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张献忠沉银遗址出水文物:原来张献忠屠蜀并非谣言,都是真金白银


【数量众多的五十两银锭】长久以来,关于张献忠屠蜀掠夺财宝一直有争议,但随着张献忠沉银遗址考古发掘的结束,这一争议随之烟消云散。考古人员通过“围堰筑堤”的方式对张献忠沉银遗址的发掘,先后出水了4.2万多件文物,包括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金银锭、金银币、金银首饰等。

【五十两金锭】关于张献忠屠蜀掠夺财物,历史上有很多记载,比如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子在《永历实录》中描述,“献忠之在蜀也,杀掠尤惨,城邑村野,至数百里无人迹。民逃入深山,不得食而死者委填岸谷;或采草木叶食之,得生者久乃化为野人,裸处林栖,体生白毛,遇人则搏杀之而吮其血。”再比如温睿临在《南疆逸史》中记载,“贼性喜杀,乱蜀时,立赏格:凡部卒日得男壮手足二百双者授把总,女倍之;童稚不计。”

【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这件金印是张献忠沉银最重要的发现,它是警察从盗宝者手中追缴回来的。当时盗宝者从水下盗出后,以800万元转手卖掉,警察顺藤摸瓜追回来的国家一级文物8件(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1枚、皇帝册封金银册4张、摇钱树1棵、壹佰两银锭1枚、长沙府天启元年伍拾两金锭1枚),二级文物38件(金西王赏功钱币4枚、皇帝册封金银册7张、银锭25枚、花鸟纹金腰牌1个)等。


【五十两银锭】“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这首流传300多年的歌谣,终于水落石出。这些银锭上刻有眉州、湘潭、京山、赣州等字样,专家介绍,这意味着这些银锭来自不同的区域,北至河南、南到两广及云南、西至四川、东到江西,范围涵盖了明朝一半以上的国土。

【“西王赏功”金币】关于张献忠沉银这件事,清初编写的《明史》中是有记载的。张献忠沉银时并不是随便将财宝随意丢进江水中,而是“又用法移锦江,涸而阙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然后决堤放流。”这种方法类似于考古人员发掘时采用“围堰筑堤”,只不过当时“围堰筑堤”的范围很小罢了。

【金册以及“西王赏功”银币】既然清朝皇帝知道张献忠沉银确有其事,那么有没有派人来捞银子呢?有的。比如《彭山县志》就记载了,“乾隆五十九年,冬季,渔者于江口河中获刀鞘一具,转报总督孙士毅,派员赴江口打捞数日,获银万两并珠玉器等物。”要知道江水湍急,以当时的打捞水平还能捞到不少财宝,足以说明张献忠沉银数量之多。


【数量众多的金锭】一个农民起义军领袖,竟然拥有如此之多的金锭,足以说明张献忠的残暴。传教士利类思和安文思曾亲眼见识了张献忠的残暴,在两人的合著《圣教入川记》中就有关于张献忠残暴的记载,“献忠出川,深虑各营中妇女众多,有碍行进,敕令次日将妇女引至大营外一律杀之。献忠除有正后四名外尚有嫔妃三百人,除留后妃二十人服役诸事外,余二百八十尽皆杀绝。至于各营妇女,齐集一处,号令一下,乱砍乱杀。”

【黄金配饰】张献忠沉银遗址出水了大量金银配饰,包括帽饰、发饰、耳饰、项饰、腕饰、指饰、腰饰等。配饰既有制作精美的,也有寒酸的。这是因为张献忠在屠蜀掠夺财宝时,除了针对宗室、富户外,连最底层的普通老百姓也不放过。

【金板】1646年,张献忠率部从成都出发,沿岷江南下。然而,行至彭山江口河段,遭遇明朝参将杨展的袭击,结果千船金银沉入江底,张献忠只率领少数人成功突围。关于张献忠的结局,豪格在给清廷奏折中写道,“臣帅师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南部,侦得逆贼张献忠,列营西充县境,随令护军统领鳌拜等,分领八旗护军先发。臣统大军星夜兼程继进,于次日黎明抵西充。献忠尽率马步贼兵拒师,鳌拜等奋击大破之,斩献于阵。”


【“骁右营总兵关防”铜印】这枚铜印是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后,在成都铸造颁发的军背铜印。铜印印面篆刻“骁右营总兵关防”,印背右侧阴刻楷书印名,左侧阴刻楷书“大顺二年五月口日礼部造”,左侧壁阴刻“大字九百五十三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