區修復的重點。在其中可以植入更為豐富的軍事化的主題。最典型的是可將《水經注》中“湖口戍”的空間要素植入進去。近年來,有人從南淝河口挖出不少漢魏的箭頭,其地距離長臨河鎮並不遙遠,打造千年古鎮,必須引入千年的文化主題。否則難以展現。

對於六家畈的發展模式,應注重和長臨河鎮南部的瓦屑壩移民村落群協同發展。長臨河鎮南部地貌近似三角形,東部為山區,西部為湖岸,聚落都在三角形的區域之中。2014年2015年,依據肥東縣政策研究室《肥東南部體育健身步道概念規劃》,曾對這一地區的聚落進行了聯通。聯通後,形成長度為42.5千米的馬拉松環道。該環道設置四個空間控制點,一為長臨河鎮,二為山口凌村,三為大蔡村,四為六家畈。環道利用鄉村道路予以升級,形成一個完整體系,後北部因中烔黃公路修建,暫時擱置,但南部,六家畈以南各種村落的串聯已經完成,同時六家畈至長臨河的沿湖公路也完成了修建。這一環道上的各種村落,是以六家畈為中心的傳統村落的發展動脈(圖3)。


張靖華:合肥長臨河鎮傳統聚落保護與建設


圖3


按該概念規劃,未來的區域發展模式,應該是以鄉村休閒,度假,旅遊結合體育健身運動一起,通過步道將人流引入,從而完成對本地區鄉村的保護和更新。設計完成後,曾於2015年舉辦過一次馬拉松試跑,反響良好。之後,開始有部分投資人進入這一步道,修繕房屋,建造民宿等。證明概念規劃總體上符合實際,對本地區鄉村建設產生了積極作用。

因為這一系統的存在,長臨河南部地區的鄉村建設,應高度重視這一系統的村落,注重沿線項目引入和打造,既抓示範村落的改造,也引導一般性村莊的發展。注重保護沿線自然風光,注重營造整體性的鄉村印象。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