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工齡的長短真的和退休後的退休金關係很大嗎?到底有多大的影響?

絲路梧桐


很多人不明白,工齡的長短還跟退休金有關係嗎?明明退休以後大家都是退休職工了,為什麼不能拿差不多的養老金待遇呢?


工齡的長短和養老金的關係

2005年國家進行了養老金計發辦法改革,重點完善了養老金的計算方式。現行的養老金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只要我們社保繳費,都會增加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只有在1997年之前,各地陸續實行統賬結合養老方式之前的繳費時間,才有過渡性養老金髮放。

(1)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等於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這種情況下明顯基礎養老金的高低跟繳費年限成正比。基礎養老金如果我們始終按照社平繳費基數繳費,那麼平均繳費指數就是1,如果繳費15年基礎養老金待遇是15%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如果繳費30年基礎養老金則是30%的社平工資。

(2)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公式: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如果是相同的退休年齡計發月數必然相同。比如50歲是195個月,60歲是139個月,55歲是170個月。這樣影響個人賬戶高低的因素就是個人賬戶餘額。

個人賬戶裡的錢數每月按照繳費基數的8%劃入,不過劃入以後每年並不是根據工資增長率增長,而是國家統一公佈的個人賬戶記賬利息記息。過去的記賬利息比較低,有的是按照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計息。從2016年開始,養老金個人賬戶記賬利率有國家統一公佈,2016年是8.31%,近年來一直維持在7%~8%之間。不過工資增長率近年來卻一直維持在8%~10%以上的增長速度。所以,個人賬戶繳納的錢數會相對於社會平均工資不斷貶值。因此,較早年代的個人賬戶繳費餘額,計發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就低;最近幾年繳納的個人賬戶餘額,計發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就高。

過去的養老金計算公式

實際上以前的養老金差距確實比較小,頗具有計劃經濟時代大鍋飯的思維。比如1997年前後的養老金計算方法。基礎養老金是繳費15年以上都領取20%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不管是30年還是40年。個人賬戶養老金,記入比例實際上不是按照8%記入的過去,而是11%。我們個人繳費也少,一般繳費比例只有3%~4%,剩餘部分都是企業繳納的統籌養老金劃入的。

個人賬戶養老金當時的記賬利率只有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相對於90年代社會平均工資10%~20%的增長速度,貶值速度可不是一般的快。這樣個人賬戶養老金的積蓄就可以忽略不計。

這樣的養老金計算方法,說實話極大削弱了大家繳費的積極性,大家都指望退休時的20%社會平均工資了。不過國家也出臺了一定的限制措施,比如如果退休前有養老金的中斷繳費年限,使用的社會平均工資會往前推。

養老金的增漲

2005年國家出臺養老金計算辦法以後,同時制定了國家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調整機制。國家將根據工資增長和物價增長情況,對退休人員進行基本養老金調整。

近年來的養老金調整方式主要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三種方式進行。定額調整是所有退休人員都增加相同的錢數,也就是公平調整的部分。掛鉤調整分為兩部分,分別跟繳費年限掛鉤和養老金水平掛鉤。傾斜調整主要對高齡退休人員和艱苦偏遠地區退休人員進行養老金調整。

如果看具體調整金額的話,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越高增加的錢數會越多。但是增加的比例,卻由於存在定額調整,一般會照顧養老金水平較低的人員。隨著退休年限的推移,大家的養老金水平差距將會逐步縮小。

所以說,工齡對養老金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可是具體的影響還是非常複雜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暖心人社


問題:工齡的長短,真的與退休後的退休金關係很大嗎,到底有多大影響?

答案:工齡,對計發退休費、養老金關係重大!

一、工齡與退休費

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施前,退休發給退休費,退休費是以退休前最後一個月工資額為基數,依照工齡計算百分比計發退休費的;工齡在計發退休費時,與工資額同為兩個決定退休費高低的重要因素:

工齡35年以上的90%; 30年以上的85%; 20年以上的80%; 10年以上的7O%; 不足10年的50%計發。

二、工齡與養老金

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施後,退休領取養老金,工齡就是實際繳費年限,繳費年限(工齡)與當地社平工資、繳費額等同為決定養老金高低的重要因素,繳費年限(工齡)也是計發養老金的一個重要因素,繳費年限(工齡)的長短,與計發養老金的高低有密切關係;一般情況下,繳費年限(工齡)越長,養老金就會高一些。

實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後的工齡=繳費年限。

(一)繳費年限(工齡)

養老金的高低,主要決定因素為當地社平工資、繳費年限(工齡)、繳費額度等;繳費年限(工齡),為計發養老金的主要決定因素之一。



(二)視同繳費年限(工齡)

在實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前的工齡,稱為視同繳費年限;而視同繳費年限在計發養老金時,同實際繳費年限一樣起作用;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視同繳費年限(工齡)對計發養老金也是起很大作用的!

實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前的工齡=視同繳費年限。

★也就是說,實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前的工齡,實際上可以增加視同繳費年限,從而增加養老金。


三、為你提供養老金計發計算公式,就可以理解了。

祝老有所養,安渡晚年!


z山海


毋庸置疑,工齡的長短對於退休後養老金肯定是有影響的。

不管是機關事業單位的職工還是企業單位的職工,他們的養老金高低都是和工齡息息相關的。


對於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在養老保險改革之前,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可以看出,每5年的工齡一個檔次,每個檔次的退休費差5%,工齡對於退休費的影響是直接明瞭的!


而對於企業人員,養老金的計算更加複雜一些。基本養老金是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的。

其中基礎養老金是以參保人員退休時本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也就是說,如果本人的繳費工資一直都是和上年度平均工資相同,那麼每增加一年的工齡,養老金就能提高平均工資的1%的比例。

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算方式是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因為個人每個月繳費的養老保險都是存入個人賬戶的,繳費年限每增加一年,那麼個人賬戶的儲存額就增加一些,這個對於養老金的影響大小主要還是看個人繳費的高低。

總體上來說,工齡對於養老金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這也是符合我國養老金“長繳多得”的政策的,所以想要退休以後的養老金更高,那麼繳費時間長也是必須的!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用簡單的回答讓您瞭解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歡迎關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見,請下方評論留言探討!

流雷電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能簡單的看工齡的長短,更重要的是要看你繳納社保的工齡長短,繳納的比例多少。由於退休之後,退休金的多少,是由你繳納社保費用個人帳戶餘額的多少、上年社平工資和退休年齡來確定!

所以說題主的這個說法其實是不準確的。

我們都知道社保的繳納最初是從1992年開始的。也就是說你的社保,個人賬戶上的資金是從1992年開始。在這之前你的工作時間只能算工齡,而且這個工齡可以視同繳費年限。這其實是為了滿足社保繳費的最低要求15年。

為此我在這裡舉例說明一下。

如果你是1978年參加工作,於2013年退休。那麼你的工齡就是35年,而你實際的繳費工齡只有21年,也就是說你的個人社保賬戶上的費用只繳納了21年。92年之前的工作時間可以視為你的工齡,但是你的社保賬戶上卻沒有收到一分錢!

因此在領取退休金的時候,就只能根據你21年繳費的個人社保帳戶金額來計算。

而另一個同事,是1988年參加工作的,將於2023年退休,他的工齡一樣是35年,但是他的繳納社保的時間卻有31年,那麼他的個人賬戶餘額就會比你的多。

假如你們都是60歲退休,都會以139個月來計發退休養老金的發放。很顯然社保繳納的時間較長之人,肯定就會比你的退休金要多。

當然工齡的長短,對退休金的發放比例會有一定的影響。而且國家也是明確做出了相關的規定。

具體規定如下:工齡35年以上的90%; 30年以上的85%; 20年以上的80%; 10年以上的7O%; 不足10年的50%計發。

這主要針對的是在2014年之後退休的“養老金並軌制”。在這之後退休就不再是發放退休金了,而是直接轉由社保部門發放養老金。

而養老金的發放是以個人賬戶上的繳納金額來進行計算!個人社保賬戶繳納的費用越多,那麼退休後的養老金就越高。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同事由於在二零一四年前退休,他們所領取的退休工資往往就比那些2015年16年退休的人要高!這就是由於前者領取的是退休工資,而後者領取的是退休養老金。

所以為此國家專門制定了一個過渡的辦法,直到2024年完成整個過渡期,以此的縮短與前者之間的差距。

不過每年的退休養老金都在不斷的增長,相信我們每個人的退休金都只會是越來越高。對退休之人,晚年生活裡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好了,我就簡單的分析到這裡,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幫助。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一點幫助。若有興趣,可以關注【視職場】,將會帶給你更多的職場知識,幫助你解決職場困惑。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與觀點!

【視職場】青雲計劃獲獎者,優質職場創作者,一個有著20年職場生涯的老司機,專注分享職場知識,解決職場困惑,建構職場關係!

~~~分享職場知識,快樂職場人生,感謝你點、評、分、轉、收!


視職場


工齡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權重應該在60%以上!看看下面的計算辦法你就明白了,公式裡凡是帶年限兩個字的,就是跟工齡有關係的地方。

職工退休養老金由四部分組成:

1、月基礎養老金=(職工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月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3、月過渡性養老金=職工本人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職工本人平均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1.4%;

4、月調節金2006年按130元發給,以後每年遞減13元。(自2016年起遞減為0元,不再發放)

(注:職工個人的統籌養老金髮放標準,主要依據職工個人繳費年限和歷年繳費水平核算)

以上是陝西省的計算辦法,各省差異非常小。


人社寶


工齡的長短真的和退休後的退休金關係很大嗎?到底有多大的影響?

工齡的長短和退休後的養老金關係很大,直接影響到退休後養老金的多少,工齡越長,養老金越多,反之越少。

工齡的長短,標誌著一個職工參加工作時間的長短,也反映了職工對社會和單位貢獻的大小,同時也反映出一個職工掌握知識、經驗、技術熟練程度的高低。

一、在國家未實行養老金統籌繳費政策之前,是按照國務院關於職工退休、退職暫行方法執行的。退休人員是按照參加工作的工齡計算養老金的。

退休時工齡滿40年,按90%發放。工齡滿35年,按照85發放。工齡滿30年,按照75%發放。另外各省市根據工鈴實際情況加發了百分比,最多能拿到95%。

二、《社會保險法》實施後,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算方法不再按照工齡計算,而是按照社會保險統籌繳費年限計算,是把未實施繳費的工齡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把工齡分兩段時間計算,其實還是參加工作的實際工齡。

實際上實施社保後,工齡的得來,是由繳納養老保險的年限確定,繳費年限越多,你的工齡就越長,得到的退休金就越高。

三、工齡的重要性不只體現在退休後養老金的多少,而且還體現在工作中的每個階段。工作中的晉級,升職都離不開工齡。比如醫院的主治醫師晉升副主任醫師,需要在本崗位連續工作3年或累計5年(工齡)以上,才有資格評審。

再比如,公務員從科員晉升副主任科員,必須滿足在科員崗位上工作12年(工齡),級別達到25級以上。工作中也處處可以體現到工齡的重要性。

由此可見,不管是在工作崗位上,還是退休後,工齡的長短都會影響到個人的收入。





龍泉居士abc


工齡≠繳費年限,和退休金並沒有太大關係,只有極少數人的工齡,與退休金高低有關。

什麼是工齡

工齡其實是職工以工資收入為全部或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時間。工齡有三種,可以分為累計工齡、連續工齡和本企業工齡。不同的工齡關係到員工不同的福利待遇。

1、累計工齡:也稱社會工齡,指職工從事生產、工作總的工作時間,是可以中斷的。簡單的說就是人們這一輩子的工作時間。

2、連續工齡:既可以包含在同一家企業工作的工齡,也可以包含前後兩個工作單位可以合併計算的工作時間,中間不能中斷。

3、本企業工齡:是指在同一家企業工作的工齡。

工齡長短會影響你的假期嗎?會和工資增長掛鉤嗎?

部分人的工齡影響“視同繳費年限”

根據1997年頒佈的勞辦發〔1997〕116號文件的附件2第17條:視同繳費年限,指參保職工建立個人帳戶之前的按國家有關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年限。

1998年以前的國企職工、軍人等,這部分人的情況比較特殊,他們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包括實際繳費年限與視同繳費年限兩個部分。

他們在國家養老保險制度實施以前,有工作單位,但是個人沒有繳費,這部分的工齡可以計算為視同繳費年限。

視同繳費年限這段時間計算出來的養老金叫做“過渡性養老金”。這部分人的退休養老金比一般人多一部分,計算公式如下:

過渡養老金=全省上年平均工資*(1+養老金指數)÷2×(96年以前工齡)×1.3%

退休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因為養老保險制度各地開始的時間各不相同,最早1992年開始有養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最晚可以到1998年。由於各地實施的時間不一樣,導致視同繳費年限轉移時產生了混亂,直到16年才正式出臺文件規定結合檔案和轉出地的年限計算。

大家好,我是很想紅的保叔,更多社保問題私信找保叔諮詢,保叔免費給大家解答。

家加社保


這是當然了,繳費年限的長短直接影響著養老金的高低,以及每年養老金上漲的金額,關係是很大的。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工齡的長短真的跟退休後的退休金關係很大嗎?到底有多大的影響?

答案是肯定的。養老金是長繳多得,也就是工齡越長,養老金越高,養老金上漲越多。

決定養老金基數高低

工齡就是工作年限,現在一般都理解為繳費年限,分為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

繳費年限是除了繳費水平、當地平均工資、退休年齡之外,影響養老金多少的重要條件。

其中,繳費年限的長短直接關係著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的高低,繳費年限越長,自然基礎養老金越高,個人賬戶儲蓄額越高,個人賬戶養老金越高。

而符合條件的連續工齡可以被認定為養老保險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也非常重要,直接關係著過渡性養老金的高低。

視同繳費年限的認定要考慮個人賬戶建立之前的工齡,如果參保人員是1982年工作,所在地方是在1992年實施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參保人員也是在這個時間開始繳費的,那麼視同繳費年限就是10年,當然前提是這10年工齡要被認定為視同繳費年限。

決定每年養老金上漲多少

養老金每年都會上調,至今已經連續上漲15年了,在養老金調整中,會有一個步驟就是掛鉤調整。

所謂掛鉤調整,就是與繳費年限、養老金水平等條件掛鉤,繳費年限越長,上漲金額就越高。

舉個例子,山東2019年養老金調整方案中掛鉤調整時,對15年(含)以下的部分,每滿1年,月增加1.5元;16年以上至25年的部分,每滿1年,月增加2元;26年以上至35年的部分,每滿1年,月增加2.5元;36年以上至45年的部分,每滿1年,月增加3元;46年以上的部分,每滿1年,月增加3.5元。

可以看出,繳費年限越長,一般就是越值錢,所以養老金上漲的金額也會越多的。

更多社保問題,關注思之想之。歡迎點贊。


思之想之


  繳費年限的長短直接影響著養老金的高低,以及每年養老金上漲的金額,關係是很大的。

養老金是長繳多得,也就是工齡越長,養老金越高,養老金上漲越多。工齡就是工作年限,現在一般都理解為繳費年限,分為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繳費年限是除了繳費水平、當地平均工資、退休年齡之外,影響養老金多少的重要條件。

其中,繳費年限的長短直接關係著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的高低,繳費年限越長,自然基礎養老金越高,個人賬戶儲蓄額越高,個人賬戶養老金越高。而符合條件的連續工齡可以被認定為養老保險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也非常重要,直接關係著過渡性養老金的高低。視同繳費年限的認定要考慮個人賬戶建立之前的工齡,如果參保人員是1982年工作,所在地方是在1992年實施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參保人員也是在這個時間開始繳費的,那麼視同繳費年限就是10年,當然前提是這10年工齡要被認定為視同繳費年限。

養老金每年都會上調,至今已經連續上漲15年了,在養老金調整中,會有一個步驟就是掛鉤調整。所謂掛鉤調整,就是與繳費年限、養老金水平等條件掛鉤,繳費年限越長,上漲金額就越高。舉個例子,山東2019年養老金調整方案中掛鉤調整時,對15年(含)以下的部分,每滿1年,月增加1.5元;16年以上至25年的部分,每滿1年,月增加2元;26年以上至35年的部分,每滿1年,月增加2.5元;36年以上至45年的部分,每滿1年,月增加3元;46年以上的部分,每滿1年,月增加3.5元。

可以看出,繳費年限越長,一般就是越值錢,所以養老金上漲的金額也會越多的。


局思想


工齡長短對養老金的關係很大,至少有三大影響!

無論是“新人”、“老人”還是“中人”,工齡都是影響養老金高低的極其重要的因素。其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影響養老金的調整。

老人的養老金雖然沒有納入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體系,但是,從2005年以來的連續15年的養老金調整政策來看,在“掛鉤調整”之中除了以基本養老金為標準外,還有以工作年限為標準提高養老金。如某省規定,工齡滿1年,養老金增加2.5元。那麼,30年工齡的退休人員就有75元/月的養老金入賬。每年都這樣的話,那就是非常好的事情了。

其實,這一種辦法在退休“中人”身上也已經體現出來了。

影響養老金的計算。

在計算“中人”養老金的時候,有兩個計算公式用到了工齡。一個是過渡性養老金,一個是基礎養老金,二者之中都有乘以工齡的百分比。工齡20年就乘以20%,30年就乘以30%。

什麼意思呢?同樣一個數,乘以的百分比越大,得到的值當然越高。即工齡越長,養老金就會隨著百分比的數值大而高。

影響個人賬戶存儲額,即影響個人賬戶養老金。

在繳費基數相同的情況下,繳費年限越長,個人賬戶存儲額就會越多。假如都是60歲退休的話,同樣是除以139個計發月數,當然是繳費年限越長的養老金越高了。

這個繳費年限有的並不一定是工齡,而對於“新人”來講,繳費年限卻是工齡。這一條對於“新人”是非常合算的。

所以說,誰的繳費年限即工齡長,誰的養老金就高!可見,工齡和養老金的關係是非同一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